腸易激綜合徵的臨牀表現有哪些?

小小醫生你我他


除了成人有腸易激綜合徵,兒童也有這種疾病,為什麼會發生? 有什麼臨床表現?

兒童腸易激綜合徵發生機制

1、胃腸動力異常,可能先天或者後天不良飲食習慣導致。

2、食物過敏或者不耐受。牛奶或者食物過敏。

3、抗生素使用造成菌群紊亂。

4、學習壓力和精神緊張焦慮。

兒童腸易激綜合徵臨床表現

1、情緒緊張和進食會腹痛,排便後緩解。

2、腹瀉與便秘交替。

3、腸脹氣。

4、排便習慣變得沒有規律。

5、經過臨床和檢查為發現有器質性疾病。

1、學齡兒童比較多,減少學習壓力,改變焦慮狀況。

2 、減少易產氣食物攝入,如豆類、捲心菜、西蘭花、葡萄乾,香蕉,杏子,李子等。

3、減少奶酪攝入,易產氣和乳糖不耐受,牛奶過敏等。

4、增加膳食纖維攝入。

5、益生菌口服。

6、嚴重口服抗抑鬱的藥物。

總之,腸易激綜合徵是一種非器質性疾病,有腹瀉型,便秘性和腹瀉和便秘交替表現類型,主要在於兒童青少年身心調整,注意飲食,益生菌口服減少症狀,避免嚴重而影響生活和學習。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刪,請聯繫本人)

柯大夫為兒科主任醫師,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擅長兒童消化,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咳嗽,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異常,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等疑難雜症及嬰幼兒營養髮育及餵養諮詢,有關小兒專業諮詢,請來好大夫在線找柯友建主任。

與健康為伴,與醫生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點贊分享更是一種美德。有問題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時間會對典型提問針對性回答。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我是來自星星的萌醫生,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腸易激綜合徵,是一種以腹痛、腹部不適、以及排便習慣改變的,但是經過腹部CT或者腸鏡檢查卻沒有發現存在器質性疾病的功能性腸病

這裡面有幾組關鍵詞。

先看第一組:腹痛、腹部不適、以及排便習慣改變。第一組關鍵詞是對腸易激綜合徵的症狀進行了描述。

在臨床上,幾乎所有的腸易激綜合徵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或者腹部不適,一般以左下腹最為多見,但這種腹痛一般可以隨著排便或者排氣之後得到緩解,程度也不會十分劇烈。

另一個腸易激綜合徵很常見的症狀就是排便習慣的改變,包括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徵和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徵


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徵患者的糞便一般呈水樣便,每天可達到3-5次左右,有部分患者可以達到一天十多次。

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徵,這類患者常出現的症狀就是排便次數減少,大便乾結難解,大便乾燥。

當然,也有一部分患者會出現腹瀉與便秘交替發作的情況。。。

腸易激綜合徵的症狀持續的時間都比較長,最長可以達到數十年不能痊癒,但是,患者的全身健康情況卻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再看第二組:沒有發現存在器質性疾病的功能性腸病。這一組的關鍵詞就是需要排除腸道以及其他臟器的相關疾病,這之後,才可以扣上腸易激綜合徵這個診斷。

眾所周知,腹痛很可能是各種原因引起的,就下腹痛而言,都有可能是闌尾炎、胃腸炎、腸梗阻、婦科疾病、心梗、腸繫膜動脈栓塞等各種原因導致。這裡面,有一些情況,可以通過症狀和醫生的體格檢查來進行排除。比如,婦科疾病所導致的腹痛一般不會出現明顯的壓痛感,一般會伴有陰道出血等等;還有一些疾病可以通過檢查檢驗來排除,比如心梗可以通過心電圖、心肌酶譜等來排除,闌尾炎可以通過腹部CT或者彩超來排除。

而腸易激綜合徵作為一種功能性腸病,在打上這個診斷之前,必須排除其他可能的器質性疾病可能。

最後,告訴大家一件事,腸易激綜合徵的患者,一般都伴有神經官能症。。。

歡迎關注我的悟空號:來自星星的萌醫生


來自星星的萌醫生


腸易激,最常見的心因性胃腸道疾病。

一,以”腹瀉,腹脹,大便性狀、習慣改變,主觀體驗腹部難受,情志不調”為特徵的胃腸道疾病,早先我們叫”過敏性結腸炎”,後來與國際共識接軌,取名”腸易激綜合症”。

二,該病症狀特點,就是胃腸道工作障礙後腹瀉,有事可能會便秘,大便次數多,量少。由於伴隨腹脹,帶來不良體驗。

內在特點就是腸道工作異常,並且不是細菌感染性。

本質特點,就是宿主負面情緒應激下,胃腸道供血不足導致的初步胃腸道疾病。

由於供血減少,腸道吸收消化能力受損,導致腹瀉發生。由於腸道處理氣體能力障礙,導致大量氣體積聚,導致腹脹。

這個疾病,最大危害就是造成進一步心理失衡,患者很容易進入抑鬱症狀態。

三,分析根本原因是心理失衡,解決的辦法,也就是怎麼改善心理問題。

罹患IBS的人都知道,平時好好的腸胃,突然傳來一個壞消息,疾病就開始發作!

這種對負面情緒的過敏,就是”腸道容易激惹”。

結腸是情緒的鏡子。任何情緒都會在結腸有所反應。這種對應關係,使得患者反覆受困。

可以說,沒有不良情緒發生,就沒有腸易激,這是我們必須牢記的要點!


春雷滾滾2


腸易激惹綜合徵是在無任何消化系統器質性疾病的情況下以腹痛或腹部不適、排便習慣改變和糞便形狀異常為特徵的功能性腸病。



臨床表現:特點為腹痛、排便習慣和糞便性狀改變,症狀反覆發作,病程遷延,全身狀況基本不受影響。

1.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或腹部不適感,部位不固定,以左下腹和結腸肝區、脾區部位多見。進食時宜誘發,排便排氣後以及睡眠後大多可緩解。

2.腹瀉:一般3-5次,嚴重者可達10多次,多為不成形的糊狀、軟便或稀水樣。可有粘液,無膿血,睡眠後可緩解。

3.便秘:排便困難,糞便乾結,呈羊糞狀或細桿狀,表面可有粘液。

4.多伴有腹脹、排便不盡感或排便窮迫感,有些可有失眠、焦慮、抑鬱等精神症狀。


小克認為診斷腸易激惹綜合徵不能光靠症狀和臨床表現,病程較長且反覆發作者還應作腸鏡、B超等檢查,除與相應症狀的消化系統疾病相鑑別外,還要與甲狀腺功能亢進症,乳糖不耐受症以及泌尿系統和婦科疾病相鑑別,以免誤診或漏診。




小克醫學


腸易激綜合徵(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種腸道功能紊亂所致的疾病,臨床表現主要為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或)大便性狀改變。IBS是慢性病,需要長期管理,部分患者能夠通過調整飲食、生活方式和壓力來控制IBS症狀。只有少部分患者會出現較嚴重的症狀,這些患者則需要就醫。

什麼時候需要就醫?

雖然IBS能夠通過自我調整控制症狀,但是不乏部分患者症狀較嚴重的。此外,以上症狀持續較長時間沒有緩解的也需要就醫。因為有可能不是IBS,而是其他更嚴重的疾病,如結直腸癌。出現以下症狀就需要警惕了:

  • 體重下降(不是刻意減肥所致的那種,是正常飲食但是體重下降)
  • 夜間腹瀉
  • 直腸出血
  • 缺鐵性貧血
  • 不明原因的嘔吐
  • 持續性疼痛在氣體通過或腸道運動後不緩解

危險因素

大多數人都偶爾會有IBS的症狀,但具有以下特徵的人群更易感:

  • 年齡<50歲
  • 女性:高雌激素水平
  • 有IBS家族史
  • 精神因素:焦慮、抑鬱

出現IBS症狀不要慌,正確對待,適當調整生活方式即可。



倩Sur


腸易激綜合徵屬於功能性胃腸疾病的一種,是對於出現長期腹瀉、腹痛、腹部不適等慢性或者反覆發作症狀非常明顯,但卻找不到明顯的胃腸道器質性損傷表現,對於中青年人來說,非常的多見。

我國腸易激綜合徵人群的表現大多數以腹瀉為主要症狀,曾經有一位患者腹瀉的情況竟然持續了十多年,斷斷續續的發作,發作時每日大便的次數多達十餘次,並且伴有腹部隱痛等問題。一般的治療方案只能緩解當時的發作情況,但是腹瀉反覆發作的情況並沒有得到有效改善,只要他情緒稍微激動或者飲食方面有一點點不適,就會誘發腹瀉。他曾經多方檢查均沒有胃腸道的器質性問題,也沒有影響到全身的健康狀況,就是長期的腹瀉反反覆覆,對此很是苦惱。

腸易激綜合徵的表現可以分為腹瀉型、便秘型和混合型,由於東西方飲食習慣、文化形態等各方面的不同,歐美各國成年人的患病率大概在10%-20%,而我國大概在10%左右,病因和發病機制並不是很清楚。一般發病非常隱蔽,如果不是長期的腹瀉反覆發作,這些症狀很難會和腸易激綜合徵聯繫在一起。大多數人腹痛或者腹部不適的表現持續時間超過6個月,排便習慣與以前相比產生變化,大便質地也不大一樣,一般在排便後或者放屁後會緩解。

這些大便習慣和大便質地改變的情況,有別於腸道腫瘤,結腸鏡檢查不能發現腫物等癌症特有體徵,並且,對於本病的診斷應該和引起腹瀉的疾病有所鑑別。

本期答主:王澤,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腸易激綜合徵是以腹痛、腹部不適伴有排便習慣改變為特徵而無器質性病變的常見功能性腸病。根據排便特點和糞便性狀分為腹瀉型、便秘型和混合型。主要為症狀反覆發作和慢性遷延,病史長,但全身狀況不受影響。最主要的表現是1.腹痛或腹部不適,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見;2.排便習慣的改變,腹瀉型一般每日3-5次,便秘型為排便困難;3.糞便性狀的改變,腹瀉型為糊狀或稀水樣,可有黏液,但無膿血,便秘型則為羊糞狀或細桿狀,量少,表面可附黏液。長伴腹脹、排不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