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抱歉,這麼好的節目我現在才安利

看山看雨獨坐,聽風聽雨高眠。

客來客往日日,花開花落年年。

什麼是詩意。

請你想象這樣一幅畫面,

入夜,明月高懸,一方木桌,一壺好茶,三五好友,談笑風生,

身後,是千年的古佛,是巋然的石窟。

請你閉上眼睛聆聽,

八千八百年的骨笛,一千兩百年的佛鈴,

那帶著歲月滄桑的音律,穿越千年而來,宛如初相見。

這是風雅,是詩意,是浮躁社會中的一點幽靜。

如果你喜歡這樣的閒適,那麼就看下去。

因為今天要說的,是一部適合你一個人安安靜靜去聆聽的綜藝——

《博物奇妙夜》

豆瓣9.1,抱歉,這麼好的節目我現在才安利

雖然和《博物館奇妙夜》只有一字之差,但實際的內容卻是天壤之別。

一個動,一個靜,一個閤家歡樂,一個不悲不喜。

但兩者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博物館

《博物奇妙夜》是一個歷史文化類的脫口秀節目,也是國內首檔實景文博談話節目

整個節目的場景有四個,分別在雲岡石窟,陝西曆史博物館,故宮清明上河圖特展,以及觀復博物館。

豆瓣9.1,抱歉,這麼好的節目我現在才安利

節目的形式和《圓桌派》差不多,幾位嘉賓,只在夜晚時分,於這些博物館和文物之前,擺上一張小方桌,沏上一壺好茶,就可以談古論今,撫今追昔。

當然也不是隨意聊,每一期都會圍繞一個特定的主題展開,譬如雲岡石窟前,聊的是音樂窟和從古至今的音律樂器,陝西博物館前,聊的是古代禮節和唐代服飾妝容。

豆瓣9.1,抱歉,這麼好的節目我現在才安利

每一期都有特邀的嘉賓,王勁松、阿蘭、唐詩逸、孫茜、李艾、餘少群等,而主持人,是馬未都

馬未都,就算你不熟悉,多少也會有所耳聞。

他最為人所知的身份,是文物收藏家,他收藏的文物已經多到開了一家博物館,也是新中國第一傢俬立博物館,觀復博物館

然後他還是一個作家,曾榮登過08年中國作家富豪榜第五位,出版的大多是和歷史收藏相關的圖書。

豆瓣9.1,抱歉,這麼好的節目我現在才安利

馬爺主持過自己的節目,也上過《百家講壇》,還是一個編劇,曾和王朔、劉震雲一起寫過《編輯部的故事》。

看馬未都的節目,就好像隻身穿越回了很多很多年前,透過他的一言一語,和過往對話,看盡五千年的滄海桑田。

前三期的節目所在的場景是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始建於北魏,歷經唐、遼、元、明、清等數個朝代的歷史變遷,承載了一千五年的歲月更迭,如今才安靜的矗立在那裡。

豆瓣9.1,抱歉,這麼好的節目我現在才安利

這一期的嘉賓是王勁松、阿蘭和方錦龍老師

王勁松,我已近給你們安利了很多次了,絕對的實力派演員。他往那邊一坐,光是煮茶倒茶,一種儒雅的氣質就油然而生。

豆瓣9.1,抱歉,這麼好的節目我現在才安利

方錦龍老師,中國國樂四大天王之一,就沒有他不會彈的樂器。

豆瓣9.1,抱歉,這麼好的節目我現在才安利

而阿蘭,很多人應該都知道,藏族女歌手,人長的甜美歌唱的好聽。

豆瓣9.1,抱歉,這麼好的節目我現在才安利

嘉賓都是搞音樂的,這一期自然和音樂也離不開關係。

他們觀賞的,是雲岡石窟的第十二窟,也被人俗稱為“音樂窟”

這個石洞裡的壁畫和佛像,拿著的都是幾千年前的樂器,一場皇家頂級的音樂會,在1500年以後的今天,被我們止不住的驚歎和讚美。

豆瓣9.1,抱歉,這麼好的節目我現在才安利

談話過程中,王勁松提到了一個或許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曾經想過的問題,

“博物館到底該怎麼去看”。

我想很多人應該都和我一樣,進到博物館裡,走馬觀花一通亂看,手機一通亂拍,走出博物館,腦子一片空白,手機裡卻多了幾十上百張叫不上名字的照片。

這是普通人對於文物對於歷史文化最盲目的通病。

而馬老師給出的建議是,看博物館,首先要做的,就是代入

把自己想象成生活在1500年前的人,要設身處地的把自己往前擱。

另外,一定不要拿出手機亂拍照

走進博物館,就是走進了千年前的時光,去用心感受,去和它們對話。

豆瓣9.1,抱歉,這麼好的節目我現在才安利

方錦龍老師給大家講的,就是關於音樂關於樂器的起源和傳承。

“五音之統帥,八音之領袖”,最早的樂器,比文字的出現還要早。

它就是九千年前樂器的鼻祖,

這個樂器的出現,最早是古人用來吹火的竹筒,為了不讓火星吹到眼睛裡,就斜著吹,結果吹出了聲,於是就在竹筒上鑽了眼,成為了樂器。

豆瓣9.1,抱歉,這麼好的節目我現在才安利

而另一種樂器,,它的出現,最初也是源於古人的狩獵。

不管是龠還是壎,幾千年前的樂器,如今吹奏起來,仍舊是帶著濃烈的風沙之聲,那種蒼涼,那種遙遠,讓人意猶未盡。

豆瓣9.1,抱歉,這麼好的節目我現在才安利

對於古人來說,萬物都可以成為樂器。

就譬如樹葉,一片葉子,也可以有萬千音律。

豆瓣9.1,抱歉,這麼好的節目我現在才安利

而對於懂音樂的人來說,臉皮都可以是樂器。

就譬如方錦龍老師,現場用臉皮,擊打出了不同音調。

豆瓣9.1,抱歉,這麼好的節目我現在才安利

而這一集中最高能的地方,大概就是方錦龍用一把五絃琵琶,彈出了數十種樂器的聲音。

看這一段我大概說了十個臥槽。

一把五絃琵琶,被方老師彈出了古琴,三絃、彈出了阿拉伯、彈出了印度的西塔爾、印度鼓、彈出了西班牙的響板、甚至還能彈出古典吉他、民謠吉他和電吉他。

能把一把琵琶玩成數十種樂器的,這種藝術家,本身就已經是一種樂器了。

不得不服。

豆瓣9.1,抱歉,這麼好的節目我現在才安利

我們熟知的琵琶,都是四弦琵琶,五絃琵琶,流行於盛唐時期,但卻因為我們朝代的動盪,沒有保留下來。

而在唐代送去日本的五絃琵琶,被當做國禮,在日本作為傳世之寶,被保留在日本奈良東大寺的正倉院中。

豆瓣9.1,抱歉,這麼好的節目我現在才安利

文化的遺失,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遺憾,

但好在如今仍有藝術家在鑽研五絃琵琶,為我們奏響這千年前的音律,讓我們聆聽到古人的宮商角徵羽。

這一期的最後,馬老師拿來了他珍藏的唐代的佛鈴,方老師吹響了八千八百年前的骨笛

豆瓣9.1,抱歉,這麼好的節目我現在才安利

當佛鈴響起,笛聲揚起時,阿蘭的聲音糅合在其中,身後安靜佇立的佛像,閉上眼睛去傾聽,千年的時光,恍若隔世。

有那麼一瞬,我心中湧起的情緒,讓我莫名的想哭

我想這大概就是歷史文化對我們的衝擊感,腳下的這片土地,任憑它走過千年萬年,總有一種東西,可以喚起我們對它的熟悉。

或許是音樂,或許是文字,或許是千年前流過的水,或許是萬年前吹過的風。

但它總能喚起我們內心深處的記憶,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根”

豆瓣9.1,抱歉,這麼好的節目我現在才安利

馬未都老師說,我們中國人都有“大國情懷”。

我們有太長的歷史,有太多的文化,如果要講,三天三夜都講不完。

我們從不缺可以與人道之的資本,我們缺的只是腳踏實地的傳承。

豆瓣9.1,抱歉,這麼好的節目我現在才安利

這幾年來,越多越多的文化類節目出現在我們的視野當中,《國家寶藏》、《我在故宮修文物》、《經典詠流傳》等,或許收視率不如傳統綜藝,但每一個都獲得了極高的口碑。

這是獨屬於我們自己的節目,是別人想抄都抄不走的節目。

我們波瀾壯闊的歷史文化,不該只出現在課本和博物館中,我們應該驕傲的將它們展現在更廣闊的平臺之上,讓我們看到,讓他人看到,讓後人看到。

當有一天,這些所謂的清流綜藝成為了主流節目時,

我們才真正的可以說,什麼是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