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农行年中党建和经营工作会议精神评论(二):狠抓改革落地 厚植发展动能

点击标题下「中国城乡金融报」可快速关注

■本报特约评论员

农业银行年中党建和经营工作会议顺应内外部形势新变化,对接金融改革新要求,对科技与产品创新管理体制改革、资产管理业务体系改革、业务流程优化等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改革做出了动员安排和决策部署,为全行下一步改革发展明确了方向、指明了道路。全行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狠抓改革落地,厚植发展动能,务求改革实效。

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当前,在经济结构深度调整、金融科技日新月异、同业竞争更加激烈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依靠资源要素驱动型发展模式的老路子越走越难。要想突破发展瓶颈、有效应对市场变化,必须依靠改革创新,必须加快实现由规模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这既是适应市场发展规律的根本要求,也是全行广大干部员工的强烈呼声,与全行员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容不得一点闪失,必须依靠广大干部员工共同参与、合力推动。坚持顶层设计与改革落地相结合,改革既要设计好“最初一公里”,也要打通“最后一公里”。只有做到全行上下同欲、勠力同心,才能将改革的效益效应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进一步强化改革协同。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辐射性强,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特征决定了改革必须是“一把手”工程。各级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扛起改革统筹领导、组织协同的主体责任。各机构要抓好区域内改革协同、资源调配和组织推动工作,做好重点改革大督查;要定期听取改革相关情况的工作报告,及时评估各项改革工作落地情况和成效。注重不同改革项目间的协同,通过抓重点带全面,集小胜为大胜,逐步集聚起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加强总分行间的改革协同,总行要当好改革的“总舵手”和“设计师”,加大对分支机构改革的引导指导督导力度;各级行也要把握改革机遇,争做改革的“行动派”和“促进派”,通过改革突破发展困境,实现弯道超越。

进一步破除改革掣肘。当前,全行体制机制改革已进入啃硬骨头、打攻坚战的关键阶段。改革必然对现有利益格局进行调整,必然会“动奶酪”“涉险滩”。改革就是要直面问题并针锋相对地解决问题,针对改革推进中存在的突出难点和焦点,强化担当、全力攻坚,打破本位主义、部门银行和利益藩篱。要纠正改革认识偏差,健全真抓实干工作机制,着力解决一些机构落实改革要求积极性不高、对改革支持力度不够、推进改革落地进度明显慢的问题。要对重点领域改革项目进行“回头看”,已经落地的要回看成效、巩固成果,尚未完成的要对标对表,“卡脖子”的要找准症结,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改革“硬仗”。

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在农行党委正确领导和全行上下共同努力下,多项重点领域改革基本完成了立柱架梁工作。目前,省会城市行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全面完成机构更名和机制重建;审计内控体制改革、总行直营机构改革、综合化经营子公司改革持续深化,经营活力不断提升;启动实施业务流程优化项目,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基层和客户的流程“老大难”问题……改革效果初步显现。下一阶段,科技与产品创新管理体制改革、资产管理业务体系改革等重大改革项目将相继启动。衡量改革成效的标准,要看是否促进了业务发展,是否增强了内生动力,是否得到了干部员工的拥护支持。只要坚定正确的改革方向,保持定力、常抓不懈,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就能够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就能够把改革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发展不止步,改革不停顿。当前,农业银行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决胜期,决不能有歇歇脚、松松劲的思想。全行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金融改革的决策部署,按照建立现代金融企业的制度要求,凝聚改革共识、强化改革协同、破除改革掣肘、释放改革红利,为农业银行建设国际一流商业银行集团注入新的强大动能。

文章刊于《中国城乡金融报》7月23日A1版

编辑:农银报业新媒体中心 李彦赤 李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