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 -2015年10月12日星期一

早报记者 陈斯斯

中国是胃癌高发国家,胃癌排所有癌症的第三位,新发及死亡病例都约占世界的40%,根源在于缺乏早期胃癌的筛查机制。日前,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早期胃癌筛查协同网络松江地区协作中心正式授牌,这意味着胃癌筛查体系将进一步从大医院向基层社区医院普及,将更有利于胃癌的早发现早治疗。早报记者获悉,截至目前,中国有200多家医院加入该项计划,而上海地区总共有20家,基本覆盖全市范围,其中主要以二级医院为主。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兆申教授昨日介绍,我国是胃癌高发国,每年新发胃癌40万例,死亡35万例,新发及死亡病例都约占世界的40%。按病死率统计,我国胃癌排所有癌症的第三位。胃癌的预后与诊断时机密切相关,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超过90%,而中晚期的胃癌即便经过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5年生存率仍低于30%。

“我国目前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10%,远低于日本的70%、韩国的50%,主要原因是缺乏早期胃癌的筛查手段及机制。”李兆申教授表示,以往,我国主要通过胃镜发现胃癌,但胃镜检查患者耐受性较差,不适合于大面积的人群普查,因而,通过胃镜发现的胃癌95%已处于中晚期,病人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并且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血清学初筛结合内镜诊治发现早期胃癌已在不少国家广泛开展。

据松江区中心医院院长高臻同时介绍,该院消化科已引进了血清胃功能检测技术用于早期胃癌筛查。在做这项筛查时,受检人只要抽2ml的静脉血,通过检测就能“发现”胃黏膜病变风险。抽血检查微创、安全、经济、便捷,适用于大面积的人群普查,对于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治率很有意义。

高臻指出,早期胃癌患者大多都没有特殊的症状,做血清胃功能检查可助尽早发现潜在的风险。对于血清胃功能检查异常的患者再进一步进行精细胃镜检查,即对可疑部位进行放大内镜、染色内镜等更精细的检查,并进行病理检查,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查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