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他的摄影作品流行不只是因为裸拍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区志航转型当代艺术创作。2008年,他在鸟巢体育场建筑废料上的裸体俯卧撑,引发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起,到今天,他行程35万多公里,1000个俯卧撑,他的作品广受关注,奖项连连,荷赛也垂青于他。缘由在哪里,以下三个方面也许能给我们启迪:

原创:他的摄影作品流行不只是因为裸拍

原创:他的摄影作品流行不只是因为裸拍

要有职业的敏感度

我们有不少摄影人,往往为拍什么纠结而绞尽脑汁。殊不知,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座摄影的宝库,只是没有找到钥匙而已,在我们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和熟悉领域,都应该是我们摄影热点的敏感带,当然,有心,才会找到切入点,发挥出基于自己最熟悉的拍摄,解读、拷证等诸多优势。否则,还会有司空见惯的职业钝感和无助。像张家界的山民对游客一样发问:我真不知道你们大老远跑来就是几块石头,几棵树,有什么看头?

摄影家区志航作为媒体人出身的艺术家,似乎具有与生俱来的敏感嗅觉,总是能及时准确地捕捉各类焦点热点,始终关注身边的社会问题。无论所涉及的是劳教所、精神病院、违法的黑监狱、社会的不平等、法律的不一贯、房地产丑闻、食品欺瞒现象、腐败现象、警察暴力执法、媒体审查、内部丑闻,还是那些仅仅对普通百姓不公的事情,他都关注着。哪里有热点他就会出现在哪里,义无反顾“重复性”地做裸体俯卧撑。

尽管他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场所始终保持低调,但他的作品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高度广泛的关注。区志航就像网络时代投身于社会的安迪·沃霍尔,人们越来越关注和理解他作为艺术家的诉求、创作动机和他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原创:他的摄影作品流行不只是因为裸拍

原创:他的摄影作品流行不只是因为裸拍

要有表现的爆破度

回望摄影发展历史星空熠熠生辉的流派与风格,我们有的只能望其项背,要想超越谈何容易。有的是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有的是一个人一生或几代人的修为,确实如此。如马格南图片社,如罗伯特卡帕,现在我们那个人都不可能经历那么多的大战。但是,我们也不要气馁。对于艺术的创新也许就是进步一点点、突破一点点、跨界一点点、融合一点点,超越一点点,就有成功的可能,就有从量变到质变的可能,这就是表现的爆破度。

摄影家区志航以自己裸体自拍的方式,如果要归类的话,应该属于私摄影的范畴,私摄影是用视觉化的方式去记录生活 ,以日记般的业余的吊诡手法,将人与人亲密互动等熟悉画面以意外的角度呈现;这类作品通常并没有使用十分高超的摄影技术,特意突显一种非艺术领域的生活经验值,不经意地驱动观赏者的情绪,使其在自然的状态下重新检视自己的私领域或与社会关系的连结等议题。而他却以专业化、艺术化的方式,以社会公共话题与自己的身体元素关联,刷新了私摄影的定义。

据悉,区氏俯卧撑”8秒形成,区志航之前拍照做过很多尝试,包括蹲、躺、趴、站、跳、起跑等姿势,最终还是选择了俯卧撑。“因为它裸而不露,很健康、很积极、富力量,而且充满诚意。因此,作品进入大众视线后,尽管很多人不理解、惹争议,但几乎没有人怀疑作品的难度和作者的诚意。这是选择裸体俯卧撑作为我的符号最主要的原因。”区志航说。鲍昆(著名策展人和摄影批评家):“他以自己的肉体来对已经发生的历史和现实作强烈的对话,他的身体朝向我们不能忽视、回避的矛盾,这都是我们要去面对和解决的。

原创:他的摄影作品流行不只是因为裸拍

原创:他的摄影作品流行不只是因为裸拍

要有传播活跃度

不少摄影人只顾埋头拍拍拍,却不怎么重视作品的策划与编排、呈现与传播。好像很超然。很佛性。其实要让自己作品有价值,影响人,乃至影像社会,对摄影而言,拍摄只是迈开了基础的第一步。整体策划,选题怎么关联话题,编辑如何体现主题,呈现如何吸引眼球,传播如何选好媒介立体组合等是最为关键、最为艰辛的路,事关作品的传播活跃度,走对了就会条条大路通罗马,走错了,会让作品长路漫漫无尽头。

摄影家区志航不愧为媒体人,善于媒体,如鱼得水。他将作品的传播、互动、体验、生效、成长、视为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断通过网络媒介手段与方法,构建媒介事件与影响社会现实发生关系,探索互联网时代非物质艺术创作新的可能,使其即可影响现实当下,又能影响未来的文献价值。将其作品携带的巨大流量和深远现实意义。

2008年,‘做俯卧撑’的网络流行语因贵州某事件正火,他在鸟巢体育场建筑废料上的裸体俯卧撑,引发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一下子把他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他随即在博客回应:“我做俯卧撑与网络流行语‘做俯卧撑’的含义是截然相反的,希望大家都来做‘区式俯卧撑’——积极关注和思考我们的国家与社会。”引发更广的互动与交流。现在, 区志航在几大门户网站的微博和博客,赢得了超过亿万的访问量,他已经实现自己让“艺术影响人们”的目标。

原创:他的摄影作品流行不只是因为裸拍

原创:他的摄影作品流行不只是因为裸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