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Liu丨为什么每次暴雨来袭,被淹的总是宁大路?

Mr.Liu丨为什么每次暴雨来袭,被淹的总是宁大路?

又是一次暴雨来袭,西宁市气象台还发布了西宁地区暴雨蓝色预警信号。7月1日6时至17时,西宁市降水量达到21毫米。

宁大路一如既往地成了暴雨中的焦点,而那位推着电动车的哥们儿,也成了西宁的“新晋网红”。

网上调侃的不少,称赞交警城管的也不少,但很少有人去思考,为什么宁大路成了被淹的焦点区域。今天Mr.Liu和大家来聊一聊。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内涝这种事应该是出现在南方,西宁人均水资源量约为 551立方米,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 1/4、占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 1/20,属资源型重度缺水城市,出现这个问题就很值得研究。

凡事需要刨根问底,积水问题决定因素主要有几个方面:降雨、地表、河道、地下管网。Mr.Liu逐一往下说。

1、降水。西宁的水资源分布情况是呈北多南少、东多西少。由于西宁市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水汽在西宁特殊的湟水 “丰”字谷状地形成了特有的降水特点。

就西宁市区来说,北区往往都是将水最多的区域,此次从6月30日8时到7月2日8时的累计降水量来看,北区降水量远超其他城区

Mr.Liu丨为什么每次暴雨来袭,被淹的总是宁大路?

降水多自然更容易出现积水,当然局地小气候也更好一些。

2、地表。北区积水多很大程度上是地形使然

西宁整体地形特征为中间地势较低,两侧地势高分别坡向中间河流,坡度大,降雨时极易通过道路快速形成地表径流,迅速汇集到低洼区形成积水和内涝。

以天峻桥附近为例,海湖大道与宁大路之间距离1000米左右,高差将近50米。相比之下“条条大路通八一”的八一路与昆仑路的1000米距离,高差也只有30米左右,所以宁大路的雨水汇集速度往往甚于八一路

雨水排除模式主要为分散重力自排,雨水源短流急,使得雨水的自排能力大打折扣。大量雨水从生物园区快速向宁大路集聚。

3、河道。北川河上游的海晏、大通本身就是降水较多区域,北川河径流量也比较大。降雨期间通常也是河道高水位的时间,河水顶托造成排水不畅,也加剧了积水。

更何况北川河新区正在大规模开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道排水。

4、地下管网。西宁现状雨水管道设计标准偏低,肩负综合管廊改造的宁大路大修改造建设工程还在施工中,现在还帮不什么忙。

而且,区域改造建设造成硬质化铺装增加,承接雨水的下垫面改变,雨水渗透能力减少,造成径流量增加,半个北区的雨水都汇集到宁大路,短期应急能力也值得考验。

所以可以看出,宁大路的积水是多种原因造成的,降水不好人为控制,其他方面还是可以通过措施进行干预的

每次出现问题就调动大量人力物力去救急,显然那不是明智之举,西宁的城市治理水平还没那么低。说到解决问题,就要提到一个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也就是LID。

LID是一种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处理技术,旨在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环。

Mr.Liu丨为什么每次暴雨来袭,被淹的总是宁大路?

这个技术目前国内比较前沿,2014年住建部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有兴趣的朋友自己找来看看。

说西宁的话,北川河综合治理是西北第一个实行LID技术的项目。众所周知,北川河综合治理使用了世界银行贷款,世界银行高级咨询专家提出的建议,并经省市各级部门审核后在北川河综合治理中使用。

现在北川河综合治理还未完工,具体功效还看不出来。如果可以好好规划设计并执行,应该对于改善目前局面有效。

具体还是要看执行力,所以我们拭目以待。希望以后的宁大路不再需要划船

本文严禁转载抄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