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一家親」摘掉貧困帽 提振精氣神

摘掉貧困帽 提振精氣神

——一位結親幹部幫扶親戚的故事

初夏時節,雨後初霽。

5月19日,剛從磚廠下班的阿卜杜薩迪爾 • 阿西木沒顧上休息,拿起木鋸用搭大棚的角料給家裡製作小木凳;在新蓋的廚房裡,從沙發廠打工歸來的妻子帕提古麗 • 艾拜正在拉拉麵。鋸木頭的沙沙聲,拉麵甩在案板上的啪啪聲,屋簷上雨水滴落的噠噠聲,羊圈裡的咩咩聲,雞籠中的咯咯聲……這個普通的南疆農家小院裡,合奏著一支和諧動聽的樂曲。

這是自治區農業廳農業信息中心幹部黎凌第十次來到疏附縣薩依巴格鄉阿恰勒村結對認親戶家中看到的景象。

從第一天上門結對認親到現在,短短的18個月裡,黎凌與這一家人共同經歷了四季風雨,見證了親戚從生活狀態到精神面貌發生的可喜變化。

“好好勞動才能讓生活變好,生活好了,帕提古麗就笑了,她笑了,我就感到開心幸福了。”阿卜杜薩迪爾告訴記者。

然而,一年前的阿卜杜薩迪爾家可不是這種狀態。

第三次見面,帕提古麗在院中燒柴做飯,拉麵的時候,她幾次想和黎凌說些什麼,卻欲言又止。飯後拉家常時,她小聲對黎凌說,阿卜杜薩迪爾手腕前不久受傷了,這以後他一直在家休息。除了7畝麥子、2畝棉花,家裡沒什麼其他收入,如果女兒考上大學,學費怎麼辦?

給孩子捐款湊學費倒是沒什麼問題,但關鍵是要讓這個小家庭由被“輸血”、被捐贈轉變為能“造血”、能自強。想到村裡有巧娘手工合作社,黎凌建議帕提古麗去試一試,帕提古麗卻直搖頭:“我不去,出去勞動會被笑話,而且我腰不好,手沒勁兒!要是你們能跟村裡說說,給我們家發發低保就好了!”

黎凌明白,親戚有等靠要的思想,必須讓他們樹立勞動改變生活的意識。於是,黎凌給帕提古麗做起思想工作:“評選低保有規則,你不符合要求佔了名額,真正困難的家庭怎麼生活?”“貧困不可怕,勞動不可恥,黨的政策就是要帶領大家特別是困難群眾過上好日子。”“現在政策這麼好,又可以免費學技術,能通過自己的雙手脫貧摘帽才是真正的亞克西!”……帕提古麗聽著聽著,不時點頭。

黎凌知道,思想上的轉變不可能一蹴而就,這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自己的不斷努力和付出。回到烏魯木齊後,黎凌時常惦記阿卜杜薩迪爾一家的生活,每隔幾天就要打電話問問家裡的情況,並及時與工作隊隊員進行交流,幫助他們尋找合適的工作。

去走親戚的時候,黎凌每次都會提前準備,有選擇地講一些榜樣故事給他們聽,尤其是收集發生在南疆的故事,比如拾花狀元阿依努熱、沙發合作社領辦人買合木提、身殘志堅外出務工的小古麗……

“別人能幹,自己為什麼不能!好日子就是一步一步努力得來的,是奮鬥出來的。”就這樣,黎凌慢慢點醒了阿卜杜薩迪爾和他的家人。

每一次看親戚,黎凌都感受到了親戚一家的思想轉變,以及由此帶來的點滴變化。

第四次見面,帕提古麗上了工作隊開辦的女子夜校,學會了唱《團結就是力量》等歌曲。

第五次見面,在黎凌和工作隊的幫助下,阿卜杜薩迪爾家裡養起牛、羊,夫妻倆在積極學習養殖技術。

第六次見面,後院多了一座設施拱棚,黎凌和同事們買來各種蔬菜種子,幫阿卜杜薩迪爾家規劃了大棚的種植結構,還掄起坎土曼平整土地。

……

第十次見面,院落裡搭起了葡萄棚架,大棚蔬菜長勢喜人,院裡已經有1頭牛、10只羊、14只雞。阿卜杜薩迪爾成了磚廠的一名工人,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帕提古麗在沙發合作社工作,每月收入1500元。現在,這個家庭已摘掉了貧困帽,夫妻倆精氣神十足,一心一意奔小康。

“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實施以來,黎凌看到,在阿恰勒村有不少村民都像自己的親戚一樣,發生著積極的變化——託乎提 • 百合提夫婦在磚廠宿舍的書桌前聽孩子背誦詩歌,阿孜古麗 • 託乎提在草湖紡織廠的車間內努力練習著鎖線機的操作……

“你們一年四季都來,我們的田地青了黃、黃了又青,你們始終和我們在一起,惦念著我們,關心著我們,帶來黨的好政策,帶來新的農業技術,帶來歡樂與溫暖,未來的日子一定更好。”阿卜杜薩迪爾開心地說。

親戚們的生活越過越好,幹部和群眾也越走越近。

記者:劉毅等

查看更多內容 請微信關注言江:xj-tal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