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奮鬥 我幸福丨買買提 吾守爾的紅色電影院

買買提 • 吾守爾的紅色電影院

5月15日,一場寒流讓尉犁氣溫驟降,但在尉犁縣興平鄉達西村一戶農家小院裡,55歲的買買提 • 吾守爾像往常一樣,調整好放映機,準備給村民放電影。

在農家小院門口,“達西農民電影院”幾個紅色大字格外顯眼;推門而入,兩臺老式電影放映機映入眼簾;正對門的牆上,掛著一塊巨大的投映幕布,兩邊的牆面上懸掛著介紹尉犁縣影劇院發展變遷的照片、中央領導人接見電影工作者的資料圖,還有黨的十九大精神宣傳展板。

“只要鄉親們想看,我就會把紅色電影一直放下去,把黨的好聲音傳下去。”買買提 • 吾守爾是尉犁縣羅布淖爾影劇院的經理,也是這家農民電影院的負責人。2016年4月,他在達西村買下這處250餘平方米的院子,又投入五萬元,辦成了農民電影院,每週末給村民免費放映電影,兩年來,風雨無阻。

牆上的一張合影照片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那是我的父母,也是尉犁縣第一批電影工作者。”買買提笑著說。

買買提的父親吾守爾和母親沙達漢都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電影院的工作人員,1964年,兩人因電影結緣走到了一起,1974年,夫妻倆又調至尉犁縣人民電影院工作。

20世紀70年代,為豐富人民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各地開始組建電影放映隊,跟隨父母走鄉入村放電影成為買買提兒時記憶裡最深刻的事。

“那時候,農村電影放映員是村民眼裡的大紅人,看到父親拉著放映機來了,大家都會熱情地招呼說,‘吾守爾電影’來啦,還有老人會端著熱茶和饢來慰問我們。”買買提說,那時的電影題材以抗日戰爭為主,比如《地道戰》《鐵道游擊隊》和《閃閃的紅星》,雖然題材單一,但老百姓觀看的熱情很高漲。

1980年,42歲的吾守爾突發腦溢血,倒在了工作崗位上。16歲的買買提接過接力棒,開始延續父親的電影夢。

“放映機傳來‘咔咔’聲,一束明亮的白光照在幕布上,電影開始播放,我也漸漸愛上了這份工作。”買買提說,每次到村裡放映電影,村民們都奔走相告,早早來佔座,看到大家對精神文化的需求這樣強烈,他深感肩負的責任重大。

一幅電影幕布、一臺放映機,足跡遍佈尉犁縣50個行政村。39年的堅守,讓買買提成了和父親一樣家喻戶曉的電影放映人。

“過去下鄉放電影沒有汽車,交通工具就是驢車、自行車和摩托車,放映設備又非常重,馬車陷在泥潭裡,摩托車壞在路上的事經常發生。”買買提說。2003年,受益於國家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尉犁縣人民電影院分配到一輛流動電影放映車和數字放映機,如今,這臺流動放映車每年深入尉犁縣50個行政村為各族群眾放映電影600場次,受到了基層群眾的熱烈歡迎。

“從驢車到流動電影放映車,從膠片機到現在的數字放映機,這既是時代發展變遷的縮影,也體現了黨的文化惠民政策對基層群眾的關懷。”在達西農民電影院裡,買買提一邊帶記者參觀,一邊介紹說。

這間寬敞的屋子,不僅是一間放映室,更像是一個展示尉犁農村電影發展變遷的博物館。

“你看,左邊這張照片是過去的尉犁縣人民電影院,右邊這張是現在的影劇院,變化多大!如今,尉犁縣的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收看高質量的3D影片了。”買買提說,“我建這個農民電影院不僅給村民免費放電影,還希望鄉親們從影廳裡展示的一件件實物、一張張照片裡,看到生活的變化,感受到黨的好政策。”

“通過新舊對比,群眾肯定會思考現在的好日子是誰給我們帶來的。每當這時候,我就告訴大家,是黨給我們帶來的好日子,我們不能忘本。”買買提說,達西農民電影院從2016年建成至今,已經為達西村各族群眾放映電影180餘場次。

在影片的選擇上,買買提選擇的是能夠傳遞黨的好聲音、弘揚社會正能量和激發愛國熱情的紅色影片,比如《湄公河行動》《厲害了,我的國》《戰狼》《紅海行動》和《夢開始的地方》等。

電影《夢開始的地方》講述了新疆內高班的學生在學校學習、生活、成長的青春勵志故事,生動展現了黨中央對新疆各族青少年的親切關懷和對新疆教育事業的傾力支持。2017年8月,達西農民電影院播放這部影片時,許多村民都落淚了。

“買買提給我們選的片子都非常好看,我們通過影片瞭解到了許多黨的好政策,也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達西村村民杜孟河說。

“買買提大叔每週免費給我們放電影,還給我們講尉犁縣過去的事,放假了我們總愛來他這兒。”尉犁縣第一小學六年級學生古麗米熱 • 艾合木提說。

“現在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了,大家在家裡就能收看網絡電視節目,我會把‘達西農民電影院’一直辦下去,因為它不僅是豐富鄉親們精神生活的文化陣地,更是凝聚民心的精神陣地。”買買提說。

記者:夏青等

查看更多內容 請微信關注言江:xj-tal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