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农民赵连彬花10年研究出新型“粮仓”获国家专利

6月26日,来自抚顺县上马镇和救兵镇的50余户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代表,聚集在抚顺县惠农金属粮仓制造有限公司,参加2018年农业综合开发省级重点科技推广项目“辽宁中早熟稻区绿色优质水稻提质增效技术及产业化示范推广”培训活动。当天,辽宁省粮食科学研究所3位专家,面对面与种粮大户交流如何储存水稻等问题,同时推广农户稻谷新型储粮实用装备。

粮食关系国计民生,粮食储备安全至关重要。由于农户没有科学的储粮装置,每年家中储存的口粮损失率在8%左右。以我市为例,三县水稻总产量在11万吨,农户自留口粮在70%,即7.7万吨,按8%损失率,全市损失口粮6166吨,按亩产600公斤计算,相当于1万亩良田的产量,按市价水稻3600元一吨核算,直接经济损失2772万元。

抚顺县救兵镇通什村村民赵连彬10年前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平时就好琢磨事的他便有了发明农户家庭用科学储粮装置的想法。在辽宁省粮食科学研究所和市农委的大力支持下,赵连彬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三代产品的升级,农户家庭用科学储粮装置研制成功,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农户稻谷新型储粮实用装备投入市场后得到广大农户的认可,从2015年至今,已在抚顺三县和桓仁等地销售2700余套。

水稻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酸,在储存过程中,既要透气,又不能丢失水分。记者在惠农金属粮仓制造有限公司看到,新型的农户储粮装具高约两米,通体为金属材料制作,可组装拆解,可装1.3吨粮食。储粮装具外壁采用散热透气防雨百叶装置,仓底部设有进气孔,与仓中部导气筒相连,导气筒上部高出粮体150公分,组成了粮体内进排气系统。该储粮装置具有通风、透气、防鼠、防霉、阻燃、隔热、防雨功能,可以露天摆放储粮。

省粮食科学研究所对该项目高度重视,认为绿色“小粮仓”是减少水稻产后损失,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储粮方式,是惠农的一件大事、实事,并在新宾粮油检验检测站连续3年做粮仓装置测试记录,每月出一次数据,对水分、色泽气味、生霉粒定型、装粮等进行分类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粮食不变质,没有异常情况,品质完全保证,没有一点损失。

为了让绿色“小粮仓”发挥大效益,2017年9月,辽宁省粮食科学研究所与赵连彬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利用3年时间联合开发研制符合辽宁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特征,适用于粮食和薯类等农产品保质干燥、减损降耗、低碳环保的新型储运技术与装置,保障广大农户食用安全和在储存口粮过程中不再损失。

辽宁省粮食科学研究所所长高树成介绍,玉米粮仓纳入国家项目规划后,10年间在东三省推广了近60万套。目前农户稻谷新型储粮实用装备也申请纳入到《国家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议》中,未来将像玉米粮仓一样享受国家政策,在东三省推广。高树成表示,要对“小粮仓”科学储粮进行广泛宣传,帮助农民算好科学储粮的实惠账,提高农民安全储粮意识。

抚顺农民赵连彬花10年研究出新型“粮仓”获国家专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