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神》背后的中国医药市场反思

《药神》背后的中国医药市场反思

《我不是药神》的结局让我们思考,中国仿制药是怎么样的?让我为各位一一揭晓。

“你可以治好这个世界所有的病,但有一种病你无能为力,那就是穷病。”

“进口药4万一瓶,有人买不起;药贩子2万一瓶也有人买不起,药神5000块一瓶,依然有人买不起。”

这是《我不是药神》中的经典台词。

《我不是药神》的蓝本“陆勇事件”,讲的是慢性白血病患者陆勇为在中国的白血病病友走私印度“仿制药”后,遭到法院指控的故事。 在故事中,作为白血病特效药原研药“格列卫”价格达到2万人民币,中国大多数白血病患者无福消受。而从印度“走私”的仿制药,主人公只卖200,价格是原研药的百分之一。

《药神》背后的中国医药市场反思

我们可否想过,为什么中国没有办法研制平价的“仿制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又究竟是什么?

中国是仿制药大国,但不是强国,为了提高药品质量,201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指出,《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共289个品种,应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一致性评价简单来说就是评价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只有20多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家药企调查发现,药企对研发成本和招标价格之间的矛盾存在担忧,好药的研发和生产需要较高成本,但在招标层面陷入了尴尬境地。这就是中国药业的困境,不过,这一问题已经逐步解决,这是让我们高兴的。面对这样的局面,这就需要监管部门从制度上不断完善相关规定,在药品不同的生命周期给其制定不同的政策,让创新药和仿制药都找到其价值归属,让企业有动力去做创新药,也要让企业有动力去做仿制药。

总而言之,中国在鼓励新药发展的同时,也在完善仿制药政策改革,创新药研发和优质仿药并举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旋律。

《药神》背后的中国医药市场反思

本文数据,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请与作者联系,予以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