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爾特人:我們野蠻,但我們也很「少女」

說起“凱爾特人”,很多人首先聯想到的可能是美國NBA的球隊。其實這支球隊創立者沃爾特·布朗祖先是活躍於西歐歷史上的著名“野蠻民族”——凱爾特人,他用這一民族給自己的球隊命名。

凱爾特人:我們野蠻,但我們也很“少女”

【凱爾特人球隊標誌】

從語言上看,凱爾特人源於印歐民族。後者最早生活在黑海北部和俄羅斯南部的烏克蘭平原。從公元前2000年,雅利安人開始向印度和歐種遷徙,之後對東西方的歷史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公元前1000年,凱爾特人到達德國哈爾茨山地區,和當地的甕棺民族(得名於他們的喪葬習俗,將死者火化以後,骨灰裝入陶甕中埋葬)融合,在公元前800年,形成了凱爾特文化。公元前7世紀~前3世紀,凱爾特人又湧入了今天的法國、意大利、西班牙、不列顛諸島和巴爾幹半島地區,並分裂成了眾多不同的族落。古羅馬人將分佈於法國、比利時、德國、意大利的凱爾特人稱為“高盧人”;將小亞細亞一帶的稱為“加拉太人”或“加拉提亞人”;將波西米亞的稱為“波伊人”;將不列顛諸島的稱為“不列顛人”。

在被羅馬人征服以前,凱爾特人沒有自己的文字,所以他們早期的歷史都是由希臘人和羅馬人書寫的。“凱爾特”最早見於公元前500年,希臘地理學家赫卡泰俄斯的著作《希臘歷史》殘篇中。據一種推測,這一稱呼源於凱爾特人使用的一種類似斧頭的器物。在古典作家的筆下,凱爾特人是一群身材高大、皮膚白皙、面色紅潤、金髮的種族。他們用石灰水把頭髮漂成白色,並紮成穗子形狀,有時會把身體染成藍色,貴族往往蓄有長鬍須。作戰的時候,他們頭戴青銅頭盔,這些頭盔上裝飾有牛角或鳥獸的半身浮雕。但有意思的是,凱爾特人的身體卻缺乏保護,他們喜歡光著膀子或全裸上戰場。想象一下,在打仗的時候,一大群高大威猛的裸男迎面衝過來,這麼強大的視覺衝擊力,恐怕沒有多少軍隊hold得住吧。

凱爾特人:我們野蠻,但我們也很“少女”

【喜歡半裸或全裸上陣的凱爾特人】

野蠻和好戰是凱爾特人給人的首要印象。羅馬人將凱爾特人稱為歐洲的三大蠻族之一,另外兩個是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凱爾特人的性格張揚跋扈,喜歡尋釁滋事。希臘歷史學家斯特拉波評價凱爾特人“整個民族都是戰爭狂”。在沒有外敵的情況下,不同凱爾特部落之間也會經常爆發內鬥。而且凱爾特人嗜酒如命。古羅馬士兵喝酒還會兌上水,凱爾特人喝純酒卻像喝水一樣。還鬧出過羅馬人進攻高盧期間,一支凱爾特軍隊全部醉臥沙場被擒的事件。在酒精的刺激下,凱爾特人更容易發生衝突,辦一場宴會不鬧出幾條人命,都不是凱爾特人的宴會。凱撒在《高盧戰記》中說過,凱爾特性格輕浮,容易受挫,打架打贏了便沾沾自喜,打輸了便垂頭喪氣。

不僅凱爾特男人非常好鬥,凱爾特女人也是如此。一位古羅馬作家曾經開玩笑的說過:“如果一個凱爾特男人叫上他的老婆來幫忙,連一支軍隊都擋不住他們。那可是一個非常強悍的女人。”

凱爾特人最為人詬病的行為之一是他們的獵頭習俗。他們會砍下敵人的頭顱,然後帶回家裡保存。在《奪牛記》中,庫丘林在襲擊完康納希特返回時,車上就掛滿了敵人的頭顱。然而,這並不是一種虐殺或耀武揚威的表現。在凱爾特人看來,通過獵頭可以吸收對方的力量,而且將強大的戰士的頭顱放置在家裡還可以起到鎮宅的作用。所以,獵頭行為其實代表認可對方的力量。

凱爾特人:我們野蠻,但我們也很“少女”

【凱爾特人】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野蠻好戰的民族,另一方面卻是能工巧匠,他們擅長製造鐵器和陶器,青銅和金銀的加工技巧也非常高超。而且,凱爾特人還有一顆粉嫩嫩的少女心,他們喜歡精緻和華麗的東西,熱衷於裝扮。斯特拉波寫道:“他們佩戴黃金飾物,脖子上是金屬項圈,胳膊和手腕上則是臂環和手鐲。上層凱爾特人穿著染過的長袍,上面綴滿了閃閃發亮的金片。”就連凱爾特人的武器上也充滿各種裝飾品,馬具是銅的並塗有瓷漆。

其中武器和生產工具是最多的,但此外他們也製造出大量的手鐲、別針等飾品。這些金屬器物往往打上了精花紋,還會鑲金鍍銀。凱爾特人使用的花紋主要為幾何紋,這些線條悠揚婉轉,構成了各種寫實或抽象的符號。公元800年左右,蘇格蘭愛奧那島上的修士繪製的《凱爾經》就帶有濃厚的凱爾特藝術風格。

凱爾特人:我們野蠻,但我們也很“少女”

【動畫《凱爾經的秘密》充滿了凱爾特藝術氣息】

而且,凱爾特人和希臘人、羅馬人的關係也不總是敵對的。他們在地中海地區建立了發達的貿易網絡,用自己生產的鐵器和食鹽等物品和希臘人、羅馬人交換葡萄酒、貴金屬等奢侈品。凱爾特人的醃菜是備受羅馬人歡迎的美食。從公元前2世紀起,凱爾特人還仿造希臘的式樣鑄造貨幣。

凱爾特民族是一個男女平等的民族,女人可以參與部落的一切事務,也可以擔任部落首領。凱爾特史詩《奪牛記》中的王后梅芙就是典型的案例,其權力勝過了男性的國王。在羅馬征服不列顛時期,曾有一位女英雄布迪卡自封為王,率領部落起來反抗羅馬人的入侵。然而,羅馬人征服凱爾特人後,以法律形式規定,女人不能繼承部落的權力。受到羅馬文化的影響,凱爾特人男女平等的風尚也漸漸消失了。

凱爾特人信仰的宗教和希臘人、羅馬人有很大不同。他們還處於原始的萬物有靈階段,認為神存在於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當中,故而他們沒有建立神廟,在露天場所祭祀神靈。凱爾特人也沒有賦予神以具體的形象。所以,當他們最初見到希臘人祭祀神像,感到非常不可思議,但在羅馬化進程中他們也逐漸適應了建廟和立像的風俗。而且凱爾特人也吸收了大量來自希臘、羅馬等異族的神靈。凱撒到達高盧時,將不少凱爾特神靈的名字改成羅馬神的名字,例如:凱爾特太陽神貝勒努斯改為阿波羅。

凱爾特人:我們野蠻,但我們也很“少女”

【凱爾特人信仰的神靈之一】

凱爾特人以橡樹為神樹,他們的祭司稱為“德魯伊”,這個詞的字面意思就是“熟悉橡樹的人”。德魯伊是凱爾特的真正統治者,凱爾特人在生活中大事小情皆要向德魯伊請教,他們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被德魯伊驅逐出教。一旦被德魯伊驅逐,同時就意味著被整個部落驅逐,無法在部落中擔任任何職位,部落中的成員也竭力避免和他們交流。

凱爾特人相信靈魂能夠永生和輪迴,當一個生命死亡以後,它的靈魂會轉移到另外一個軀體裡,因此他們也相信要拯救一個人的生命時,必須獻上另一個人的生命。

用活人獻祭時凱爾特人被當成野蠻人的另外一項標誌。除了為了挽救生命或挽回即將失敗的戰爭,德魯伊在一些節日中也會舉行人祭。作為祭品的人一般是戰俘或罪犯,如果沒有的話就在百姓中挑選,有時候甚至會落到貴族和小孩頭上。在蘇格蘭、愛爾蘭、威爾士的一些文獻記載中,凱爾特人用選麵包的方式決定犧牲者,誰要是從黑色的麵包中挑到了焦麵包,誰就成為被獻給神靈的祭祀品。一次獻祭會用到好幾個犧牲者。他們一般被關進用柳條編成的人性籠子裡,然後燒死,或用利器殺死。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電影《柳條人》正反映了這種野蠻的祭祀。

凱爾特人:我們野蠻,但我們也很“少女”

【《柳條人》】

人祭中一種最神聖的“三重死亡”儀式,只會挑選德高望重的凱爾特貴族作為犧牲品。這些犧牲者首先吃下撒有橡果或槲寄生的烤麥餅,接著由德魯伊將其敲暈,用打了三個結的繩子將其勒死,並割開喉嚨,最後再將人牲面朝下泡在四尺深的水裡,表示其是被淹死的。不過,人祭並非凱爾特人特有的傳統,世界上的許多民族都曾有過這種習俗。

德魯伊禁止以書面形式記錄宗教知識。因為德魯伊的權力來自他們的知識,如果這些知識記錄下來,就意味著人人都可能閱讀到這些知識,那樣德魯伊的權力將會大大受到削弱。這種壟斷導致了後來凱爾特文化的流失。羅馬人在征服凱爾特期間,殺害了大量德魯伊,由此產生了文化斷層。今天我們看到了許多凱爾特神話傳說,皆是基督教士記錄下來的,因而也受到了嚴重的基督教文化的滲透。

凱爾特人:我們野蠻,但我們也很“少女”

【德魯伊幻想圖】

公元前6~4世紀時凱爾特人最輝煌的時代,他們曾經攻入過羅馬城,並佔領了這座城市長達一年左右。最後,因為這幫蠻子們住不慣大城市,再加上一場小瘟疫,才使得他們撤退了。在離開前,凱爾特人還從羅馬人手中拿走了一大筆賠款。這是共和國曆史上最恥辱的一頁。連亞歷山大大帝在遠征亞洲之前都要先和凱爾特部落訂立友好條約。然而在洗劫羅馬的100多年後,凱爾特人又洗劫了希臘人的聖地德爾斐神廟。

到了公元前58年,羅馬人終於有能力向凱爾特人報一箭之仇了,他們在凱撒的帶領下向高盧發動了攻擊。當時的高盧分為多個部落,佔據著囊括今天意大利北部、法國、盧森堡、比 利時、德國以及荷蘭和瑞士部分地區的廣大土地。凱撒花了8年發動8次遠征,才鎮壓了這些地區的高盧部落。法國暢銷漫畫《高盧勇士歷險記》正是取材於這段歷史。在凱撒之後,羅馬人又征服了不列顛島。

凱爾特人:我們野蠻,但我們也很“少女”

【《阿斯克裡特斯歷險記:諸神的宮殿》改編自漫畫《高盧勇士歷險記》】

凱爾特人之所以在後來的戰爭中敗給羅馬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凱爾特人政治結構鬆散,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而且他們天性輕浮、好戰,容易受到教唆,羅馬人利用其性格上的缺陷,經常挑起凱爾特部落之間的戰爭,等到他們打得兩敗俱傷,再來接收他們的土地。等到凱爾特人醒悟過來,為時已晚。

羅馬人在不列顛統治了大約4個世紀,到了公元5世紀,由於日耳曼人的攻勢,羅馬人自顧不暇,只好放棄了不列顛。但是羅馬人離開以後,不列顛島上有迎來了一批新的入侵者,盎格魯-撒克遜人,後者屬於日耳曼民族。凱爾特人反抗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侵的這段歷史後來催生出了亞瑟王和圓桌騎士的傳說。

然而傳說畢竟只是傳說,經過兩個世紀的戰爭,最後不列顛島上的凱爾特人還是被盎格魯-撒克遜人征服了,並與之融合成了英格蘭人。在其它地區生存的凱爾特人也逐漸形成了不同的國家。今天的英格蘭康沃爾人、蘇格蘭人、愛爾蘭人、威爾士人、法國布列塔尼人、馬恩島人皆為凱爾特人的後裔。

參考文獻:

史前英雄:凱爾特神話

凱爾特人:鐵器時代的歐洲人

凱爾特神話傳說

凱爾特神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