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幼小衔接的孩子,在小学六年期间,真的都比不上的孩子优秀吗?

melan910


谢邀!答案肯定不绝对,并不是说上了幼小衔接的孩子上了小学就会比不上的优秀,而是看你这个幼小衔接是怎么上的,是怎样的老师,孩子对课程内容的吸收有多少,有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幼小衔接上不上,上哪家,其实最终都在于家长的选择,而有些家长却是因为攀比。

看别人家上了就焦虑了,觉得自己家不能不上,不上就会落后,落后就很痛苦,于是更愿意花钱买个心安,也跟风式地报了名,但报了名后,并不是万事大吉了。

就像孩子上学一样,上什么学校,遇什么老师,课后巩固,这些都是家长要用心把关的。

如果家长对幼小衔接的机构不好好考察,上了之后又不与老师好好沟通,孩子下学回来还不好好辅导功课,帮助孩子成为良好学习习惯,那么这样的幼小衔接班即便是上了,可能获益也不会很大。这样不仅浪费金钱,还泡汤了孩子的美好暑期,孩子因此心生不满,上了小学之后,也不一定能比不上的那些孩子优秀,反而对课业产生了畏难懈怠的态度。

但如果家长认真对待孩子上幼小衔接班这件事,谨慎报名,细心沟通老师,耐心引导孩子,毕竟只是衔接班,课业压力不会很紧,若孩子能在此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这对于孩子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涯一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说白了还是要看家长。家长心有余力,可以自己在家教孩子,也可能花钱把孩子送去幼小衔接的机构,但家庭对于孩子学习的督促以及成长的陪伴一定要跟上,对知识是有该有的渴求,有了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相对轻松地度过小学六年学习生活。


一秒关注我!关于家庭教育、陪伴孩子和个人成长等相关话题,原创经验及观点分享,我说的不一定对,但一定是真诚用心的,欢迎交流……

天天陪伴


这个问题不绝对,但是个人看法是上会出不上要略好一些。

上的好处

以我孩子班级为例,在刚开学的挺长一段时间里那些上过幼小衔接的孩子会普遍的更加适应一些。

这个“适应”指的是作息、听课、纪律以及作业等方面会略有一些优势。

但是这个优势还不足以保证孩子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持续发挥作用。

我认为这主要是受两个因素影响:

1、一年级知识量本身并不多也不难,多数孩子不太存在理解不了的问题;

2、越来越多的父母关心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使得很多孩子无论是在学习态度还是纪律又或者是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引导也越来越好。

家庭教育不缺失则上不上也无所谓

还是自我家孩子所在班级为例,目前(再开学五年级)孩子班级成绩持续稳定比较好的孩子里有一大部分是来自于公立幼儿园(基本不会讲一点点跟课内有关系的),刚开学的时候的确有几个孩子会表现出略微的不适应,但是很快就没什么了。

最关键的是这几个孩子的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做的还是极为到位的(家长们关系不错,我们会经常交流孩子的学习问题)!

我认为上不上幼小衔接班和孩子未来需不需要上各种学习班、补习班是一个道理————功夫主要还是用在平时,而不是各种班!各种各样的班只能提高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情况,却无法培养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等方面!

想要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还是得依靠父母的努力才行。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事实上,如果家长重视好家庭教育,那么幼小衔接完全就是多此一举的事情。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长期过程,而我们的家长更多的采用急功近利的心态来做,这就导致了教育中问题层出不穷。



从幼儿园到小学,有一个非常大的转变,就是在幼儿园是没有学习任务,也不要求有纪律性的。而进入小学是对孩子有学习任务,并且要求有严格的课堂纪律的。多数家长没有在幼儿阶段,重视起孩子社会规则的教育。所以很多的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以后,会经常出现在课堂上不遵守课堂纪律,给老师带来很大困扰的情况。

而目前,绝大多数幼小衔接班,其实还是在超前学习,既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这种提前学习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无益。这样的孩子,往往在前期表现出一定的优势,而到后期这种优势会逐渐丧失,反而变成劣势。



20世纪70年代,德国逐步从传统的游戏型幼儿园转变为学术型的幼儿园。期间,政府资助了一个大规模的研究,比较了50个整天带孩子玩游戏的幼儿园,和50个带孩子上课学习的幼儿园,看他们毕业之后几年的发展情况。研究者发现,尽管刚开始那些整天上课学习的孩子显得更聪明,但是到了小学四年级之后,这个情况就翻盘了。学大的孩子,心理发育上可测量的各方面指标,都不如那些玩大的孩子,而在阅读、数学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和情绪调整能力方面,这个差异尤其突出。

这类的研究还有很多,几乎结果都是一致的,所以这也扭转了德国和很多发达国家幼儿园改造的趋势,他们重新让幼儿园充满了游戏。一些发达国家甚至通过立法的形式,严禁幼儿园超前学习。

事实上,在幼儿阶段是有很多可以教给孩子的东西,但绝不是超前学习。比如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专注力,阅读理解能力等等。而这些恰恰就是需要在幼儿阶段,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并培养孩子这些优秀的最核心的能力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核心素养。

家庭教育的责任是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至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学校来完成。


学习力教育视点观察


这是个没有经过时间和实践验证的理念

1.大比例孩子会碰到三年级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上了幼小衔接的孩子反而是吃亏的可能性比较大。

2.小学期间的沉淀是初、高中的关键基础。

这个期间主要的沉淀是阅读,自我管理,综合知识,综合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的沉淀。在这个期间这些方面是非常关键的。

3.优质小学,保持孩子成绩在中上,或者更上的优秀水平。

在普通小学,就得一直保持优秀的名列前茅。这样才能保证将来初中,高中成绩等综合情况在前。目光对标要更向前一些。

4.教培机构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商业服务的水平提高,但也有其负面的地方。

教培机构的最终目的是利润。而利润及短期订单的转化,靠的是短期内可量化的孩子学习成绩等数据反映。而揠苗助长等现象有时候也往往容易发生。若希望孩子茁壮成长,哪就需要规避一些不必要的提前培养。但有些提前有益的培养也需要铺垫。所以,这里面的拿捏和掌握就显得很关键了。

5.帮孩子做好综合阅读等基础沉淀。

阅读和综合基础知识的培养,兴趣的培养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各个阅读知识版块的涉猎。以及由阅读带来的深入兴趣的培养。基础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是关键。

6.做好生活习惯等素养培养

素养,速度等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关键。时间管理,自我管理,抗干扰能力,耐力等等。

7.做好专注力等基础能力的关注和培养

专注力里面也包含到抗干扰能力,耐力,自我管理等因素。功夫在课外,而不一定要考虑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更多是个资质中等的孩子设的,类似蒙氏。


8.暑假让孩子一定程度的放开天性的玩也很重要!

野外学习,视野开阔,环境实践等等是孩子成长学习与实践不可或缺的部分。学习的持续动力,有时也是需要玩的过程中去培养的。"学的时候想着玩,玩的时候想着学\

CCt-华瞳家


我曾经陪朋友考察过一幼小衔接机构:不规范的教材、生硬的教学方式,毫无教育水平可言。这种教育方式训练下的孩子保持优秀是很难的。

这家机构规模还算不错吧,也许其他幼小衔接机构也好不到哪里去。

作为一名老教师,我认为幼小衔接这部分工作必须做,但是上幼小衔接班需要慎重考虑。

原因有以下几点:

1、幼小衔接需要关注的点很多,但是衔接班一般仅仅关注一些拼音、书写和数学方面的练习。

2、幼小衔接应该更多关注、激发孩子的成长欲望和学习兴趣,但是衔接班做不到这一点。

3、虽然幼儿园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相对幼小衔接机构还是规范的多,至少是相对专业一些。

为什么现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后会出现那么多的学习问题?那是因为孩子的入学准备工作没做好。

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前,我们必须帮助孩子做好一些准备。我写过一篇关于入学准备的文章,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看看。


妈咪老师72


这个还真不一定,我身边就有一个现成的例子。

我家老大去年九月开始上小学,和他挨着坐的一个男孩,读的是私立幼儿园,从中班开始就练习写字,学习一年级的知识了,一年级上学期表现得很突出,一年级上学期的期中考试考了班级第三名,一年级上学期结束的期末考试考了班级第二名,进入了年级前二十名。

但是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开始,这个孩子的成绩就开始一点点下滑,下学期的第一个期中考试班级前十名都没有考进,暑假前结束的期末考试前二十名都没有他的名字。

据我了解,班上有不少孩子读的是私立,也有的读过学前班,或者幼小衔接,但成绩并不是很突出,表现只能算一般吧。

我家老大没有上过幼小衔接班,读公立幼儿园,不要提前学一年级的知识,上一年级后,给我的感觉就是学拼音有些费劲,我稍微给他补一补,很快就学会了。

我始终认为孩子学习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起点早一些,不一定最先到终点,只要父母用心,注重家庭教育,在孩子入小学后,耐心陪伴孩子,孩子很快就会赶上甚至超越其他孩子的,我家孩子进入一年级后,期中期末考试经历了四次,三次第一,进入年级前二十,一次第五,成绩还算不错吧,这算是我和孩子共同努力的结果吧。


沛泽妈读心理


首先告诉你一个否定的答案.幼小衔接只是从幼儿园过度一年级的阶段性学习,怎么能代替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呢?孩子们对知识学习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并不是说在刚开始补补课就能够永远比别人好,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引导孩子快乐感兴趣的去学,这也是为什么越是补课的孩子越是累越是成绩一般,越是“学霸”学习越轻松的原因,所以,你问的问题根本不会存在,无论上与不上衔接班,都不要那么简单的下定论!





心语180711814


我们先来作一个比较:

幼儿园——以活动游戏为主,没有学习压力,没有家庭作业,学习比较轻松随性,课堂比较自在。二十分钟一节课,老师大多和气亲切。

小学一年级——以学习知识为主,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为了完成好学习任务,上课必须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所提问题,能勇敢回答问题,课后还有适量家庭作业必须完成。一般四十分钟一节课,老师要求比较严格。学习一单元(或章节)要考试,孩子的压力比幼儿园大多了。

孩子从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学习状态,一下跨入小学以学知识为主的学习状态,一些孩子就不能适应,如果小学入门就欠下账,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所以我认为进行些幼升小的衔接训练是有必要的。

但我不主张在衔接中上小学课程。一些小朋友在衔接班学习了一年级课程,在读一年级时,认为自己学过,上课不认真,反而会养成一些坏毛病。所以衔接班重要的是要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正确握笔,规范书写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注重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这一点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同时要让孩子懂得一些小学生的规则并努力遵守它,比如不迟到,不早退;遵守课堂纪律等。

那么,在小学期间,上了幼小衔接班的孩子就比没上的优秀吗?我的答案是不一定,有个体差异。

没有一种教育是适合所有孩子的,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才是好教育,望家长谨慎选择。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上幼小衔接有几个优点:

学了很多的基础知识,拼音、数学、以及认字学、练习的会多一些,英语影响不多,就是那些多掌握的扎实一点的,会在一年级的时候有一些优越感,得到老师的认可,学习不会有太大压力。优越感建立了自信心,当然学了这些不代表就一定有自信心。

自信心来源于接受新事物,新挑战的心态以及能够战胜困难的心态和效果。如果在小学的时候每一次接触新东西,孩子的学习能力跟不上的话,学习也是比较吃力的。老师也会看的出来。孩子就会比较抵触,而这些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其实是与家长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并不是他在学前积累了多少知识。

学习是一个慢功夫,是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积累,在小学的时候是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逐渐在知识领域里面深入。所以小时候培养他的习惯和他对学习的态度非常重要,这一点其实家长的引导和陪伴也是很关键的。

有很多孩子上了幼小衔接会认识很多字,认识字就可以轻松地读书,家长每天陪伴孩子阅读是非常好的习惯,阅读可以让孩子思考,阅读可以积累,而不仅仅是识字,家长要引导孩子从书本里面找到学习的乐趣。

上幼小衔接的弊端在于,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学了那些知识,有的比较顽皮的孩子重复去学那些知识,觉得枯燥无味,也会自高自大,所以反而会态度很不认真,学的不扎实。

我们也见到很多幼小斜接的孩子学了很多东西,但当你问他是什么意思或者为什么的时候,其实他什么都不知道。也就是说,他所学的东西很多,记的东西也很多,但是都不知其意。其实这是学习的大忌,虽然积累是从无知开始的,但是深入才会让人有兴趣,探索也会带来兴趣,如果光识广而不能深入的话,学着学着就会厌烦,就像今天很多被逼着学习考上大学的,一旦考上了以后就再没有心情去更深入的去探索和学习了。而其实,大学才是人生思考和用心专研的刚刚开始。


三城一郭


幼小衔接就比如一个跳板,而现在的孩子都是从这个跳板起跳的,至少在我身边,没有哪一个孩子不上幼小衔接的。就算你不花钱单独的画面去报班,就是幼儿园里也会给你上。

我是双宝老妈,我家大宝现在六岁,九月份就要去上一年级,我没有给他在外单独报幼小衔接班。他们的幼儿园在最后的这一个月你就上的幼小衔接课。

从孩子的学习习惯到孩子的上课次序都有训练,基本上上课的次序已经同上小学的节奏差不多了

其实上不上幼小衔接根本没有可比性,可比的还是自己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专注力,学习习惯等,只有前期为孩子培养好了这些习惯,后期才会优越于别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