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农业创新诞生独一无二的“石鸡稻”

夏天稻叶无穷碧,映日荷花石鸡欢乐跳。祁门县金字牌镇继光村仙洞源村仙洞源家庭农埸,一片绿油油的水稻长势喜人,丰收在望,中国第一家“石鸡稻”就诞生在这里。

近日,黄山市农业企业联合会副会长单位、黄山市休宁县山泉流水石鸡专业技术协会会长、黄山龙王潭生态园公司创始人王国勇就冒着高温酷暑,专程深入祁门县金字牌镇继光村仙洞源村仙洞源家庭农埸,就深山区发展石鸡产业发展进行技术辅导和调研。

仙洞源家庭农埸许胜明是仙洞源三丰自然村村民,也是石鸡养殖专业户,在探索养蛙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方法,凭着肯钻研、不怕吃苦的拼劲,用8年时间完成从门外汉到专业化养殖的转变。许胜明一直在深圳打工,多年的南漂生涯经常闹肚子,感觉在外吃不好,许胜明也是一个有心人,他发现南方人都喜吃蛙,味道鲜美,生态环境又没有家乡好,于是他就这样萌生回乡创业的念头。2009年,许胜明回家过年,看到家乡的绿水青山,他没迟疑,当年就留在家创业,发展石鸡养殖和立体生态农业。许胜明四方外地考察和学习,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扶持下,办起仙洞源家庭农场,历经艰辛实践、失败、探索、再干的艰苦创业,发展一千平方石鸡养殖大棚,石鸡存栏量五万只石鸡,终于把家庭农场农场办起来。

许胜明是一个聪明的农民,在解决石鸡养殖技术困难以后,利用打工的眼界,结合家乡的优良好秀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创新种田,他流转了几十亩地,许胜明:“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把石鸡和水稻套种套养,田里长虫子,石鸡吃虫子,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因此,我的石鸡水稻也是徽州绿色传统的农产品。”

就这样,许胜明采用互补式养殖和种植结合。种水稻不用农药灭虫,而改用石鸡吃虫,这样庄稼和石鸡都成为有机食品,保证了食品安全和质量。由此,中国第一家“石鸡稻”就诞生在黄山市祁门仙洞源家庭农埸。他家生产的稻米和石鸡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合肥等地客商纷纷上门,一抢而空。

随后,许胜明又一鼓作气新建20多个流水石鸡养殖池,扩大养殖规模。并采用“基地+农户”方式与村民合作,在稻田中利用流水养石鸡,他免费供应种苗,负责技术指导,农户提供场地,负责日常管理,利润五五分成,带领附近大坦、查坑、三丰村农民脱贫攻坚,大坦乡大中村小岭下农民程世著今年四月也种投石鸡稻3亩:“老许的石鸡稻好,有石鸡,有稻子,一举二得,增加了收入。”

市农企联副会长、休宁县山泉流水石鸡专业技术协会会长王国勇充分肯定仙洞源家庭农埸的伟大创举,称赞许胜明是我们黄山市的新型农民,也是我们黄山扶贫石鸡产业的杰出代表.

我们石鸡专业技术协会应当要全力以赴为许胜明石鸡发展服务,为石鸡养殖户的提供科技创新推广、产品营销策化,品牌创建推广咨询服务,促进山泉流水石鸡产业可持续发展,确保黄山扶贫石鸡安全供给,确保贫困户及农民持续增收,确保新时代家乡的绿水青山。

目前,休宁县山泉流水石鸡专业技术协会共有会员52人,县内石鸡专业合作社4个,骨干石鸡专业养殖户12户,现在已在县内外贫困村建成联养基地9个,并辐射到黟县宝溪村、祁门县五峰村、歙县璜田乡璜蔚村等外县贫困村,帮助贫困户建立石鸡养殖基地14个,整个石鸡年产量达到150万只,年产值突破6000万元。吸收贫困户创业就业30多人。许胜明感谢休宁县山泉流水石鸡专业技术协会的技术服务,他表示愿意同黄山龙王潭合作建成联养基地,在协会的帮助下,加强品牌建设,把中国第一家“石鸡稻”的品牌打出去,不断扩大石鸡养殖和“石鸡稻”种植规模,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