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狼称一“匹”狼,马称一“匹”马,牛称一“头”牛,但老虎就称一“只”老虎呢?

Reality153143573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中文博大精深,如果仔细研究下来,其实也有规律。

量词在中文里有着许多讲究,这也是很多老外在中国学中文的一大难点。

虽然很少有人总结,或者说能说出个头头是道的学问来。但是如果你用错量词,大家都能第一时间听出来,这就是语感

抛开语感,从原理上说。

形容动物的,大约是,头大于匹,匹大于只,而水里的不参与,基本都用“条”,也表达了它的灵活。

比如说,一只猫,一只羊,一只鸡,一只兔子。这都是比较小的动物。再大点,比如一匹马,一匹狼等等。不过狼呢,也有用只的,因人而异。再大些,一头牛、一头猪、一头驴等等。

相较之下,头比匹,还多有点不灵活的意味在其中。

再回到题目里。

老虎为什么是用只?
原因有二:

1.老虎是百兽之王,独自行动的它,灵活度比狮子不知道高多少,所以用只不用头。

2.老虎又是大猫,在古文里又叫大虫。猫和虫呢,都用只来量化的。

如果觉得有用,您就给点个赞、粉个好友呗。

大约花费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毕竟,我辣么萌~


不哈韩的小韩


PO主的题目有点不严谨,其实没有“一匹狼”,而是“一头狼”、“一只狼”。我们受某品牌影响,觉得匹可以形容狼,其实不然。

看下“匹”字的百度百科,可以看到它只用来形容骡马。其实更狭义点来说,只适合形容马,骡子因为带有马的血统,才勉强能用。“匹”条目下所有引用的古文中,未见有形容狼的情况。而口语里,关于骡子,还是更习惯叫几头。这是因为“头”、“匹”、“只”、“条”等形容动物的量词都有固定的习惯,不合这些习惯就会让人不舒服。

先说马专用的“匹”。匹是会意字,根据金文,是以山崖的凹凸不平来比喻布的摺皱。而马的手感类似布匹的顺滑,战争中又有一人一马相匹配的习惯,所以用“匹”毫无违和感。而“头”则给人大而迟缓的感觉,比如一头牛、一头猪、一头大象、一头骆驼;“只”相反,有小而灵活的感觉,比如同样是猪,就可以用“一只小猪”来形容,另外“一只猫”、“一只鸟”都是小巧轻快的。而狼灵活又迅速,用只来形容很合适。

那为什么老虎也用只呢?明明狮子和狼都可以用显得更大一些的“头”。其实“一头老虎”也没问题啊,“头”和“只”在狮、虎、狼身上倒是可以通用的,我觉得原因在于它们的体型中等,既有大型动物的稳狠,又有食肉动物的灵巧,所以都可以形容。

如果你依然觉得“一只老虎”听起来更舒服,那原因可能在于,古代往往称老虎为“大虫”,而形容虫,最适合的就是“只”了。


不入流的大刘


形容动物的量词的问题,虽然都是动物,而用的量词却很不同,例如:
一只猫
一只鸟
一只苍蝇
一只兔子
一只猴子
一只老虎
一只豹子
一只狐狸
一只青蛙
一只鹿
一只乌龟
一条狗
一条蛇
一条虫
一条龙
一条鱼
一匹马
一匹狼
一头大象
一头猪
一头骆驼
一头狮子
为何会如此,我先谈一下自己的理解,再贴一个看似比较权威的解释。
鸟类和昆虫类似乎都论只。
哺乳动物中,可爱的动物以及猫科动物(其实猫科动物也都看起来很可爱,包括老虎)还有很多中等体积的动物(鹿、狐狸),都论只。而体积大的动物论“头”。但让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马和狼论匹,狗论条。
没有脚的动物,例如鱼、蛇,都论条。
有脚的小动物,例如两栖类的和爬行类的,大多论只。
总之,还是论只的多。
转载别人的解释:
量词的使用原则

汉语的物量词纷繁复杂,又有兼表形象特征的作用,选用时主要应该讲求形象性,同时要遵从习惯性,并注意灵活性。不遵守量词使用的这些原则,就会闹出“一匹牛”“一头狗”“一个鸡”的笑话来。 所谓“讲求形象性”,就是使量词曾经表示过的形象与被它限制、说明的中心词的形象保持一致的关系。如“张”,原来是“因扩而大”的意思,曾表示过“有较大的平面而且较薄”的形象。那么,有较大的平面而且较薄的东西,就宜用“张”作量词,如“一张纸”“一张皮”。又如“块”原指土块,含有“有平面但较厚”的形象。那么,有平面而较厚的东西,就宜用“块”作量词,如“一块砖头”“一块肥皂”。 有些量词的选用,讲求与它后面名词的相关性,这实际上是形象性这一使用原则的扩展。如“帽子”与“头顶”相关,“锁”与“门把儿”有关,“人家”与“门户”有关,因此就说“一顶帽子”“一把锁”“一户人家”。

所谓“遵从习惯性”,是指一些量词与中心词的搭配习惯不要随便打破。比如中心词是动物名称时,常常这样选用量词:头──牛、猪、狮子,条──狗、牛,匹──马,只──鸡、鸭、猫、羊、兔,等等。 所谓“注意灵活性”,是指根据表达的实际情况和某种需要,可以打破习惯性。比如称“牛”习惯上说“头”,但“铁牛”不是真正有生命的牛,用“只”就比用“头”好。又如“豹子”一般称“只”,但说“一头豹子”时含夸张意味,鲁迅小说中曾有过“一匹大老鼠”的说法。再如“轮船”一般称“艘”,也可称“只”(不一定小船才称“只”),同样体现了运用的灵活性。“个”作为一个量词,它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它可以修饰没有专用量词的名词,如人、馒头、国家、苹果等等;同时,一些有专用量词的事物,如“一只耳朵”、“一所学校”、“一家工厂”等也都可以用“个”来修饰,成为“一个耳朵”、“一个学校”、“一个工厂”,因此,有人称“个”为“万能量词”。但是任何一个量词都有它的适用范围,“个”也不可能是万能的,哪儿都适用,有些事物就不能用“个”作量词。

这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事物:

1. 细长条的事物 “一根绳子”、“一条蛇”、“一条路”,这里的量词“根”、“条”都是表现了一种细长的形体,不能用“个”来替代。这种细长的形状可以指较实在的物体,也可以指较虚的一些事物,如“一线光明”、“一绺头发”、“一丝细雨”等。 这些事物也不能用“个”来作量词。另外,在指称植物时,我们常常用“棵”和“株”这两个量词来体现植物的那种修长、向上的特点,故此,我们也不能说成“一个树”、“一个草”。

2. 能够在平面上展开,且较薄的事物

我们说“一张纸”、“一面红旗”、“一幅画”,但不能说“一个纸”、“一个红旗”、“一个画”。当“片”用于某种较抽象事物时,如“一片欢腾”、“一片歌声”也不能用“个”。这是因为在这里“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一个“面”的概念来。

3. 立体的且表现出一定形状的事物

“一块砖”、“一团面”、“一坨泥”,不能说成“一个砖”、“一个面”、“一个泥”。

4. 有些事物形状不固定,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如水、油等,而有的事物虽有一定的形状,但由于其颗粒细小,在实际使用中常常不能以颗粒计数,如米、沙等。这些事物,我们一般用容器或度量衡来计量,如“一杯水”、“一壶油”、“一斤米”、“一碗沙子”等,这些我们也不能用“个”来替换。

5. 有些事物只是属于一个整体事物中的一部分

适用于它们的量词有“层”、“重”、“级”、“节”、“段”、“截”等。用这些量词来修饰的事物,如“(一层)楼”、“(一重)山”、“(一级)台阶”、“(一节)甘蔗”、“(一段)木头”、“(一截)电线”也不能用“个”来修饰。 由动词转化过来的量词不能用“个”代替。如“一捆柴”、“一把米”、“一撮毛”、“一抱草”、“一包糖”、“一任县长”、“一束花”、“一串糖葫芦”、“一堵墙”、“一服药”、“一堆土”、“一封信”、“一滴水”,中的量词都不能用“个”来代替。这又可分成两种情况:一类如捆、抱、把、撮、包、串、束、堆等,它们本身就具有集合义,“个”是个体量词,所以不适用。封、服这类词在由动词转化过来时,仍带有一定的动量性,如:“一封信”,是指“一个封了口的信”,“一服药”是指“一次服用的药”,用“个”这个量词来代替,意义就不一样了。由名词转化过来的量词,也不能用“个”来代替,如“一朵花”、“一本书”、“一篇文章”、“一瓣花瓣”中的“朵、本、篇、瓣”实际上是由名词“花朵、书本、篇章、花瓣”等转过来的,也是为了突出这些事物的特征,因此转为量词后,一般不能用“个”来代替。 我们也要看到,“个”在作一些有专用量词的事物的量词时,往往会改变话语的感情色彩,如我们可以说“一位老先生”,也可以说“一个老先生”,但二者的感情色彩却不一样,“位”表示尊敬之意,而“个”则不带任何感情。“个”也不能体现出事物的形状,如“一颗珍珠”,我们能够从量词“颗”知道珍珠的形状应该是圆而小的东西,如果说“一个珍珠”就很难想象珍珠的形状了。


奇闻异事大千世界


答:这些都是量词,包含了我们古人对不同事物的属性认识,然后在长期使用中形成的吧!




这些量词有各自的隐含属性,然后和不同的动物相对应,比如:

:有“一匹布”的说法,给人的感觉就是表面顺滑,比如马的毛发就是这样的,固有一匹马,一匹狼的说法;


:有“呆头呆脑”一说,给人“笨”或者“反应慢”的意思,比如牛、猪就是这样,固有一头牛、一头猪的说法;


:给人“小或者乖巧”的感觉,比如一只鸟、一只小猪、一只猫、一只青蛙等等;


:给人的感觉是“长长的,没有脚或者脚很短”,比如一条鱼、一条蛇、一条虫等等;


当然,也不是绝对的,甚至有一些混用,比如我们可以说“一匹狼”或者“一只狼”,用于不同的语境当中;“一条狗”的说法,就和上面对不上。



反正就是古人在生活中,长期使用积累的下来的,带有随意性,也包含了物体的一些明显属性,下面这些举例,体验一下吧!

一只蚂蚁;

一只螃蟹;

一只兔子;

一只老虎;

一只长颈鹿;

一条虫子;

一条蛇;

一条鲨鱼;

一头猪;

一头牛;

一头驴

一头大象;

一匹马;

一匹狼;

……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这里,喜欢我们答案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中国汉字如水,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中,文字中的量词往往“身兼数意”,不仅仅只为了表达数量,还有修辞的作用。

之前还真没有深思过这类的问题,对文字和汉字文化了解不深,只能展开逻辑推理一下:



为什么称狼和马为一“匹”,很多同学认为应该是从一匹布那里延伸而来,形容它们的毛色如绸布般柔滑。但个人认为除了这点外,还可能有“匹对”的意思。狼和马比之其它动物,群体意识更强,且公母之间一对一的关系更为稳定。曾经看过一部纪录片,狼王在母狼怀孕期间,寸步不离地守护着她,令我印象很深刻。


而用“头”去形容的动物,牛、猪,会比较突出它的“头部”特征,这很可能跟

以前的祭祀习惯有关,牛头和猪头会整个地摆上祭台。我们上饶话形容一个人长得极其难看,会说他长得“三牲头”一样。三牲就是指祭祀常摆的牛、猪、羊的头。

那为什么羊不用“头”,而用“只”呢? 一只鹿,一只老虎,一只猴子……凡用“只”去做量词的,就像其文字结构一样,看到它就会联想到灵活的肢体运动。羊相对于牛和猪来说,运动要灵活得多,特别是山羊,能在陡峭的悬崖峭壁上行走。



而用只去形容老虎,感觉削弱了它森林之王的霸气,虽然它的行动也很敏捷,很灵活。古代语境中提到老虎,比如《水浒传》里武松打虎章节中,用的是“一条大虫”,现代人描述为“一只老虎” 很可能是因为它属于猫科动物,是后续语言描述习惯发生了演变。


姝子


很有意思的问题,假设你现在要给一个外国人教汉语,应该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呢?

首先 "只" 其实是隻 衹两个汉字的组合,简化字的时候把这两个字合二为一了。当只做量词的时候,实际上是隻这个字。隻本意就是动物。

所以"只"是所以动物的通用量词,所以凡是没有固定量词搭配的动物,就通通用"只"。

比如以前的网络神兽,一只草泥马。还有一些不存在的动物都用只,比如 一只怪兽等等。

其次, 头是家畜的固定搭配。一般只要家畜用头。

一头牛,一头猪,一头驴等等。

你可以看到,用头做量词的大多数是和农业生产有关的动物。 大概是古代农业生产时候,经常会交易牲畜,交易的时候要清点数量,数过一群动物的人应该都有这种经验,只要数动物的头就行了,忽略其他的。

所以就有了,一头,两头,三头这样的数法,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家畜的固定搭配量词。

至于马为什要用匹,完全是因为古代把马称为马匹。

汉代有个学者写了一本书,叫《风俗通义》,里面有一句段话:

“马疋,俗说马比君子,与人相疋,或说马夜目明照前四丈,或说马纵横适得一疋,或说马匹卖直一疋帛。”

疋就是匹的通假字,所以汉代的学者认为,马之所以叫做马匹,可能是因为马和君子相匹配,或者是传说马晚上眼睛明亮的可以照四丈远(四丈为一匹),或者说一只马的价格当时正好是一匹娟,所以马叫马匹。

这种习惯形成以后,大家就用匹来作为马的量词了。


shawn25


在齐秦那首歌唱“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之前,狼的量词也是只,从来没有用匹的。

匹对应的是匹配,马的量词为匹,是因为马是唯一能驾辕的动物,所以也只有马才能用匹这个量词。

同样是家畜,牛能犁地但不能驾辕,驴能推磨也不能驾辕,猪狗就更不用说了,所以都不能用匹这个量词。

齐秦用匹来说狼,从好的一面说,是他喜欢马的精神和狼的坚韧,干脆在意念上合二为一的这么称呼狼了。

若从坏的一面说,齐秦小时并非好学生,很惹事捣蛋,直到服役了才被“驯服”并开始音乐创作,在字词上不守规矩、以怪异出奇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后果是,从那首歌后,包括张学友的《雪狼湖》等文艺作品里,狼从狼外婆那种恶毒大反派开始变成坚韧孤独有毅力的正面形象,直至某运动服饰品牌开始用狼后,让80后的很多人以讹传讹的以为这是正常的了。


理得心安


现代汉语中,对四条腿的动物贯以量词的时候,一般用“只”、“条”或“头”,如一只羊,一条狗,一头牛,当然“个”是个万能量词,几乎都可以使用。对狼的称呼其实也是如此,一头狼、一只狼、一条狼,都是习惯性用法。“匹”在用作量词的时候,除了来形容布之外,其余就是马了,因为马在人们眼里比较雄骏,常用来比喻厉害人物。当然汉语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用匹来形容狼,应该是当代出现的现象,源头或许正是《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狼作为一种食肉动物,具有勇敢、团结、坚定以及智慧的特征,非常接近人类的思维习惯和处事方式,也特别能够让人类借鉴和学习。人们只对值得尊重的事物奉献自己的尊敬,所以用“匹”来称呼狼,含有明显的敬意。老虎虽然单打独斗很厉害,却不是绝大多数人所能模仿和学习的,所以在现代人的思想里,狼更值得尊敬。我军的特种部队常被称为“狼牙”,而不是虎牙,原因正在于此。


梦想照亮天空


量词的来源也是有出处的,比如只是指天上飞着的,是一个象形字,上面一个口下面一双脚,所以可以用来称呼有翅膀的比如一只鸟,一只鸡,而不能用来称呼一只鱼;因为猫也像那鸟能从空中来去,而且猫头鹰也是个列子,所以猫可以叫做一只猫,甚至连像猫的老虎也叫做一只老虎。匹,是指坐骑,比如马,驴,而狼也称呼屁是因为传说一个赶街的人荒野中正方便时,来了屁狼要吃他,他急了裤子都忙不上拉拉上,就一跨腿骑上了狼身,两只手死死揪住狼耳朵,就这么把狼当了坐骑。牛和猪等称呼头,是因为常被人们杀了来吃,而把头挂在那时常数的:一头,两头,三头…,所以牛可以叫一头,猪可以叫一头,而马就不能叫一头了,因为马大多数是用来拉车不是靠吃它而养它。后来,但凡可以吃而且吃剩的头也能挂着的都有那头的称呼,比如一头鸟;而能轻巧如飞的也能称呼只,比如一只兔子。。


艾是人


量词的使用 都有其历史原因 我的观点与大家共勉 先说匹 匹可以说是马的专有名词 为什么呢?因为马在古代是专门用来作战的 一辆车配合几个马合适 就是匹配 战士站在马车上作战 给战士驾车喂养马匹的就是匹夫 匹夫是由个子低矮 力气比较小的男人担当的 所以是配角 不是主角 一般地位低下 由奴隶担任 匹字应该是有象形文字演变的 三个边框是战车的围栏 中间的小儿是小个子男人 也就是匹夫 所以每辆车配合几个马 就是由匹夫去配的 有的配一个马 叫一匹的车 有的配三匹马 叫三匹的车 五匹马的车叫五匹的车 时间久了 匹就成了马的单位 而牛主要是耕地的 猪主要是吃肉的 在喂食的时候清点数量 当然是数它们的头 所以猪牛的单位就是头了 头字 脑袋上面两只眼睛 或者两个耳朵 鸡鸭属于飞禽 古代驯养的很有野性 飞来飞去的 头就没法数了 只能数身子 只字 身子下面两条腿 以此类推 其它的量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