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我们看过最忧伤的童话?

肆月的千


童话只在童年有,童话是大人给儿童虚构的谎言,基于真善美正义的社会教化需要,向儿童自小贯输。儿童长大成大人,历经社会你虞我作的磨练终于醒悟那一切童话都是不真实的。但社会确实又需要,于是成为了大人的儿童又向未成为大人的儿童编写虚幻的童话世界教化幼小的他们。


石並才童


《海洋之歌》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与家庭的黑色童话,不幸而且忧伤。故事创意源自爱尔兰民间传说,导演汤姆·摩尔将这个原本悲伤的故事拍的唯美又文艺。超凡脱俗的想象力,清新的场景画面,行云流水般的色彩使用,本片有着浓厚的欧洲文艺电影气息。

汤姆·摩尔受宫崎骏影响很深,无论是作品还是人设,都有向吉卜力致敬的影子在。《海洋之歌》让人不禁想起《千与千寻》、《悬崖上的金鱼姬》。全片采用逐帧手绘,画风唯美,伴随着动听的爱尔兰民谣,遇到塞尔奇精灵。一部好的作品,能够跨越文化和语言障碍,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打动人的首先是情感共鸣,精灵女巫等奇幻元素使用的恰到好处也为本片添加不少亮点。

把电影解析开来,第一条故事线索是救赎。为了生下女儿,母亲布罗娜离开了人世。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频临破裂,充满压抑和悲伤。父亲康纳情绪消沉,依靠酒精麻醉自己,痛失爱妻的他,一蹶不振。对于孩子也不上心,基本可以入选豆瓣「父母皆祸害」小组。哥哥本是个问题小孩,觉得母亲的死是因为西尔莎,处处看妹妹不顺眼,各种找她茬,讨厌她,甚至有些恨她。西尔莎则患有自闭症,不会说话。妹妹西尔莎的生日,也是母亲布罗娜的忌日。奶奶觉得小岛环境很不适合小孩成长,要带他们离开小岛,前往城市生活。就这样,本和西尔莎成了留守儿童。本很不开心,于是带着西尔莎去找被留在小岛的大狗。西尔莎吹响的贝笛海螺引来了三个精灵,他们道出了西尔莎是海豹精灵,希望她能够唱歌,解救众多被石化的精灵,送他们回家。可是没有海豹仙衣,西尔莎不但无法拯救精灵,身体逐渐衰弱,快要死亡。本从精灵肖纳吉那里,找回了遗忘的记忆。嘴上说着讨厌妹妹,回忆却很诚实。为履行照顾妹妹的诺言,本踏上冒险旅程。不惜正面硬刚猫头鹰女巫,最后找回了海豹仙外套,拯救了妹妹。完成了救赎。

第二条故事线索,则是告别和重逢。在爱尔兰有个传说,溺水者在死后,灵魂会变成海豹。此外,布罗娜是海豹精灵(Selkie),嫁给了普通人康纳。这个设定则源于一个类似牛郎织女的爱尔兰民间神话。海豹精灵上岸之后,人类把她的海豹外套藏起来,她回不了大海,会找个人嫁出去。不过若她找回自己外套的话,会立即返回大海。布罗娜生下西尔莎之后,没有死去,而是告别家人,回到大海。西尔莎穿着海豹仙外套,唱歌拯救了变石头的精灵们。布罗娜回到小岛,一家四口短暂重逢,之后再度告别,上演离歌。

第三条故事线索,是象征。巨人麦克列(Mac Lir)是海神,失去了心爱的人,于是伤心欲绝,泪水化为海水,泛滥不止。猫头鹰女巫玛查(Macha),不想让儿子伤心难过,用玻璃瓶吸走了他的情绪,并将他石化,化为小岛。她失去了所有希望,所以想让别人也失去希望。爸爸康纳与麦克列长相酷似,而且境遇相似,失去爱人之后,伤心欲绝,变得沉默。奶奶很像玛查,想让康纳带着孩子离开小岛,回到城里,开始新的生活,吸走旧的情绪。虽然有着奇幻色彩,但在片中能看到现实的影子在里面。

不同于普遍使用三维CG动画的好莱坞电影,导演汤姆·摩尔的两部动画作品皆为手绘。相比前作《凯尔经的秘密》,《海洋之歌》电影技法成熟,情感更加饱满,能获得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动画长片提名,实至名归。看惯了迪士尼和皮克斯的固有套路,可以换换画风。一个黑色成人童话,一首忧伤精灵之歌。鲜艳的画面下有着黑色内核,虽然不明朗,但却忧伤而动人。


挖哈哈娱乐


不知道你们看过一个叫 十二生肖 的动画片没。。我靠真正的童年阴影,每集必!死!一!只!动!物!我到现在还记得那只公鸡为了救被妖怪杀掉的全村人,从自己的鸡冠子里挤血,一滴一滴地滴在村里人身上,把他们救活。最后都匍匐着地走了还在滴血。。


经典热门娱乐


我觉得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吧,不管是那个时期,童年、青年、老年,拥有美好的梦想,却被现实打击,是没有童话的。现实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童话。



只有口袋的天空


《卖火柴的小女孩 》

《依卜和小克丽斯玎》、

《她是一个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