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起大力神杯的不是法国队,而是它们!

举起大力神杯的不是法国队,而是它们!

15日,随着法国队20年后重新举起大力神杯,“格子军”克罗地亚也创造历史获得亚军。与此同时广大球迷心心念念了一个月的世界杯就此结束。一个月的世界杯营销大战也进入最后收尾阶段。

小调查:

1、作为资深(伪)球迷,通过世界杯你认识了那几个新的品牌?

2、俄罗斯、美国、中国,这三个国家中那个世界杯广告投入最多呢?

小达今天就和大家探讨下,“企业世界杯”营销大乱斗中各大品牌所采用的营销策略。

“企业世界杯”最大黑马

四年一次的世界杯,全球无数球迷为之疯狂,赛场上球员们拼尽全力。场外的各大企业也忙的不亦乐乎,本次就来说下“企业世界杯”中最大的黑马——华帝

面对“企业世界杯”中各路高手,华帝今年3月与法国队签约后,便打出了“法国队夺冠,华帝退全款”的口号,十足的赢在起跑线上。此口号一出,无数消费者瞬间感觉腰间充足,整个世界杯期间,华帝线上线下零售额超过10亿,股票因此次营销活动曾一度涨停。在世界杯期间,华帝可谓是赚足了眼球!

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吃瓜消费者在等着看华帝“笑话”,“全额退款”四个字让很多人认为华帝这次会输得很惨,但真的是这样么?

华帝世界杯期间相关数据统计

7月15日伴随着法国队获胜,华帝微信指数创历史新高,达到1553973,日环比上升196.6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华帝股票也是一路走高。

举起大力神杯的不是法国队,而是它们!

7900万 VS 10亿

在“退全款”活动中,华帝指定产品销售总额约为7900万元,而相比整个世界杯期间华帝线上线下总销售额高达10亿,这自然也就不算什么了。

2000万美元

本届世界杯,华帝仅为第三级别赞助商,仅支付了2000万美元的赞助费。相比大家熟知的蒙牛、vivo、海信等企业的5000万美元以上赞助费,华帝的投入少得太多了。

综合以上数据,你还觉得华帝会带来“笑话”么?当然,觉得能拿到全款的消费者也需要醒醒了。“庆祝法国队夺冠,华帝退全款启动”的公告一出,消费者也尝到了一波暴击。

举起大力神杯的不是法国队,而是它们!

仔细阅读华帝退款细则,不难发现,华帝退的全款不是现金,而是各大电商平台五花八门的购物卡,作为资深买(剁)手党,这种平台购物卡限制都应该很清楚,比如购物满多少金额、指定商品、仅限自营店等。还有一点是在之前宣传之初并没有详细说明。除此之外,想要拿到全款,还需要进行一波审核。将所需要的“退全款”资料上传后,还需要10个工作日内的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得到全款退款。审核不通过的自然也就没有了。

举起大力神杯的不是法国队,而是它们!

综上,华帝以最小的投入,博得了最大的回报,无疑是众多参与世界杯营销企业中的一匹黑马。华帝此次世界杯营销赢在起跑线上,而另一种营销就考验企业的反应速度了。

“企业世界杯”最快速度

对于企业借势营销而言,先发制人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世界杯期间,麦当劳、杜蕾斯等企业就胜在速度上。

@麦当劳

决赛之夜,麦当劳将赛况与自身产品完美结合到一起。

当克罗地亚奉献了本届世界杯第一粒乌龙球,这个决赛开局是万万没想到。

举起大力神杯的不是法国队,而是它们!

佩里西奇一脚世界波,克罗地亚迅速将比分扳平。

举起大力神杯的不是法国队,而是它们!

博格巴一脚劲射,法国队扩大比分!

举起大力神杯的不是法国队,而是它们!

最终法国队取得胜利!

举起大力神杯的不是法国队,而是它们!

@杜蕾斯

面对法国队夺冠,也是最后一波世界杯热点,杜蕾斯一口气连出9张海报。速度、质量、数量都是稳稳的。

“企业世界杯”最受伤企业

本届世界杯中国企业广告投入超美国、俄罗斯,蒙牛可以说是本届“企业世界杯”中最受伤的广告主了。伴随着冠军魔咒、毒奶榜单等等,本届世界杯给球迷奉送了一个又一个冷门,最大冷门大概要属阿根廷输给了克罗地亚。一代人的偶像梅西世界杯之梦也止步十六强,蒙牛也借势推出的“我不是天生要强”广告也被恶搞成“我只是注定要凉”。

举起大力神杯的不是法国队,而是它们!

之后冷门不断爆出,这则广告也被一直沿用,就呈现出下面这种效果。“画面太美我不敢看”的结果是蒙牛万万没有想到的,蒙牛成为当之无愧最受伤的广告主。

举起大力神杯的不是法国队,而是它们!

无论世界杯借势营销效果如何,对于品牌曝光度都有一定的提高。细细品味世界杯企业营销的策(套)略(路)吧。

策略一:押宝国家队或孤注一掷签约球星乃至世界杯区域赞助商

和信旗下独立金融品牌和信贷、中国厨卫领导品牌万和集团、国内环保领先品牌德尔地板签约了有着“潘帕斯雄鹰”美誉的阿根廷国家足球队;网易则签约了明星脸著称的德国队,为品牌在世界杯期间发声。

举起大力神杯的不是法国队,而是它们!

策略二:签约2018世界杯转播顶级合作伙伴

优信签约2018央视世界杯转播顶级合作伙伴,在世界杯期间,从转播渠道获取更多品牌露脸的机会,似乎更加讨巧。

策略三:似是而非的FIFA官方赞助品牌

对于品牌商来讲,借势营销的终极目标,是不烧大钱,能让不少消费者误以为该品牌是FIFA官方赞助品牌,但还要让FIFA抓不住品牌商的把柄,这个套路剑走偏锋,非常难。

2014年世界杯期间,耐克的广告视频“赢者留下(winner stays) ”中云集C罗,内马尔等巨星,上线youtube两个月就突破八千四百万的访问量。而其动画短片“终极对决(the last game) ”,上线仅三周就有将近六千万的访问量,也荣登youtube品牌视频第一名的宝座。这个口碑颇佳的广告,甚至让不少消费者误以为耐克才是FIFA官方赞助品牌。

举起大力神杯的不是法国队,而是它们!

综上所述,无论哪种借势营销,对未取得官方授权的品牌商而言,都像是一场足球营销的大考试,在做世界杯营销时,都要在不违反世界杯规则,不侵犯官方赞助商权益的前提下,以符合自己身份的框架内“自导自演”,做得好,名利双收,做得不好,也可能一败涂地。所以借势营销量力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