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斌:重建城市記憶 觸摸美麗中國

上個月25日,王家衛的經典作品《阿飛正傳》在內地復映。“四月十六日下午三點之前的一分鐘你和我在一起,因為你我會記住這一分鐘。”因為這部電影,我和很多人一樣記住了香港這座城市。很多時候,國家太大,景點太小,城市剛剛好能夠住進我們的記憶裡。就像國際遊客四十年前對中國的記憶,除了長城、長江、黃山、黃河、故宮、石庫門以外,就是城市了吧。留在記憶中的城市,有逝去的繁華、有傳承的品質、有異國他鄉的情調,也有景區、酒店、餐廳、友誼商店裡特有的外事氛圍。

戴斌:重建城市记忆 触摸美丽中国

事實上,國家中心城市一直都是,並將繼續作為入境旅遊市場的戰略支撐,並在旅遊業創新發展進程中扮演關鍵角色,發揮積極作用。除了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口岸城市,以兵馬俑聞名的西安,以西湖引人入勝的杭州,還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共同構成了改革開放初期外國遊客訪華的經典線路。隨著深圳、廈門、成都、重慶、蘇州、黃山、青島、大連等城市知名度的上升、接待環境的優化、入境客源結構的變化,上述樞紐城市的入境遊份額和增長速度相對平穩。我們也關注到,西安接待的入境遊客一直以外國人,特別是歐洲、北美、日本和韓國等發達國家為主,而且重遊率和人均消費水平都比較高。日本是西安的首位客源國,對中老年市場的吸引力比較大。瀏覽了兵馬俑、華清池、法門寺、乾陵等歷史文化資源,在西線來一小塊辣子鍋盔饃,再定製幾件耀州瓷,客戶粘性就基本定型了。因為這個基礎市場的支撐,加上區域經濟增長、城市形象優化和旅遊部門的宣傳推廣,這些年西安和陝西的入境市場處於持續增長的態勢,2017年就突破了150萬人次。客源市場結構和消費進一步優化,韓國客源和港澳臺市場增長很快。在入境旅遊步入恢復增長新通道,但是基礎尚不穩固的今天,講好西安故事,加強陝京滬入境旅遊樞紐合作機制,無疑具有十分明顯的現實意義。

西安在入境旅遊,特別是外國人入境旅遊市場之所以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就,是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分不開的。2017年,西安市的國內生產總值7470億元,同比增長7.7%。市場主體總數首次超過100萬,舉辦規模以上會展活動199場,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60%。新增國際客運航線14條,機場旅客吞吐量4187萬人次。數字是枯燥的,數字也是美麗的,它意味著歷史文化名城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市場活力,意味著基礎設施和商業環境的完善,意味著生活方式的全球性和時尚化。國際國內旅遊發展實踐越來越證明了這樣一個樸素的經驗和理論:基礎設施、商業環境和生活方式,已經成為當代城市旅遊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加上傳統的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共同構成了城市旅遊發展體系和解釋框架。

隨著簽證便利化、航空網絡完善和環球旅行經驗的成熟,城市開始擺脫傳統的行政轄區概念,而成為相對獨立的旅遊目的地。人人外出休閒度假,越來越多的遊客會直接說去了某個城市,而不是說某個國家、某個省的某個城市。個別高知名度的世界遺產也會脫離所在城市的依附,而成為獨立的品牌形象。中國旅遊研究院和領英國際發佈的調查報告表明:31%的海外職場人對兵馬俑具備認知,但知道西安這座城市的職場人卻僅佔比12%。如何重建城市記憶,探索城市作為獨立目的地在國家、省域、景點和社區中地位和作用,是國際旅遊發展的重大理論問題,也是我國入境旅遊實踐的現實課題。從這個意義上說,西安、北京和上海三大入境旅遊樞紐城市建立合作機制是應時代而生,因形勢而發展。

建設跨區域旅遊城市群,是國務院發佈的《“十三五”旅遊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陝京滬入境旅遊樞紐合作機制,將有效拉動入境旅遊的持續增長。希望三地在合作機制的框架下,加強與國家旅遊行政主管機構、世界旅遊聯盟、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世界旅遊城市市長論壇等國際組織和城市聯盟的合作,加強城市旅遊推廣和目的地管理的理論研究、經驗交流和政策協同。面向全球商務、會展、研學和休閒旅遊市場,重建城市記憶、推廣美麗中國,應當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城市間的旅遊合作,除了政府層面的會議、政策和文件,市場主體之間的商業合作尤為重要,否則再好的構想也不可能真正落地。比如過境免籤,從72小時到144小時,不少城市都實施了這個政策,但是效果似乎並不明顯。不是政策不好,而是沒有與時俱進的城市調性和服務品質。沒有人會因為免籤而專門來到一座城市,卻會因為溫度與粘性而來,就像梁朝偉想去海德公園喂鴿子,就買張機票去了倫敦。那麼調性和品質的背後是什麼?是千千萬萬為服務於市民休閒和遊客生活的市場主體,是充滿生機、創意、創業和創新,承載人類共同價值的城市空間。景觀之上是生活,沒有主客共享的品質生活空間,就沒有城市旅遊的真正未來。這樣的空間不是哪個權威部門規劃出來的,也不是哪個專家學者指導出來的,而是循著開放、寬容和善意的思想,由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自由探索出來的。沒有如此格局,國際一流旅遊城市的夢想就不可能成為現實,也不可能真正與國際同行對話。

由於工作關係,我曾經多次到訪西安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曾經登上高高的城牆去看晴天娃娃、驅車臨潼去看兵馬俑、吃過老孫家的羊肉泡饃和賈三包子、聽過市民公園退休大爺們的八百里秦腔,無不留下了深刻的記憶。這次如果有時間的話,我想去大街小巷,看看永康書記撿菸頭、抓廁所革命後的城市環境;想去商業街和居民區,品嚐那些寫進詞、譜成曲、唱給全世界聽的西安小吃;想去古老城牆下,和市民一起欣賞鋪天蓋地的無人機燈光秀。在我的心目中,既有歷史文化積澱,又與時俱進的城市;既承載國家戰略,又滿足人民幸福生活的城市;既可以舉辦開城門、迎國賓的盛會,又可以讓市民和遊客可以共享、願意參與、能夠觸摸的城市,才是有記憶的溫度,也有生活品質的“這一座”城市。城市有了品質,遊客自然就會心嚮往之,流連忘返。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

就像《阿飛正傳》所說那樣,“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朋友,這是事實,你改變不了,因為過去了。我明天會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