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連接倆求助 挽回損失6萬餘元

據淮北新聞網報道,在警方的幫助下,李女士被“客服”騙去的5.5萬元得以及時追回;接到劉先生的報警,民警立即啟動攔截措施,1萬元被騙資金物歸原主。7月15日至16日,濉溪警方連續接到兩起求助並及時採取“止損”措施,為兩名受害者挽回全部財產損失。

7月15日14時許,受害人劉先生來到濉溪縣公安局濉河派出所報案稱,他因家裡裝修手頭緊,在一家網絡貸款公司“工作人員”的要求下,提供了手機號、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個人信息。打開對方發來的一條短信鏈接後不久,他發現自己銀行卡內的1萬元存款被悉數轉走,於是急忙來到濉河派出所報案。民警立即聯繫銀行啟動攔截止付功能。約20分鐘後攔截成功,為受害人挽回損失1萬元。

7月16日,雙堆派出所民警接到受害人李女士的報警,稱7月15日17時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淘寶客服”,因李女士購買的紙尿褲質量有問題,需添加支付寶好友辦理退款業務。按照對方的提示,李女士將自己的銀行卡號發送過去,並收到一條驗證碼。輸入驗證碼後,“淘寶客服”打來電話稱多轉了5萬多元錢,要求李女士退回。當李女士按照對方要求操作時,自己的賬戶卻被凍結,她這才意識到被騙了。

接到報警,值班民警立即幫助李女士致電支付寶公司,證明李女士被騙的事情經過。支付寶公司回覆,李女士的5.5萬元資金還在公共賬戶中,尚未出賬。在民警的協助下,李女士申請撤銷交易,幾分鐘後被騙資金失而復得。

近年來,電信詐騙手段不斷翻新,形式愈發多種多樣,但萬變不離其宗。警方提醒,犯罪分子往往會通過欺騙、恐嚇、引誘等手段讓受害人聽從指令,將錢轉入其指定的賬戶。因此,對待來路不明的“客服”及電話、短信、微信等一定要謹慎,切勿輕易透露卡號、密碼、驗證碼等各類信息,更不能在未確認身份前掃描對方提供的二維碼。對於不確定的電話、信息,可向公安機關、銀行櫃檯諮詢或求助,如遇被騙請第一時間報警,積極配合民警進行緊急止付和調查,切勿因與不法分子糾纏過久而失去挽回損失的最佳時機。

首席記者 肖幹 通訊員 李薇薇 劉曉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