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人”,大智慧,埋藏在细节里的人生况味

“小女人”,大智慧,埋藏在细节里的人生况味

如果说城市是提供养分的土壤,那么为城市书写的作者,就是这土壤里盛开的花。就像老舍与北京、张爱玲与上海、亦舒与香港、海明威与巴黎、帕慕克与伊斯坦布尔,城市与书写者相得益彰,互相定义。说到广州的写作者,我首先想起的,还是以“小女人散文”闻名的黄爱东西。她生活在这里,城市气质与个人生活相互浸染,相互塑造,相互成就。

城市是有生命的。香港百年来华洋共处的多元,上海十里洋场的风韵,北京皇城文化的雍容,成都巷子文化的恬淡,一个个城市个性鲜明、风味独特。那么广州呢?比起临近的深圳,她似乎没有那么狂飙突进;比起隔岸相对的香港,她似乎又没有那么匆忙。徐晖在《这里是广州》里说,“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一半留存于其历史遗迹,一半展现在当地人的普通生活之中。”如果说历史塑造了广州的商业契约精神和开放包容的态度,那么广州人的普通生活则潜移默化中为广州增加了几分勤勉踏实和不动声色的悠然。

《夏夜花事》这个名字也真的是适合广州。夏夜之热、之喧哗、之活跃,花事之美、之静谧、之自我,又冲突又契合。广州向来被称为花城,单是夏夜盛开的花就有“舒展可爱的鸡蛋花”“丰腴靡丽的栀子花”“冷冽浓烈的姜花”“沁人心脾的白兰花”……凡此种种,以花香花色给心灵降温,是黄爱东西的独特体验,也是广州气质的独特表现。

综观全书,写的最动人的,还是“吃”。吃什么,怎么吃,什么时候吃,跟谁一起吃,都有人生故事在里面。“食物”大概是最好的串联人情的道具。日本电影《澄沙之味》,讲述了一个铜锣烧店长和一个曾患麻风病但是非常会煮红豆沙的老人的故事;以红豆沙为引子,牵扯出各自的故事,找寻到被需要的实感。巧的是,黄爱东西《夏夜花事》中也收了一篇《红绿豆沙》。虽是常见的消暑甜品,但放在广州生活气质下,关于陈皮、臭草的少年回忆,关于“绿豆沙清热,红豆沙祛湿”的街头巷语,那种幼年时代搭建的“口味坐标”,是城市对人产生的印记。

此次新版的《夏夜花事》,分了四个部分:“生活基本款”、“情何物”、“夏夜花事”、“一个人的城”。“生活基本款”以日常入手,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人生。“情何物”以旁观者的姿态,看别人的情事纠葛,讲自己的一声叹息。“夏夜花事”更像是黄爱东西的私语,茶几上的几颗荔枝,天上的几团云朵,是当下,也是少女时代的记忆。“一个人的城”更多的从广州地缘文化和历史风情入手,讲述黄爱东西眼中的广州。虽然是四个部分层次分明,但不难发现,“吃”的记忆与感受贯穿始终。比如第一部分的《菜市场》《盒饭》,第二部分的《糖炒栗子》,第三部分形容暧昧的“凤凰奶糊”,第四部分的《大排档》《茶餐厅》,虽然都是写吃,但不同的故事下面,食物的情绪与个人的情感,又各有不同。

受当下媒体环境和大众阅读习惯的冲击,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似乎成为不可逆的趋势。快餐式、抖机灵式的段子写作,似乎吸引了流量和眼球。但真正的生活细节与人生况味,还是需要慢下来,去用心观察、好好感受。黄爱东西以“小女人”的笔触,从生活的细节中挖掘出人生的大智慧,呈现在你我面前;是夏夜的花事,也是你我各自的心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