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是追求完美的體現嗎?

簡單的喜歡把自己的東西擺放整齊,喜歡乾淨,這隻能稱為是個人要求完美的生活習慣,而真正的強迫症的表現形式為反覆思慮和反覆檢查,當事人不想這樣,卻又總是忍不住的要去這樣做,因此而感到非常的焦慮。實施強迫症狀以後,會有片刻的心安,隨之而來的就是自我責備。

推動強迫症狀的是焦慮情緒,可以說強迫症狀是個體自動自發的緩解焦慮情緒的快捷方式,只是由於個體把強迫症狀判定為不好的、病態的,擔心周圍人會對自己有不好的看法,從而引發了更大的焦慮。

強迫症是追求完美的體現嗎?

強迫症有哪些常見的種類了?

1、擔心類:

反覆關門,反覆關電閘,煤氣閘等;反覆檢查試題,浪費時間,痛苦不堪;反覆放電話,怕電話沒有放好;反覆為孩子蓋被子,理被子,怕被子沒有蓋好。

2、儀式類:

用強迫意識,抵消內心恐懼和被懲罰感。走路時,不能踩磚縫,或者只能踩磚縫;走路時,不能踩自己的影子;進門時,只能向右轉。

3、潔癖類:

怕髒水,怕碗裡有髒東西,怕菜沒有洗乾淨;反覆洗手,怕口水不乾淨,反覆吐口水;怕自己的東西被別人碰觸而不乾淨;怕書包別人踩,而不知道;怕書落在地上,地上有痰等。

4、完美類:

購物時反覆挑選,不能決定。購物回來後,又去調換。調換後,又發現有缺陷。有一點瑕疵,或是想象中的瑕疵,對這件物品就會捨棄而不用。

5、反覆思考類:

反覆思考一些問題,如:為什麼他們要那樣做?為什麼我要這樣做?

6、計數類:

患者見到某些具體對象(如電杆、臺階、汽車、牌照等)時,不可剋制地計數,如不計數,患者就會感到焦慮不安。

強迫症是追求完美的體現嗎?

那有這些表現應該怎麼控制住自己了?接下來闡述焦慮強迫症的康復過程

1、提升自信心

何謂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自信既是一種感覺,也是一種心理行為,還是一種心理語言。通常自卑者的心理語言是:我無能、我沒價值。心理行為是:懷疑自己、否定自己、貶低自己、厭惡自己、痛恨自己...心理感受是:焦慮不安、心情低落,煩躁、痛苦...

要想提升自信心,首先改變心理語言。可以採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每天在比較放鬆、平靜的時刻對自己說:我有能力、我有價值、我相信我自己、我愛我自己...自我暗示語言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編寫。

強迫症是追求完美的體現嗎?

2、增加掌控感

包括我們對於我們自身思維、情緒、行為表現,對於學習、工作和周邊人際關係,對於事態的發展,對於未來的掌控感。

對於自身的思維順其自然,允許但不跟隨,可以嘗試做一個思維的觀察者。對於情緒,允許情緒的起伏變化,用合理的方式宣洩、表達自己的情緒,學會理解自己、撫慰自己的情緒。對於自身的行為表現,允許自己有這樣、那樣的表現,自己的表現與自身的價值無關,力所能及的做好自己手裡的事情就可以。

對於學習、工作,是需要腳踏實地、一步步的去做的,並且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學習、工作的方法、技巧可以向自己周圍比較先進的人學習,而自己也需要勤勤懇懇、認認真真的去學、去做。對於人際關係,經營好人際關係的秘訣是推己及人、換位思考。

活在當下,把當下做好,對於未來有明確、清晰、切實可行、可操作的目標,並且可以制定比較詳細的、循序漸進的實施計劃,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現有哪些資源,還需要哪些資源,如何獲得需要的資源。一步步的朝著既定的目標去努力,逐步恢復對於未來的可控感。

強迫症是追求完美的體現嗎?

3、學會放鬆、愉悅自己

勞逸結合,學習、工作之餘,可以做做運動,從事一些興趣愛好,和朋友聊聊天、吹吹牛,出門散散心,或者乾脆來一場旅行。可以每天拿出一點時間來做一些沒有目的的事情,就是為了單純的快樂。

強迫症是追求完美的體現嗎?

康復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續的努力,也是需要時間的。幾個月、幾年,而這一過程不會太過於漫長。而那些到處找捷徑、找方法,一心想要脫離苦海的人,他們尋尋覓覓幾年、十幾年、幾十年之後還是老樣子的比比皆是。記住,慢就是快,而“快”就是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