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晋唐笔法,是一种什么样的笔法,有哪些特点?

老鸿书法说


晋法与唐法,是两种不同的法。晋法指的是以王羲之书法为代表的东晋书法。唐法则是以欧虞颜柳为代表的唐代书法。



东晋书法,崇尚自然,用笔简练之中含精巧。折转的运用,细致的不着一丝痕迹。以致于后世学书之人常叹:“学晋无门”。这是因为他们的起笔收笔,衄挫无痕,动作极其轻微却又精准到位。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兰亭序的临习者,加入了太多的东西。临出来的字形肉乎乎的,和晋韵完全不沾边,倒是像胖胖的清人样。


唐代的笔法,起始处的折转顿挫相当的明显。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竖先横,在唐代成为了书写的准则。唐代人尚法,他们知道,要企及王羲之出神入化的高度,实在太难。不如退而求其次。把王羲之书法中蛛丝马迹总结出来,方折起笔就成了唐代书法的标志。


子衿tjk


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那么就是说笔法应该不存在晋唐笔法一说。但是,我想,晋唐笔法应该是相对宋代书法而言的,是对笔法本源的一种强调。

书法的发展大约可以唐代为界。唐之前是书法的探索阶段,而唐代则是成熟阶段,这一阶段书体都是发展完善,笔法业已完备,法度皆已固定。

而宋代,随着尚意书风的兴起,强调个人情趣,而忽视晋唐流传下来的技法,其间虽产生了宋四家,但尚意书风越往后越不重视法度。至南宋时终因技法单调而江河日下,于是宋末元初赵孟頫重举复古大旗,直接向二王学习。

所以说,晋唐笔法应是传统书法技法,是书法的本源。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一直写字,很少单独的去探求笔法,很多笔法靠说是说不出来的,需要亲身去体验,用毛笔去体会。

笔法对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也一直很神秘,历史上有钟繇盗韦诞墓的故事,据说是韦诞有一本著名书法家蔡邕的《九势》,钟繇和韦诞关系不是很熟,一直想借来看看,但是韦诞就是不借给他,气的钟繇捶胸顿足。直到韦诞死了以,才从他的坟墓里得到了这本书法秘籍。

其实是我们自己把笔法给神秘化了,笔法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它也不是凭空出现的,是历代书法家、书写者总结出来的写字的经验。

通过这个经验可以更好的使用毛笔,更轻松的去书写。

好的笔法自然就是最自然、书写起来最轻松的。

如果一个笔法让人用起来很别扭,那这个笔法一定有问题。

所谓的晋唐笔法,其实就是书法里面法度和自然结合的最好的笔法。

只自然,少了法度不能称为艺术,有了法度少了质朴就会太做作。

我们崇尚的晋唐笔法就是二者最好的结合。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自然。

这种自然,唐代中后期以后就没有了,沦为纯尚法,只重法度而不求自然,失去了书法的质朴和天然。

晋唐笔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提按和转折、中锋和侧锋,不停的是对了一个绞转,绞转其实是处于中侧锋之间的一种状态。

绞转是自然用笔最直接的体现,其实就是毛笔铺毫以后直接顺转,中间没有提按顿挫。是一种很自然、直接的笔法,王羲之就是用这种笔法。

比如这两个山字,一个就是直接绞转,第二个则是通过提按来完成的。

绞转是通过手腕来完成的,动作很简单、不复杂,这种笔法简单到没有练过书法的人都可以写出来。下面那个山字则需要训练才能写出来。

其实,最简单的笔法才是高级的笔法。

你觉得呢?

码字辛苦,


不二斋


晋、唐两代,由于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因时代需求所致,书法的实用功能有了很大的转变,于是,书法载体特性也有了区别,随之,书法技法也与时俱进了。

我们现在见到的字帖(出版物),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墨迹本的,另一种是碑刻拓本的。其中,墨迹本的多是小楷,当然也有大字的(作品类)。拓本多是根据碑文上的刻字拓片制作的。

由此,书法表现形式不同,故而晋代笔法、唐代笔法,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系列。

晋人的书法,主要表现形式多是手写体小楷,它是实用与艺术完美结晶。

由于小楷字小,多用抄写经文、奏折、题跋、信札等,于是,书写技法上力求简洁明快,追求自然美。

唐人的书法,主要是表现形式是书丹,也就是说,它是在正式刻制碑碣墓志铭文之前,专门特意书写的临时样稿,有的是在碑体上用朱砂水汁直接写,有的是在纸上写的,当摹勒刻字完成后,书丹就没有用了,所以也就没有保留下来。

唐代笔法,实际上是当时刻碑特殊需要而为,比如,字体形象必须庄严肃穆,工整严谨。又因为多是3厘米左右的中楷字,书写技法自然与晋代小楷完全不一样了。唐楷明显的特征是,带有工艺美术性,笔法动作比较繁杂,比如,强调逆势、顿笔、回锋……其实是一种错觉,只不过是提按幅度较大而已。

其实,想了解晋、唐笔法到底都有哪些不同之处,只有练练王義之的小楷和王羲之的行书,再练练欧颜柳褚等楷书、行书,反复试验几次就立刻明白了!单纯看字帖,凭印象感觉而不进行实际书写技法研究,很难领悟它们的其中奥妙所在。

另外,初学者学习书法需要注意几点:

一是,不能使用当今书法界流行的假冒伪劣五字执笔法。宜采用“潘氏三指执笔法”,如图:





二是,初始训练阶段,一定要临写原帖原大,并且要对等临摹,千万不要把范本放置一旁,比原字放大好几倍照着写。

三是,必须严格按照〈读帖~摹帖~校验~临帖~调整〉这样的训练程序进行,决不能直接要照字帖写。如图:

四是,书写训练方法必须科学系统,同时要选择匹配的训练用具等,也要考虑周全,否则,事与愿违。如图:

以上是我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信息,会有预想不到的惊喜。谢谢支持!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春秋战国的思想高峰、魏晋时的人性释放高峰以及大唐的实践高峰,形成了中华文明普遍认同的文明精粹脉络。

书法,在晋唐时达到繁荣顶点,是以后任何朝代都无法比拟的。

晋唐笔法,为什么如此令人着迷、令后世者孜孜追求,无法超越……?

我们不得不赞叹:晋唐笔法的那种浑然天成、古朴、沉着又处处透露出惊艳的新意……,直到如今仍焕发着不朽的诱惑力!

魏晋时书风多姿多变,处于书体新旧交替期间,好书者们“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目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䚡出血,犹不休辍。”(汉《非草书》)

从中我们可领略到,当时的书法爱好者们对书法狂热到何种地步。完全痴迷于书体创新并为书法的特有魅力而着魔。

魏晋笔法,注重笔画起止承接的精微变化;用笔豪放又沉着,对线条质感极尽变化之能事,既实处寓虚,又虚处蕴实。起笔多露锋,顺势而为;行笔多方折,笔笔三过;收笔调锋,转、提、按、回处处到位,充分发挥了毛笔的八面功能。

这些特点,透露出“魏晋风度”的重要特征。

至唐后,法则的成熟导至书风又为之一变,初唐时还承其魏晋余绪,以褚、薛为代表;其后“铭石之书”大盛,表现着大唐庄重气象,以欧、颜、柳代表。

用笔方直厚重,笔力雄强,起笔有刃游骨隙之利、有裹圆之涩、有衄挫之巧;行笔铺毫直拓;收笔顿挫有度。

至此,书法的完备已终结。后世者只是承其法、参之性、达其偏而已。









临池管窥


晋人尚韵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但并不清楚究竟是谁是什么意思。那么什么叫韵?韵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从尚韵呢?这个问题需要从社会总体的上去把握,从社会风气的层面去研究。


东汉时期政治实用主义衰退以后,老庄的思想开始抬头,思辨玄学开始兴起。一大帮的文人欣赏庄子的精神,在生活情调上追求高洁,在精神无不与庄子的思想相通。他们把庄子看作是艺术的精神的源泉。著名的美学家宗白华说过,“汉末魏晋六朝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的确,这是一种人格上真解放,思想上大自由的时代。

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晋人追求的是最能反映玄澹、天然、自由的美,他们在艺术上追求的是一种超然绝俗、天人合一,超越了道德的标准,游心于一个远离人间社会的精神世界之中。“法天贵真,不拘于俗”,特别强调个体生命与人格精神的独立自由。这恐怕就是晋人尚韵最本质特征。


在这种社会氛围下,晋人的书法艺术中自然会出现尚韵的笔法。这种笔法的核心,说到底就是以最具体,最恰当的书法形式,来表现空灵的玄学精神并体现其个性主义的自我价值。

二王是这一时期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书法作品韵高千古、自然神骏、潇洒风流,是美在神韵,美在不沾滞于物的自由精神,充分体现了一种自由心灵的美。

晋人书法笔法特点就是一片神机,无法而有法。我们现在来看最能代表晋人尚韵,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从这幅作品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王羲之下笔时点画自如,一点一拂皆真有情趣,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如天马行空,悠游自在。这种超妙的艺术只有潇洒超脱的心灵,才能心手相应笔法才能得以完成,从而使晋人书法艺术达到登峰造极,至今让人难以企及。


进入唐代,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有晋代的自由社会氛围,对书法的要求也就从尚韵变成了尚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书法的法度太多太严虽然有利于规范,但反而束缚了书法艺术的发展。而艺术是最贵自然的。所以,我们现在的书法艺术往往强调有晋人的古韵,只有具备晋人韵味儿的书法才是真正高级美好的艺术作品。


高培书画琴


什么笔法笔法的,搞的有点玄乎,而且也让学书的人认为好像武林秘籍一样。

所谓笔法就是书写方法,会写字是不是就会书写方法啊?对了一半,但是现在的字能和晋唐一样吗?不一样,所以你了解到这个问题,你又对了一半,

既然是笔法,那就是官方经过总结以及方便使用的方法,方法是什么?这又要说到笔,毛笔是软的,但是中间是硬的(对于旁边的而言,这样说,大家应该明白)既然事软硬都有,那么毛笔就变化多,水知道吧,无形之物变化无穷,软糯之外也是同样的道理,既然如此,它是圆的,按照圆形来理解,它可以有360面锋。但是,我们的汉字呢?它是方块字,只有4个角,那只能写到4面锋,不要着急,等会解释八面出锋。八面出锋是4个角的细化,为什么细化,方便转折呗。

说了这么多,也许大家理解我要说的了吧。

笔法就是笔在书写汉字的使用方法,由汉字的形状和笔的物理特性二者得出的最方便最快捷的方法。方法有很多,一句两句说不明白

今天就说说晋唐的汉字和我们现在的汉字的区别,文字的发展到了晋唐,已经非常丰富了,但是他们书写汉字是一笔一划,这里的一笔一划和我们现代的一笔一划不一样,所以书写规则有些不一样。

他们是按照 点 竖 横 撇 捺 折 勾来写。但是有的笔画是连接的,比如横折勾 三个笔划连接,那你就需要写三次,把它们连起来,按照书法起笔,行笔 收笔的规则把它们连起来,就得到了横折勾,如果你想更加的体现你的水平和艺术性,你可以采用你能想到的直线曲线相连,前提是你使用笔的的正确性以及连舒适性。

至于锥画石和屋漏痕等等这些是一个字里的点缀,相当于画龙点睛的味道,可以为你的书写技艺加分的。

还有很多很多,一句两句说不明白,

汉字的简化和书写工具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书写方法的简化和变化,所以我们不能盲目的泥古,但是我们要师古,要承古,只有师古承古才能发现优缺点。

具体笔法内容涉及的东西太多,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


不再犹豫9710


晋唐笔法:一,起筆峰峦,行筆中锋如屋漏之痕,杀笔存结如待放之蕾。笔饰特征不晌显的是早唐虞,欧,褚,笔饰特征明显的如中,晚唐的颜柳书法。二,各种笔画一笔完成,有利于快速书写,又称一笔书。 晋唐笔法于晚唐柳公后遗失,从宋起开始流行近代笔法,又称描画笔法,造成近,现代楷书无法象古人那样快速自然书写,又保证楷书的华饰特征。现代,人们把唐楷作为初学书法的基础学习范本,而丢失了楷书的快速自然书写功能。


123细柳


只有通览晋唐诸书家作品并切身临习者才有资格讨论这个问题,我也仅仅浅学唐楷,目前只敢斗胆说说唐楷。

唐楷中颜体中锋行笔是其主要用笔特征,比较其他楷书要多,柳出于颜,中锋也不少。

但是“晋书”中追求“韵”这和唐楷追求“法”大相径庭。所以多侧锋行笔。

我目前了解的仅此而已,其他不敢评论。

只有自己深入其中才能一窥究竟。


老韩聊书法


晋唐笔法并提本身就有问题,晋人笔法简单,书写快速实用。唐人笔法倒退了,尤其是柳公权笔法有点反人类。后来赵孟頫把他自己的个性收敛了就是为了再现晋人,只是很多人不理解赵在书法上所做的让步和牺牲。唐人为后世树了个很不好的榜样,很多书法家把书写变成了炫技,比如米芾……而且自唐以后,书法的艺术性整体性下降,这和技法不无关系,艺术是个直抒胸臆的东西,只要夹杂其他心理因素,铁定会伤害艺术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