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青年到独立音乐人转变,李志怎敢向《明日之子》索赔300万?

小镇青年到独立音乐人转变,李志怎敢向《明日之子》索赔300万?

文 | 李静怡

校对排版 | 周梦缘

出品 | 盖饭特写工作室

2017年,独立音乐人李志在南京玄武湖畔的欧拉Live House举行了一场「叁叁肆计划」发布会,音乐领域的「演出发布会」无先例可借鉴,李志虚心模仿罗永浩,拿着话筒在舞台上自顾演讲,身后屏幕上显示着巨大的「叁叁肆」三个字。要说这场发布会跟锤子发布会有什么不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屏幕小了不止一点。

毫无经验的李志打电话向罗永浩求救,这位精神导师毫不客气:

· 你疯了吗?好好的歌不唱,跑到我们相声圈来搅和。

我没成为流氓实在是万幸

小镇青年到独立音乐人转变,李志怎敢向《明日之子》索赔300万?

(李志在微博上发出「明日之子」维权总结,并配上这样一张图。网友解读为:你等着)

2013年,锤子手机召开第一场ROM发布会,罗永浩曾放出的豪言壮语言犹在耳边,眼前就已经是一副难以回转的颓然之势。罗永浩迈出了他全方位公开致歉的第一步。而这一年,熬过倒贴的几年时间,李志玩了这么多年的音乐终于开始回本。他向「神明的娜姐」发过「我爱你」的誓言成了过去,为了爱情去过的郑州也留在了音乐里。曾经的不婚主义者李志穿起西装,牵起穿着红嫁衣的新娘,穿行在宾客间敬酒。同年,他邀请迟斌成为自己的经纪人,从此不再是单刀赴会,一个以李志为中心的文化公司雏形初现。

· 我怎么能够从一个小镇青年,变成现在人模狗样的站在人前跟人家唱歌,还教育人家说应该怎么生活,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我没成为流氓实在是万幸。

李志把抽了很多年的红梅牌香烟换成了红塔山,又开始筹备位于南京玄武湖畔太阳宫演艺广场地下一层的Live House,李志用数学公式「欧拉」为它命名,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公式之一」被放大印在墙上,连同这间Live House一道,成为李志热爱南京这座城市的方式。

他把「排练就是工作」六个大字贴在位于应天大街上的排练室里,还跟乐手们签约,订立严格的规章制度。连迟到都会执行扣罚,制度化让自由散漫惯了的「搞艺术的人」难以接受,李志也觉得,从音乐中感受到的乐趣越来越少,甚至直接写了一首歌,名字就叫《在每一条伤心的应天大街上》,没有填词,放在新专辑中又是一首纯音乐。

这是他的第九张个人专辑,每份售价20元,开售48小时内,卖出超过5万张,成为独立音乐史上又一标志事件。

接受李志的音乐的人越来越多,他俨然不再是「小众音乐人」,但说起自己的价值观:诚实、勤奋、讲规矩,他觉得自己依然「小众」。

· 当你的想法跟价值观依然是属于少部分人的时候,那就是小众。

想不想以后穿皮鞋?那就得好好念书

小镇青年到独立音乐人转变,李志怎敢向《明日之子》索赔300万?

(2004年,李志26岁。在「贺兰山摇滚之路」音乐节留下的照片里,还显得有些青涩)

三十岁那年,李志在豆瓣月亮小组上写了篇《李志自传》,说是自传,其实主要是详细回忆了身边来来往往的姑娘们。人名太多,他用字母ABC来代替,从高二抱着吉他追的第一个女生写起,一直排序到字母S。

即便深情款款写下「我把最干净的生活给了你,我把最期盼的婚姻给了你」,在三十岁生日当天,李志也还是只能拖着病体躺在床上,「周围没有一个人,家乡遥不可及」。

当时他身在成都,和他的家乡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相距近2000公里,的确遥不可及。

生在苏南鱼米之乡,可家乡金坛县偏偏穷得令人惊叹。为家庭生计,李志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家里的农活全部压在母亲一人身上。身为家中独子,除了帮母亲种地插秧,李志唯一的选择就是读书。

南方降水丰沛,雨水混着泥土变成一路泥泞。年幼的李志淋着雨蹚着泥泞跑回家,但由于一年也就那么两套衣服和鞋袜,即使湿透了也实在没办法找出可以替换的衣物。鞋子永远是湿的,「特别痛恨」。

似乎所有能走出大山的孩子,家里都有一个明白读书重要性的长辈,李志的奶奶就充当了睿智长者角色,从小就跟他说:「想不想以后穿皮鞋?那就得好好念书。」

当时闭塞的小村子里,没人能说得清念好书之后会怎么样,但村里连本课外读物都找不出来,电视机更是稀罕玩意,反正也没有更好的消遣,为了能不干农活,李志选择了埋头读书。

· 那个时候接触到的所有人,说好听一点是淳朴,说难听一点就是挺傻挺笨的。

初二那年,母亲也外出打工,寄宿在学校的李志基本处于被放养状态。即使总也免不了被高年级学生欺负,他还是考上了高中。「一个年级三个班级,能考上高中的就那么五六个」,现在想来,李志也只能摇着头连着感慨好几句「不可思议」。那是价值观最初成型的年龄,李志进入县城读高中,暂时逃离了家乡的闭塞与愚昧。

高一时每星期生活费只有7元钱,他省吃俭用了整整两年,才攒够买一把吉他的钱,顺便也买下他音乐路上的启蒙书籍《刘天礼吉他教程》。从此除去上学和运动,剩下的零星时间,李志都会用来练吉他。夜半吉他声准时响起。

1997年,高考结束,他随随便便填了个志愿,等到秋天就去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报道了。那是他第一次去南京。20多年后,他花300多万在南京买了套房,才算正式成为新南京人。

当时收音机里常常传出老狼的歌,他唱着「你迎风吟唱/露水挂在发梢/结满透明的惆怅/是我一生最初的迷惘」,带着这种歌词里听来的向往,李志抱着吉他也准备去大学里浪漫一把,可他发现,站在东南大学的浦口校区迎风吟唱,结满的不会是透明的惆怅,只会是扑面而来的灰尘,给旖旎的幻想镀上一层阴影。

九十年代,高晓松和老狼那一圈子校园民谣歌手受到追捧无数,刚上大学的李志抱着吉他弹着弹着也就唱起了《同桌的你》,「一听高晓松是退学的,郑钧是退学的,那种英雄主义情结在内心激荡,你不觉得很激动吗?加上对中国教育的不满,但不满在哪儿,那时年纪小,说不清楚,讨厌老师,加上个人性格。」

于是在大二那年夏天,李志不顾父母和师长的劝告,坚持退学。义无反顾当了半年「北漂」,终究还是一事无成地回到了南京,他说「北京是个糟粕之地,只有混子没有摇滚」。很多年后,他还会想起北上时坐在绿皮火车里听了一路的《牧童》,罗大佑唱着自己心里的田园牧歌,在少年李志听来,满耳全是孤独。

不管你拥有什么,我们生来就是孤独

小镇青年到独立音乐人转变,李志怎敢向《明日之子》索赔300万?

(已在南京定居的李志衣锦还乡,坐在曾经的学校里接受采访)

2004年,退学的李志终日背着吉他混迹于各个琴行和酒吧之间,生活落魄颓废。闲时也写了不少歌,但它们究竟只能拿来垫泡面,还是有朝一日可以见天日,这事儿连他自己心里都没谱。

去了一趟宁夏,见到贺兰山下人迹罕至的西夏王陵,李志开始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点儿什么。一回到南京,他就借了5000块钱,拉上朋友从弹唱到装盒,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制作了200张光盘,放在卖打口碟的小店里出售。粗糙的封面上,除了放大的曲目,还有李志不情不愿署上的名字——「BB」。那些本来只能用于垫泡面的歌曲终于见了天日,但由于录音设备简陋,且后期制作粗糙,成品难听到他死活不愿意写上自己的大名,只好用了第一次注册网站时的ID。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他接连发行了《梵高先生》和《这个世界会好吗》两张专辑。成本越来越高,制作也更加精良,听他唱歌的人多了起来,但这看似光鲜热烈的一切,也只是加重了他背负的债务。

他坐上开往成都的列车,唱着「不管你拥有什么,我们生来就是孤独」。

过着朝九晚五的工程师生活,李志还利用周末时间拖着把吉他开始全国各地跑巡演。「单刀赴会」和「动物凶猛」两轮巡演密度不小,成为他攒钱大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年后,李志揣着省吃俭用攒下来的20万,再次返回南京。

回到南京不久,他的第四张专辑《我爱南京》正式发行。这张专辑内含三张CD,每份售价120元,成本价30万元,制作所用的软件硬件相较以往都有了极大突破,连麦克风都用上了德国进口的U87。从2004年发行第一张《被禁忌的游戏》算起,《我爱南京》第一次让李志感到满意——终于不再是Demo,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专辑。

然而,这张耗费了他极大心血的「工艺品」还是没能达到预期销量,反而拖着李志在亏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即使是两年之后,随着李志名气渐长的,还是越堆越多的滞销专辑。一怒之下,他将这些年没能卖出去的专辑全部拖到郊外,堆在空地上一把火烧光。滚滚浓烟冲向天际,李志抽着红梅烟在一旁冷眼看着,决心再也不蹚实体专辑这趟浑水。

焚烧专辑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背景音乐是齐秦的《把梦烧光》,有一句歌词是:输得荒凉,死得牵强。

· 我当时不明白,我这么用心做的东西,怎么没人买啊?

「李志烧碟」成为与摇滚歌手在舞台上砸吉他一样的「行为艺术」,但2009年的李志还没能预见自己会有这一天。当时的他踌躇满志,发完专辑《我爱南京》后没多久,就邀上万晓利和老狼,开了一场「我爱南京」演唱会。虽然演出结束后一合计,还是亏损4万元,但站在散场后偌大的剧场,看着舞台上摆放的特意从上海租来的设备,回想起曾经只能在逼仄酒吧用着劣质话筒和音响的那段日子,还是有些感慨。

没有所谓的江湖恩怨,只有对或不对

小镇青年到独立音乐人转变,李志怎敢向《明日之子》索赔300万?

(「叁叁肆计划」发布会上,李志以演讲者的身份走上了舞台)

当其他独立音乐人还在认为,能有音乐平台免费帮忙宣传自己的作品已经是很好的,而版权问题始终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时,半路跑出来声称要维权的李志,自然就成了个「刺儿头」。

他公开抗议虾米音乐未经授权提供自己作品的收费下载渠道,且说动了万晓利、周云蓬等14位民谣音乐人联合抗议。

第一次维权的结果是虾米音乐下架了李志的所有作品。然而四年之后,李志带着新专辑《1701》回归虾米音乐。对于此事,经纪人迟斌在知乎上回答:「没有所谓的江湖恩怨,只有对或不对」。

后来因为同样的原因——未经授权,李志手撕酷我音乐,没放过农夫山泉二十周年广告片中的配乐,并在微博上直指《吐槽大会》节目用自己的作品做背景音乐,却未获得授权。维权之路走到底,李志也因此获得一个新称号:维权大拿。

其实早在2009年李志发行第四张专辑《我爱南京》时,就已经开始注意版权问题。当时他在专辑中翻唱张玮玮的《米店》,录音前特意给张玮玮发去授权合同。当时盗版盛行,一张不知名专辑制作人还能有这等觉悟,张玮玮觉得新奇,在「款项」一栏,象征性填了十元。

生命不息,「维权大拿」脚步不止。2018年年初,李志因毛不易未经授权翻唱自己的歌曲发出过口头指责,毛不易态度谦卑,果断道歉,这事儿也没闹出多大动静。然而几个月后,李志在微博上指出《明日之子》节目中的歌手未经授权翻唱自己的歌曲,并将起诉节目主办方哇唧唧哇。

年初旧账一并被翻出,毛不易因是再次犯错而被直接点名。《明日之子》公关团队打电话寻求和解,结果业务能力实在欠佳,没几句话就漏洞百出,电话录音一经曝光,网友立场如何且按下不表,但总归也忍不住纷纷遥送《明日之子》公关人员一句:「脑子是个好东西,希望你也有」。

而电话录音中的另一主角迟斌,则因此圈粉无数。学计算机出身的迟斌,早年因受不了公务员工作的沉闷,果断辞职去英国读了IT和商业管理研究生,后来因「歌荒」听到了李志的歌曲,觉得「还不错」。相识后,李志没客气,2008年上海演出,临近开场,检票人手不足,李志一个电话打给迟斌,叫他过来打个杂。

那次之后,李志和迟斌的合作之路一发不可收拾,连后来「单刀赴会」巡演这个名字,都出自迟斌之口。

相比此前闹着玩似的对侵权者索赔一元钱,这一次,李志决定玩儿个大的,开口索赔300万。

· 我们害怕被舆论说是为了钱去维权,从而忘了维权本身是对的,忘了维权的初衷是为了减少侵权。就是因为我们总是只要1块钱,所以不良企业在侵权方面几乎没有成本。对于多数商人来说,只有实实在在的罚钱,甚至罚到企业破产,才会让它对法律敬重。

我拉屎的时候经常在想,怎么那么多傻逼呢?净问些傻逼问题。

小镇青年到独立音乐人转变,李志怎敢向《明日之子》索赔300万?

(2016年的跨年演唱会上,李志在《广场》的配乐声中朗诵了北岛的诗歌《回答》。情到深处一把掀开毛衣,露出胸口的中国地图纹身)

就在罗永浩为了公司开始注意言行,一再低头,甚至向同行雷军道了个歉的时候,李志倒是带着团队乘风破浪,一路高歌。路见不爽,同行、粉丝照撕不误。

巡演到重庆,有歌迷问他「你拉屎的时候都在想什么问题」,他略带坏笑、满脸不屑,语气却出奇平静:「我拉屎的时候经常在想,怎么那么多傻逼呢?净问些傻逼问题。」

· 粉丝跟偶像都是经济关系,很无情但是是本质,没必要意淫偶像。不是嫌弃他们喜欢我,只是他们喜欢我的方式我很嫌弃。

有人怀念深情唱着「多少次在火车上路过这城市,一个人悄悄地想起她」的李志,说不喜欢他结婚后有些甜腻的歌词,李志丝毫没客气:「所以我经常说他们笨,因为他们不知道我写歌是为了我自己,不是为了他们」。

民谣界的后起之秀马頔,因粉丝翻唱其歌曲并被某APP盈利性使用后,只是发微博稍稍「谴责」了一下,被路过的李志看见,本来事不关己,却偏偏又痛心于马頔微博留言中粉丝的「层次」问题,在中国这个极重人情世故的国家,一直特立独行的李志,却丝毫不给同行一丁点台阶下:「我听了你所有的歌,不喜欢」。微博上掀起一场唇枪舌战,二人你来我往,继2011年火烧专辑事件后,这又成为发生在李志身上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既然小众,自是孤独,而早在2005年,李志就已经第一次说起孤独。那年他发行了专辑《梵高先生》,用咬字不准的普通话一遍遍唱着「我们生来就是孤独」。有人开始喜欢他,并叫他「梵高先生」,对孤独一无所知的歌迷们挤在大合唱的人群中,李志搞不懂他们为什么要泪流满面。

两年后,李志在成都的小酒馆里用嘶哑的嗓音唱完一遍《梵高先生》,他掐灭手中的红梅烟,决定再也不在公开场合演唱这首歌。把梵高的孤独留下,也把一直以来的坚持留给自己。

· 他的画我完全看不懂,但他从事画画的经历对我意义很大,愿意为这事儿奉献一生,这种态度是全人类都应该学的,所谓的职业化就是这个道理。你做这一行不一定要爱这一行,但你既然做了就得尽力。

38岁那年,距离李志发行第一张专辑已经过去12年,他更新了自己的人生规划: 在音乐行业做到50岁,然后从政10到15年,在60到65岁的年纪参政。

反正话是放出来了,但他也没有大肆宣扬,「要做精英,在中国还是谦卑一点」。但团队在2017年宣布的「叁叁肆计划」——意图未来在全国334个地级市做334场演出,如果执行顺利,完成之时,李志恰好是50岁。跟他计划好的人生轨迹相贴合。

· 这是个很严肃的理想,我不知道我行不行,但我想尝试一下,给更多的人甚至全人类带来一些新鲜的东西、好的东西。赚多少钱,或者生活有多好对我来说是没有诱惑力的,我想帮助别人,我活着是为了能让这个世界更好。

你做的应该是你喜欢做的事情

小镇青年到独立音乐人转变,李志怎敢向《明日之子》索赔300万?

(「李志」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乐队,而是很职业的、像演出公司一样的团队。)

·一个人再饿,你也不能去吃屎,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应该去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应该和他喜欢的人在一起,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人权。我觉得每个人都会对这个社会有很多的抱怨,很多的愤怒。但是当你无法去改变一个东西的时候,你只能先从你自己做起,做你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你可以不闯红灯,不乱吐痰,你可以不骗人,你可以不说,但你说的就应该是真的,你可以不做,但你做的应该是你喜欢做的事情。

李志还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一次坐公交车时的情形,他背着吉他大摇大摆走进车厢,只听到司机在前面大喊:喂,那个背吉他的小伙子,你怎么不投币?

李志回过身来,有些迷茫,农村没有公交车,他根本不知道要投币。但那一刻,他沉浸在被叫做「背吉他的小伙子」的喜悦与骄傲之中,丝毫没有觉得尴尬。

那时他还不胖,二十来岁的年纪单刀轻骑奔赴未来,梦想成为一名摇滚乐手。除了肩上的那把吉他,身无一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