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南北方》顾青蛟中国画技法讲座

《书画南北方》顾青蛟中国画技法讲座

展标题字:庄辉

松鼠是典型的树栖小动物,无冬眠习性,特征是长着毛茸茸的长尾巴,尾巴常朝背部反卷,有着匀称灵活的身体,眼大而明亮,耳朵长,耳尖有一束毛,腹毛白色,四肢细长,指、趾端有尖锐的钩爪。(见图一)松鼠善于在树上攀登、跳跃,一跃可达十多米。跳跃时,松鼠用后肢支撑身体,尾巴伸直。松鼠分为树松鼠、地松鼠和岩松鼠等,其中侧纹岩松鼠是我国特有动物。普通松鼠的身体细长,体毛为灰色、暗褐色或赤赭色,也称灰松鼠。松鼠主要以坚果等为食,也吃松树的嫩枝叶、树皮、菌类以及昆虫、小鸟等。

《书画南北方》顾青蛟中国画技法讲座

图一

图二、图三、图四为松鼠的画法步骤。以笔蘸赭青色再用笔尖蘸墨,从松鼠的鼻梁、额头至面颊按序厾按。笔尖略蘸墨勾双耳,接着画肩至前肢部分,然后按照背、腹、臀、后肢的顺序厾按,再蘸墨点勾眼、鼻、头及爪。笔蘸深墨,侧锋勒笔拖擦出鼠尾,以少许赭石色敷内耳,用线笔勾须,收拾画面。此松鼠运用没骨法绘成,应以简洁的笔触、色墨块组织形体。

《书画南北方》顾青蛟中国画技法讲座

图二

《书画南北方》顾青蛟中国画技法讲座

图三

《书画南北方》顾青蛟中国画技法讲座

图四

以松鼠为题材进行创作,可运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关系来表现。《仙鼠伴高松》(见图五)中,下半部分的松枝和松鼠与上半部分的松枝和松鼠在姿态上形成呼应,而松鼠间的动态表现具有承接的作用,松枝也呈转接关系。这样的表现手法可以使画面回旋贯通、气脉流畅。

《书画南北方》顾青蛟中国画技法讲座

图五

要使画面展现出曲折迁回的效果,通常使用“S”形构图。《游戏古松间》(见图六)中的松枝曲折婉转,一群松鼠依干而驻,显得憨态可掬。

《书画南北方》顾青蛟中国画技法讲座

图六

《消闲且得乐》(见图七)以疏密交叉的构图形式表现。这种构图形式注重聚散有致、参差掩映的效果。此作下密上疏,枝叶相互交叠,双鼠位于繁茂的枝叶上。画面上部仅出一小枝,透露出疏朗之感。

《书画南北方》顾青蛟中国画技法讲座

图七

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这是中国画布局的重要法则。《三只松鼠》(见图八)中,三只松鼠统一布置在画面中下部,动态也均统一为蹲坐在树干上,只是左下方的那只松鼠以侧面表现,以此追求整体的统一与局部的变化关系。

《书画南北方》顾青蛟中国画技法讲座

图八

主次呼应是指布局中主要部分与次要部分相互的关联与照应。《雪中情》(见图九)就是以主次呼应的方法绘成。作品中依藤欲跃的松鼠是画面主角。构图时,应让松鼠身后的背景显得空阔一些,以使松鼠能够舒展姿态。左侧的两只松鼠通过眼神与画面主角形成主次呼应的关系。

《书画南北方》顾青蛟中国画技法讲座

图九

《生意盎然》(见图十)以承上启下的构图形式连接画面。作品中跃动的松鼠分布在三个点上,以树枝的穿插连接相互联系,使分散的画面既气脉相贯又起伏回旋,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书画南北方》顾青蛟中国画技法讲座

图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