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什么要发动襄樊之战?

性感的小石头


关羽北伐发生在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年底,这是一件轰动当时、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大事,同时这件事也扑朔迷离,有些问题至今仍然没有搞得太清楚,比如关羽为什么要北伐。

关羽北伐带有一定个人情感因素

关羽北伐的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之战。关羽北伐的几个月前,刘备在汉中大败曹操,曹操从汉中退出,之后刘备在汉中称王,当时举行了很隆重的汉中王就职仪式,不过关羽没有参加,他一直坐镇荆州。

关羽独自守荆州有5年时间,还算称职,虽然经过了一些波折,但地盘还在。刘备是这一年的7月在汉中称的王,称王之后对蜀汉方面文武官员的职位进行了一些调整,其中涉及到武将方面主要是任命了“四方将军”,其中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

在酝酿这项人事安排时曾出现分歧,诸葛亮有不同的意见,之前刘备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地位高于关羽,关羽已经很不高兴了,专门给诸葛亮写信,间接地表达了不满。所以诸葛亮提醒刘备是不是考虑得更周全一些,照顾一下关羽的感受。

刘备一向尊重诸葛亮的建议,但这次他坚持自己的看法,刘备对诸葛亮说:“吾自当解之。”不久刘备从汉中回到成都,尽管很忙,但心里一直惦记着关羽的事,刘备觉得关羽那边确实需要安抚,所以刘备派了费诗去做关羽的工作。

费诗是蜀汉著名的外交家,口才超一流,当时全下口才最好的是江东的虞翻,这位费先生可以排进前5名。

费诗去了荆州,关羽一开始态度确实不太友好,但费诗没有害怕,没有为讨好关羽而乱拍马屁,但也没有跟关羽叫板,而是通过不软不硬的一通话让关羽自己去掂量。由于话说得在理,关羽也不是完全听不明白话的人,所以赶紧接受了任命。

关羽送走了费诗,心里还是觉得不舒服,不仅黄忠与他平级平坐,而且刘备让魏延守汉中,也让关羽不痛快。汉中的地位与荆州相当,从地位上黄忠实现了与关羽平起平坐,从实际作用看魏延又与关羽相当,关羽觉得自己这个蜀汉“带头大哥”当得有些水分。

黄忠、魏延进步快,是因为他们这几年立的功劳多,立功这种事,必须有机会,在益州和汉中天天都有机会,而有荆州就没有,没有机会,怎么去立功?

关羽的心里不太痛快,危机感倒也谈不上,但多少有些焦虑,想找机会建功立业,让大家看看我关羽不是只会摆老资格,我是有两下子的。

关羽北伐也是特殊天气因素促成的

就在关羽想建功立业的时候,机会来了,这时候大概是8月份,是长江流域最容易发生汛情的季节,这一年江汉一带就发生严重汛情,下起了特大暴雨,汉水暴涨。

曹军在荆州前线的主要据点襄阳和樊城都在汉水边上,一个是汉水南岸,一个是汉水北岸,汉水发了大水,水势很猛,“平地数丈”,城池及军营都被淹了。

这场大雨引起了关羽的沉思,关羽觉得这是一个好发动北伐的好机会,于是决定马上发起北伐。出发前,关羽对后方的防务也进行了一些安排,命令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留下了一支数量不下的人马,得防备老窝被端了,之后,就率军北上了。

关羽北伐算不上蛮干,不说气象条件,就是从其它客观条件上说,当时刘备汉中得手,上庸三郡成片,使得襄阳、樊城地位变得孤立,曹操新败于汉中,曹军士气低落,攻取襄阳、樊城的条件的确成熟了。

关羽北伐也有被动防御的可能性

除了上面说的理由外,仔细梳理一下其它史料,还会有一些新发现,能进一步揭示关羽北伐的决策过程。

根据史书记载,曹操兵败汉中,退到了长安,在那里他曾向驻守在襄阳的曹仁下达了一道命令,让曹仁率兵讨伐关羽,同时派于禁率部增援曹仁,负责增援的还有徐晃所部,这几位都是曹操手下最能打的将领,他们率领的是曹军的精锐。

根据这个记载,这场仗不是关羽发起的,而是曹军先主动进攻。曹操刚在汉中打了大败仗,为什么突然在荆州主动出击呢?推测起来有两种可能:

一个可能是减轻关中方向的压力,汉中已失,曹操担心引起连锁反应,所以在荆州故意挑战,提醒刘备,你别不管不顾,占领汉中就行了,不要趁机图谋我的关中;

另一个可能是减轻合肥方向的压力,就曹操还没退到长安时,还在撤退的路上,这一年7月,孙权又来了一次趁火打劫,在合肥方向动手,当时曹操在合肥的兵力不到一万人,合肥方面压力更大,曹操知道荆州不仅是刘备的地盘,也有一小半归孙权,曹操想在荆州制造事端,把孙权、刘备的眼光都吸引到那里来。

综合以上分析,关羽之所以突然北伐也许是这样的:曹操汉中之战失利后,立即命令曹仁在荆州方向发起一轮攻势,目的是缓解关中、合肥他两个战场面临的压力,作为刘备董督荆州军事的关羽,本来就想建功立业,又恰遇千载难逢的天时,几个因素碰到了一起,这才让关羽在来不及请示的情况下率兵北伐。


南门太守




襄樊之战,是关羽是从辉煌,到消亡的半年时间。在218年,孙权在刘备在拿下成都后,就要求归还荆州。刘备则不想归还荆州,说还到要拿下凉州之后还,使孙权大怒,准备战争大打出手,当时关羽手里号称有三万精兵,当然还有其它人马。刘备也从成都调回大量援兵。但是这时汉中的张鲁,却投降曹操。曹操顺利的得到汉中。留下夏侯渊为帅守汉中,司马懿建议曹操说,刘备和孙权要争夺荆州。西川空虚再夺下西川很有把握。曹操却心满意足够了,没有自己去打成都。但却令张郃率军独立一支队伍去夺成都,也是顺地打到宕渠。却遇到张飞阻击,奋战了2月时间,刘备率领精兵一万人增援赶到,把张郃大败。只有少数人马逃回汉中一。刘备没有来成都前,因为张郃侵犯西川。立即和孙权罢战协商,平分荆州得到南郡零陵和武陵三郡。留关羽守卫荆州,自己回军打击张郃 。打败追到阳平关。军师法正,黄权说,汉中是益州门户,没有汉中就不好守益州,建议拿下汉中。刘备听从法正他们建议。开始夺取汉中。开始相当艰难,几乎每仗都败。但曹操率领几十万大军来到后。刘备并不害怕,坚信汉中就是他的。坚持重点坚守防御,长期抗战方针。曹操却因襄城的刺吏胡修,太守傅方,直接投降关羽。都城的太医今吉夲,少府耿纪,司直韦晃和宛城太守候音及其农民起义叛乱声势广泛,都要听从关羽的领导指挥并接受给了封号。要赶紧进行镇压叛反,立即拿下汉中不可能。长期争斗又是火燃眉毛都内却之造反乱乱了。不得已令军队,迂进几干汉中人入关中,削削撒军。回军去镇压起义和叛变。

219年,刘备顺利得到了汉中,一块流油肥美大肉,高兴地都山呼万岁。我也是大王了,于是立即自封自己为汉中王,许靖太付,法正尚书,关羽前将军,张飞右将军,马超左将军,黄忠后将军。这时关羽军力相当强大了。孙权也派来示好使者,求关羽把女儿给孙权儿子作儿媳。关羽反脸无情地说,犬子那能和虎女相配。骂走使者气怒孙权。刘备也派来费诗给关羽授印送权。关羽有了比刘备多三部军力兵马,早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绝情地对使者名嘴费诗喊。大丈夫绝不和老兵同列。拒绝了刘备的管辖,和刘备绝情断义,费诗几天讲历史,道未来,唱友情,说忠义。但没有使羽回头。最后不得不说了,”你会后悔的,”走了。

关羽坐大了。独立了。还以宛城太守侯音为首叛乱和农民起义骚乱都是他的部下,被曹仁领着军队镇压和屠杀消灭了为借口。侵犯他的利益,发动了围攻曹仁守卫得孤城樊城的战役。把曹仁的几千人马困起来,曹操急忙令于禁为帅,庞德为付手,领着七支军马援救樊城,但正值夏天七月,天下大雨十多天,江水猛涨,于禁太大意了,关羽掘堤放水淹没于禁七军,于禁被迫投降,庞德被杀,关羽取得了辉煌胜利。吓得曹操,眼看关羽成了大气候,坐大了。都打算迅速迁都搬家了。这时司马懿,蒋济却认真分析关羽的一切,认为因为关羽和刘备绝情断义,孙权更想要回荆州的借给的南郡,刘备不会来邦关羽打仗的形势。建议曹操名议上给孙权全部荆州。让孙权乘虚背后出战关羽。曹操立即出使者到东吴讲明,东吴孙权更怕因为关羽独立坐大。对自己压力更大,即派吕蒙为先锋自己率大军,偷袭襄城,公安,守将麋芳,士仁因为关羽己经独立。自己的生命在关羽手里更加危险。不战就投降东吴。刘备干儿子刘封也因关羽独立,也没有干扰在观望刘备处理。关羽却没有剩胜攻击曹仁的崩塌破城,坐等曹仁投降,耗了半年之多。水退了。地干了,形势却有利了曹操。又派徐晃领一十二路大军杀来,自己自领大军做为后援,要消灭关羽。徐晃声东击西调离关羽离开大军到四冢一举了打败关羽,以后一胜再胜,打破了关羽的樊城之闱。杀死了胡修付方,解除曹仁被困之险。但关羽的主要力量,并没有被歼灭掉,徐晃也没有,乘胜围追关羽住守的麦城。但还是因为一夜之间,关羽脱离刘备独立反对刘备称王秘密被人揭穿,几万大军一夜之间,跑得干净,只剩下关羽父子几十多人了也必须得跑。在临沮之地被马忠擒拿杀死。

刘备在完成汉中战役后,是有时间自己来指挥邦助关羽,攻下樊城的,刘封也是能接回关羽的。败了关羽是回到益州的请求刘备原谅的。关羽如果不是独立话,是能率领军队回到益州。也不会军队溃散逃跑,不要说突闱到益州的,就是回到益州也没有困难。但一切转眼都成梦境,辉煌没有了,无地可去,被杀了。刘备在他死了。气得没有说什么,沉恨两年多。可多是之秋,张飞部下因为什么得罪张飞,把张飞杀了,下割头带着跑到东吴投降,才把刘备击怒,不顾一切杀向东吴却是大败。40年后的260年刘禅在总结的先辈功过时,对关羽的的分裂行径,极为痛苦痛恨。给关羽一个永远无法消除名号,壮缪侯。这个带有极大污辱称号壮缪侯。当然关羽死了,历史无情,后人有意。还是称神了,成帝了,成为武圣。是人们尊贵仙人了。关羽成在樊城,败在樊城。襄樊之战关羽有极大成功希望,在深蹈一点,谦让一点。把头低点一点,成功就是他得。可惜那不是关羽,也不是历史,只是人的象想。粗略估算,关羽那时应有不下余伍万军力,本身嚣张气焰说3万精兵,弱兵不会少于一万。刘备回援精兵算伍仟,农民起义和胡修付方二城多地人应该也有一万。可是对曹仁的几千人马,没有拚搏攻下,六个月时间,想饿死了人家了。没有攻打。白白把时间让给曹操。也把胜利让给曹操。转眼形势大变给了关羽灭顶之灾,全白干了。失败是他分裂造成的。如果没有分裂,历史会如何,还真的无法想象。刘备成功一统。也不是没有可能。

关羽一生,以刘备的马头是瞻。但刘备称王称帝却是坚决反对反脸了。大喊一一大丈夫绝不和老兵同列,彻底分割三十多年关系。把刘备事业推进了深渊,把自已推进死胡同,是权力大了害得他如此疯狂,狂妄的想,当一辈跟班兄弟,在刘备手里白吃白喝,享受虚名。这次刘备把多半家当给他管理,他就不知天高地厚,要老子天下第一,也要当当老大,享受权力的快乐。让你们看看我灭了七军。大家都听我号令。结果坑死了刘备。连锁反应,张飞到死也没有想通,还不知道刘备为什么不救关羽想不通为什么二兄会如此绝情,不拥护刘备称王,背叛刘备和我们兄弟。打部下,骂爹娘,人都天天疯子一样喝酒胡来了。被部下杀了带头跑东吴投降。东吴又得其地域。刘备二年在沉重痛苦,也没有想明白,关羽为什么就喊出,大丈夫不同老兵同兵,我老了吗,我不行了,我无能了吗,在裂肺似痛苦中泡二年。张飞被杀,土地又被东吴白得去了,也气疯了。你这个孙权,太欺负人了。荆卅我让了,这次还能忍吗?绝不忍了,这些士地是我一生拚命搏来的,比生命重要,我要和拚命夺回自己的东西。于是不顾一切率军攻打东吴。结果大败。是的。关羽把刘备坑死了,把张飞坑死了,把自己也坑死了。得了一个壮缪侯不冤。


ww3721


往好听了说,关羽这么做是为了延续汉中争夺战的辉煌;说句大实话,就是关羽自己飘了,想着争功。

这个时候的三国是什么情况呢?219年春天,刘备和曹操间爆发了汉中争夺战,战争最后以夏侯渊被斩杀、汉中落入刘备手中告终。不久,刘备进位汉中王,又派遣刘封、孟达占据上庸,此时,刘备集团的领地和实力大为增强,达到了顶峰时期。而曹操则颇有些内忧外患,逐渐采取了守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并且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战果,一时间“威震华夏”,曹操甚至动了迁都的心思。但是很快,关羽就被吕蒙在背后捅了一刀,并最终丢掉了荆州。

关羽这么做,是挟蜀汉新胜之威,旨在扩大对曹操方面战果的一次军事活动。他看到了在汉中战场上,刘备方面对曹操的优势,想要在东线继续扩大战果,甚至对曹操进行毁灭性打击。这是从正面上对他当时想法的评价。

但是从反面来看,关羽这么做是一次极其冒险的军事行为,是一场完完全全的冒险。他违背了蜀汉的核心战略《隆中对》,在天下根本没什么大变的情况下就发动了这场战争。他根本没做好后勤补给工作就匆匆走上战场,更没有考虑背后还可能被人打黑枪。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性格刚愎自用的关羽看着马超、黄忠等人在西线打的太好了,而他自己在荆州寸功未立,急于要为自己刘备集团第一武将的身份正名,而仓促地发动了这场战争!

其实说起来很遗憾,襄樊会战后第二年曹操就死了。如果在曹操死的时候,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发动襄樊会战,很有可能整个三国历史都要发生剧变。


青言论史


长话短说,关羽发动襄樊战争是有两方面原因的:自身的荣誉感和刘备的压力。

公元219年5月,刘备赢得了汉中之战,曹操从汉中撤退。虽说是胜利,却也是赢得很艰辛。而且就战获成果来说,刘备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早在217年的时候,张郃就把巴西的百姓迁徙到了汉中,而曹操从汉中撤退的时候,顺便把汉中的百姓也一同迁走了。这样一来,刘备等于损失了两个大郡的人口。战损比吃亏了。而且还要面对来自南郑的张郃的威胁以及曹操在关中的大军,为了喘一口气,刘备很需要人分散曹操的注意力。因此当关羽出兵的时候,刘备并没有阻拦,而是默许了。



就关羽而言,发动襄樊之战不仅仅是从战略大局考虑,还有就是来自名将的荣誉感。一方面是218年的时候,曹仁就已经引兵南下,先是平定了宛城之乱,然后屯兵樊城,对南郡虎视眈眈,也给关羽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另一方面,对于关羽的评价,就当时的很多人而言,关羽也是一代名将,镇守一方没毛病,领兵打仗也可以,自己也是勇冠三军,除了太傲,也没有什么特别要命的缺点。不得不说,因为没有任何资料说关羽是受命出兵,因此我们认为对于襄樊之战的出兵计划全由关羽和马良等人设计。襄樊之战的出兵时机非常好,此时曹操刚刚结束了东西两个战线,总的来说大军还是比较疲惫的,而且襄阳正好雨季,于禁不了解情况把营帐驻在洼地,被关二爷借势用大水淹掉了三万大军。凭借此战功,关羽又一下子名震华夏,看关羽这边捷报连连,刘备也就没太管他。但是毕竟赢了于禁是老天帮忙,要真和曹操硬碰硬,就关羽的两万人是不够的,因此关羽要求上庸的刘封孟达出兵援助,但是被拒绝了。于是乎二爷派人找刘备请求出兵援助,结果信使还没到,关羽就被徐晃的5万人和曹仁里应外合给击退了。然后又被东吴偷了一波家,直接就凉了。



因此总的来看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是必然的,客观压力太大,而且关羽性格也在那摆着。只是自身实力不够硬,军队数量太少,一旦成了消耗战,基本上就没希望赢了。再有就是孙吴的背盟,真心坑了关羽一波,当然这也不仅仅是关羽惹了东吴轻视东吴的问题。


火器工坊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首先我们要知道关羽的官衔


这个官衔很憋屈,关将军身为襄阳太守却不能到襄阳来任职于本人的性格来讲简直是奇耻大辱!


荆州部首府是因为曹操的侵犯迫不得已从原首府襄阳南迁至江南的公安县的,后来由于东吴方面索要南郡,荆州首府又迁往江陵的!关羽心中早有大志誓师要夺回襄阳,无奈曹军先发动攻击!作为应战者本来是名正言顺,夺回阵地迫在眉睫!也是胜利在握,然而谁料孙权抽了后腿!可以说关羽是为襄阳而战死的!关羽死后,曹操追封为荆州王!。荆王

说到这里愿襄阳市民向政府请愿在关羽水淹七军处修建一座纪念专供关羽以及刘关张赵诸葛的庙宇祠堂游园广场!


妮馥甄


答 | 江隐龙

一言以蔽之,忌妒诸葛亮。关羽北伐有与诸葛亮争功的内在动因,正是这一动因促使关羽一定要发动了襄樊之战,也正是这一动因导致关羽不结好孙权,最终败于襄樊之战。

关羽早早地在战争中打出了“万人敌”的威名,在诸葛亮出山之前,一直是刘备手下第二号人物,没有其它人能与之争雄。曹操占领荆州后,刘备一败再败,唯独“(关)羽军独全”,其功劳当属刘备集团中的第一。

然而,诸葛亮出使江东缔结了孙刘联盟,刘备由此柳暗花明,奇迹般的起死回生了。刘备日后成就霸业源于赤壁之战;而赤壁之战能够成功,刘备帐下唯诸葛亮功劳为最大,连刘表的公子刘琦都直言诸葛亮的功劳在诸将之上。

关羽是什么人?马超新降时,关羽要放下整个荆州跑去与马超比武;黄忠封将,关羽鼻子都气歪了。诸葛亮出使江东,动动嘴皮子,功劳就比关羽大了?这是什么操作?关羽自然心中愤懑。刘备、诸葛亮还在荆州时,关羽不能一人主政,问题也不大。一旦刘备、诸葛亮都离开了,关羽势必要逆诸葛亮而行之,证明自己才是最强者。

于是,诸葛亮要等天下有变时再北伐,关羽偏偏要立刻北伐。诸葛亮要外结好孙权,关羽偏偏要与孙权对立,甚至骂了孙权使者一个狗血淋头。除了诸葛亮之外,刘备那些亲信和旧部,关羽也看不上,几番欺凌。于是乎,糜芳、傅士仁、孟达、刘封四人要么投降,要么对关羽见死不救,关羽这个光杆司令怎么能赢?

当然关羽北伐早在刘备坐镇荆州时就已经开始,襄樊之战只是这一军事活动的继续。不过作为一代名将的关羽,是不是因妒忌诸葛亮而导致用兵水平有所下降,就不得而知了。


隐语


是因为曹仁建安二十三年十月以前进驻樊城,开始讨伐关羽,到建安二十四年七月被关羽围困,前后几个月的时间,不知双方交战的状况如何,但是关羽作为被曹仁讨伐的对象,反而让曹仁陷入了被困,不得不说,关羽的军事能力非比一般,非常人所能及。

同样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孙权在合肥一带侵扰曹魏,而温恢却认为,相比孙权的进犯,在荆州的曹仁更为危险,理由是,到了“水生”的季节。而后的事情正如温恢所料,关羽果然利用雨季大水,淹了樊城,还淹了前来支援的于禁。



关羽的行动会被温恢准确预料,但仍然被关羽取得了战争的阶段性胜利,说明关羽具有独特的军事战略眼光,是曹仁、于禁等人所不能比拟的。 综上所述,襄樊之战前期的大致过程应该是曹仁征讨关羽,遭逢侯音于宛城叛乱,曹操派遣庞德前来相助曹仁,平定侯音之乱后,曹仁与庞德继续征讨关羽,关羽转守为攻,逼近樊城,而后有效利用雨季的帮助,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所以说,襄樊之战并非是关羽发动的,而是由曹仁发起的,在双方经过了几个月的摩擦后,关羽有效的抓住了战机,从而一度让曹仁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也就是说,关羽是被动出击,从而创造了威震华夏的壮举。

简单的说,所谓的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其实就是曹仁打关羽,然后关羽还手了。


用户81187032307


不是关羽要发动襄樊之战,而是刘备下令关羽北上进攻襄樊以减轻曹魏对汉中方面的压力!但是,一份命令会有两种解读,刘备对关羽的命令是进攻襄樊城,而关羽则理解为攻下襄樊城!但是刘备攻襄樊是刘备的想法,攻下襄樊却不是刘备想要的结果。

取川之后,实力大增,他直接收编了刘璋的六万多部队,还有刘璋积累了二十多年的粮草!使得他的总兵力超过十四万,基本持平赤壁之战时曹军的实力!但是因为刘备收编川军是用收买的,所以,在当时那些川军是没有战斗力的,他还在进行整编。这种整编一直持续到夷陵之战前!所以,刘备还不到发动全面进攻的时机!

襄樊是北防重镇,只要打下襄阳,则襄樊以北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曹操必然死守襄阳。而孙权因为江陵城问题,也会担心刘备挥军向东。因此,打襄樊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事。刘备不想选择同时与曹魏孙吴两势力开战。所以,借诸葛亮之口去告诉关羽,东和孙权北拒曹操!不惜一切代价要与孙权结盟!比如,答应孙权求亲!但是关羽是一个负责任的父亲,明知孙刘必有一战,所以不把女儿往火坑里推!这是导致蜀汉同时与两国同时开战的战略失败!


优己




不请自答了。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原因,不难理解,有多个因素促使他攻打襄樊。

第一,襄阳的地理位置。

襄阳是北上中原最重要的通道之一。岳飞北伐也要走这条线,吴三桂反清北上时,也是要打通这条线。

如果从四川走汉中,进入中原,旅途太远,关隘也多。

长江北上攻打寿春,入中原,这条线路是孙权的地盘。

所以,关羽在襄樊水淹于禁,吓得曹操要迁都,因为离得太近。



第二,关羽的个性。

关羽不是那种老成保守的将领,是比较有主见的将领。所以让他待在南郡,无为自守,不符合他的性格。又对刘备的有情义,也是他主动攻打曹操原因之一。

第三,名声。

关羽是很爱护自己名声的,否则赤壁之战不会捉放曹。关羽本身又是名满天下的将军,更需要建功立业也证明自己的实力。

第四,形势使然。



当时,刘备派黄忠攻杀了夏侯渊,拿下了汉中之地,又打败曹操的援军,士气正盛。

根据《隆中对》天下有变,一路从汉中,一路从襄樊出发,夹击曹操,首尾不相顾的战略思想。只剩下襄樊跳板了。

所以,关羽主动攻打襄樊也是要配合这个战略的先天条件的达成。

第五,被吕蒙迷惑。

吕蒙主导军事事务后,根据关羽的个性,采取了假意对关羽很友好,麻痹了关羽的警觉。关羽以为没有后顾之忧了,于是攻打襄樊。


大飞熊ヽ骑士


水淹七军,表面胜利只能一时,并不可持,所可持吴蜀战略同盟,及稳定的后方,可是一个也没保住,只落得败走麦城,成擒被杀。所以邓公讲,关羽这个人是愚蠢的,不懂战略,只逞一时匹夫之勇,即是所谓刘关第三结义也没靠得住,他,关公骄傲的样子,任谁也受不了,他就该死,只是把一个“跨有荆益”的《隆中对》大战略搞得稀里哗啦,做为统帅的刘备就对吗?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是刘备人生事业发展的顶峰,拿下了汉中称王,诸葛亮趁机攻取房陵和上庸,以与关羽遥相呼应。此时的刘备开始变得不冷静,遣关羽围攻曹仁于樊城,新的战争开始了。难道此时的刘备只忙着自家得意,就没顾忌孙权的感受么?本来刘备拿下益州,孙权就不高兴,又夺下汉中,益州变得巩固,孙权会更加难受,三国鼎立的局面伊立,此际的刘备是得该好好琢磨一下,该怎样巩固吴蜀联盟,以共同面对曹操这个共同的敌人才是,可是这时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也没有建立真正的战略谋划班底,只靠一人拍脑袋做决定,他也不想想,能有所成就多么不容易,可是一生败多少成的刘备,不再把孙吴看在眼里,这正是致命的错误。

成都武侯祠一联云:“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蜀败自刘备肇下苦果,彻底失去荆州,打乱了诸葛战略规划,到底也没有反转过来,整个蜀国为关羽的死亡而殉葬。刘备不能审时度势,不够战略家资格,其蜀国是斗不过魏吴的。

分析这场战争,非常有意思,各说其理,其实归到底还是要说刘备这个统帅不合格,关羽再不听话,也不致于不听命于刘备,徜若刘备有交待,要充分尊重孙权人格,并交待时时事事以巩固吴蜀联盟为重,关羽的下场会这样惨吗?蜀国就致于丢失荆州吗?所以再分析,这个道理是硬的,刘备在战略上犯下了不可绕恕的错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