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5G技术是不是在国际上都是认可的?

国际先锋


这的确是中国公司第一次进入到基础通信框架协议领域,不过类似“中国标准战胜了美国标准、中国拿下 5G 时代霸主之位”的说法,显然有些夸大其词。

在这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在 10 月份召开的会议上,高通主导的 LDPC 码战胜了 Turbo 码和 Polar 码,被确定为 5G 中长码编码方案。所以,这次的 5G 短码块之争已经是 5G 标准的第二次较量。在 LDPC 码已经先赢一局的情况下,Polar 码这次算是力挽狂澜。

编码和调制是无线通信技术中最核心的部分,而信道编解码在基础通信框架中位于物理层位置,涉及到网络覆盖和传输速率的提升。

这次 3GPP 确定了华为主导的 Polar 码作为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高通主导的 LDPC 码作为数据信道的编码方案。垄断 3G/4G 时代的 Turbo2.0 编码由于支持者少,很可能会退出。

需要说明的是,3GPP 定义了 5G 的三大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 eMBB、大连接物联网 mMTC 和超可靠低时延通信 uRLLC,Polar 码暂时拿下的是 eMBB 场景。

不过根据华为的实际测试,Polar 码可以同时满足超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场景需求,使现有蜂窝网络的频谱效率提升 10%,与毫米波结合达到 27Gbps 的速率。

(来源:Huawei Vision on 5G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

听起来很厉害,份量也不小 ,但是 Polar 码只是 5G 标准的一部分,还不能称为中国制定 5G 技术标准,接下来还有很多环节(例如帧结构、波形和多址等 ),只能说华为主导的 Polar 码成为 5G 标准的重要角色。

那么,为什么说 Polar 码对于华为和中国来说很重要呢?

在通信技术领域,谁掌握了标准技术就拥有了话语权。30 年前,高通把军用的 CDMA 技术用在了民用通信,推出 IS-95 标准,成为与欧洲的 GSM 竞争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2G 时代。

2G 时代 GSM 取得了胜利,但高通主导的 Viterbi 译码算法让业界相信 CDMA 代表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到了 3G 时代,WCDMA、CDMA 2000 和 TD-SCDMA 都采用了 CDMA 技术。现在高通的绝大部分利润也是来自基于 CDMA 的专利授权。

中国虽然自主研发了 TD-SCDMA,但是技术上还是不能和它相提并论。即便到了 4G 时代,中国 TD-LTE 有了一定突破,但是核心长码编码 Turbo 码和短码咬尾卷积码都不是中国原创的技术,导致高通动不动就控告中国公司侵权,索取额外专利费。

高通向来不屑 3GPP,对 3GPP 的参与也很消极,当年自己组建 3GPP2 组织就是个很好的例证。所以高通提前部署 5G 和推动相关编码,那时 3GPP 也干涉不了,美国的运营商也已经早一步开始 5G 测试。

Verizon 今年初就宣布,年底前进入 5G 预商用化因素测试阶段,争取 2017 年实现商用化,编码采用的就是高通主导的 LDPC 方案。

根据总体的部署,中国的 5G 基础研发试验在 2016 年- 2018 年进行,分为关键技术试验、技术方案验证和系统验证三个阶段,预计 2020 年启动商用。在 5G 研发中卷入了多个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 IMT-2020 (5G) 推进组,某种程度上不排除战略上的制衡。

和 3G/4G 时代多个标准并存不同,5G 可能实现全球统一标准。标准中的话语权必然要争,这就要看在各个环节参与的程度,而更多技术被 5G 标准使用,也会让企业拥有更多的专利储备,尤其是在手机方面。一旦标准实施了,专利被侵权就可以主张收费。


我喜欢到处走走


华为率先开启5G时代,苹果三星只能望其项背

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苹果公司新发布的iPhone 8和iPhone X的时候,有一条消息却足以让整个通信行业为之振奋:德国电信联手华为开启了欧洲的首个5G连接!据称,这次在柏林市中心网络上的5G连接,实现了2G比特/秒的下行速度。无论是在连接速度还是延迟方面,德国电信给出的数据都大大超越了现在最先进的4G网络。

据报道,此次德国电信联手华为在现有商用网络中成功部署基于最新3GPP标准的5G新空口连接,两家公司期待在2017年10月12日柏林5G体验日,展示更多的技术突破及创新应用,而华为 Mate 10更有望成为全球首个支持5G的手机。原本我国迅速崛起的国产手机已经让三星苹果捏了一把汗,手机能否上马5G网络成为新亮点的问题还没有答案,华为此刻在5G网络部署上迈出重要一步,这更是让苹果三星雪上加霜。

在这个科技迅速进步的时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十年一次沧海桑田。从模拟网络进入2G时代、到3G网络的普及,再到4G时代的兴起。如今,我们即将迎来5G万物互联大时代。整个产业链都知道只有在5G大空窗口期抢占先机,才能在5G到来时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而在5G的道路上华为再次领跑,让曾一直在国际通信技术落后的中国实现弯道超车,打破了欧美国家长达20年的国际通讯技术大封锁,核心技术不再由西方主导。

5G网络,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5G网络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其最高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十Gb,这比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数百倍,整部超高画质电影可在1秒之内下载完成,而多样化的需求更是加快了5G时代的到来,整个产业链都积极部署5G,期待着5G时代万物互联的大社会。

然而,5G时代的到来,对产业链的要求又是怎样的呢?大规模的商用还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呢? 5G时代的数据吞吐量,可能会比4G提升千倍之多,基站可能会越来越小,而且会非常密集,而干扰的问题就会更加严重。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案似乎业界也无法给出完美的解决方案。

2G清频退网给5G让路?

此前,关于5G基站频率过低以及2G该不该清频退网给5G让路之事一直有争论。众所周知,2G是我国最早建设的移动通信网络,以数字语音传输技术为核心,能够进行窄带数据通信。虽然传输速度很慢,但是已经能够体验语音通话、文字短信以及手机上网。其中三大运营商中的中国移动对2G的建设最为全面,基本实现了全国覆盖。相对来说,在一些偏远地区或是信号覆盖差的城市角落,3G、4G语音通话并不能满足需求,2G网络相对更稳定一些。

但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2G注定要和我们告别,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频谱资源的使用最大化,也能让5G在网络建设上有更多的选择。但5Giii认为,清退2G网络的时候,只有保证2G用户的全面转移,并且要加快对于4G高清语音通话业务的推进,才能为5G的到来铺路。

5G加快万物互联时代到来?

5G时代催生了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远程医疗、智慧城市等概念,其带动的芯片、电子元器件、智能硬件以及相关软件的产值也将不可估量。然而,在技术创新推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也伴随着时代车轮下的“牺牲品”。

当5G正式投入商用,那原本的基站是否会被淘汰?研发、设备升级等带来的费用需要用户承担多少?当5G时代来临,1秒钟就能够下载一部高清电影,那WiFi还有何用?无线路由器等一系列的厂商是否要面临倒闭呢?当智能家电开始普及、当无人汽车投入使用、当机器人能够“工作”,也势必会对传统企业的运营以及城市人口的就业产生冲击。传统企业将面临刮骨疗伤般的转型与变革,如果现在依然坐以待毙,那只能是为时代所淘汰。

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已竞相展开5G网络技术开发,中国和欧盟都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研发力量,而中国也将在2020年实现5G网络的大规模商用,相信在不久之后,5G时代即将为我们开启一个崭新的通信未来。


5G通信


5G是指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是4G的升级和延伸,到目前为止5G还处于研发阶段。国内外有很多的通信企业、运营商和院校等组织在对5G通信技术进行研究,国内的主要推动者是华为和中国移动。



总体来看,在5G标准定制上华为并没有完全主导,最多算和高通平分秋色。中国通信企业要彻底超越高通不少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持续不断的加大研发投入。

不过就这一次而言,华为做得确实很棒,中国通信厂商们也足够给力,这才能够推动极化码进入5G标准。这显然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因为这已经打破了高通的垄断地位,八哥也期待未来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厂商能够给中国的消费者们带来更大的惊喜。


芬达哥


5g已被高通主导,没有联想就没有高通5g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3daf88e2287722b708e8c0326f8c4ab9\

李胜茂1


华为凭借自己的技术实力,主推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在结束的5G标准讨论会上,被选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方案。



5G领域,选择的标准就是世界的标准,也就是说全世界的5G技术标准将遵循华为的这个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