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为何一反常态要与塔利班“直接谈判”?

武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新闻盘点”主编

美国《纽约时报》近日报道称,美国总统特朗已指示高级外交官员谋求与阿富汗塔利班组织“直接谈判”,这是美国对阿富汗政策的重大转变,体现特朗普希望结束长达17年阿富汗战争的决心。报道称,美国的这一战略转变,已被一些美国和阿富汗高级官员证实。

长期以来,虽然美国曾多次与塔利班进行过秘密接触,但双方从未举行过公开的正式会谈,而且美国一直坚持必须把阿富汗政府也拉到谈判桌前。美国此时寻求与塔利班“直接谈判”,这种看似突然的政策转向其实早有预兆。

特朗普为何一反常态要与塔利班“直接谈判”?

今年2月初,塔利班在写给美国国会和民众的一封公开信中暗示了对话意愿。此后,美国国务院南亚和中亚司副助理韦尔斯回应称,“对话的大门打开”。接着,塔利班在为重启阿富汗和平进程而召开的第二轮“喀布尔进程”国际会议前夕发表声明,要求与美国直接对话。随后,阿富汗总统加尼在会议上表示,愿意在不设前提条件的情况下与塔利班举行和谈。本月初,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更是为推动和平进程突访阿富汗。

从中可以看出,塔利班和美国政府事实上对于对话谈判可谓一拍即合。对塔利班而言,一方面在他们看来淡化意识形态并推崇“利益交换型外交”的特朗普是一个相对不错的谈判对象;另一方面他们正面临来自特朗普投入更多兵力并增加前方授权的阿富汗新战略以及“伊斯兰国”逐渐坐大并构成直接竞争的双重压力。在此背景下,塔利班主动向美国抛出橄榄枝。

特朗普为何一反常态要与塔利班“直接谈判”?

对特朗普而言,首先,阿富汗新战略实施近一年未能收到削弱塔利班、稳定阿富汗局势的预期效果,相反形势有更恶化的趋势。美国政府一份最新评估报告显示,阿富汗政府控制或影响全国56%的地区,同时联合国驻阿富汗援助团称今年上半年1692名平民死亡创2009年有记录以来上半年死亡人数新高。

其次,阿富汗新战略中被委以重任的印度在阿富汗问题上态度谨慎,面对美国多次希望印度发挥更大作用的呼吁,印度仅表示愿在培训安全部队和帮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多出力,但明确拒绝向阿富汗派兵。此外,原本一度热络的美印关系近期由于印度不顾美国反对执意购买俄S-400反导系统和拒绝响应美国对伊朗制裁而心生间隙,致使被视为代表两国互信水平的“2+2”对话被无限期推迟。印度的不配合也让阿富汗新战略失去了重要支撑。

特朗普为何一反常态要与塔利班“直接谈判”?

最后,随着美国中期选举日益临近,特朗普却因内外政策饱受争议、“通俄门”调查不时发酵、众议长保罗•瑞安不寻求连任等不利因素面临严峻局面。一旦沦为“跛脚鸭”总统,特朗普未来两年的执政将更加艰难以至于还会连累到竞选连任。为此,特朗普希望尝试通过与塔利班对话的方式来解决阿富汗问题进而实现美军撤离。“结束阿富汗战争”是特朗普主要的竞选承诺之一,同时多次民调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反对和厌倦持续17年的阿富汗战争,如果能够兑现承诺无疑将会大幅提升民意支持有利于中期选情。

尽管塔利班和美国均对“直接对话”抱有热切期待,但从此次对话的时机和条件看并不成熟,因而对谈判的前景和结果难言乐观。第一,通常谈判想要取得成功,谈判的一方对另一方要在战场上形成压倒性优势,并且占据优势的一方要展现出足够诚意。但从目前情况看,塔利班在阿富汗的势力依然很大,这种未分胜负的局面最容易导致谈判破裂。

第二,作为最关键的谈判条件,“美军撤离阿富汗”一直是阻挡塔利班与美国进行谈判的最大障碍,双方在这个问题上都很难做出实质性让步。塔利班长期高举反美旗帜在阿富汗赢得了一定的民众基础,假如放弃该谈判条件必将损害组织形象、丧失民众支持。而特朗普虽然对从阿富汗撤军立功心切,不过正如他食言宣布增兵阿富汗时所言,他本能的感觉是从阿富汗抽身,但坐在椭圆形办公室做决定“非常不同”。言外之意,即便特朗普真想撤军,但美国军方和建制派恐怕也不会答应。毕竟,阿富汗被称为“亚洲心脏”,美国在此保有政治影响和军事存在不仅能够对中亚、东亚、南亚和中东形成地缘政治区域辐射效应,而且还能够对中俄构成战略牵制和威慑。

第三,作为阿富汗的近邻,中俄近年来出于打击恐怖主义和维护国家安全需要,逐步加强了与阿富汗在各领域的合作,积极协助其完成“三重过渡”的同时还大力推动其国内和平进程。但中俄在阿富汗影响力的提升并非美国所乐见,美国对中俄的防范戒备使得三方在解决阿富汗问题上难以形成合力。此外,巴基斯坦也是对阿富汗具有重要影响的邻国,但因为美国在阿富汗新战略中“挺印压巴”并将阿富汗的混乱归咎于巴基斯坦反恐不力导致两国关系持续紧张,这也对推动阿富汗和平进程带来负面作用。(责任编辑 王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