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龄教授在加拿大国家图书馆创作乱书《心经》,应如何欣赏?

安子


我觉得,凡是看不惯、读不懂王冬龄“丑书”,谩骂他的那些人,没有几个其正懂书法的! 或者说,他们没练到那个级别,自然也就理解不少其中奥妙。



王冬龄是从传统书法那条道上,摸爬滚打,拼杀出来的一名骁勇善战的勇士。以他为代表的“丑书”家们,多数也都是在碑海帖山当中,艰辛跋涉,披荆斩棘硬闯出来的。

他们的书写,与民间那些胡写乱画的江湖书法,绝对不是一个根系。


应该说,他们的美学思想很前卫,书法理念很新奇。在探索书法未解之谜的路上,他之所以这样做,其实就是在投石问路,抛砖引玉。目的就是想亲身实践一把,看看大家会有什么反应,对书法艺术到底都是怎么理解的?

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好,太好了! 书法界终于地震了!是骡子是马,都出来遛遛吧。


说不定,斥责王冬龄的那些人,哪天突然发现丑书真好玩儿,有意思。于是,上瘾了,比王冬龄、曾翔玩儿的还花梢呢。



所以,我认为,丑书是真正的书法艺术美的另一个侧面。

谁不服,我和他当面理论,最好能相约现场,切磋一下技艺。我可以给他演示几种新玩儿法,让他知道:

什么叫书法美学?

什么叫书法字外功?

什么叫人书一体?

什么是艺术书法?

什么是现代书法?

什么是功夫书法?

非让他见识见识书法功能与魅力何在不可,或许就心悦诚服了。

我怎么就看不惯那些不懂装懂,总用临帖、写字的眼神儿去赏评他人的原创?

不喜欢可以不看,不明白一边偷着学去。我怀疑谩骂王冬龄的那些人,恐怕你们连钢笔字都写不好,毛笔应该怎么拿才对可能都不知道,瞎叭叭啥呀?

艺术个性就是: 宁可丑的别致,也不美的雷同。


不管人家王冬龄怎么写,犯法不? 至少〈书法艺术行为法〉还没诞生,暂时管不到这段。

一个对书法如痴如醉的状态,仅仅只是一种探索性的作法而已,何必大惊小怪呢?

其实,不必理会他,玩儿够了就消停了。书法家,时尔跟幼儿园小朋友一样,在技艺成长过程中,总有一段顽皮的时候,甚至出现逆反心理,打他也没用。


时尔像中老年更年期综合症犯了,或心烦意乱,或抑郁沉默,或狂躁不安……总之,不吐不快,不泄不悦,于是,书法便成了载体,借以消愁解闷儿……不这么点儿破事儿吗?

希望喜欢艺术书法、现代书法的朋友,尤其是即会武功,又会书法的高手们,请与我私信联系,我疯了,我要创建〈书法艺术表演团〉,有绝活儿的报名吧……联系方式网上搜。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966c000210319c5f1fbb\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王冬龄早期的作品还是非常传统的而且书法功底非常扎实深厚。可能受近当代现代书法思潮的影响,才逐步形成了现代的书法风格。不过他的作品无论多么另类,印象中还是能够看出写的是汉字,录的是经典的文化内容。


书法的水平达到了书写性情的层次,走出传统表现自我,也不失为一种书法的发展思路。能够做到自由发挥或书写性情的艺术水准的人并不多,王冬龄可以说当之无悔算一位。如果我们一味的以二王为宗而不敢越雷池一步,也不符合百花齐放的方针,就像田英章的楷书,千人一面,似乎有不是个事。艺术的空间也太狭窄了。

对于古代经典文化精华的学习和传播非常有必要,也是我们当代人的责任,但对古典精华的理解是同中有异的,“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哈雷姆特”,外国人有这种情况,中国人也是这种情况的,所以,王冬龄以自己的书法造诣来书写自己理解中的《心经》纯属正常的事情,表现的是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和自己的书法语言对经典的解读。何况王冬龄的传统书法功夫和古代、现代书法艺术理论并不低,他的作品完全有别于一些人的毫无根底的糊涂乱抹。



书法风格方面有在形质方面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有的是外拙内巧,看似无奇最不凡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就王冬龄书法的线条形质和通篇的格调、内在的和谐看,王冬龄的书法当属后者。


翰墨书道


我是宇航,可以解答你的疑问。

王冬龄有“争议”。

这种问题,如果站在一个比较公正的立场回答,那肯定是要被骂的。

左是现代艺术爱好者,右是传统书法爱好者,中间站着我。

我从不怕被骂,我始终相信,人既是一撇一捺,就该是理智的。-宇航

王冬龄的字应该从2个方面看

①书法水平

我最早看到王冬龄的时候,是在一个视频里,左手拿墨盘,右手执笔,在丈八宣纸上奋笔疾书。

我惊叹,什么样的人写大草能把毛笔运用的如此灵活?又把字写的如此“不堪”?

我当时并不知道他是王冬龄的。

此作品,单字大概一米左右。

字中取法大家可能未必看得出。

《泰山金刚经》

此大字接近于榜书,取法泰山金刚经摩崖。

曾经有很多人问我,你是如何能看出别人的取法的?甚至有初学者骂我:你说他学谁就学谁?

在此,实不能多言。闲暇之时偏爱读帖,除非太过生僻的人或帖寻摸不到,能见者,2000载书史名家法帖,每年必往复遍观二三,熟能生巧。


此中王冬龄字,全是在看见问题后网络寻得。

说实话,实在不愿批评王冬龄的字,因为没那个资格。

他写的“丑”,他写的“乱”确实影响了时下书风。

但不可否认的就是,他认真起来,真的比很多人要强很多

所以,此文既想公正,只得从第二个观点,艺术角度去解读。

至于王冬龄“丑”“乱”,是他自己的选择。带坏一帮人,是那帮人追名逐利“临古不深”

我等可远观,切不要盲目效仿。

②艺术性

王冬龄善以书法为载体,表现当代艺术。

“书法”和“艺术”是有区别的。

书法属于艺术,但是艺术≠书法。

如果大家能明白这个,就能正确理解王冬龄了。

王冬龄借书法为载体,表现的是当代艺术。

举个例子吧

已故美国抽象艺术大师汤伯利(cytwombly)的作品《黑板》创下7053万美元之高价,在黑板上6行的连续圈圈,就像小朋友的涂鸦一样,打破了他个人拍卖的最高纪录。

此六行圈,如果是普通人画成这样,估计就没人去钻研。

即能卖出4.5亿,也是建立在“抽象艺术大师”名头上的。

既然为大师,肯定具备水平和能力。

其次生产出来的作品,才有人去钻研。

外国人能欣赏这种艺术

那国人呢?(此黑板画,大多人是不懂的,其实在我看在,这幅作品很解乏,尤其在心累的时候,看看会感觉比较舒服。)

王冬龄亦然,也是靠曾经在书法界打下大名头,来实现他的艺术创作。

上个世纪王冬龄的作品还是比较正规的,业界名声也比较大。

由于他“创新”的理念,才会用草书为载体。

所以王冬龄在艺术圈,尤其是展厅艺术盛行的时代。

他的作品是比较受欢迎的,尤其是国外,水墨,对比矛盾,他们是懂的。

如果你让外国人去欣赏传统书法,那还是需要学习到一定的水平的。

毕竟汉字也是外国人的“老大难”

总结

还是我个人的观点

王冬龄是借书法为载体实现艺术创作

他写的乱书丑书,可不比归为书法。

艺术创作

也不必人人口诛笔伐

毕竟人家当年是用真功夫成的“书法家”

今天变成“艺术家”了

仅此而已。


此篇文章一出,必将引起口水之战。

只希望大家“文明观球”


梁宇航


王冬龄生于1945年,是当今比较有影响力的书法家、艺术家,是当年“学院派书法”、“现代书法”代表人物之一,虽然已经73岁了,但是它的思想仍然很前卫。

他以“乱书”、“地书”和“壁书”为世人所知,这丑书还没有弄清楚呢,又多了一个“乱书”,虽然他本身的传统功夫很深厚。

他的“乱书”其实主要是写的狂草书,只不过他把狂草书写的突破了传统的局限,包括书写的工具、场合,他甚至把书法和舞蹈相结合,做成了一种表演艺术、舞台艺术。

但看他的“乱书”是很难欣赏的,需要观看他的书写过程,他的一些作品其实已经不是书法,而是一种表演或者行为艺术,不能单单以书法而论,虽然他是一个书法家。

对于他的作品是存在争议的

当然,我个人对于他这种无病呻吟式的疯狂是没有好感的,对于他制造出的作品也欣赏不了。

他是一个前卫的艺术家,饱受争议大概是因为选错了载体。

下面附上他的一些作品:


王冬龄《道德经》


王冬龄用漆写在钢化玻璃上的作品


少字数作品《守白》



“乱书”作品

这一幅是他比较正常的我作品

你觉得呢?

能不能看懂呢?

码字辛苦,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不二斋


现代艺术和传统书法其实是两个概念的东西了


你不去读现代艺术的发展史,就很难理解它们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状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达方式?为什么这样也是有道理的?作为一个既学习过传统水墨山水,又钻研过唐卡艺术,还恰好有一帮玩现代艺术的朋友的人,我想自己可以简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传统书法的“乱”也有不同,并非所有乱都在一个层次上

写书法的人都会知道有两种乱,一种是不懂的人胡乱写,那是真乱,一种是行家里手似乱非乱,你看不懂才觉得乱。其中草书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你以为大笑两声,挥毫泼墨,大家就在一个层次上了?NO,差的远了,颠张醉素的乱,那是高境界的,你那半桶水的乱是,自己没学到家。


王冬龄,作为一个本身非常有传统造诣的书家,早年拿过许多重量级的大奖,可谓实力派书家,他对乱的理解,肯定远超一般人,所以他早期的书法,是在一定境界里的。你以为丑,其实是你审美还没达到这个程度,就像是魏碑的许多“不规则”相比赵孟頫的“松雪体”,大部分人的审美都会偏向于后者,而懂不了前者。


所以,如果将王冬龄放在一个传统的书法范畴里去看,他应该是有自己的理解和探索的,绝不是那种轻率胡为,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简单。

其次,从现代艺术角度理解“乱”,乱是一种表达,是一种思考的抵达

从王冬龄的艺术发展轨迹来说,他应该是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艺术阶段,前一个阶段是对传统的深刻继承,后一个阶段是汲取传统的语言、形式或者元素,在做着完全有别于传统的表达,已经走到了现代艺术的范畴,是另一番天地。现代艺术更加多元,宽广,糅合,也更加探索和批判精神。我想这背后肯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思考,是作者在以全球的视野来重新审视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结合点。他也在找自己的切入点,找一个衔接与支撑,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但我看他的作品其实已经探索出来了,应该是比较成熟的现代艺术了创作了。

最后,我觉得王冬龄是一位具有先锋意识和探索精神,但骨子里又有传统人文气质的艺术家


在从传统书法艺术走到现代艺术的道路上,我们可以看到,王冬龄身上具备一种先锋艺术家的妻子,表现出了一种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同时通过其艺术语言和作品的整体气质,我们又可以捕捉到其中还是深藏着中国传统文人的灵魂,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组合,也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呈现。他拓宽了传统的语境,也拓宽了现代艺术的视野,而这相辅相成,已经超越了单一书法的范畴。


新的技术,新的艺术语言,新的材料,新的舞台,新的创作空间,新的想象力,真正的敏感的艺术家是不会对此熟视无睹,无动于衷的,他们会积极的去汲取,去探索。所以,这样的艺术家是时代必然应运而生的,出现是早晚的事,但具体是谁就要看谁走的快,谁走的前了。时代在变化,艺术家可以有更多的野心,也又可以有更多的思考,当单一的表达,传统的艺术心灵难以承载和容纳新时代的灵魂时,变革与突破避无可避。

我很高兴王冬龄走出了这一步,十分难得。至于说他带坏了风气,可能是因为他的身份,还有大家一直将其作为传统书法艺术的创新来看待了,而没有看到他其实是在表达,在思考,在和现代对话,在和新技术,新材料在对话,没有看到他背后的语境与逻辑,没有看到书法本身在此已经是线条和笔墨,与传统积累的理解已经不再一个范畴了。


所以,从现代艺术的角度来理解王冬龄的“心经”就没那么艰难了。“心经”也可以这样变一变写法。在他的这一系列创作中,我同样发现了惊人的艺术魅力和艺术思想,值得敬佩。

不明所以的人,以为这是丑怪或者是大师做派或者是流行书风,要来跟着他做这样的书法家,亦或是要批评这样的书法家,这个从一开始就错了,人家压根就不是在搞书法啊,东施效颦都说不上,根本就是牛头不对马嘴,颠倒了西风,焉能不惹笑话?


我是懂艺术的“馨兰斋主”,喜欢我,请关注我


馨兰斋主


当下让会上的丑书乱象,虽然不能归罪王冬朎乱书,但是乱书向那些不能理解乱书,不愿系统学习传统书法基本功,逐步提高书法水平,又缺乏相应审美能力的人传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胡写乱写也可称为书法。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怪异书法作品,一些人审美水平较低,模仿水平不高,为了经济利益写出的俗书充斥书摊报刊,又通过出书法集,拿某奖之类的行为,强行成名成家,一时间书坛乱象丛生。

王冬朎的乱书表面看乱,其实乱中有序,注重表达情绪,对空间有独特理解,对乱进行了全新组合,视角新颖,在实破传统的道路上作出了勇敢的尝试。但很多人不愿认真体会乱书艺术表达方式的不同,对超出自己理解范围的简单给予否定,其实已经错过了提升自己审美能力的机会。更有甚者,在不能理解乱书的前提下,又没有传统书法造诣的人,以为随便涂鸦也可称创新,任意拿来与乱书作比较,力图搏取眼球,骗取利益。岂不贻笑大方?

书坛向来鱼龙混杂,雅俗共赏,我们不懂,但可通过提高自己审美水平来鉴别真伪。


黎凤果1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fda72a87c4b207827d59a08413c66636\

艺术人生123439481


欣赏不了。

听说那个王冬龄是林散之的大弟子。社会地位极其显贵,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日本,美国,加拿大举行书法展二十多次。

他特别崇拜老子和庄子,他对中国古典文化特别痴迷(这个有待考察
。他的书法法大胆借鉴西方现代派和后现代派的表现手法,打破传统书法的陈规陋俗(早就做了西方艺术的俘虏)

口气真够大的,为自己的丑书寻找借口。有这么大的名望,有这么深的书法功底儿,如果在继承传统上狠下功夫的话,中国的书法艺术肯定又上一个新的台阶儿。



我估计是,在继承传统上没有多大的成绩,而又为了扩大自己的的知名度。所以摒弃传统书法而走创新的道路,以博得人们的眼球。


在中国书坛独树一帜,独树一帜!他们这种书法只有玩艺术的才能看懂。他们认为,中国的普通民众看不懂也没关系,艺术的东西如果谁都能看懂,也就不是艺术了。

根儿不深,苗不正。长出的东西也是歪瓜裂枣儿。

悲哀呀悲哀!


京东千里行书法


看了这个题目,也拜读了各位朋友的回答,也有一点想法,不吐不快。

对于王冬龄教授的书法水平,可谓仁者见,智者见智。我并不排斥我教授的探索,我也不是什么佛教徒。

但作为佛教经典的心经,应该是有些神圣的内容,用书法来表达,我认为还是正书类更庄重严肃一些,如楷书、隶书、篆书等,书法史上的类似作品也比比皆是。




当然,经典的集王圣教序用行书来呈现,羲之清秀飘逸的字体同样给人以美的享受。当代一些草书大家也有自己的创作,似乎也并没有让我十分排斥。




但看了题主所呈现的题目,乱书心经,又是在国外交流,还是觉得有些不妥。也知道那乱书心经是个什么样子……

我是景堂书法,欢迎交流。


景行书苑



王冬龄在国外,以那样的毛笔写字,会使.外国人认为这就是中国的书法。这样一种误解会产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伤害。要是全世界都认为这就是中国传统书法,那无疑将取消中国传统书法。这就会造成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认识混乱。因此王冬龄在弄这样一些书写时,应该说明这不是中国的传统书法,而是为了适应西方口味的现代水墨书写活动。否则外国人以此为中国书法,如果这种意识一旦成立,那就等于在世界范围之内,取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艺术最基本的价值支撑,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以及精华也无疑同时全部丧失。可以造成非常不好的恶果。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种西方意识的变种。如果再以这样一种西方口味的书法影响中国传统书法,那中国传统书法将彻底丧失中国文化的价值认识。西方社会本就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了解不多且浮浅。如果再以中国美术的书法教授加以传播,那么这种符合西方口味意识的书法,似乎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如此颠倒混乱的中国文化意识,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对当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意识的传承传播是不相适宜的。

当然作为西方的现代水墨艺术形式,那还是可以的。西方现代水墨艺术本就适应西方口味,也自然具有西方的审美价值认识。所以还是应该使传统书法与现代水墨之间有明确的定位。不可使两者产生误解,发生混乱。如不加以区别对待,那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造成极大的伤害了。(书法自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