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学生感觉一视同仁?

用户5389896757716


一视同仁,就是对每个学生一样看待,不分厚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尊重、关爱、理解每一位学生。

1.平等看待每位学生。对学困(差)生不嫌弃,对优秀生不过分“溺爱”。现实中,虽然有优秀生和学困生之分,但是在教师的行为中,不能没有好学生坏学生之分。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平等,树立自信,消除自卑。

2..教师必须得有耐心。毕竟学困(差)生学习习惯、能力等,都落后于优秀生,理解接受能力比较差,因此,耐心很重要。对学困(差)生,要多关注,多辅导,因材施教,抓在手上,放在心上,从而达到逐步转化之目的。

3..赏罚分明。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差生,只要有错,该处罚就处罚。不能搞什么“一好遮百丑”。从而做到客观公正。

4.要全面客观看待学生。要学会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或长处。学困生有学困生的优点长处,优秀生有优秀生的缺点短处。挖掘发挥优点,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消除自己的“偏见”。

5.要有爱心。“爱生如子”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就会不带偏见的用爱心感化每个学生.......

因时间关系,回答比较凌乱匆忙,仅做参考。


雾锁乔岳


我是做家庭教育的,自己也开了一家中型小学托管机构,可以针对这个问题说几句。

提这个问题的不知道是不是一个老师,在我们这边的公立小学里,越好的学校,班级容量越大,甚至一个班级里会有60个左右的孩子,对于一视同仁这件事,说实话,即使老师真心地希望每个孩子都好,能做到一视同仁,但是由于每个学生对老师的需求度不同,其实也很难让学生感觉到一视同仁,老师只能尽量让孩子感觉到老师是爱他的。我大概的做法如下:

1、机会同等

课上提问的时候,每个孩子回答问题的机会都是均等的,而且不会批评哪个孩子回答错误。即使回答错误,也会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表扬孩子思考过程。

2、不说成绩

可能因为我在体制外,不会受公立学校中太多教学业绩的限制,来我这里的家长基本都是比较重视家庭教育的,所以更关注孩子的习惯(但是正因为关注习惯,成绩反而会更好提升)我跟孩子聊学习的时候基本都在畅想未来以及哪个孩子在哪方面做的比较好,大家应该互相学习,很少会对比分数,所以在孩子眼中我是喜欢每一个人的。

3、奖惩一致

在我的班级里,奖惩都有明确的规定并打印出来张贴在班级门口,这样孩子们都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重点是,这个奖惩是孩子们共同商量出来的,不是由我直接制定出来的,所以孩子们都比较认可,不会觉得什么都是我说的算,这样就减少了很多我主观意识做决定的机会。

4、说到做到

我一直在跟孩子强调“什么时候就该做什么事”,如果做错了就要接受后果。有的孩子做错事后,可能在家已经习惯讨价还价,所以也会跟我撒娇讲价,但是我都会严肃地拒绝,中心思想就是“我同情你被惩罚的感受,但是惩罚必须接受。”每个孩子都是这样,就不会有孩子过来质问我:“为什么谁谁谁就可以?”

5、及时鼓励

因为我是比较喜欢正面管教的,所以在管理孩子的时候,基本都是采用正面管教相关方法。在孩子们作出好的行为的时候,都会及时给予鼓励,并真心地为他们高兴。所以在孩子们心里会觉得:“老师觉得我是优秀的!”,这会给他们一定的信心,也愿意跟我相处。

人都比较喜欢与认可自己的人接触,尤其是小孩子,对于爱的回馈更是明显。其实想让孩子感觉到一视同仁,中心思想就是“爱”,并且要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爱。如果每个人孩子对于被爱的感受程度都差不多,那也就会让他感受到一视同仁。当然,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我十分欢迎你能留言跟我一起讨论。


凌凌柒悟空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要想让学生感觉“一视同仁”:

第一步,让他懂得,只有相对的“公平”。

第二步,先学着倾听孩子个人认为的“一视同仁”和“公平”是什么。

第三步,让孩子听听周围其他人眼中的“公平”。

第四步,让孩子自己发现相对的“公平”。并乐于接受这一标准。老师的教育观念在新时代,应该学会教化,还不是教导。“化”是潜移默化,是需要自我认知的参与的。


用户6975694827006


很简单,如果在老师的心里对学生一视同仁,那么学生自然就能感受到老师的一视同仁。反之,如果在老师心理把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那么你怎么做学生也能感受得到老师对他们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小孩子们也是很敏感的,中学生更敏感。


半支烟176082858


一视同仁意味着尊重每一个个体。这就需要把教育的对象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首先是熟悉自然情况,基本信息,家庭情况,性格,个体的能力结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在此基础上帮助每一个孩子认清楚自己的优势核心能力,激发自我完善的动力。孩子的眼镜是雪亮的,真正的做到珍视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能力,她们会觉察出来真正的一视同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