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学生时期的“女混混”,现在怎么样了?

生活情感都市


初中一年级,在镇上上学,班级里有少数人,拉帮结派,有个女孩印象比较深刻。

之前也是像“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里的沈佳宜一样的人,初中后因为认识了一些人,成了“小太妹”。



她加入一个小团体,和镇上的一些女孩混在一起。仗着自己是走读生,家就在附近,专门针对住宿生。

那时候我们周末加一天课,只过周六一天,周六下午就要到校上晚自习。于是周六晚上成了我们最难过的晚上。



小太妹的其他姐妹都不回家了,纷纷住到宿舍里来。大吼大叫,兴奋不已。从她身边过都会被骂,半夜不睡觉,在床上“上铺”蹦来跳去。谁如果敢抱怨一声,他们十几个就集体对骂,甚至围到那个人身边,拳打脚踢。所以,敢怒不敢言。

后来,她初二就辍学了。又过了几年,在集市上遇到,说话就很客气了,还抱歉自己曾经年幼无知。

更狗血的是,听朋友说,她初中时就和邻居哥哥谈恋爱,到婚嫁年龄俩人因为琐事吵架,不愿结婚,双双各自成家。不到一年,双双离婚,又结婚。离婚时,男孩的老婆怀孕四个月,这个“小太妹”也已经怀孕几个月。


闻此,一阵唏嘘,害人害己,真是猖狂到底,什么都不当回事。

也同情他们的家长,好一番折腾!


心灵聊斋


怀念和“女混混”同桌的日子

初一从乡下到县城读书,由于性格内向,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当时太多朋友。

初二时候,班里突然来了一个插班生,女生,叫啥名现在都忘记咯!高高瘦瘦,皮肤有些黝黑,但牙齿极白,瓜子脸,鼻子高挑,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让人着迷。老师居然把她安排成我的同桌!我面无表情,心里确实美滋滋的,有美女作伴,真是太好了。也许还可以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可事情并非和我想的那样!

首先,她的问题超多,跟查水表似的,问这问那,什么“我长得怎么样”,“你喜欢我么”,,,,,,看见我拘束的样子,逗得她哈哈大笑。课堂上,她总是坐不住,要么想办法和我说话,要么就掐我一下,要么就拿我的笔记本去涂鸦。总之,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听讲。课下,她爱去找我们班的“男混混”们去玩,嘻嘻哈哈,球天撒地的,我表示很吃醋,可是也没有办法。


直到有一件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

有次在逛街的时候,我看见她和一帮非主流在一起,嘴里叼着烟。有一个动作,我至今难忘,她把烟深吸一口,然后吹向另一个男生,,,,

那是2004年,小县城,女生抽烟,和男生鬼混,那个时候可以贴上“混混”的这个标签了!

从这件事以后,我很少理她了。后来没多久,她就没来上学了。老师也没有说原因,不过又给我安排了一个女生同桌。过了一周左右,听说她和班里的另一个女同学相约跳楼,在二楼的时候,她把这个女生推了下去,,,,


这是我得知的她的最后的消息,我也曾想过要不要去找班里“男混混”问问她的下落。但是这个想法只是在脑海里一闪而过,毕竟那个时候的我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现在想起,只能是物是人非,我在想,如果当时没有那么多的观念是非,如果去找她,,让后给她说一句“好好读书,我们一起”,结局会是怎样呢?


煮酒笑醉生


初中的时候,有一个叫安娜的女生,也不知道是外号还是名字,总之其他人都是这样叫她的

安娜是一个很不安分的女生,做事随心,从来不按套路出牌,“我要弄死你”这种类似的话常常挂在她的嘴边。跟老师吵嘴架,领着手下几个小太妹去打群架这种事早已经成了日常,在那个青春热血的年纪里,安娜成了大姐头的名字。那时候我并不知道安娜是谁,只是听大家课下窃窃私语,经常能听到这个名字,在我印象里安娜就是一个不良少女,女混混

初三的时候她分到了我的班里,分班那天,她走到讲台上的时候,我听到下边一片惊呼声,正是夏天,颇有些烦躁,我抬头看了一下:一头黄不拉几的锡纸烫,几乎要遮住眼的刘海,比同龄人高一点的个子,身板瘦瘦的,但颇为耐看,眼里像是有水波流转,不时闪过一丝狡黠。与我影响中不太一样,她有点可爱

她理所当然的被安排到了最后一排,而因为身高被安排在倒数第二排的我就在她前边,大半个学期我跟她几乎没有任何交流,但在这个过程中却发现她许多不一样的地方,不像其他女混混一样,她知道学习,脑子挺聪明,记东西也快,虽然只是上课听一些,但成绩还不错,照那时的话说就是:能考上高中的水平,再加上她运动能力颇为不俗,在县里拿过几次奖,班主任也不怎么管她,安娜就像野草一般疯长,即便我不怎么关注她,也听到过很多传闻,踢了某个男生的传家宝,半夜跑去网吧……这些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初三下学期,安娜意外的老实了下来,开始老老实实待在教室了,从这时候开始,我跟她有了交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缘故,我的成绩向来不错,安娜开始问我问题,一开始还知道叫叫我的名字,后来就直接喊:喂喂喂,那个谁,这道题怎么回事,你是脑子进水吗,说话那么墨迹,有时被她说烦了,我就跟她打打嘴仗,后来她不呵我了,会跟我聊一些其他的事,家里有两个妹妹啊,她妈妈脾气超级差啊,她奶奶卧病在家什么的,有事就戳戳我,给她讲题的时候,还会托着下巴看我,我一度不适应,说她跟个娘们一样烦,她也不恼,有时还偷笑

中考过后,翻起QQ列表,突然找不到她的名字了,心里莫名一慌,不论怎么翻都找不着,搜她的QQ,空间也锁了。打听周围的人,也一无所获。后来,听说她妈妈没了,她跟我考上了同一所学校,但没有去上。某一天我从抽屉里翻出一本同学录,发现多了一个夹层,打开后里边躺着一个纸团,我心里突然有种强烈的冲动,手不自觉的抖起来

粉色的纸团上写着:想做你老婆啊


异闻趣事录


我们那时候的“混混”现在过得怎么样?这个问题的思考极具社会意义,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在改革开放开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思想枷锁还没有完全打开,文化大革命造成人民思想上的禁锢还笼罩在脑海心间。改革开放了,人们还习惯谨小慎微过日子,求安稳成了思想的主流,思变的人也亦步亦趋,成了人们眼中“敢于吃螃蟹的人”。

改革开放的头十年,我们这里变化都不大。

那时候,我们的学校白色的石灰墙,屋顶上是柴火烧制的人工瓦,木门木窗木课桌,一切都是那么的原生态,地面的硬化是会长青苔的“三合土”。那时候的人们简单而快乐,稍微不服教育,总是逗事惹祸的人,便成了眼中的“混混”。那时的“混混”思想比较讲究突破,对于现实社会的沉闷总是想弄出点动静来,有点不安现状的感觉,就像文章开头所说的那个情况一样“胆子大”。所以,很多“混混”初中毕业就没有下文了。

出来混总是要基础的,没有必要的基础,混也只能是打发无聊的时间,让青春廉价的燃烧。因此,家底厚一点的在社会上交足了“学费”后,开始正经做事,生活也过得充实;没有家底支持的生活日出而作,日暮而归,周而复始,生活过得一般一般。

在那个法律还不健全的社会,胆子大一点的都成了“万元户”,脑子灵光一点的都成了“暴发户”,循规蹈矩而没有知识的成了农户,有考上中专学校或大学的成了工作同志。

社会是一所综合大学,生活教会我们去思考,教会我们如何努力,行着“不言之教”,有人在其中迷茫,有人在其中发光,很多人在其中懂得坚持努力就有希望。

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要求越来越高,没有知识文化的投机成功失去了存在的土壤。那时的“混混”让我们知道,只有知识的文化的武装,人生才能真正的做到坚强。遵纪守法,与人为善才路才能更加宽广。

“混混”的成长,正是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过程中的历史碎片,只有由内而外的强大了,才能赢得真正的尊严,个人如此,家庭如此,国家也是如此。

希望交流对我们都有启发。

祝好!


句町小巷




悟空问答真是成了神了!前天我在评论回复里说我们同学会,今天就问我同学的问题。

我是在所谓红色年代读的书,那时候要求人人上进,政治思想工作如影随形,谁也不敢落后。所以要说混混,在脑子里搜了一遍,还真没有。

倒是有一个很进步,只是把进步搞错了方向,精力都用错了地方的。

那时讲政治挂帅,德智体全面发展。

首先她品德太好,老是注意同学们的言行,觉得有问题的,就及时向老师报告。

在“智”方面,她学习实在不咋地。

“体”方面,她身体也实在不咋地,显得黑瘦。

那时只有德智体,还没有“美”。如果要说“美”,她不美,对写作、绘画、音乐这些与美有关的东东,她也都不感兴趣。课外兴趣小组,她一个都不参加。

上次同学会的时候,有同学说被她告了,同学们都说,是啊是啊,说别的人,可能不会,说她,很有可能!

同学们又说,所以同学会没人通知她。

多少年没有见到她了。


大悔忆智冰


我是七十年代的学生,要说调皮捣蛋恶作剧还真有那么几个,且多见于男同学,女同学顶多大大咧咧,风风火火就已经很出格了,我们戏称之为"野丫头”至于“女混混"还真高攀不起,同班为学男女之间几乎说话的机会都很少,记得有一次上作文课,老师讲完了提刚要领,让我们用毛笔写作文,前排的女同学总喜欢伸懒腰晃动我的桌子,弄的我一行字昧几个黑疙瘩,于是乎我和同桌稍作商量就有了一个不错的报复计划,用墨汁涂在桌沿上,女同学穿了一件红色上衣,转眼间就印上了几道黑格子,下课了,女同学被她的同桌告知,哭着去告诉班主任老师,时值隆冬,天寒地冻,班主任一顿臭骂之后,罚我和同桌打一盆冷水去冼衣服,完了用手撑起站在太阳光下晒干,那一天我和同桌记了一辈子,双手冻的红肿,数日不能握笔写字。

日月如梭,转眼我们都过了知天命的年轮,老同学聚会,每每忆起陈年往事,几乎都笑出了眼泪,过去的恶作剧竟然成了茶余饭后的笑料,再回头看看那些调皮捣蛋鬼现在都玩的风生水起,成了当今社会的中流砥柱,而那些一脚踢不出几个屁来的老实娃娃,到底缺少魄力,过着与世无争的平常日子。

我感恩那个时代的老师,培养了我们那一代有担当有道德的大好儿女,现在正力撑着社会重任家庭重任,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昔年的学友练就了一笔好字,我的几十位男女同学在他的书桌上都能够挥毫泼墨,舒发情怀,可叹当今那些高校学子,除了专业学成书法之外,有几人写的龙飞凤舞?起码的硬笔字也写的东倒西歪,这难道不是现代教育的缺失?试问切以为荣的汉字书法难道在现代高科技的冲击下就真的无用了吗?不写了,离题太远。


66465294513


在我们的学生时代,

班级里肯定都会有我们常说的“女混混”存在,

老师家长对她们也是非常头疼,

甚至有的老师当面就会侮辱这样的女生,

但是谁的青春没有叛逆过,

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渴望变得更好,

她们也只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而已,

都说我们的人生是一场现场直播,

但是没有剧本的直播,

谁也不知道下一场会是什么!


没得比官网


哈哈,看到题目仔细想了想,发现原来被同学视为“女混混”的人其实只是认知的局限性,哪是她们混,而是自己的观念过于传统僵化,接受不了有个性的灵魂而已。

来说两个同学吧。

A,自称班花,和班上男生爱传绯闻,是老师重点教育和女生嘲笑的对象。以前班上男女生都不愿和她说话,怕被人笑话。现在是班级微信群最活跃的女生,风趣又热情,只要有人说话她必参与,成了群里大家最喜欢聊天的人。她现在在一家地级市的医院上班,两个孩子,老公和婆婆都对她特别好,工作稳定,家庭和睦,成为同学们眼中最幸福的女生。

B,特立独行,有个性。以前上课时爱说话,爱睡觉,经常冒出来的话是 “我好想要男朋友啊 ”“我真不喜欢上课啊”。有件特别好玩的事: 一天晚自习她想逃课,就对老师说她肚子疼,要请假。得知后,我也对老师说,我和B一起吃的晚饭,我也不舒服,要请假,把老师脸都气歪了。😎🤑

后来B去到北京上班,早早地和一位男士闪婚,两年后辞去工作去到美国留学,当大多数女同学在朋友圈晒娃的时候,她晒的是美国草地打工的照片。对于这种不顾家庭不生娃的媳妇,他老公坚决支持,她学业忙回不来,老公几乎每个月都飞去美国看她,而她婆婆每次都将行李塞满好吃的让带过去,担心儿媳吃不惯美国的饮食。听到这样的消息,我们都很羡慕,她自由的灵魂终于有了包容之所。

现在看来,A长得比较漂亮和男生关系好,属于情商高的那一类人。B有性格,追求自我,最后也找到了自由和幸福的平衡点。

结局都非常好,正好反映了我们在书上才看到的道理,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不一样。什么混不混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归属和发展轨迹,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只有自己最清楚,也只有自己能去争取。

总之,我班级中特立独行的花都开得特别美,不知道大家的怎么样?


李端流云


我们年级的男混混,出了社会,大多成了瘾君子,无正当职业,还有的进了监狱,至今服刑。还有的成了职业扒手,至今流浪江湖,混迹金三角,生死不明。

我们年级的女混混,大都嫁人从良,退出江湖。至今儿孙满堂,活的还不错,一般人的家庭。

我们年纪的学霸,大都英年早逝了。美女学霸,刚结婚就得了癌症,死了。帅哥学霸,出国留学,回来得了肝癌,死了。

还有二个,进了中科院。

我们这些学习中不流的,至今苦逼打工。有的当了老板。

一个人一个命啊。


老冒574


现在过得很好呀,在上海工作。虽然每个初中的同学都不喜欢她,但她和我关系很好,会相互理解。我也好久没和她联系了,还是会有点儿想念的。以前风风火火,现在很少回家乡了。自己刚初中毕业就赌气去了上海,自己找工作。虽然初中很霸道,但养成了坚强的习惯,不怕苦不怕难,现在在上海发展的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