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书为何能够进入中国书协?

地球往事001


个人认为,不是丑书进了书协,而是书协的人开始接受以丑为美了。 进入书协的人应该说还是有些书法功底的,否则进不了书协。有书法功底就奠定了该书法者写字好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如果依然按部就班搞创作,出名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已出名的人基本上把他活着时想出名的门封死了。现在的人急功近利,活着想出名,名利双收,就动歪脑筋。 不负责任的专家看到丑书出自书法有功底的人之手,又碍于情面,既𠆫看不懂也不能说啊 ,书法家看不懂书法?搞笑吧,假的书法家吧?书法家为了图清静,看不懂,又拿不出反驳的理由,然后,就支持白。你好,我好,大家好!反正是个人观点,又不付税,又不付法律责任,几下权衡,说好还是对自己是利大于弊的,何乐而不为! 看到自己崇拜的艺术家都说好了,粉丝是没底气说不的 ,@头条教育 @头条教育联盟 @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网 看不懂也要装懂,否则,这个圈子你就混不下去了。 吃瓜群众选边站队从不以理性为基础,不确定性很大,不予置评!


不拿情商说事


这个道理很简单,想凭丑书跨进书协的门槛,首先要得到书协权威人士的认可。说实话,自从苏士澍担任书协主席后,尽管其书法水准受到广泛吐槽,但是他坚持以传统书风为主的观点是相当明确的。所以,现在想凭丑书进入书协,已经失去了最好的时机。


曾几何时,书坛刮起一股流行书风,也就是后来的丑书,时间不过几十年,影响却极大。看看这些网友们眼中的丑书名家,王镛、沃兴华、胡抗美、王冬龄等人,无不是当代书坛的中坚力量,也都在书协和各大院校担任着重要职务。尽管以“吼书”名世的曾翔负气退出了书协,仍不影响丑书在书协的重要地位。既然如此,这些丑书名家的弟子们,或是受其书风和审美观念影响的书法爱好者,通过展览和比赛途径进入书协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前段时间听闻书协主席明确对丑书说“不”,并声称要先打下几只老虎和苍蝇来,不过至今也不见什么动静。说实话,同为丑书名家,其实大家的情况也不尽相同。王镛算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实力书家,同时引领着中央美院的书法教学,尽管顶着“丑书盟主”的头衔,对其作品的评价还是褒贬不一,很有争议;另外一个擅写“乱书”的王冬龄,虽然经常出国忽悠外国人挺成功,在国内却几乎是一边倒的嘲讽声。很多人不知道,王冬龄还担任着中国美院的书法博导,其艺术思维影响着一大批书法专业的学生。


我想说的是,丑书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丑书名家们也有着丰富的书法理论知识,并且致力于让大众接受他们的审美理念。对于有着创新精神的艺术家来说,这都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书法艺术经过了几千年的沉淀和积累,早已形成了非常完善的审美理念和评判标准。现在突然要扭转大众早已根深蒂固的审美习惯,完全抛弃传统书风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不可取的。

更为重要的是,那些担任着书法导师的丑书名家们,尽量不要把自己的审美思维强加给学生们。这样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百害而无一利。


惊龙轩


我觉得主要是追逐名利作崇。书协每年搞书展,为了入展,各路高手不惜血本搞创新,不光纸要有色,墨要变色,字要变形,人还要拜师,评委于是广办提高班,弟子基础如何没关系,只要给我交钱,我就能让你入展,传统学不了,就偷,集字,集笔画,通篇无气韵,言其为创新,并毫不知耻的称:古人学不了,就将其打碎,重新揉合成新古董,越新越好,何为新?吸人眼球就是新!吸引眼球最好的办法是裸,无須含蓄,无须矜持,胸不够大,可以垫胶,臀不够肥,可以后崛,总之只管夸张,大丑就是大美。于是纸张上恶搞还不够淫,发展到在女人身上染墨,让女人和书法一起裸!

没有女人的时候,喝几口酒,大吼几声,把人们眼球吸过来,于是乱写乱画,大量糟蹋宣纸,还不知耻的以再生怀素再生张旭自喻。那些在书斋里默默习贴的,因过于温文雅尔,被挤出了国展之外,原因是你没有拜师,没有交学费!

于是张扬,再张扬,不但师傅是大师要张扬,各种自封或官封的銜头更要张扬,只有张扬,知名度才会高,群众有几个懂真正的书法?见说是名家自然舍钱。风逾演逾烈,把祖宗的牌坊都刮倒了,人们才问,这是为什么??


我也是军迷


丑书为何能够进入中国书协?因为那个年头中国书协里有人推崇呗!如果没人喜欢,没人倡导,没人推崇,善写丑书的人能进入中书协吗!

什么是丑书?没定义啊!

大家说丑,可掌握着话语权的人倒不认为是丑,而且认为那是艺术,那是书法创新,那是美!

大众说“丑”,有什么用呢。

大众说丑,没用的!

多年前,我曾与中国书协的一位权威人士交流过一次,当问其“丑书”为什么能堂而皇之登上展厅,且有日趋泛滥之势时,他说,丑则美,任何形式书法作品都应予包容,对丑书也是一样的,应该包容它。

(上图为王墉隶书作品)

包容,本是褒义词啊!

既然人家权威人士都有这种看法,大众又能说什么呢。

善丑书的那几个人,最近似乎消停了不少。为什么他们会消停呢?因为大众的反对声,声讨声起了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苏士澍同志对丑书不支持。苏士澍同志倡导的是:让书法回归传统!把高雅的书法作品展示给大众。

这样很好啊!这叫正本清源。

关于对丑书的包容,我的观点是:在七分传统的基础之上,加上三分自己的东西,这样的作品,再丑,它能丑到哪去呢?如果只有二三分传统的元素,其他七八分都是自己的东西,写出的作品不丑才怪呢!所以说,所谓的包容,应该是包容七分传统三分自己的书法作品,而不是包容二三分传统七八分自己东西的丑书。

(上图为刘洪彪草书作品)

有人说田楷也是丑书。

田楷真的是丑书吗?我认为田楷不是丑书。

那么,为什么没人说卢中南的楷书是丑书呢?卢中南也是工欧楷的啊!这个值得深思 ……

(上图为卢中南的楷书《笔阵图》局部)


关于题主在描述中说到的,何时不再有丑书,还书法界一方净土,我可以肯定的告诉题主,丑书永远不会绝迹。至于还书法界一方净土,倒是可以达到的。比如:各类书展拒“丑”进入;各媒体不宣传、不批判丑书;大街上不得出现丑书,让丑书没有生存的土壤,不就可以了嘛!这个,看似简单,真正落实起来是难之又难的啊!

本回答的主题是“丑书为何能够进入中国书协?” 我的回答是不是跑题了?仔细看看,也不算跑题吧。

说实话,当下时髦的、有传统根底的“展览体字”,我还是喜欢看,喜欢品的。


中州耕牛堂主


说实话吧,这是一个可能永远都要存在的争论,因为人类对美的探索和定义是一个永恒的母题

其实很多大家认为的中书协的“丑书”,还真不一定丑,是你真的没这个审美能力,没这个思考境界和基本常识,也缺少这个底蕴,更不了解全球的艺术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也不知道真正变革的书家在思考什么。

至于动不动说拿脚指头的都能写出这样的“丑书”的各位网友,你就别来搞笑了,一是你根本写不出来,行家只要看你写一个点就知道你有没有了。二是,你把很多“丑书”想得太简单了,太轻视他们了。

书法史上经典的作品许多都曾被认为是丑书

当年官方汉隶是工工整整,蚕头燕尾,漂漂亮亮的,但是我们去看《居延汉简》、《甘谷汉简》、《敦煌汉简》,你会发现写得非常“潦草”“率意”,根本不是大众主流审美,按照今天的说法呢,就是“丑书”了,然而这确实书法的经典。

米芾批评颜真卿的楷书是乱写,开了不好的风气,后世评论家也说米芾张牙舞爪搞乱了书坛,然后颜真卿的《祭侄稿》这一最乱,最“丑”的书法却是“天下第二行书”,而米芾作为宋四家之一,其作品无一不成为经典。你看是这个书法真的丑呢,没艺术性呢?还是因为审美不同,或者对一个东西的判断有时代的局限和个人艺术思想的定式。

至于金农的“漆书”,那就是典型的“丑书”代表,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先锋艺术了,我们今天看来也还是觉得颠覆了传统的审美,然后这个书法确实有其大美之处,而这个美又真不是一般人能感受的到了。


全球化时代,出现一些“丑书”也是一件积极的事情

今天,我们动不动就批判“丑书”的人其实大部分都没有基本的书法底蕴,更缺乏长期积累和熏染出来的更为高端的审美能力。

现代书法艺术,不但是传统书法的继承和基于本身的笔法间架结构的进一步变化。我想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许多书写者优秀的书写者,已经开始不满足于单纯的传统书写,而是尝试着做更多元的融合,拓展,在不断的越界,偏离,不断的以书法为媒介,以书法的精神和审美为内核,做出勇敢的的挑战。

这个表现在,对线条书写的速度,质感,形态的突破,对结构和章法的打碎,重组,挤压,放大,变形,杂糅等等,对书写材质和书写工具的革新,对多媒体,装置艺术,雕塑,设计,观念艺术的融合。

在这个过程中,根据书写者的思考和本身的底蕴,能力,最终的创作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有的却是不伦不类,有形无质,没有灵魂,沦为作秀。有些还真的走出了一条路,比如说“王冬龄”,我认为是做将书法艺术和现代艺术跨界融合做得最好的一个人。

王冬龄饱受诟病,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他在早期对中国书法有一个漫长的深入专研和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后来的转向,亦可以看到艺术观念和创作思想的转向探索,他将多媒体,装置艺术,舞蹈,灯光,影像融和,又将线条和字的框架,章法进行变化。最后结合在一起时,有效的拓宽了书法的表达语境和艺术语言,也形成了新的思考方式,新的美学意境。

当然,他也不是独创,此前其实“云门舞集”就已经做出了非常高水准和成功的探索,他将现代舞蹈完美的融合进了书法当中,形成了全新的审美意境,也震撼了世人。

书法不是凝固的艺术,而应该更具时代性、思想性、探索性,不破不立

书法是一个传承的艺术,更应该是一个变化的艺术,我们的审美应该跟上时代,应该将时代的变化发展,观念的革新,意识形态的演变,艺术思想的交汇,看着是一个积极的进程。而不应该一味的排除,故步自封,还讳疾忌医,沦为无知无畏的可悲状态。

一句话吧,全球背景下,世界正在发生剧烈的碰撞与交汇,其中艺术思想也在不断的吸纳和交锋,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突破单一的民族和历史的局限,而具有了更广阔的全球文明的视野,有了新的表达渴望,新的创作野心,新的艺术语言,他们将是书法在未来的希望之一,不要随便轻视和讽刺它,有时候是你真的不懂。

最后,我真奉劝各位读读跟书法史有关的书,多研究研究不同朝代的书法语言和创作思想的发展,多去看看展,不管是书法展还是现代艺术展,不管是中国的展还是外国的展,也多去尝试着打开自己去听听这个时代的优秀的艺术家们究竟在思考什么,谈论什么,探索什么?时间久了,你的火眼金睛就练出来了,到时候那些有内涵,那些是作秀和浮躁的作品,一眼就看穿了,还会纠结于什么“丑书”的问题么?至于中书协不中书协,那都是小问题。


总之吧,各位网友不要做井底之蛙了,时代变了。


目光如电

洞穿虚妄

展现真实

独立的价值不输于任何人

我是悟空问答历史文化签约作者“李艺泓西平王后裔”


盛唐豪歌李艺泓


首先声明一下,我下面要表达的观点与吼书、性书等无关,那是行为艺术,不属“丑书”范畴;与田英章的字也无关,那是美术字,也不属“丑书”范畴。

丑书出现得很早,米芾曾批颜真卿为恶札之祖。什么是丑书没有定义,我想是那些违背传统的书法。

大约是潘伯鹰先生讲过,书法有二重性,一是实用性,一是艺术性。当今社会,书法的实用性在弱化,艺术性在强化。艺术性加强后,难免一些探索性的东西就出来了。

所以说,如王冬龄、沃兴华、刘云泉、石开等人就出现了,当然,这些人的传统书法其实都是不错的,但现在的写法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这很正常。

关于“丑书”,我们不妨多一点宽容,是与非,对与错,交与时间去评判,让我们的子孙也多一点事做。

淘汰了的,当然是不好的。留下去的,说不定真为书法的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

摸着石头过河。过了河的是好汉,过不了河的自然会被河水冲走。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我认为丑书要分清楚是真的丑,还是表面丑而内在美?真的丑书是那些江湖搞怪,没有一点书法传统,任意胡弄百姓,装神弄鬼的所谓书法。是真正的不齿于人的丑书。

而表面丑内在美的书法完全不一样。现在网上好多人在喷的以王镛为首的所谓丑书家,我认为与真正的丑书是天壤之别,反而是阳春白雪,绝不应该归于丑书之列。

历史从来都是由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来书写的。我反倒认为以王镛为代表的一部分具有创新精神的书法家,他们的作品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而形成的一种新的书法风气,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适应我们时代的产物。



创新的东西从来就不会被当时的大行认可,不会被广泛流行,需要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证的检验,从而逐步得到认可。牛顿三定律在发现之前是不为世人认可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发现之前也是不为世人认可的,哥白尼更惨,创立地心说以后因教会不满被烧死了。

老子说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你看从古到今,往往被大众嘲笑的东西才是真的好东西。当然,也许这些所谓的丑书探索会失败,会是昙花一现,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不下什么痕迹?但我们应当对其探索创新努力加以呵护和鼓励,而不是一味的斥责负评甚至谩骂。



现在我们在网上看到的往往是一边倒状况,说王镛怎么怎么差,沃兴华怎么怎么丑!扪心自问,你真的深入地去了解过他们吗?你认真地看到过他们早期临帖的功夫有多深,随意写出来的钢笔字有多漂亮吗?你静下心来认真地研究了他们的书法作品细节吗?我想社会对于他们的书法作品应当来取包容的态度。因为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会使中国书法的水平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高培书画琴


问题:丑书为什么能进中国书协?

这个问题其实不好回答,因为丑书现在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大家自认为是丑书的就是丑书了,有些人把曾翔的书法定义为丑书,而另一部分人认为田英章是丑书,历史上也没有丑书这个词,这个定义不确定下来,就很难很难讨论这个问题。

我对于丑书的理解是“过度”,过度的夸张和变形、过度的注重用笔而忽略了结构、过度的注重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力使书法作品失去了韵味,过度的个人行为表现失去了书法的本质,过度的用墨造成章法杂乱无章。书法有法,这个法就是法度,过度了,就不会那么优美和优雅了,就会“丑”了。

这些丑书的引领者,他们之前也写的非常的传统,也是从楷书开始练起的,基本功也很扎实,就是靠这个加入了书协,加入书协后,他们不再满足于在一定的传统的法度下去探索,而是转向了西方艺术理论,进行过度的夸张和表现,遭到观赏者的反对,显然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很多明智的书法家已经从这条路上回来了,因为他们的地位的原因,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还在追随。不明真相的随大流确实是一种悲哀。

这个给我们的教训是,学习书法一定要好好研读书法史,我们的弯路历史上都有人走过,他们失败了、回头了,你自己不知道,还以为这是自己的发明创造,太幼稚了。

好好临帖吧。

你觉得呢?

码字辛苦,同意的朋友麻烦赏个赞,关注一下啦。


不二斋



进入省级书协要在省书协举办的展览中获奖至少两次,才可以申请加入。进入中国书协,需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展览中获奖至少四次,才有资格申请加入。获奖成为加入书协的硬性指标。

“丑书”这两年比较火,说到底,丑书是书法家在特定的书法审美认知下催生的怪胎,是当代书法界整体浮躁,书法家目光短浅,不负责任,没有节操,对传统文化肆意糟蹋的结果。

一些书法家为了顺利加入书协,获得名利,就开始挖空心思谋划着用什么方法来获奖。面对传统,那是高山般的存在,书法家想从传统中突破,进而获奖,难于上青天。


因此,就反其道而行。而写“丑书”不需要多么深厚的传统功底,只要胆子正,脸皮厚,不怕别人说三道四,这些人就敢借助书法的名义,如小丑一样疯狂表演。他们写出的字,往往视觉冲击力很强,形式新颖,特点独特,并且在书写中,加入行为艺术,以吸引大家眼球为主要目的。

当代丑书名家多不胜数,全国范围内,以王镛,王冬龄,曾翔等人为代表,我们陕西也有薛养贤,麻天阔等人,也可以看作是丑书代表人物。

丑书书法家能进入中国书协,跟中国书协前些年偏重于丑书,大力宣传丑书,把丑书推举到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有关。前些年,在全国性的书法大展,如“兰亭奖”、“全国书法篆刻展”等展览中,获奖者有一半以上为丑书作者。


展览中,一幅丑书挂在传统书法中,相当显眼,无论是丑书的视觉冲击力,还是形式感,都要比传统书法强烈许多。这就像一个穿着奇装异服,或比基尼的人,站在一堆正常穿着的人群中,眼球立马会被吸引过去。

大部分丑书作者声名显赫,是书协或高校的书法教授,门下有许多学生,老师教什么、写什么,学生也跟着做,因此,在连锁反应下,丑书之风相当兴盛。许多书法家经不住获奖的诱惑,也开始向丑书靠近。

但近两年,丑书风气有所减弱,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丑书审美疲劳,新鲜感不在,见怪不怪了。

随着大众书法审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真正明白书法的好坏和美丑后,丑书肯定会进一步弱化,最终被有良知,有担当和追求的书法家所抛弃。


鸿鹄迎罡


能够进入中国书协的丑书,肯定还是有一定实力,有几分功夫的书法。


丑书看似粗陋不堪,信笔涂鸦,好像没什么讲究,大家都认为这他良也算书法?老子用脚指头夹笔也写的出来,还写的比蹅马的好看,欺世盗名的不良之徒,绝定不是好鸟•••••••什么话都讲出来,难听的话喷囗而出。

鄙人也是书法爱好者,对于丑书,也不屑过,骂过娘,气愤过,吐囗水,无所不用其极。后来也牛刀小试一回,自认临过几天帖,美学不像,丑还学不像吗?

后来不骂了,讲真心话,学丑比它马的学传统,学美难多了,墨水不答应,手也不答应,心不由已。



最好的审美应是从学习中,从实践中去体验。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始老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相信绝大多数书法爱好者都在向传统学习,也是走正路子。真有实力,愿为书法上下求索,大胆创新,即有出格,痴狂之处,也应怀揣包容之心,求同存异。(没有书法基础,借丑书之名,糟蹋书法的另类除外)


本人也喜毛笔书写,下附临书,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