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諸葛亮故宅銘》中證明襄陽隆中爲故居,爲什麼有人要將隆中說成是南陽的?

魚梁爭度


我覺得回答問題要客觀公正,多多相信歷史地理學家的論斷,比如司馬遷、習鑿齒、譚其驤等等名家的史記記錄和論斷,普通民眾多要虛心學習研究。

這個問題,也是我正想道出了諸葛亮躬耕地的前世今生,即躬耕地隆中在漢代歸南陽郡鄧縣隆中,現在劃歸襄陽。漢代的荊州治所在襄陽,現在的南陽市區範圍即是漢代的宛城(漢代南陽郡治所在),古南陽不等於宛城,即古南陽不等於現在南陽市,古南陽的範圍的確很大,延伸到河南和湖北很多地方,現在很多地方劃歸湖北了(比如湖北的隨州、棗陽、襄陽縣、老河口、谷城、十堰)等等,地理區域犬牙交錯,不斷變化,故出現了諸葛亮躬耕地隆中遂北周後屬襄陽的論斷。古今地名對比一下簡單明瞭,通俗易懂。

1990年曆史地理學家譚其驤為了不想讓南陽民間對這樣的爭論再繼續下去,欣然題詞,大意是“諸葛亮躬耕地於南陽郡鄧縣隆中,現在的襄陽城西二十里,北周以後遂屬襄陽”,得到與會專家一致認可,發表在《文匯報》。南陽民間人士提出不同意見,譚其驤致信《南陽日報》主編、文化權威,南陽市著名作家周熠,說旅遊和歷史研究不同,要尊重歷史真相,南陽現在有元明清古蹟,可以發展武侯祠紀念地。目前為止周熠和南陽方面沒有回應,官方和文化名人對正確主流躬耕地註釋的隆中的認可。

1996年5月28日中國的秦漢魏晉南北朝史學家們在北京開相關專題會定論(網可查,這是國家權威部門舉辦的;現還想推翻此者去找這些專業人士)在今襄陽市郊的隆中(古南陽郡鄧縣隆中,襄陽城西二十里處)並由中央廣播臺廣泛宣傳了,這基本成了官方的觀點。

順便再重複交代一下隆中的歷史和名家註釋題詞圖片(比如國家領導人和歷史地理學家,文化巨匠),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教授方北辰(具體可以搜搜視頻看看)也明確指出具體位置,圖片供大家欣賞欣賞,簡單明瞭,更加有說服力,不必要咬文嚼字。具體在什麼地方請大家明辨。











風度飄飄hr


“晉永興中,鎮南將軍劉弘至隆中,觀亮故宅,立碣表閭,命太傅掾健為李興為文曰:‘天子命我,於沔之陽,聽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遺光,登隆山以遠望,軾諸葛之故鄉。”——東晉王隱《蜀記》,島叔來試著解析一下:

一、《蜀記》,顧名思義是講述故蜀漢佚事,“襄陽”隆中是“蜀”嗎?這段話裡的隆中沾著襄陽了嗎?哪一句提到“襄陽”二字?

二、古漢水(今漢江)分沔水、漢水兩段,漢中以西稱“沔水”,漢中以東稱“漢水(有別於古漢水)”。襄陽在“沔之陽”還是“漢之陰”?“襄陽”隆中是不是《蜀記》所記述之隆中?請網友自行參詳。

三、王隱《蜀記》成書早於諸葛亮鐵粉、襄陽人習鑿齒《漢晉春秋》數十年,《蜀記》所記載“沔之陽”隆中(隆山之中,方位詞)、隆山,比之《漢晉春秋》所記述的“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哪個是“隆中”之源?

四、《漢晉春秋》同時記述:“……秦置南陽郡,自漢以北為南陽,自漢以南為南郡,漢因之。”——同一個習鑿齒,同一本《漢晉春秋》,這邊說“自漢(水)以北為南陽(郡)”,那邊又說“南陽之鄧縣”跨過漢江,“在襄陽城西二十里”,剛好“罩”住“亮家”隆中——我們看到的是不是一本假書?

五、並非所有後世史家對襄陽人習鑿齒的“號曰隆中”全盤認可,現略舉一例:《隆中志》125頁所收錄的《古今圖書集成·方域彙編·職方典》卷四六一,明代楊士奇《武侯祠記》有:“當漢之際,諸葛武侯隱於隆中,躬耕隴畝,謳歌梁甫……去南陽城七里,有岡焉,曰臥龍;有庵焉,曰諸葛;有井焉,蓋公嘗汲而飲者也;有祠焉……惟忠武侯,丁漢之際,愍漢之疆,瓜分鼎峙,奮起隆中……臥龍之岡,實公舊廬,昔有祠宇,久焉蓁蕪……”這裡的“隆中”是南陽臥龍崗。

回頭再看看題目設問:1⃣️“李興《諸葛亮故宅銘》已證明襄陽隆中為故居”——題主太鴨霸,看見“隆中”倆字就往襄陽劃拉。難不成凡是名字叫李剛的,你媳婦抓住就喊公爹麼?2⃣️“為什麼有人要將隆中說成是南陽的?”——這個更搞笑:你可以對美人想入非非,別人就得當柳下惠?

個人看法,拋磚引石。謝謝大家!





中華釣魚島


‌最公正地宣傳諸葛躬耕地(我非豫、鄂人不帶地域偏見,也非那方的水軍)的真相或終定論: 1996年5月28日中國的秦漢魏晉南北朝史學家們在北京開相關專題會定論(網可查,這是國家權威部門舉辦的;現還想推翻此者去找這些專業人士)在今襄陽市郊的隆中(古南陽郡鄧縣隆中,襄陽城西二十里處)並由中央廣播臺廣泛宣傳了,這基本成了官方的觀點。 但河南人尤其是南陽人歷來不服並多次反駁、投訴等等才有今天仍有爭論和歪曲(說是賄賂來定論),不過大勢所趨(誰也阻檔不了)終會歸於襄陽隆中的。 據歷史考證南陽臥龍崗的諸葛草廬大約始於唐朝,而歷史上真實的(襄陽城西隆中)諸葛草廬在晉代都僅“見其墟”了。 自唐代以來幾百年來河南人尤其是南陽人一直與襄陽人爭躬耕地,最近的03年河南人曾組織河南籍史學家於南陽開會硬性認定應是今南陽市臥龍崗(留下一些“御用性”史料被今天的一些小屁民胡亂擺弄),但這未得到眾人的認可,也未廣泛公佈,我僅查詢知這些事實(我非專業史學者)。各網友現起碼要知:1.郡、縣制治理中國始自秦代且後世變化大,天下分9郡、12郡、24郡等多種,古南陽郡絕非今南陽市,《出師表》中確實說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是指三國時代的南陽郡,以此認定躬耕地在今南陽市是太無歷史常識、可笑至極的(臥龍崗景區以石雕這幾字立於景區前有弄巧成拙、心虛、“惡人先告狀”之嫌)。 2.誰都得服的地理——其實位於南陽盆地南北的襄陽城(古南陽郡的襄陽城,這點都有爭論)與南陽城(古南陽郡的宛城)古今位置都未變,亙古的漢江流經襄陽城直達長江這一水上交通便利使襄陽城很早就是全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之一(不是唯一),三國時更為明顯,南陽盆地的河流也多匯入漢江,地理上南陽城絕無此巨大優勢;專寫三國的第一史書《三國志》載的史實許多都與水上交通相關;3.歷代中國史書真實、可靠性最高的有二本,其一是寫漢武帝(公元112年)前的歷史數司馬遷的《史記》;其二是寫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前的歷史數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其它史書的真實、可靠性較這二本遜色許多且受時代、朝代、郡縣制等變化影響大,古南陽郡變化造成今許多河南人的誤認為(以上說的石雕就是代表),這也帶來一些史書的訛傳(這被心態不公之人正好“有據”利用);《資治通鑑》上清楚地寫著:諸葛亮,琅邪(今山東臨沂市)人,寄居襄陽隆中;4.河南方面的有力反證明:a河南籍史學大家白壽彝、朱紹侯都認同是隆中;b河南省官方相關文件中76、85、86、87年也都有認同隆中的(ab都可查到);至於其它明清及近現代史書、文獻就不講了; 5.現實是現隆中躬耕地離襄陽市十餘公里亦與上相符,而今南陽市臥龍崗離襄陽市大約500裡(軍史大家之稱的徐焰教授都這樣講,具體的數值可能確有差別,我理解是距離較遠;如較真數字的者就“太二了”)。 總之 大家尤其是我們小屁民(特別是豫、鄂人)還需要到處再爭論、胡鬧這點嗎? 河南人尤其南陽人首先得尊重、服從歷史事實及國家權威史學專家的意見吧!你們有的有限歷史證據去與國家本專業權威史學家去爭辯吧!(我可不是自以為是,只知這些事實——早已真相大白、存定論了) 別再媒體上擺弄“南陽情節的證據”或“訛傳的史料”了,越擺弄(和不服此)越顯不自量力(我這可不是罵人)——還想拿些“證據”否定早有的權威定論。 但你們集體的“諸葛情節”與今天爭旅遊等利益倒是可以理解的、需支持的。 清代鄂藉豫官顧嘉衡對南陽臥龍崗曾寫下對後世影響較大的對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辯襄陽南陽",故諸葛亮優秀品質、智慧形象可視為我們中華民族正能量的一部分,有此心態我們都更不要再去爭辯這些了。 河南人尤其南陽人還是最好類湖北黃州人以東坡赤壁(文赤壁)樣對歷史真的蒲圻赤壁(武赤壁)一樣既有旅遊利益與集體情感的滿足,同時也尊重了歷史,這不好嗎?我不是這二省人(關注此事近20年)現來公正宣傳,都服嗎?


精侃妙評


謝謝題主邀請,雖然這幾天我們爭論了不少次。

我的回答僅限於對於史料的探討及不同意見,對襄陽,南陽並無殊愛或偏見,請各位讀者勿地域黑或人身攻擊,若提出不同意見並有讓人信服之理由,我非常樂意學習。

依題主的解釋,李興的祭文應該理解為,天子命劉弘,於沔水北岸,平張昌之亂,平亂時思(天子恩德,或其他),繼承先賢之遺風。劉弘到諸葛故居參觀,遙望敬拜山東諸葛故鄉。諸葛很賢明,諸葛很神通,徐庶走馬薦諸葛,劉備三故情意重…………後段皆為讚美諸葛或寫諸葛平生得意之事。

祭祀,自古至今,甚為神聖莊重,祭文通常圍繞祭祀對象。

鼓鼙,指軍中樂器或代指徵戰。現代軍隊祭祀尚有鳴槍,鳴炮禮儀。漢晉時軍將祭祀亦有吹號角,鳴鼓之儀。祭祀時鼓鼙有何不妥?

望知者教之。

習鑿齒所記二書,前後多有衝突處,酈道元水經多有抄襲抄襲前人處(如有需要詳細資料可私信我),且兩人著作多有傳聞逸事,故,道人存疑之。

古之水域,黃河多次改道,沔水亦曾改道。故之候國,郡縣治所多有位置遷移(參考古鄧國國都之爭,新野郡縣變革)。故之郡縣名稱,山水名稱多有更迭。古人之著,後人多有改之。故,時間相距較遠者著作,多有不實之處(史記阿房宮)。又,古人信息傳遞時效,傳承方式較為落後,同一時代不同地方之人所著亦可能有錯誤之處。(看官試錄本縣,鄉鎮之文革或改革開放史)。

古人書,且讀且存疑。


虎道人詩風


襄陽的記載本來是家和故宅,也找不出躬耕地的記載,躬耕地的記載只有諸葛亮出來表,所謂隆中在三國時期沒有記載,是晉朝時期習鑿齒敘述,亮家在南陽鄧縣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問題是南陽郡和南郡襄陽是隔漢水的不是一個地區,習鑿齒把鄧縣拉過漢水管南郡襄陽的隆中,依據是什麼也只有習鑿齒自己知道,有人把隆中說成南陽,想讓隆中帶表南陽,有些人這樣說也找不出任何證據,只能忘想,南陽更不可能挪移到隆中。


wgq1212


隆中本來就是南陽郡鄧縣的,這是有史有據的事實,而非捏造。

公元207年,劉備逃跑江夏,曹操過漢江佔領襄陽城,才建制襄陽郡。漢江北岸十里有鄧縣縣城,管理漢江南岸、襄陽城西二十里隆中。

新野處在宛城與襄陽城中間位置,路程相當。





襄陽論語


諸葛亮是山東人,當年種了塊南陽轄區的地,後來地劃給了襄陽,南陽人為了 挽回失地的面子,在諸老實際耕種地之外幾百裡劃了片地,硬說老諸種的是這塊地,南陽人目的是什麼?不就是想向山東人收租金嗎!在各種發言中,南陽人不惜使用各種歪曲,語言上不乏各種攻擊。襄陽人總是引史據典,承認當年地是南陽的,也承認諸葛亮在此耕種過。而南陽人為了達到繼續收租的目的,竟然推翻史實!如果諸老早知如此,還不如說"臣本布衣,家在山東",山東人也會記得這個老鄉了![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


henry109039661


諸葛亮出生於現山東沂南。躬耕於南陽。只是這個南陽到底是現在河南南陽還是湖北的襄陽引起了兩地的爭議。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重要,南陽就一泛指,不必拘泥於哪一處,反正河南南陽和湖北襄陽生活習性、文化傳統都一樣,不必分彼此,兩地合辦一個旅遊特區就可以了。就像江西大餘和廣東南雄都稱陳毅的梅嶺三章寫於己處,於是各開一處,兩地景觀相同,各收門票。另外,諸葛亮老家的孟良崮也因孟良崮戰役出名,孟良崮戰役舊址和七十四師師部也是各開各的,現在的這個碑顯然不是孟良崮主戰場,但早期是沂南建的,後來垛莊劃為蒙陰,沂南蒙陰求同存異,不爭論,各搞各的,也相安無事。


龍王圈


因為故居僅僅是故居,偉大的毛主席故居就有很多。

但是躬耕地和故居兩個概念,南陽只說的躬耕地在南陽。

你在襄陽住了幾年,上大學就必須在襄陽?

不要搞混了哦。


思禽


問題有毛病!故居是指的什麼?是他住過的地方!就算諸葛亮住過襄樊,也不能否定在南陽住過吧?諸葛亮躬耕於南陽、三顧茅廬典故發生於南陽是歷史事實,篡改是站不住腳的!諸葛亮自己說“臣本布衣,躬耕南陽”,沒有說過“襄陽”。強拉硬湊非常無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