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袁世凱之一——「竊國大盜」稱號的由來

一提到“袁世凱”,就想起“竊國大盜”。其實沒有人真的去考證這個頭銜哪裡來的,我猜想這應該是源於1946年陳伯達在晉察冀邊區寫的一本書:《介紹竊國大盜袁世凱》(1949年正式出版,改名為《竊國大盜袁世凱》)。

我眼中的袁世凱之一——“竊國大盜”稱號的由來

《介紹竊國大盜袁世凱》晉察冀版本

我眼中的袁世凱之一——“竊國大盜”稱號的由來

《竊國大盜袁世凱》晉察冀版本

裡面列舉了袁世凱“投機革命”,“出賣維新派”,“刺殺宋教仁”等七條罪狀,以說明袁是“大盜”,不僅“竊國”,還“賣國”,這些年來教科書歷數袁的罪狀其實還是以陳伯達的這本書為底版。

我眼中的袁世凱之一——“竊國大盜”稱號的由來

陳伯達

先不管史實是怎麼樣的,腳趾頭都能想得到這是個不合邏輯的命 題!“國”如果都已經被“竊”到手了,那他為什麼要賣呢?賣給誰呢?賣了國他得到什麼呢?錢嗎?那“錢”重要還是“國”重要?如果把“國”竊過來就是為了“賣掉”的話,那竊來幹嘛?反正也要賣掉也不屬於自己。

正確的邏輯應該是“誰賣國也輪不到袁世凱賣國”,而且誰賣國袁世凱都會和他拼命。這條規律我覺得適用於任何朝代任何政府。打仗打敗了割地賠款那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國家之間商業談判沒有經驗也好沒有籌碼也罷簽訂了吃虧的條約那就當是交學費!所以千萬不要再說“蔣**賣國政府”和“滿清賣國政府”之類沒常識沒腦子的話。

我眼中的袁世凱,雄才大略,精忠報國;對外強硬,力爭國權;對內和解,安撫政敵;一生少有失敗(注意:不是從不失敗)。個人修養不能說高風亮節,但還是恪守中華傳統,首先自己不鋪張浪費,生活也還算檢點;其次對婦女同志也仁至義盡;不過子女教育方面確實做得不夠好,甚至被兒子袁克定給誤了。

我眼中的袁世凱之一——“竊國大盜”稱號的由來

袁世凱

我認為陳伯達為代表的主流歷史觀對袁世凱的指控大部分站不住腳,只有一條是沾了那麼一點邊的,那就是“獨裁統治,解散國會”。

今天就先說說第一條:出賣維新派。

對於陳伯達說袁世凱出賣維新派,我有一點疑問:陳伯達說譚辭同“密訪”袁,袁說“誅榮祿如殺一狗耳”。這句話陳伯達是怎麼知道的?既然是“密訪”,商議國家大事,那應當是“屏退左右,低聲密謀”才對。

退一萬步,即使袁真的說了這句話,首先袁肯定不會告訴別人,其次譚辭同是抓了當天立即斬首,根本沒有審問也沒有招供或者傳出來寫悔過書之類,他和誰說去?我感覺這句話應該是後來抹黑袁世凱的人瞎編出來的,演義成分居多,根本不足信。

我眼中的袁世凱之一——“竊國大盜”稱號的由來

維新派人物合影

另外當時袁剛剛擢升候補侍郎,也就相當於副部長,根本沒資格立即覲見慈禧。而且如果他真的告密了,那事後應該論功行賞加官進爵才對。可後來他立即被打發回到天津小站練兵去了。這說明袁根本不可能出賣維新派,充其量也就是不支持罷了。首先這第一條指控我就覺得不可信。

我個人感覺本來康有為譚嗣同這幫所謂的維新派就是瞎胡鬧,有點像後來的西安事變,完全打亂了國家發展的計劃。本來國家經過洋務運動,已經朝著正確的近代化方向發展。可戊戌變法這一鬧,原本已經掌握了各部門權力的漢人大臣被排擠,清廷再次重用端方,良弼這些還算溫和但是能力不足的滿族官員,使得國家的發展又一次陷入停滯。

第二條罪狀:投機革命。

我就不明白,當時所有人包括滿清統治者都意識到清朝氣數已盡,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怎樣以最小的代價改朝換代而已。革命黨鬧暴動和袁世凱逼宮是一樣的道理,為什麼前者是革命,後者是投機革命?革命又不是請客吃飯,搞不好要殺頭的,有什麼好投機的?

實際上武昌起義是一個很偶然的事件。沒有組織,沒有綱領,沒有計劃。只是幾個下級軍官孫武(這哥們還到處吹牛說他是孫文的弟弟!)等人被上級發現了有革命傾向,要被抓起來殺頭了,趕緊搞個兵變保命而已。

我眼中的袁世凱之一——“竊國大盜”稱號的由來

自稱“孫文弟弟”的孫武

起事規模並不大,按道理說完全不至於鬧到不可救藥。但清朝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所有人都不再想拼命去維繫這樣一個搖搖欲墜的腐朽帝國了。再加上各種因素,終於成了最後一根稻草。雖然意義重大,但說到底也就是一根稻草而已。

我眼中的袁世凱之一——“竊國大盜”稱號的由來

武昌起義勝利

起義軍都是一些基層士兵,沒有威望也沒有經驗和能力來掌控局面,於是推舉了南洋軍協統黎元洪來主持大局。黎元洪並不是歷史書上說的那樣無能飯桶,而是當時南洋新軍的代表人物(清朝的新軍系統除了袁世凱的北洋系以外,在武漢張之洞還有一部分新軍,號稱“南洋新軍”,只不過規模要小得多,只有一鎮一協也就是一師一旅;北洋軍則是著名的北洋六鎮。)

我眼中的袁世凱之一——“竊國大盜”稱號的由來

張之洞創建的“南洋新軍”

黎元洪是個識大體知進退的聰明人,接下這個活他第一件事就是要考慮怎樣讓革命成功,不然失敗了可是要滿門抄斬的!而當時有意願接過這個攤子的只有兩個人:一是袁世凱,一是孫文。

我眼中的袁世凱之一——“竊國大盜”稱號的由來

南洋新軍黎元洪協統

那我們來看看武昌起義的時候袁世凱和孫文分別在哪裡。

袁世凱1908年就被載灃打發回河南項城老家去了,整整三年都在隱居。但他還是通過電報控制著五鎮北洋軍(第一鎮不歸他管,統領鐵良直接聽命於朝廷)。而孫文在幹什麼呢?據孫文自己說他在鳳凰城一個餐館裡刷盤子,實際上孫根本沒有刷過盤子。海外的革命黨人籌來了大筆的革命資金,生活不是問題,再怎麼樣也輪不到孫文去刷盤子。

其次我們看看袁世凱和孫文當時的實力怎樣。

袁世凱被貶三年,仍通過電報遙控北洋五鎮六萬軍隊,每一個軍官的升遷調動都是由他說了算。49年蔣中正下野後在溪口架設電臺遙控指揮八成也是從這裡學的。另外袁世凱背後有一大幫富商和外國銀行的支持。簡而言之就是有錢有槍。

我眼中的袁世凱之一——“竊國大盜”稱號的由來

小站練兵時期的北洋六鎮將領

而孫文在黃花崗起義中耗盡了所有的經費(據說20萬美元左右)並且犧牲了幾乎所有的中堅軍事人才。呵呵,其實革命黨所謂的軍事人才也就是幫會里面的打手而已,幾乎完全沒有受過正規軍事訓練。只剩下胡漢民、陳其美、張靜江這幾個鐵桿跟著他。另外黨內的黃興、宋教仁、章炳麟這些大佬們根本不服孫。孫文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文沒有美元千萬戰艦百艘,文惟有革命精神”這樣空洞的口號。也就是說孫文要啥沒啥,連黨內都擺不平。

我眼中的袁世凱之一——“竊國大盜”稱號的由來

“惟有革命精神”的孫文集團

再看看袁世凱和孫文的履歷。

袁世凱打過仗(早在朝鮮時期就和日本人打仗),搞過外交(出使朝鮮,處理日俄戰爭),管過行政(山東和直隸),辦過大學(北洋五大學堂),修過鐵路(中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是袁世凱主持修建的,詹天佑是總工程師而已),首創警察制度(控制天津)。治國經驗和能力可以說當時無人能及。

孫文,沒啥好說的,不過我覺得他有一點比袁世凱強:英文估計比袁世凱好點!後來孫和袁見面的時候說要修十萬英里鐵路,把袁世凱都聽傻了!就是現在我國這樣以全球最快速度修鐵路也達不到十萬英里這個規模。這說明孫在治理國家方面是完全沒有經驗甚至沒有概念的。

那麼革命已經鬧起來了,各省紛紛獨立,誰來收拾這個爛攤子呢?很簡單,誰有實力誰來接手啊!誰來管理這個國家呢?誰有能力誰來管理啊!

果然袁世凱復出掌權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控制清廷,安撫百姓,南北議和,而不是軍事打擊南方各個鬧獨立的省份。否則誰能擋得住北洋軍?一開始南方還矯情不願意談,結果袁世凱一聲令下,號稱“北洋之犬”的馮國璋半天就佔領了漢口。而且整個辛亥革命其實也沒死幾個人,有記載的全國各地加起來也就是百把人吧。當袁世凱已經掌握了基本上所有的軍事政治經濟資源了以後,手下46個將領們一個通電就把清朝結束了。這難道不比一場內戰把中國打得稀巴爛要好得多嗎?

我眼中的袁世凱之一——“竊國大盜”稱號的由來

半天打下漢口的馮國璋

而且袁當了大總統之後是一心辦共和,應該說當時全國人民都心向共和。首屆內閣除了段祺瑞等少數幾個北洋系的人以外,大部分部長都給了國民黨,而且都是有權力的。另外國會也給國民黨去控制,也沒說組織個“北洋黨”去搞選舉。這怎麼能叫做“投機革命,竊取權力”呢?權力本來就該歸他嘛!袁讓張謇起草的清帝退位詔書簡直就是典型的創新和偉光正。全世界從來沒有哪次朝代更迭是以這麼文明的方式完成,基本沒流什麼血,沒有象俄國那樣生靈塗炭。清帝退了位袁不當總統誰當總統?我看是光明正大,名至實歸。

我眼中的袁世凱之一——“竊國大盜”稱號的由來

南通海門才子張謇

反觀孫文和他的革命黨

搞了兩三次百人級別的小暴動,一鬧就失敗,一失敗就跑日本或者租界躲著,或者乾脆遠程遙控,讓小弟們擋子彈去,號稱“遠程革命家”。這種人有什麼資格談掌權?一聽說革命有戲了,趕緊回來發聲明。自己想當總統,就搞了一個總統權力巨大的“臨時約法”。後來袁世凱當了總統以後,又操縱國會搞了一個國會權力巨大的“中華民國約法”。簡直視憲法如兒戲!這種本身沒有能力,對國家毫無貢獻卻一心只想著奪權的人才叫做野心家,寸功未立卻時刻想著奪取國家大權的行為才叫做投機革命。

我眼中的袁世凱之一——“竊國大盜”稱號的由來

“遠程革命家” 孫文

我實在不明白,陳伯達睜眼說瞎話,怎麼七十年過去了還有那麼多沒腦子的人跟著瞎起鬨。並不是說需要什麼新的翔實史料來證明一些有爭議的東西,因為這一考究就沒完沒了了。我們就按照正史的說法,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就會得出與正史完全不同的結論。

至於陳伯達說袁世凱刺殺了宋教仁,我認為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至於誰的嫌疑最大,下一回我們繼續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