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兼项背强


在汗牛充栋的国学典籍中,《易经)毫无疑问称得上是一部千古奇书。从古至今,围绕着这部奇书,人们逐渐形成了一门涉及广泛、复杂深刻的古老学问一易学。这门学问,伴随着《易 经》,一直从洪荒年代,走到了今天,而且还将走向未来,充满了生生不息的力量! 《易经》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典籍。据史书记载,上古时代本来有《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三部经典。可是,由于各种难以考据的原因,还在西周以前,《连山易》和《归藏易》就已经失传了,别说是他们的内容,就连外在形式也荡然无存。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这部被称为《周易》的《易经》。因而,我们今天一说到《易经》,其实就是指的《周易》。 早在左传里面,就有了关于《周易》的记载,比如,《左传·襄公九年》记载道:“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 。又如,《左传·昭公七年》:“孔成以《周易》筮之”。 这些历史记载都表明,所谓的《周易》,实际上最迟在春秋晚期就开始被士大夫们广泛运用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尽管目前学术界对于《周易》一书的成书时代还有争议,但是大多数学者已经认为,大体上可以接受《周易》成书于于西周前明这个结论。

《易经》的内容极其丰富,堪称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几千年来,《易经》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是中华文化的枢纽和精随,是很多学科的基础和起源。占ト、中医,武术、音乐、舞蹈、书法、风水、建筑、围棋、饮食、兵法,无一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武术中的八封掌,太极举等,都来自《易经》理论;古代的城建布局、建筑设置等都要以《易经》理论为指导;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吴起、诸葛亮等,都根据《易经》原理排兵布阵;围棋也是根据《易经》原理演变的游戏。儒家、道家、兵家、农家医家、法家、小说家、杂家,无一不把《易经》率为圭臬。唐朝宰相虞南曾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唐朝大医学家孙思邈曾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翔德媒Hosho


《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本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现在的《易经》一般即《周易》。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周易》是培养一种思维方法,可能这种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不太一样。 它的基本框架结构和核心思想,应该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卦中阴阳的概念无处不在,比如乾为天、坤为地;天地否、地天泰;水火既济、火水未济。 很多人就要问了,阴阳到底是什么,好玄乎啊。 阴阳是什么呢,是男女、是天地、是黑白、是动静、是水火…… 它有如下的特征:相互对立统一、动态平衡、阴阳中还有阴阳、物极必反等。

现在很多人说它不科学,因为现代人先入为主科学的观念,那我们首先要假设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就能发现《周易》其实就代表着古人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不可否认的是,《周易》原本就是一本用来占卜算卦的书,据传,秦始皇当年焚书坑儒,就是看它是占卜用的,就没烧。《周易》原本的目的是趋吉避凶、劝善惩恶,并非一般的邪门巫术。后来《易传》出现了,使《周易》成为了一种形而上的哲学,具备了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古人通过其卦象和阴阳之间的道理,推演出一系列抽象玄奥的哲理,使其成为了群经之首,融合了伦理学、数学等多种学科。后来,易学体系有所分化,一块是演化成术数学、象数层面,一块演化成经学、易理层面。


智慧精选


羲皇画八卦,象外本无辞。立象以尽意,观象窥道易。孔子演义理,训诂见仁智;或作占卜说,经典成末技。

学者浅识,阴阳错万里。火水统阴,易道失逻辑。回归易正脉,还从象数觅。八卦河图析物理,五行洛书观造化。佛度有缘人,夏虫不必语冰。


玄乙居士--五行破译


这个问题太幼稚了。所谓经,经典之谓也。易经是古人远观近取,依据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总结出来的一套科学规律。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然后为易经作传,称为系辞。易经对古人甚至对今天的我们工作生活各方面依然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子非我


有些人 借《易经》一书之名 当街算卦 不是骗子吗?尤其专找俊男靓女 上当受骗不在少数 反而有些人明明知道是骗子 更加愿意给骗子送钱 是什么心理 难到只为求自己心安理得


兼项背强


易经,包罗万象,可以解释宇宙,时空,人体,生命的奥秘,

尤其是人体的运作机理,大自然的规律,

万事万物的根本运行规律,

事物的本质,道,天道。

用现代科学名称说,

易经是在对一个万能的全息系统,进行描述结构,

并且告诉人们如何去运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