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圈中最瘋狂的撿漏是什麼?

清紋St



從現在的收藏來看撿漏一說很難成立。因為撿漏是指低價買入,高價賣出,這才叫撿漏。在目前中國古玩市場上,這種情況極少發生。只有買入,沒有賣出,所以再低價買入再高檔古玩,都不能算是撿漏。原因很簡單,你能買進,卻不能賣出。能賣出也達不到市場價。因此撿漏基本不存在。正確的說法是:低價買到高檔古玩,自己玩的開心。。圖為明成化鬥彩杯底款,到代應該無問題,但必須得到社會認可,才有價值的可能。但誰敢認啊?事實是經歷的多了,也就無所謂漏不漏了。自己有能力,有眼光自己認為可以就買。這才是安心的古玩玩法。



此為成化鬥彩小杯圖片丿作者自藏。


乾德堂1


關於撿漏,古玩圈裡有的是故事。民國一個大洋買汝窯,喝碗酸梅湯騙個永宣官窯,文革後期一個元青花大罐八塊錢等等故事多不勝舉。



收藏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管是眼力還是資金投入,要是沒有一個經驗和眼力長期的積澱,就算有一個大漏擺在你面前也會擦肩而過,反而會撿到一屋子的假貨,大漏變成大坑。



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一個有經驗有市場眼光的人往往能在別人都認為不值錢的東西里面挑出有市場價值的寶貝。



關於撿漏現在基本上已經是個傳說,收藏盛世,無漏可撿。收藏作為一個長期投資項目,漲幅是穩定的,用一個平常心去玩收藏,往往會得到意外的驚喜。



風雲說收藏


在文玩收藏圈裡,說到撿漏,大家都比較關注。因為現在無論買,還是賣,都會說到撿漏,那你知道撿漏是什麼意思嗎?

所謂“撿漏”,就是指撿便宜,用較低的價格買到價值較高的東西。
比如你只花了一百元而買到了一件價值一千多元的東西,這算是撿了小漏;而你僅花了幾百元或幾千元就買到了價值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上千萬元的東西,那就叫撿大漏了。

撿漏已經是一個傳說,畢竟文玩圈裡水深,能成功撿漏的並不多,下面南妃就盤點盤點那些讓眾多文玩人瘋狂的撿漏事件吧!

1.8萬元380萬

首先,肯定是這枚頂級纏絲南紅朱雀鈕寶璽

,去年在西泠拍賣中以1.8萬價格成交,而今年6月6日的保利春拍,居然以380萬的天價落了槌!

從1.8萬到380萬,短短一年價值猛漲210倍,絕對是今年圈內最勵志的撿大漏典範!

500元變10萬

2014年的時候,北京有位陳先生經朋友介紹在某拍賣軟件上,以500元的價格買了一件和田玉籽料。

幾個月後,他拿著這塊籽料去鑑定,專家說:“玉質潤澤細膩,漢風十足的彰顯,刀刀沉澱在玉中,市值至少是十幾萬。”因為陳先生不太懂和田玉,這一結論讓他喜出望外,沒想到撿到了大漏!

1200元變300萬

幾年前,武漢的一名玩友在當地的文玩市場花了1200元,淘了一塊重達5500克的昌化雞血石,後來被專家鑑定為“天價寶物”。

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玉器雜項鑑定專家宋海還給其出具了鑑定證書。證書顯示,這塊昌化雞血石重達5500克,是民國時期產物,估價價格最少在200萬到300萬之間。

30萬元變2000萬元

一位來自揚州的古玩收藏家杭先生,在朋友的介紹下在東北收購了鄭板橋的“瘦竹”,同時並一起購入了其他的多幅字畫。

回來之後請專家鑑定,花40多萬元購買的“瘦竹”是仿品,而花37萬意外收購的《山水畫頁》竟然是故宮國寶。更讓人“瘋狂”的是,這件出自故宮的國寶估計市價為1500萬—2000萬!

9萬元變7205萬元

這個可以說是文玩圈裡最具神話的撿漏事件了,事情是這樣的——

2005年在北京一場拍賣會上,標價8萬元的一件“清末黃緞子袈裟”流拍,被一位工薪階層的秦先生看中,最後他花費了9萬元把這件“袈裟”請回家了。

可能是命中註定,回家後,秦先生好奇的拆開了“袈裟”,結果在袈裟的夾層中發現了寶物!之後經過鑑定,這件寶物是“緙(ke)絲陀羅尼經被”,是清代皇帝、皇后等皇族葬祭的佛教用品,價值連城。

最後這件寶物在2011年8月的拍賣會上,以7205萬元的天價被拍下。從9萬到7200萬,這絕對是傳奇般的撿漏了!

看完上面的撿漏故事,大家有什麼想法呢?

在文玩圈裡——漏是有的,就看你有沒有眼光撿了!

很多時候我們口中所謂的“撿漏”,要麼是貪便宜一時衝動買下了,要麼就是新手啥都不懂,被奸商忽悠中招。

就像我一位朋友感慨:能在潘家園淘好貨的老手,熟得能和老闆一塊吃飯喝酒去了,哪裡輪得到我們這些愣頭青撞見大漏...

撿漏,從來不是一門運氣活兒,而是一項技術活兒!需要耐心、細心和膽識!還沒到那個階段的玩友們,還是好好踏實把玩,磨鍊一下心性為好!


南紅講堂


這玩意咋說呢,憑眼力



東西對了就是“撿漏”,東西不對就是“打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