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故尋愁覓恨」,寶玉到底愁的是什麼?恨的是什麼?

在《紅樓夢》第三回中,黛玉進賈府後,第一次和寶玉見面,曹雪芹借所謂後人的語氣,寫了兩首《西江月》,意思很很簡單,很容易懂。“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第二首是:“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絝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無故尋愁覓恨”,寶玉到底愁的是什麼?恨的是什麼?

字面意思看下來,這不是在諷刺賈寶玉嗎?讓大家不要學他嗎?還說說他天下無能第一!但是實際上並未如此,曹雪芹是在用貶斥的語氣給賈寶玉唱讚歌。

為什麼說是曹雪芹給賈寶玉唱讚歌?我們一起來說說這兩首《西江月》。

首先,《西江月》形象的概括了賈寶玉的思想和個性。

賈寶玉生活的那個時代,四書五經是經典,讀書人要讀文章,得讀四書五經。但是賈寶玉怕讀文章,他不是怕讀莊子,不是怕讀唐詩,他怕讀四書五經。讀書做官是封建時代最大的事務,世間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讀書做官。而賈寶玉把求功名的人看成是沽名釣譽之徒,國賊祿鬼之輩。把封建社會的最高道德“文死諫,武死戰”的價值觀貶得一文不值。所以第一首《西江月》就說賈寶玉是愚頑,就要受到世人的誹謗!

“無故尋愁覓恨”,寶玉到底愁的是什麼?恨的是什麼?

按照曹雪芹的構思,賈府的敗落主要是賈赦、賈璉、王熙鳳、賈珍等這些不長進的子孫作惡多端,但是也和賈寶玉做了“不才之事”有關。所謂“不才之事”就是後幾十回中要寫的,大概如前八十回中關於賈寶玉和戲子來往,引起了忠順王爺不滿,找到賈政,叫賈寶玉捱了一頓打這樣的事。後幾十回中估計賈寶玉還有類似的事情發生,最後還是要得罪權威,成為賈府獲罪被抄的緣故之一。賈寶玉衣食無憂,過慣了鐘鳴鼎食的生活,一旦家庭敗落,他就不能夠自食其力了,最後當和尚。這才真正是“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

《西江月》的這些話這很值得推敲,特別是“無故尋愁覓恨”,很有哲理!

“無故尋愁覓恨”,寶玉到底愁的是什麼?恨的是什麼?

我們普通人生活當中,會有一些仇和恨,哪來的呢?生活壓力來的。要買車了,要還房貸了,孩子要找一個好學校了,都會有愁恨。可賈寶玉呢?能有什麼愁?衣食無憂,鐘鳴鼎食!可是他偏偏就有愁有恨,這些個愁啊,恨啊,都是他主動尋來的,成心的找來的,他找來的是違背封建倫理,違反封建宗法的愁,他覓來的是追求愛情自由,追求心靈自由的恨。而他這種追求,達到了如傻似狂的程度。

《西江月》表面含義是世人眼中的賈寶玉,是對賈寶玉不理解的人下的結論,這和薛寶釵的結論是一樣的。薛寶釵說賈寶玉是個“富貴閒人”,“無事忙”,但是和賈府那些濁臭薰人的賈珍賈璉相比,賈寶玉鶴立雞群,天分高明,真情至性,而他的這些真情至性只有林黛玉能夠體會,能夠共鳴,能夠憐惜,這也就是他們兩個感情的基礎,所以賈寶玉在夢中喊出“什麼金玉良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