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教师会成为高收入人群吗?

三优优学教育


未来5年,教师会成为高收入人群吗?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理解。

从整体发展的角度来讲,未来5年,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应该会上涨,但想成为高收入人群,这种可能性不大绅士可以说没有。


在中国,教师属于事业编制,也就是咱们经常说的端着“铁饭碗”的人,他们实际上是属于国家人员。从整个国家公职人员队伍来看,有哪个群体能称得上是高收入群体?一旦成为高收入群体,就会成为社会上热议的焦点,在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行走。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在很多地方教师的工资都是低于公务员的,而且低于当地很多的人群,想要在5年内进入高收入人群,这种可能性不太大,因为其中的阻碍太大,比如:财政收入、政策保障等。

教师的收入虽然进入高收入群体的可能性不大,但笔者认为进入中等收入水平的可能性还是有的。而且从国家给公职人员定的工资收入标准来看,也是想让他们维持中等收入水平的。

欢迎关注“东爱雨公考”,专注教育、体制内问题答疑。

东爱雨公考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非常美妙的梦:我梦见自己的工资待遇翻了百倍,那些眼睛长在头顶上的大老板见到我之后也点头哈腰,真诚地问候:“老师好,老师您好呀!”在梦中,我发现自己用一年的工资就全款付清了在城区购房的房贷,而且还买了心仪的四个轱辘的名牌车子,那感觉怎一个爽字了得……

很快,梦醒了:工资缩水了,房子不见了,四个轱辘的车子也消失了,摆在我面前的,还是那堵冰冷、残破的墙。唉,今天虽然放假了,但还是要到校长指定的地点参加培训……

(上图由微雨老师亲自拍摄于自己的老家房子)

梦醒时分,我不断地思考着这么一个问题:未来5年,教师会成为高收入人群吗?

反复推测,细思极恐:别说未来五年,就算未来50年教师都很难成为高收入人群,但五个世纪那就说不准了。

因为:无论哪一次教师加工资,都是伴随着间歇性的通货膨胀而加。有人说,民国时期教师算是高收入人群,那个时候的教师工资差不多是警察的四倍。但那个时候的教师数量并非像当下这样庞大,给教师高工资高待遇对有关部门来说只是小菜一碟的事情。可能是当下我们教师队伍的数量太过庞大,一旦教师这个职业加工资的话,就会带动物价的暴涨,形成连锁反应:一斤米由原来的一块钱变为现在的两块五到三块之间,涨了不止一倍。

真正让教师成为高收入人群,就必须在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的同时控制物价,绝不能让教师工资微调和物价暴涨“同频共振”。中央提出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言外之意就是要提高教师的待遇,让教师拥有本该拥有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可是,就目前来看,只能用屈原的那句名言来概括教师的“钱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可是,作为教师,梦想这种东西还是应该要有的,说不准它会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就实现了呢?未来五年,全面小康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当全民收入都“换挡提速”的时候,教师的收入也很可能会“加大油门”。老师们会不会成为高收入人群不得而知,但整体工资水平如果能由原来的下游转变为整个社会的中游水平,教师的日子应该会好过很多。


微雨润苗


教师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一直倍受社会关注。近年来教师工资待遇问题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笔者认为对于教师五年以后是否会成为高收入人群,取决与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现如今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由于教师行业收入相对稳定,环境相对单纯,很多毕业生选择从事教育行业,教师行业不再是以前的高文化职业。教育行业的兴旺,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发展速度。国家只有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让师范专业真正成为热门学科,让优秀的人才选择去教书,社会人才才会源源不断。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教师薪资待遇得提高。

近几年由于虐童事件的频频发生,教师的工资待遇也是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学校作为事业单位,我们无法决定政策的走向。我们也能看到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在这条路上付出了很多艰辛,维护教师的地位不仅是教师自身的任务,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当然,一旦教师工资收入提高,必定就需要提高招聘的门槛。筛选优秀的教师,剔除不合格的教师。那么慢慢成为高收入人群也不是没有可能。


决胜网


题主为什么在提问中给出“未来5年”这个确定的时间节点?其实隐含了几个背景:

一是未来5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二是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三是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两会“部长通道”表示,要给教师队伍压担子、指路子、出点子、给位子、发票子,让他们能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因此社会普遍认为,未来5年,教师待遇会迎来较大幅度上升,教师有可能会成为高收入人群。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高收入人群如何定义:

这张表格,网传为社科院研究员郑秉文发布,存疑。但表格中所列数据,对各层次收入人群的划分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如果未来5年,我国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而教师也成了高收入人群。那么,教师年收入应该对应表格中的“高级小康”标准,达到20-30万人民币,取中位数25万。假设每年通货膨胀率为7%,计算可知,5年后,年收入需35万才符合“高级小康”的标准。

2017年底,教育部发文称,教育行业国有单位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水平,已由2010年的3.98万元提高到7.75万元。

未来5年,教师要成为高收入人群,年平均工资必须在现在的基础上,每年翻一倍,由7.75万元上涨到35万元。对此,你有没有信心?

我认为,未来5年,一线城市、沿海发达地区教师及高校教师有可能成为高收入人群,但绝大部分中小学教师最多能进入“初级小康”层次。

事实上,以教师群体数量之庞大,全部成为高收入人群是不可想象、也是不合逻辑的。收入的高低,是相对的。如果5年后,数以千万计的教师年平均收入都达到了35万,则高收入人群的衡量标准也会水涨船高,教师仍然不能算高收入人群。

当然,上面的推演是以那张网传表格为依据展开的,如果表格数据失真,则推演无效,大家亦不可因此太过沮丧。

自古至今,教师从来都不是高收入人群。

西周以前,“学在官府”,教师由官员担任;历代官学(中央为太学及国子监),教师身份也是公务员。严格来说,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真正的教师,是那些开馆授徒的落魄文人。这些人,穷困潦倒,挣扎于社会底层,属于低收入人群。

民国时期其实可算教师职业的“黄金时代”,小学教员的工资,是警察工资的三四倍。但真正收入高的,主要是大学教授,其他中小学教师工资并没有高到令人羡慕的地步。究其原因,除了国运崩败之际,认识到只有教育才能拯救民族未来之外,当时学校少、学生少,教师也少,给老师发高工资,财政压力不太大,是重要原因。

不过,未来5年,我国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已普遍提高,人人安居乐业,都能过上满意的生活。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员,自然也能享受发展的红利。至于是不是高收入人群,只有比较上的意义。不与他人比较,便能知足常乐。何必自寻烦恼?


毫米


未来五年,教师不会成为高收入人群,未来十年二十年,都不会!

这是由教育的行业特点决定的,教师是吃财政饭的,教育本身不创造财富价值,是通过人的培养,提高人的素质,从而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的,对社会的贡献是提供智力支持。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收入,只能来自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无法参与初次分配。

不仅是教师,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以及公务员,都不会成为高收入人群,因为这些职业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方式是相同的。

现在我国教师的收入水平,处于行业下游,中央提出的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不是让教师成为高收入人群,也不可能成为高收入人群。教师的收入水平,达到行业中游偏上的水准时,就是令人羡慕的职业了。

这在国际上大体也差不多,一个国家,教师的收入水平达到中游偏上时,就已经不错了。因为教师的职业相对稳定,基本上没有后顾之忧,这一点,本身就是令人羡慕的。如果,收入水平达到中游偏上,优势就大大显现出来了,不是高收入人群,同样令人羡慕。


教师妹子一枝花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专家上世纪末的调查报告,全世界教育资源分布很不平衡,80%的资源分布在占人口20%的发达国家,20%的教育资源分布在占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但中国经过1990年代教育调整改革以来,政府财政对教育加大资金投入。经过30来年的运作,如今的中国,已经不缺教育资源了。但优质教育资源依然稀缺。也就是说,国内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是不平衡的。一、二线大城市较多,中小城市较少

以武汉为例,共有大学82所,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有10所一本大学,其中211大学7所。二本大学12所。三本23所,高职高专30所。军事院校7所。大学在校学生约57万多人,包括硕士、博士、博士后及外国留学生。武汉有省级重点高中35所,可容纳学生近10万人。这种强大的资源配置,任何三、四线城市根本不可比拟。

优质教育是什么概念呢?首先是有优秀的教师和学生。然后是有优良的校舍及教育教学物质条件。还有科学严谨的管理及其制度、方法、措施等等。用瞬时判断法,就可以判断一个学校的优劣。当你走进一所学校,一切都井井有条,课堂安静而专注。这是一所优质学校。与此不同的学校也有,校园嘈杂纷乱,上课时间还有学生窜出窜进。这是一所糟糕的学校。坎曼尔诗笺云:名门出杰子,好木出良材。

谈到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这虽然是个庸俗的话题,但也是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人是英雄钱是胆,文钱难死英雄汉。在改革开放之初,出现了万元户,当时教师的月收入在36.5元到76元之间,年收入远低1千元,大约有5%左右的教师弃教从商,下海做生意。随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资逐渐加起来。最初是一刀切,大家都差不多。齐步走,三年加级加薪,人人有份,教龄越长的工资越高。并不太重视教学效果和成绩。之后推行教师职称制和全员合同聘用制,强调教育教学效果和业绩。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于是教师的工资就有了档次区别,同时,又有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优秀教师可以向优秀学校流动。不太优秀的可在教育局系统内调整,去二类学校。但总体上保持稳定,不伤筋动骨。教师的工资,分档案工资和“活面”工资两部分,档案工资由政府财财拨款,按时按额发放。活面工资政府财政不管,由学校自筹,政策规定可以发,发了不违纪违规。学校没钱也可以不发或少发。本科大学和重点高中一般不差钱,可以足额发放。体现了优质优价的经济学规律。

中国地方广大,各地经济发展也不平衡。深圳市的教师工资比较高,目前年收入大约在20万上下。武汉就低了一半,大约在10万上下。武汉初入职的教师月收入在5千元左右,高级教师在7千元左右。每年有14个月的工资,再加上全勤奖、劳动保护、年终奖、高考初考奖、假期旅游经费等项,再加住房公积金按1比1补贴。总体平均工资略高于武汉市目前7100元/月。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教师工资会逐年提升。据我的了解,武汉市重点高中和优质初中的教师,除少数初入职的青年教师外,大约80%的教师都有房有车。学校里的非教育教学无技术职称的职员和工人,工资收入要低二到三成。

教师是一个稳定的职业,英国有谚语说:流动的职业不聚财,滚动的石头不生苔。中国现在不缺教师,但优秀的教师不足。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尽管网络上有各种谤言和歪理邪说,皆不足取信。相信会有更多的优秀青年加入到教师的行列中来。


华中小隐


你觉得现在不是?可能你被老师的自嘲感动了,他们会口口声声说自己是穷教师,你见过穷人天天说自己是穷人的嘛?富人才说,那也是一种张扬,显摆。

那天,看到一个人,心虚的样子在算命,不停东张西望。好奇,小编站远处听一下,原来是个英语老师,在让大师算算怎么理才,钱存哪里安全?呵呵,原来听说一个女教师被人骗250万,害怕了。其实老师不会比你穷的,别担心五年后老师发多大的财。

当年小编因为没读师范,一直单着,读师范的同学,全成了家。你觉得老师穷?老师条件不好?那是人家骗没脑子的才那样说。老师不过也辛苦,应付完义务又要自己补课,先不教或不彻底教,补时再教,老师不是平常人。

老师闹来闹去,还不是闹钱,给多少也不会满足,人家照样有怨言,除非不让干了,才后悔。老师的圆滑,是读书人几百辈子传下来的,一用,也就是这一用。你听到过老师说实话?邻居家有个孩子,三年级也就知道五十个汉字,因为爸妈做地产,能让老师高兴,坚决说人家孩子聪明,可造之才。有个家长不知应变,老师见面就说,把孩子领回家吧,就不是块上学的料。

未来终归是未来,教师怎么等,人家要从今天做起,富在今朝。老师是优秀的,教书育人,多给点,让他们笑着数钱,也会给学生个耐心,让学生能多学点本事。小编一个同学,刚进校一年,居然说出很多发展经济的秘诀,刚做班主任,请了几次前辈高师吃饭,才取得真经。他说弄多了钱,会请小编吃饭,反正小编也不客气,到时候一定点几道好菜,让他偷偷掉眼泪去。

都支持教师能吃好喝好,卡里钱多,教学是个重要的岗位,责任心太关键了,高三时,小编因为把补习的钱,偷偷和同学给了饭馆,结果班主任就告诉家长,小编有恋爱倾向,差点死班主任手里,因为小编胡乱读了985,给班主任换了几万元奖金,班主任请吃一顿饭,根本没吃饱。小编一直觉得老师要实事求是,当时班主任正忙着闹离婚,根本没时间管我们,被班主任指认有早恋倾向后,到现在小编都没谈过一次恋爱,同学都认为小编有早恋对象。

未来五年,未来五百年,老师都应该背负着未来的希望,给社会,给家长一个满意的答案,教师不忘育人,才能让国家社会富强,老师才能真正富起来,如果老师在校园,在学生身上,寻找富,非生财之道也。教师不能只关心工资,做出成绩,钞票会有的。


白这个颜色


相对而言,我觉得教师已经属于高收入群体了,尤其我们当地,教师的年收入早已破两位数,有的甚至已经达到惊人的三位数了。

可能有人会质问:老师的收入还能有三位数?脑子有病吧!那我可以用我的人格回答你:这是真的!这样的收入还只是我们当地的县城和四线的地级城市,如果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大都市,老师的收入更是高到让你怀疑人生。

当然,老师的高收入肯定不只是学校发的薪水,很多老师每年都会给学生额外两期有偿补课,按科收取费用,每科500--800不等,一期补课基本3--4科左右,一期补课生人数基本都在20--30不等。有兴趣的话可以计算一下。

另外,学生家长的贿赂。谁的孩子谁疼,家长的望子成龙心态促使每一位家长不惜代价的投资孩子,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能够得到老师更好的优待,家长们就会经常给老师们一些恩恩惠惠,大都是以微信红包之类的转账方式给了老师,有的给老师充电话费,反正各种方式的贿赂都有。

当然, 还有各种林林总总的敛钱方式,所有这些经济的来源加起来,我想,我们老师的收入应该是非常可观的。

多说两句,如果你不给你的孩子报老师的补课班,如果你不给老师一些恩恩惠惠,你的孩子在学校里日子会是怎样?想想看。


血色66


未来5年有教师可能会成为高收入人群,但更多的教师只能是达到社会平均收入水平

一、未来能够成为高收入人群的老师主要是高校老师。在高校总是会有不少才高八斗,无论是科研项目还是为企业服务方面都可以出成果,创造很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那么这类高校教师通过专利授权,版税收入,企业咨询服务,技术入股等各种形式获取正当的收入是非常可观的。他们会成为高收入人群,也是受人尊敬的高收入人群。


二、跳出体制的老师有可能成为高收入人群。一些重点中学的骨干教师,拥有很好的资源,也有很强的能力。如果他们跳出体制离开学校,或开办培训学校,或者开展在线教育等,在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同时,得到很高的经济收入,从而济身高收入人群。

三、普通中小学教师不可能成为高收入人群。尽管国家说要提高教师的待遇,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和职业自豪感,但绝不可能成为高收入人群。因为中小学教师是靠财政拔款支付收入的,而不是直接去创造财富,这就决定了财政供养人员不可能是高收入人群,否则会造成社会分配不公,财政收支不平衡。


四、做为教师也不要有太高欲望,能够有一个稳定而中等收入就已经不错了。事实上靠财政供养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不应该想发财。既然做了教师就做一个普通收入的市民,只要工作稳定,全社会尊师重教,那么教师还是有幸福感的。

你们认为呢?欢迎留言评论、转发。


良心老师


不请自来,我非常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打消你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不仅是未来五年未来十年二十年,教师行业整体都不可能成为高收入人群。原因有三:

一、体量大

高收入人群注定不是属于一个人口数量庞大的群体。在中国,除了农民和工人之外,就属教师的人口数量基数最大。全国数千万教师怎可能靠国家财政整体大面积大幅度提升待遇?假如你是国民财富分配者,你会这样分配财富吗?


二、风险小

高收入是必带来高风险,比如风险投资,比如商业行为。多少人财富缩水,投资打水漂。那么多做生意的商界人士,成功者寥寥无几,大多数都会经历折本失败的体验。教师虽然工资收入低,但几乎不可能亏损。对于不承担高风险的教育人来说,稳定已经成为其工作配套的一大优点。至于被杀被骂被投诉虽常有发生,却无经济损失,故教师普遍高收入近乎奢望!

三、创新弱

高收入者一般都有源源不竭的创造动力,能够想出新点子,发明新产品,创造新模式。很多创造出来的事物能够引领潮流,满足市场需求,带来经济效益。大多数教师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只能单靠薪水度日,如何能实现高收入?

那教师是不是永远不可能发财了?对,绝大多数教师若无非常规路径几乎都不具备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