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新型“萨尔马特”战略导弹为什么采用落后的液体发动机?

竹林剑客独行侠


符合战斗民主特点。

萨尔玛特导弹作为白杨的升级换代产品已经稳坐了世界洲际导弹之首了。

利用液体导弹发动机可以提高导弹的载荷并且增加导弹的精度。

对于萨尔玛特来说,单枚1000万吨当量的弹头或者12枚50万吨当量的分导弹头可以问问妥妥的摧毁目标。精度并不是一个太重要的问题,所以更重要的是能带起1000万吨当量核弹头的巨大载荷的导弹单体重量达到了220吨。使用固体燃料发射效率则很低了,因此只好继续使用液体导弹发射机制。

传统意义上来说,液体导弹发射如果依靠发射车进行发射那么受到的地形限制多。开辟一个发射场的限制太条件导致液体导弹真正能活动的范围其实不大。虽然俄罗斯有课运载萨尔玛特的机动车辆,但这些车辆并不是萨尔玛特的最主要发射方式。

最主要的发射方式还是——利用发射井进行发射。这样实际上使用液体导弹就更加顺理成章经济实惠了。

通过调整发射井内导弹弹头也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更换打击单元进行多种任务部署。

可能有人说发射机是第一波核弹打击的目标,其实话是这么说而已。虽然各国都在寻求发展可移动式的发射平台进行二次打击。但对于使用发射井的战斗民主来说——第一波核弹必然是战斗民族从发射井中发射的。因此——用液体导弹发动机,放在固定的发射井里面其实对于萨尔玛特来说都不叫事。


怕吗?


军武数据库


其实俄罗斯的战略导弹此前一直都是采用液体燃料为主,直到80年代才开始发展固体燃料战略导弹。但是相对于固燃技术,俄罗斯的液体燃料技术要更加成熟更加可靠。他们的液体燃料甚至能达到加注到导弹弹体之后,10年内都不需要维护保养。液体燃料拥有高腐蚀度,像我国的远程的液体燃料导弹都是在要发射前几小时才会开始加注燃料,就是担心弹体被腐蚀的问题。但是和平时期的火箭可以这样做,如果在战时,这样则会容易出现暴露目标的危险。对于潜艇装备潜射战略导弹,如果临时加注燃料更是会耽误宝贵的攻击时间。但是由于俄罗斯拥有一项高子分膜的技术,可以避免弹体被腐蚀问题,所以也就可以让液体燃料长时间保存,达到随用随发的水平,不比固体燃料差。

至于全新的萨尔马特战略导弹为什么不用固体燃料,主要也是因为俄罗斯最近几年发展的布拉瓦固定燃料战略潜射导弹并不成功,多次试射失败。这让俄罗斯重新启用新一代液体燃料。

相对比固体燃料,液体燃料的推进力要比固燃大,同样质量情况下,液燃的推进力要比固燃大出每秒200米左右的速度,优势还是明显的。

液燃的可操控性能也要比固燃更好,主要是液体推进剂的工作需要进行一系列过程,先把推进剂送入燃烧室,混合燃烧后产生高温高压燃气,然后通过喷管高速排出,产生推力,这中间可以进行各种阀门调节燃料流量和速度,来控制推力。而固燃一旦着了就很难控制了。

设计上液燃也要比固燃简单,固燃导弹的部件需要能承受高温却没有冷却系统因此对材料要求很高。液燃因为可调节所以这个问题并不突出。同时因为固燃有高温的问题,所以部件不可能长时间工作,所以发动机的工作时长也不如液燃,差了约一半时间。当然,液燃也有很多缺点,操作性复杂,发动机结构复杂,燃料可储存时间也不如固燃。但是因为成本比较低,生产和研发时间也较短,加上推力大,而又可以更多利用现有设施就可以实战部署。所以,综合这些优势俄罗斯方面最终选择了萨尔马特采用液体燃料。

俄罗斯的新一代布拉瓦战略潜射导弹曾在试射过程中多次失败。


陶德中士


图注:俄罗斯新型重型洲际导弹“萨尔马特”

为了替代“白杨”系列洲际导弹,俄罗斯最新研制了“萨尔马特”战略导弹,已经在2017年试验发射,预计2018年装备部队。令人感到费解的是,这款号称新一代的战略导弹却没有沿用当前各国战略导弹普遍采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而是采用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主流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其实这并不奇怪。

“萨尔马特”编号为RS-28,重量达到100吨,射程超过1万公里,仅以导弹的重量而言,“萨尔马特”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为巨大的洲际弹道导弹。“萨尔马特”的巨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它的发动机采用了液体燃料,一般来说在相同射程条件下,液体燃料要比固体燃料消耗更多,所以体积和重量就会变得巨大,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开始到现在,各国的洲际导弹已经普遍弃用液体燃料,而改用固体燃料。在“液转固、全固化”的导弹发展潮流下,俄罗斯竟然走回头路搞液体弹道导弹,说明俄罗斯眼下还不能尽快研制成功更大尺寸、更大推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而为了携带更多的弹头,只能“捡回”重型液体弹道导弹的既往老模式。

从这些看似不合潮流的奇怪现象来看,俄罗斯当下的经济形势不乐观,苏联时期可以做到一个弹头配一枚导弹和一座发射井,如今这种烧钱的部署方式在经济吃紧的条件下多少就不合时宜了,俄罗斯只能退求其次,重启液体燃料导弹,显然是反复算了经济账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