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nder 奇迹男孩,观后感

前两天看了《奇迹男孩》,这是一个标志性的电影。

wonder 奇迹男孩,观后感

原著小说

一则是它是一部非常贴近生活的家庭剧情片,二则它就是最近2018年才上映。它的导演和小主演还来中国做路演。这真的能令到我们近距离的观察到最近时间美国家庭的生活,教育。

wonder 奇迹男孩,观后感

奥吉和爸爸

但是剧情里小主角奥吉的那种容貌,离大众比较远,但他的成长环境:家庭,父母,姐姐,狗,学校,甚至于家庭教育,学校活动,节假日,比如万圣节,圣诞节,新年等等。离我们还是比较远。

虽然奥吉不幸患上那种病,导致容貌丑了些,难以融入大众,到他10岁才去上学,此前在家里接受家庭教育。想来一定会受到挫折,异样的眼光,不友好的话语,行为等等。但他有一个强大的家庭后盾,他的父母,非常爱她,支持他,鼓励他,包括他的姐姐,也同样如此,甚至他家的狗黛西。他的父母素质很高,母亲本来要拿硕士学位的,因为他暂时放弃了。他们的沟通也很有效。可以说家庭成员是全力在支持他,以至于姐姐虽然也很爱他,都产生了心里不平衡的状态。

电影通过四个人的视角来讲故事,一奥吉,二,奥吉的第一个学校朋友,杰克韦尔,三,奥杰的姐姐,维娅,四,姐姐的朋友米兰达。这里有两个相同的故事,一是奥吉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朋友韦尔,但是在万圣节的面具下,韦尔一句无意的话 ,伤害到了他“如果我长成那样,我会自杀”,他又不相信友谊了,说“没有一个好的”。二是,姐姐维娅的朋友在暑假夏令营后,染了头发,突然不理她了,这令她好生郁闷。然后她交到一个男朋友,渐渐转移了注意力。


这里感觉,人真的是社会动物,就算没有利益关系的学校,青少年阶段,一两个要好的朋友,特别重要,友谊破裂了,那种伤痛不亚于失恋的。即便是在美国,在他们那种经济发达,物质条件很好,学校很好,教育很好,父母很好,的情况下,都是如此。我们这种落后一点的,就更如此了。但是电影也通过韦尔和米兰达的视角讲了故事,韦尔说,开始时,是他的父母让他对奥吉好的,不是他主动走近他的,但是,后来他越来越喜欢奥吉了,这个孩子聪明,哪儿哪儿都比他强,如果让他在五年级选一个,他会选奥吉。这是他的内心独白。米兰达的故事呢,米兰达没有一个温暖的家庭,父母分开了,都不关心她,她说维娅的家是她的第二个家,她应该是很羡慕维娅的,所以在夏令营打工,无意中编起了自己的身世,以维娅为原型。可是回来后,发现无法圆谎,无法面对被问询,才不得已远离了维娅。这两段独白告诉我们,好朋友离开了,被离开的那个人,心里是很难过的,也容易把过错都推到主动离开的那个人身上,事实上,却并不是这样。一旦分开,两个人都会难受,其中主动离开的那个总有不得已的。通常如果自己的性格比较弱,低位低,就会把他人想的特别坏,也许那种坏就会变成真的。弱的人就会更弱。陷入一个负反馈圈。但是如果客观一点,就会发现,其实并不是这样,就好像,韦尔为了奥吉和茱莉亚打架,被批停课两天,虽然受到惩罚,但校长说,二十年的执教生涯告诉他,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好的,坏的,都是。包括打架了。虽然打架不对,所以受到惩罚。但他的动机的宝贵的,以至于结尾说到了向你致敬。这种教育真的是温暖人心啊。奥吉读的预科中学, 就是小学高阶,他们有箴言克,科学课,会做实验,会自己动手做一个项目,会郊游。他乘校车上学,中午在学校就餐。姐姐读的是表演专业的高中。这是美国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初级阶段,老师特别温暖,大力提倡善良,友谊,互助这样的美德。姐姐的高红也排演了节目。不过高中的孩子们长大了,他们有了更大的自主能力,老师们管的就少多了。这样看,美国大概没有那么多的功课辅导机构。

wonder 奇迹男孩,观后感

班级合影

看这个电影,更能看出我们的差距,我们和他们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物质差距在缩小,但文化,教育,这种,比如近些年,很多西方节日在中国也很走俏,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但中国的这种节日,好像只是为了商家促销起势,和他们的度法,完全不同,以及家庭的,学校的教育,短时间内走不平。强者恒强,弱者,如果没有外在强力改动,靠自己是走不出来的。不好的东西,反而容易一代代的循环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