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喝的咖啡为什么叫拿铁、美式和卡布奇诺?

dydes


美式、拿铁、卡布只是不同咖啡饮品的名称罢了。


在美式前还有一个意式,意式是指直接用磨好的咖啡豆萃取出来的咖啡液(通常是可以一口的2盎司),美式则是在意式的基础上倒入150克近90度的热水。美式的酸感和咖啡豆的品质、磨豆的粗细及萃取时间密切相关,同时,酸感几乎是每款咖啡豆都会有的风味之一,并非某些客人误以为的“馊坏”。


拿铁、卡布则是咖啡液和热牛奶的混合,在意式咖啡的基础上,把鲜奶加热打发,将其与液体充分融合即可;而拿铁与卡布的主要区别在于:卡布的奶泡需比拿铁的奶泡打的厚。很多咖啡店会以拿铁拉花而卡布不拉花对这两种饮品加以区分。至于摩卡,则是在拿铁的基础上加入糖浆和巧克力酱。


咖啡师在制作每一杯咖啡饮品时都会最充分地考量饮品不脱离本味的最佳甜感,所以,在咖啡店喝(任何)咖啡时最好就不要索要糖包啦~如果遇到一杯需要用勺搅开拉花后才能下咽的拿铁,就尽情、自信地和咖啡师开怼吧~



做書


咖啡的历史很长,咖啡之路也很远。从埃塞俄比亚经土耳其到达意大利之后咖啡的加工工艺得到极大的提升,咖啡馆也逐步得到普及。因为意大利人对咖啡的制作工艺不断挖掘,很多咖啡的制作和饮用方法都深深地带上了意大利的烙印,同样,咖啡的一些叫法也多直接引用了意大利语。再后来,随着工业水平的不断进步意大利人对咖啡机的研究探索进一步推动了整个咖啡行业的发展,并最终形成了以意大利这个国家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流派,那就是意式咖啡-顾名思义就是意大利式的咖啡。

意式咖啡最大的特点就是先制作出咖啡浓缩萃取液,并在浓缩咖啡的基础之上衍生出一系列咖啡的做法,譬如说卡布奇诺、拿铁等等。至于不同款式咖啡的名字也是意大利人随意命名的。所谓卡布奇诺就是加了很多奶沫的咖啡,因为制作出的奶沫咖啡看上去很像意大利传教士的帽子,而这种帽子的名字就叫卡布奇诺-你看随意吧?至于拿铁的来源我没有深究,估计也早已经没有出处了(意大利语拿铁就是牛奶的意思,拿铁咖啡就是牛奶咖啡)。不过有趣的是很多人在喝了卡布奇诺和拿铁之后对这两种咖啡的口味傻傻分不清,这一点儿对于初喝咖啡的人尤其如此。其实区分它们的方式很简单-一般来说拿铁咖啡都会拉花-这是亚洲人的贡献;而卡布奇诺一般不拉花。至于味道则卡布奇诺比拿铁咖啡的味道更浓一些,拿铁则牛奶的味道更多一点儿。从卡布奇诺和拿铁咖啡的制作上也很容易理解:卡布奇诺是三分之一的浓缩咖啡+三分之一的热牛奶+加三分之一的奶沫;拿铁咖啡则是三分之一的浓缩咖啡+三分之二的热牛奶,不过对于初喝咖啡的人来说差别不是特别大,所以也就傻傻地分不清楚了。不过如果在欧洲咖啡馆里喝咖啡的话这两种咖啡区别还是很大的,亚洲国家咖啡馆里这两种咖啡区别真的不大……

至于美式咖啡其实原本没有这种做法-原本意大利和法国的美式咖啡都叫做长咖啡,顾名思义就是咖啡机制作咖啡的时候让机器多流一会儿热水,以便于把浓缩咖啡冲淡,而美国人十分干脆利落地把浓缩咖啡直接加入热水,它们的外观区别不大,口感有明显的区别,那就是长咖啡是热水经过咖啡粉流进浓缩咖啡里的,所以虽然看上去比较稀但咖啡的浓度比直接把浓缩咖啡加入白开水的美式咖啡味道要浓一些吧……有意思的是美式咖啡的名字,意大利人管美式咖啡叫做“阿麦利噶诺”,所以你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咖啡馆点阿麦利噶诺都是美式咖啡的意思,除了在法国-因为法国人仍然愿意称美式咖啡为长咖啡,发音是“咖啡朗格”...

现在国内的咖啡业水平越来越高并紧跟国际潮流。近几年国际上兴起了SOE咖啡,意思是用单品咖啡豆精心烘焙后做的浓缩咖啡-当然也可以做成美式咖啡,但如果用SOE浓缩咖啡制作卡布奇诺、拿铁的话就太浪费了。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都出现了一些提供SOE咖啡的独立咖啡店,当然这些咖啡店肯定也会提供单品手冲咖啡的。

如果你是个咖啡新手,到咖啡馆以后切忌踢馆,因为一个成熟稳重的顾客是不会踢馆的,如果某咖啡馆的咖啡不好喝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再去这家咖啡馆,而不必当场批评别人吧……

最后说个笑话让大家开心一下,某一天下午我的咖啡馆里(那间咖啡)来了一个客人,上来就点雀巢咖啡,我说没有那玩意儿,结果客人当场吐槽道:连雀巢咖啡都用不起还开什么咖啡馆呀!我只得一个劲儿地道歉,并告诉他北京的咖啡馆几乎都不用雀巢咖啡吧……


徐铁人


先来两张图:





所谓的拿铁、美式、卡布奇诺都属于意式调味咖啡,即以意式咖啡机制作出的浓缩咖啡为基底,加入牛奶、热水、奶泡、奶油、可可等配方制作而成的不同种类的咖啡饮品,根据配方种类、容量的不同可以分为咖啡拿铁(拿铁实际是意大利语牛奶的意思,单纯的拿铁就是牛奶,作为舶来语其实际含义已被曲解)、卡布奇诺、玛奇朵、康宝蓝、摩卡奇诺等多种调味咖啡,当然不加任何配方的纯意式浓缩咖啡亦是一种非常独特而美味的意式咖啡饮品,一般容量仅25-55毫升,称为Espresso,简称ESP,当然根据浓度的不同亦有不同的叫法。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简单定义意式咖啡:即包括ESP在内,所有以意式浓缩咖啡为基底调配而成的咖啡类饮品均可称之为意式咖啡。需要说明的是,在庞大的咖啡类饮品中,意式咖啡是非常有特色和魅力的一类,但并不是咖啡的全部,博大精深的咖啡文化体系中还有很多其它类型的咖啡饮品。所以标题所述的“我们喝的咖啡”只是意式咖啡中的部分类型而已,不能一概而论之。


searchingirl


我在丽江的束河古镇,曾经开过一个咖啡主题的客栈,开过一个咖啡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拿铁本来是意大利文latte,牛奶的意思,他的意思就是牛奶咖啡。“牛奶咖啡”听起来很土,所以说干脆就叫拿铁,听起来就很洋气。


后来卖咖啡的人想找更多的噱头,找更多的办法让咖啡看起来更超值。就不用液体牛奶,改用来奶泡倒在咖啡上面。奶泡是全脂牛奶冲入空气之后,形成的绵密的泡沫,这样牛奶咖啡就不仅有洋气的名字,还有一个很浪漫的外表,奶泡的好处是隔热,咖啡不容易冷。

卡布奇诺咖啡:圣芳济修会Capuchin的基督教修士,他们的服装比较特别,是褐色的长袍,长袍有一个褐色兜帽,比较细致的特征,他的兜帽下面,会剃一个秃顶,脑袋上直接戴着一个白色的瓜皮帽,他如果不把兜帽取下来,还看不到这个白色的瓜皮帽。总之,他们的外形就和一杯咖啡很相像-褐色的咖啡,白色的奶泡。就用Capuchin来命名咖啡,后来演化为Cappuccino,总之,卡布奇诺是用修士命名的咖啡。



其实卡布奇诺和拿铁,口味基本上没有多大区别。如果你不信,那你可以点两杯来试试。

前面的卡布奇诺和拿铁,他们的咖啡液体是:蒸汽萃取的浓缩咖啡,必须用意式咖啡机。



现在说美式咖啡,美国人做事情是非常的讲究结果,也希望简单,那种用蒸汽压缩的浓缩咖啡,只对他们来说太复杂了,家庭使用不方便,你让家庭主妇操作高压蒸汽,有些危险。

所以他们发明了一种滴热水直接进咖啡粉,就取得咖啡汁液,也不需要高压的蒸汽的咖啡机。出品的咖啡叫美式咖啡,加上糖加上奶就可以了。



最后讲一个笑话吧。

客人说:服务员来一杯卡布奇诺,奶泡少一点。,一杯摩卡,不要奶油,一杯拿铁多放糖。

服务员对厨房说:来三杯咖啡。

有不同意见,请留言哦。

觉得还行,请关注我吧。


大鹏金翅鸟


壹周君心目中的牛奶咖啡三大天王:卡布奇诺、拿铁和馥芮白。

壹周君说个公式,妥妥地大家都明白了。三者都是由意式浓缩咖啡+牛奶+奶泡组成,

奶泡比例上,卡布基诺 > 拿铁> 馥芮白

咖啡比例上,馥芮白 > 卡布基诺 = 拿铁

美式?太有识别性了好不,黑咖啡撒。

壹周君还是咖啡小白的时候,除了美式,其他实在是傻傻分不清楚,拿铁,卡布,摩卡,馥芮白,到底有啥区别,不都是牛奶加咖啡,喝了一杯又一杯不?

后来随着技艺精进,哎,就是咖啡喝的嘴够多,星巴克泡得足够长得时候,终于明白了其中微小的区别。壹周君自己总结的,其实奶咖一样也可以很炫,很有格调,你看世界上得拉花比赛,哪个不是以奶咖为基地呀。壹周君意味,拿铁的奶味最浓(Café Latté是意大利语的牛奶咖啡)拿铁妥妥的是美帝的亲生子,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在咖啡的历史上,跟世界发明历史一样,充满了偶然性。加州一位咖啡小老板,也是灵感一栋(咋那么多灵感呢),将一杯不受欢迎的卡布基诺进行了调整,减少卡布基诺的奶泡分量,增加牛奶了,没想到,发明的套路都是要没想到,这款改版的卡布非常受欢迎,这就是Café Latté。

说了拿铁的发明,大概大家对卡布多多少少又了解了,卡布的奶泡是有多厚,而且粗,传统的卡布基诺为1/3浓缩咖啡+1/3牛奶+1/3奶泡。

Flat White(叫馥芮白、澳白)是澳大利亚的明星产品,不过也有说是新西兰的,反正是大洋洲的孩子。但是这有什么要紧,好喝是第一,壹周君第一次喝馥芮白是在台北路一家澳洲咖啡馆里,一杯馥芮白俘虏了壹周君,整杯咖啡,香气馥郁,口感丝滑,犹如天鹅绒般顺滑,一口到底,心安神定,要不怎么它是咖啡街新秀的实力彰显呢。

馥芮白的口感,就是将牛奶和咖啡完美地融合了,每一口都由奶泡和咖啡基地的混合味道,充斥了你的口腔和味蕾,反复品尝,没有一丝的生涩,要说完美的馥芮白,奶泡薄但是却绵密,同时,跟其他两款奶咖相比,牛奶咖啡温度稍低,听说在60~70°C,这个温度的咖啡和牛奶,味道都是刚刚好,牛奶也是最凸显整机的奶香和奶甜味。

美式,不言而喻,不加奶不加糖的黑咖啡,可以被称之为美式。


武汉壹周


老祖宗们起的,就像你爸妈给你起名叫狗蛋,那你也就只能叫狗蛋了,等你长大了不喜欢狗蛋想改掉也很难,因为大家都叫了你几十年狗蛋,即使你改了名字,周围的朋友们还是只认“狗蛋”。

好了,不扯了,这应该算是文化上和翻译上的一个问题:

拿铁 — Coffee Latte

Latte原是意大利文,指牛奶的意思,之后传到美国老美们就直接用Latte指拿铁咖啡,然后传到中国后,翻译的时候就有翻译成“拿铁”,也不知道咋翻译的,还有点n个l不分了。

估计当时翻译的人是个南方人,即使音译也应该是“拉铁”吧,我估计当时可能是考虑到“拉”这个字不太好,顾客一听到这名字,喝了能拉出“铁”来,那还不纷纷跑来天天买“拉铁”喝,钢铁厂都不用了。

拿铁是意式咖啡的一种,有Espresso、蒸奶和少许奶沫制作而成,也是咖啡馆很常见的一种咖啡,受欢迎程度也比较高。

美式咖啡 — Americano

美式咖啡这个应该是义译了,顾名思义就是以美国方式制作出来的咖啡,美国人嘛,追求简单高效。制作美式咖啡有两种方式:

  1. 使用滴滤式美式咖啡壶制作出的咖啡

  2. 意式浓缩中加入大量的水制成的咖啡

美式咖啡喝起来口味比较淡,欧洲人经常吐槽这玩意“太水”,跟他们的Espresso比起来简直就是喝水。不过对于刚接触咖啡,又受不了Espresso的浓烈,那美式咖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还是接受不了的话,你就只能喝杯拿铁了,再不行就喝牛奶。

卡布奇诺 — Cappuccino

这个也属于音译,Cappuccino在意大利原本圣芳济教会(Capuchin)修士,所穿的宽松长袍和小尖帽。之后意大利人发现浓缩咖啡、牛奶和奶泡混合后,颜色很像修士所穿的深褐色道袍,于是灵机一动,就给咖啡加上牛奶和奶泡的饮料,取名为Cappuccino。

这款咖啡和拿铁咖啡比较相似,都是用Espresso、蒸奶和奶沫制作而成,不过卡布奇诺中的奶沫比牛奶多,拿铁正好相反。


咖啡教室


1、美式咖啡

美式咖啡就是浓缩咖啡兑水,制作时只需一份浓缩咖啡+两份水搅拌。如星巴克就是美式咖啡,味道淡,微酸微苦。

2、卡布奇诺

卡布奇诺是浓缩咖啡加牛奶和奶泡,制作时需要一份浓缩咖啡+半份热牛奶+一点五份奶泡,因为牛奶和奶泡的加入使得咖啡不像美式咖啡那样苦涩,这类咖啡深受小朋友和孩子喜爱。

3、拿铁

拿铁为浓缩咖啡+牛奶,如果说卡布奇诺是牛奶味的咖啡,那拿铁就是咖啡味的牛奶。

大家喜欢哪一种咖啡呢?欢迎评论哦⊙∀⊙!


一块特立独行的瓜皮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美国人来到意大利,向当地人贝尔迪诺.卡布先生以及索菲亚.奇诺女士讨了两杯普洱茶,喝够之后拿了一块铁蛋算作茶钱了……此后就有了拿铁、卡布奇诺和美式等品牌饮品!


一条波浪大河宽


咖啡的历史很长,咖啡之路也很远。从埃塞俄比亚经土耳其到达意大利之后咖啡的加工工艺得到极大的提升,咖啡馆也逐步得到普及。因为意大利人对咖啡的制作工艺不断挖掘,很多咖啡的制作和饮用方法都深深地带上了意大利的烙印,同样,咖啡的一些叫法也多直接引用了意大利语。再后来,随着工业水平的不断进步意大利人对咖啡机的研究探索进一步推动了整个咖啡行业的发展,并最终形成了以意大利这个国家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流派,那就是意式咖啡-顾名思义就是意大利式的咖啡


万里长城万里长666


应该和翻译有关系,百度一下答案很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