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說人活著就是受苦受累的,你怎麼看?

龍日飛144534669


這要看一個人的心態了, 生活中有沒有一種樂觀精神,現實社會里有沒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呢?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借用那位作者說的:因為這世界已經有太多太多的兩面人,人們的心靈已經太多太多地扭屈,還是讓青春增添點純真,還是還我個正常的人性吧。 有時候,也感到自己太成熟了太世故了,丟失了那份難得的靦腆,那份起碼的純真,整個心胸沒有了輕鬆,只剩下沉重的疲憊和虛偽的表露,還有矯揉造作的遮掩。 所以,更感到青春美好,更應該樂觀向上,堅定、執著! 人生遨遊天地間,只願青春常為主。 不要說:活得好累,好累:不要自嘲:自己虛渡人生。愁苦得臉色發黃,憂慮得頭髮變白,於是,便向這可惡的命運低下了頭,整個心靈真正的殘廢。 誠然,誰說自己奮鬥有為,瀟灑地活著?誰沒有渾噩的日子?誰沒有灰心的沉淪?所以,我們反覆咀嚼生活的苦澀,並且把酸楚的淚水熬成鹹腥的血,然後強忍地嚥進肚裡。這不是自飲苦酒,也不是逆來順受的屈辱。 真正的人,生命中有一股烈焰,無數次的磨難,挫折和失敗在靈魂深處沉澱,卻給那團熾熱的心火一次次增添了新的燃料,經過煉獄地煎熬,最終發生了核能般地裂變,最終才顯現出那人性的光輝!


本意5


【時,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諸佛誨敕,見迦旃延,毗羅胝子,鹹言此身死後斷滅,名為涅槃。我雖值佛,今猶狐疑,云何發揮,證知此心不生滅地?】這裡是?
\n大家看啊這就正式已經切入了第三番顯見了,這個第三番顯見,就是佛怎麼來破這個斷滅論,破這個斷滅空的,所以大家現在啊把眼睛瞪大了,啊這段話也是來批判禪宗悟空性的,禪宗就是見空相嗎?破有相見空相。所以大家這一段要仔細聽講,看佛是怎麼來否定禪宗偏空涅槃這種修行,大家可以做一個標記,這一段落是專門破這個斷滅空也就是否定禪宗的這個偏空涅槃證入空相的這種涅槃。「波斯匿王」前面以做過介紹了,我在這裡再簡單的說一下,波斯匿王呢是四地菩薩再來,他與佛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出生,據說他現在在人間示現已經是第一萬次在人間示現;啊此時他是62歲他是一個國王啊,也是佛的弟子,波斯匿翻譯成漢語叫月光,又叫戰勝,戰爭的戰,勝利的勝,叫戰勝。這裡的「迦旃延」是當年六十外道中的第五種外道,他們是怎麼修呢?啊是專門吃草啊吃爛水果啊修這種苦行,啊整個人就像牛馬一樣啊過這個苦日子,認為這就是修道了。「毗羅胝子」也是外道的一種,毗羅胝子,是六十外道中的第三種外道 ,啊他是怎麼修呢?專門執著這個斷滅空,斷滅空我在前面啊已經詳細講了這個斷滅空,佛在前面第一次批判禪宗入空性時就把這個斷滅空啊給拿出來給專門講,我還講了斷滅空於虛空與真空的區別啊大家找一下記錄。這個毗羅胝子啊,這種外道就是專門執著斷滅空修行,啊什麼事也不做啊認為這就是修行;這裡的這兩種外道啊,執著於什麼邪說呢?啊這兩種外道執著於他們認為眾生是自在天的天王所造,像這個捏泥巴人啊,來造眾生啊,啊並且執著這種苦與樂,宣揚無因無果啊,講什麼現在無因啊未來呢也沒有果,都是以這種斷滅空的論調作為修行的宗旨;啊並認為啊人死後歸入空性,這就是他們的見地。大家注意一下這裡提到的迦旃延呢不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的那個議論第一的摩訶迦旃延,不是啊!還要提示大家一下這個波斯匿王是四地菩薩第一萬次在人間示現,那麼大家可能會問為什麼他示現這麼多次?他還只是一個四地的菩薩呢?這就是因為啊他示現國王的身份,因為國王的這個身份福報太大了,啊福報大他不利於修行啊,所謂的富貴學佛難啊,因此他境界提升的速度啊比較慢,速度這個速度太慢。佛當年在住世的時候啊不知這兩種外道啊,其實是96種外道各有各的學說經典與修行方法,就是五花八門的這個修行方法,當然他們的這種修行雖然啊不正確,但是也能得到很大的神通啊很大的這種福報,但是呢都是不圓滿究竟的。這兩種外道就是典型的講這個無因果論啊,講這個斷滅空啊把這個斷滅空理解為涅槃。其實這個涅槃的「涅」是指不生;「槃」呢?是指不死;涅槃就是指不生不死;不斷不滅的意思。他們卻認為入了空性啊就是涅槃了。這段經文的意思就是在說波斯匿王站了起來對佛說,我以前呀從未得到過佛的教誨,我以前曾經聽迦旃延以及毗羅胝子說過呀,我們這個身體死後就斷滅了,這就是涅槃。這個波斯匿王啊在沒有遇到佛之前的時候,就是與這些外道在那一起去修行,行善積德呀修外道的這些法,因為他學過外道,因此呢他心中有疑惑所以發問?「我雖值佛,今猶狐疑,云何發揮,證知此心不生滅地?」我呀雖然生在佛時啊而且與佛呀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出生的,但是呢我對於這兩種外道所講的這個斷滅論啊,沒有解除疑惑啊心中還是不明白,所以呢看看您佛怎麼樣能把這個道理給我講清楚!這裡的“發”就是指開示;“揮”呢?是指解除疑惑;啊能夠使我刻骨銘心深信不疑,相信我們的這個心啊,怎麼樣才是不生不滅啊!心到底在哪啊?也就是說他想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理呀?這個宇宙人生的真理,也就是我們的這個真心本來面目!世間的啊偉人那或者是名人、或者是什麼有名的團體啊、哲學家呀、思想家呀、哲人啊乃至英雄人物啊、世間的這些聖人啊,誰也講不清楚啊,唯有如來出世才能把這個問題說明白。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宗派的學說可以長盛不衰,唯有佛法。大家可以又見照一下,波斯匿王現在站出來問佛就是想把心中的疑惑弄明白啊究竟應如何能證明此心卻是不生不滅呢?


\n【今此大眾,諸有漏者,鹹皆願聞。】
\n看一下波斯匿王的這句話,他講話呢比阿難有分寸,啊畢竟是國王的身份,他不像阿難那樣阿難認為自己不明白的,啊自己這樣認為的大眾也和他一樣是這樣認為的,波斯匿王他不講啊全體有漏的人啊怎麼怎麼樣,而是講大眾中有漏的人想把這個問題搞明白,這裡的有漏所指的範圍是非常的廣泛,在究竟意義上說,唯有圓滿的究竟佛才是真正的無漏。其他的阿羅漢也好啊辟支佛啊菩薩等等包括等覺菩薩在內啊都是有漏的。等覺菩薩還尚有一分生相無明沒有破掉。所以這個有漏的範圍是非常的廣泛。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講今天法會的大眾啊這些「諸有漏者」都渴望聽到佛的開示!我們來反觀一下現在的修行人,可悲就可悲在他不知道自己的修行是有漏的。啊就是不願意聞啊,而是就願意自己在那裡稀裡糊塗的修,而《楞嚴經》呢就是強調讓我們悟後起修,如果你《楞嚴經》《法華經》不讀那麼三藏十二部經典可以一筆勾銷,啊非常嚴肅!一般眾生的這種習氣啊,就認為講的那種文句非常的優美、文雅的講得活靈活現的、妙語連篇的這種啊講的天花亂墜的啊就是講得好!其實呢這樣則是符合了他的那種攀緣的執著心而已。魯迅先生曾講過往往呢那些在大街上叫得最響最亮最美的都是在推銷垃圾,利用人的善良的心理。所以大家要明白啊,真正的正法就在你的生活當中。是非常樸實、非常樸素的,沒有那麼花枝招展、金光閃閃的那種宣揚的這種氣氛!發揮他講的是文字如何的優雅、妙語連珠啊,讓人聽了好像給人的感覺是非常的高深、非常的玄乎,但是呢你仔細一琢磨啊,其實是聽不懂。聽不懂法有幾種可能性,主要的兩種第一個呢就是講法的這個人自己本身就不懂,只是在搞一些口頭禪而已,勸導大家而已,因為他不懂所以他也不能有很通俗的啊舉例子呀打比方的來讓你懂;第二種呢就是講法的人,他故意不讓人家懂,講的非常含糊啊,如果你要詳細問?啊他就講只知道這個就可以了,就把你的話頭給封死,這就是魔王在發誓啊不讓你懂!往下看經文,

\n【佛告大王:“汝身現在,今復問汝,汝此肉身,為同金剛常住不朽?為復變壞?”】
\n這是佛在問波斯匿王,你如今身體健在啊,那今天我來問你啊你的這個身體是同金剛一樣永垂不朽呢?還是你的這個身體也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漸漸衰老呢?
\n【世尊,我今此身,終從變滅。】
\n波斯匿王直接的回答說啊我的這個身體啊總有一天就會變壞死亡的。
\n【佛言:“大王,汝未曾滅,云何知滅?”】
\n佛又問他:那麼大王你現在還沒有啊死,就是意思你現在還健在,你怎麼知道你必然會要變壞要死亡呢?
\n【世尊,我此無常變壞之身,雖未曾滅,我觀現前念念遷謝,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漸漸銷殞,殞亡不息,決知此身,當從滅盡。】
\n這個波斯匿王雖然他是菩薩再來,是帶著這個隔陰之謎來到世間的來示現,但是呢他的這個心非常的細啊,他在這裡知道他這個肉身啊終究會要變壞最終要死亡,他是用心來見的,並非是用肉眼去見而是心見的,他知道一切眾生最後終逃不過死亡,也明白自己也將會死亡啊,這是一種智慧也就是說他是用心在觀,這是表智慧之見心見。這裡的「念念遷謝」就是指念念的變化,“遷”呢?就是環境改變了;“謝”呢?就是死了!「新新不住」就是後面的這個念頭總要代替前面的這個念頭,後面的這個念頭不就是代表新的這個念頭嗎?啊新的這個念頭只要一出來剎那間就會變為舊的這個念頭,這叫“念念遷謝,新新不住”。「如火成灰」啊就如同一堆柴火,燃燒起來以後啊你就知道啊最後那終將變成一堆灰一樣;這個熱能啊最終會消耗掉啊不會永遠是這樣。這裡的“殞”代表亡的意思,啊觀照一下這裡的「殞亡不息」不僅是我們的念頭啊,當下一個新的念頭出來當下啊這個念頭就滅盡,而且了我們這個身體一直都是在不斷的生死,自從我們從孃胎裡生出來,就是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老走向死亡啊,生住異滅!從這個變化來看啊終究是要歸於死亡的。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波斯匿王回答佛:世尊啊我這個無常的終究要變壞的這個肉身啊,儘管現在還沒有死亡,但是呢我從現在的這個念頭上啊來看啊,念念都是不住的,新的念頭代替舊的念頭啊新新也不住啊,總是會有更新的念頭來代替舊的念頭,就像一堆柴火,燒起來以後啊你就知道這堆柴火那終將被燒光變成一堆灰。由此啊我來觀察啊來推測我的這個肉身那,也總有一天會面臨衰老死亡的。

\n【佛言:“如是,大王。”】
\n這是佛來印證波斯匿王啊你講的不錯,啊其實這裡也是在方便引導啊這個生生死死,實際上人有沒有生死啊?沒有生死啊!講到最真實義啊人沒有生死。其實這裡啊波斯匿王啊,在現階段他是講對了,對吧?人有生死;但從究竟義上來看,啊他講的是錯了啊,這裡呢他是在故弄玄虛啊!為了引導出讓他把這個話呀,講的更粗一些,然後來個180度的大轉彎,他在這裡講啊這個有生有死,為了引導出下面的講法呀他是這樣來講的。
\n【汝今生齡已從衰老,顏貌何如童子之時?】
\n「生齡」就是你現在的這個年齡,以及在你現階段的年齡階段中,生命中的活力呀這個生命力,佛在這裡是繼續問波斯匿王:你的年齡逐日增加啊現在已經衰老了,你現在這個時候的顏貌啊怎能比過小孩之時?
\n【世尊,我昔孩孺,膚腠潤澤,年至長成,血氣充滿,而今頹齡,迫於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發白面皺,逮將不久,如何見比充盛之時?】

自古以來啊60歲以上的人啊就已經進入老年的這種年齡階段了,「孩孺」啊是指小孩子。那個膚腠的「腠」是指皮膚上的皺紋。「頹」就是萎頹的意思。「頹齡」衰老的年齡。「迫」呢?是指接近,「衰耄」是指70歲、80歲呀90歲這個年齡階段,「枯悴」就是乾枯人老了就會帶有一種啊痴痴呆呆的樣子,動作也緩慢啊,精神頭也跟不上,眼睛看人呢啊但有一種痴呆呆的那種感覺。「逮將不久」就是指不久於人世了。「如何見比充盛之時?」這裡的“見”不是看見的意思,就是指如何能比得上年富力強的時候是這個意思!這個話的意思咱們連起來講就是波斯匿王對佛說呀:世尊呀,我孩童的時候皮膚非常細膩而且有光澤,成年以後啊我血氣方剛,現在進入了衰老的這個年齡了,啊現在已經到了晚年,

迫於衰耄,啊這時那形色枯脆精神昏昧啊,就是指啊我已經漸漸衰老,精神也是啊整天的昏昏沉沉,頭髮也白了臉上也有皺紋,已經不久於人世了,怎麼能和年輕力壯那個時期相提並論呢?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應不頓朽?”】
\n佛又來問波斯匿王了,這裡的「形容」啊是指面容或指這個身體形體啊,整個的容貌啊;這裡的「頓」是指立即;「應不」就是不應該的意思。
\n佛說:大王啊你的身體啊還有你的這個容貌啊總不應該說老就老說死就死啊?
\n【王言:“世尊,變化密移,我誠不覺,寒暑遷流,漸至於此。”】
\n「變化密移」指這個生命啊剎那間都在走向衰老啊,總是在變化的這個過程中啊,這個變化那是非常的微細速度又時非常的快,所以我們不容易覺察到啊這種衰老的過程。比如說我們平時頭髮時時刻刻在生長指甲呢也是時時刻刻在生長你能不能看到啊?你能不能覺察到啊?眼睛是看不到啊!但是心細的人他能覺察到,眼睛雖然看不到但他相信頭髮每時都在生長,指甲每時都在生長,我們只能從比較大的變化上來看啊能夠發現事實都在生住異滅當中,比較大的方面比如說啊我們能知道四季春夏秋冬在交替啊你感到自己又長了一歲了。


\n國王回答說:世尊啊,我的身體啊容貌這些的變化,都是隨著歲月綿綿密密的流逝而挨次發生的,啊就是指不知不覺當中形貌也在逐漸的衰老,甚至我自己根本覺察不到,其實我們的頭髮指甲啊時時刻刻都在生長,其實我們啊發現不了,因為它的這個變化的程度非常微細我們粗著的這種意識心無法甄別而已。(有些修行人證到了一定的境界的時候,能夠反觀自己身體內部的狀況,他是可以感到這個指甲頭髮細微的這種生長,以至於細胞的組合破裂等情況都可以知道。)
\n再往下看
\n【何以故?我年二十,雖號年少,顏貌已老初十歲時。三十之年,又衰二十。於今六十又過於二,觀五十時,宛然強壯。】
\n為什麼呢?啊這是波斯匿王在迴光返照,回想自己的過去啊我20歲的時候,雖然呢是屬於少年人年輕力壯感到身體非常結實啊,但是呢容貌體態呀已老於十歲時,也就是20歲時感到了年輕力壯啊但是呢比起十歲時啊還是感到已經衰老了,「三十之年,又衰二十,於今六十又過於二」,我到了30歲的時候又比20歲的時候又衰老了,我今年已經62歲了,「觀五十時,宛然強壯」今年62歲了我回想我50歲的時候呢,那個時候呢要比現在強壯得多。
\n【世尊,我見密移,雖此殂落,其間流易且限十年。】

\n這個「其間流易」就是指變化。世尊啊!我觀照這個「密移」呀我的這個玉軀衰老啊,這種變化,按十年啊這樣的時間跨度來看啊,也能夠看出問題看出這個衰老的問題。
\n【若復令我微細思惟。】
\n這就是把心再放細點來觀照的話。
\n【其變寧唯一紀二紀,實為年變。】
\n這個「一紀」呢?是指12年。就是指這種衰老的變化呀不僅是十年二十年一變,「實為年變」啊每一年都在發生變化,而且是一年不如一年。
\n【豈唯年變,亦兼月化。】
\n何止是每年都在衰老變化呀!「亦兼月化」其實每個月都在變化都在衰老!一個月都不如一個月,年紀大的人他就會有這種感覺!
\n【何直月化,兼又日遷。】
\n啊哪裡僅僅是每個月都在變化呀,是每天都在變化著。
\n【沉思諦觀,剎那剎那,念念之間,不得停住。】
\n「沉思諦觀」就是把心沉下來進一步的觀察,認真地去思考去想,「剎那剎那,念念之間,不得停住」這種衰老的變化呀!甚至是剎那剎那之間念念之間都不能夠停住的!每一念都在走向衰老和死亡。
\n【故知我身,終從變滅。】
\n所以我知道我的身體呀,一定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衰老最終呢,變壞死亡。

\n【佛告大王:“汝見變化,遷改不停,悟知汝滅。”】
\n佛對波斯匿王說:啊你認為你的這個肉身啊,變化無常最終要衰老死亡的這個過程,啊生死不停的這個過程,你明白身體啊是在無時無刻地在無常的變化中不能夠停止下來終將會衰老死亡的,這算你啊還有智慧。
\n【亦於滅時,知汝身中有不滅耶?】
\n你可知道你死以後啊,你的身體裡還存在有不滅的東西吧?【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實不知。”】
\n波斯匿國王實話實說:確實不知道。
\n【佛言:“我今示汝不生滅性。”】
\n佛跟他講:那我現在就要告訴你什麼是不生滅性。佛要告訴波斯匿王在他這個生滅的身體當中還存在著不生不滅之性。
\n【“大王,汝年幾時見恆河水?”】
\n佛問波斯匿王:大王,你是多大的年紀見到恆河的水的?
\n【王言:“我生三歲,慈母攜我謁耆婆天,經過此流,爾時即知是恆河水。”】
\n這裡的「謁」是指禮拜參觀的意思。「耆婆天」翻譯成漢語叫長壽天。我三歲時我的母親啊帶著我去長壽天廟,祈福,在這個路上的時候經過了恆河,那個時候我就知道了這是恆河水。(他的母親帶他去長壽天廟做祈福啊,大概可能是希望啊保佑孩子長命百歲。)

\n【佛言:“大王,如汝所說,二十之時衰於十歲,乃至六十。日月歲時念念遷變,則汝三歲見此河時,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歲時宛然無異,乃至於今年六十二,亦無有異。”】
\n佛跟大王說呀:如你所說的,20歲的時候要比十歲的時候要衰老,現在你已經62歲了,身體呢隨著這個歲月的流逝在逐漸衰老,那麼你三歲的時候看見恆河水的那時的心與13歲時啊你看到恆河水的那個心,那個心變了沒有?啊佛在問他?就是說你的能見水的這個能見的見性啊,這個心能見的這個心,是那個東西在看啊那個東西它變了沒有呢?國王回答說:「如三歲時宛然無異,乃至於今年六十二,亦無有異」國王回答說:啊沒有什麼不同,我的這個能見的這個心啊能見的這個見性啊,並沒有不同。我現在62歲了,我現在看到這個恆河水的這個能見的心,與我以前從小三歲的時候所看到恆河水的那時的心,沒有不同。亦能見的還是原來的那個東西。(大家注意一下引導到這裡為止,在《楞嚴經》這一部分裡,這裡指的能見恆河水的這個心呢,能見的這個能力啊,也就是說你的這個見性啊,能見的這個能力,能見的能啊,這裡是講第七識。)
\n【佛言:“汝今自傷發白面皺,其面必定皺於童年,則汝今時觀此恆河,與昔童時觀河之見,有童耄不?”】

\n這裡的「觀河之見」的這個「見」就是指我們的這顆心。
\n佛跟他講呀:你現在的頭髮也白了面容也有了皺紋了,你的這個容貌必定啊要皺於童年,要比童年的時候要衰老,面容要更憔悴,那麼你今天看到這個恆河水的這顆心呢,與你小的時候看到恆河水的這顆心呢,你比較一下!有沒有年幼之分啊?這裡的「觀河之見」這個“見”就是指能見恆河水的這顆心,指能見的見性,啊問他這個“見性”有沒有老幼之分!也就是問他這個“見性”會不會老?在問他的心會不會老啊?我們的心啊!不管你現在多大的年齡,這個心啊它是不會老的!大家要明白!大家可以觀照一下啊,我們的這個肉身從小到大,從大到老臉上有了皺紋、頭上有了白髮啊,形體上越來越老態龍鍾啊,大家都會有這種感受;但是我們想一想?我們的心是不是時時刻刻都感到跟小孩子一樣,那麼天真那麼燦爛啊?啊有的時候還非常調皮跟小孩子的心是一樣的。沒有一個人會感覺到我自己的心已經老了啊,只是感覺到啊這個肉團身呢是一年不如一年,而我們的這顆心從來都沒有變老。其實我們的這個真心呢就是過上五百歲、過上五萬歲、過上億億無量劫啊,你都會感到你的心和小孩子一樣啊,這就是我們的心法,我們的這個妙心就是我們的這個妙法!既然是這樣的話,我們的這顆真心會不會隨著肉團身的衰老、變異死亡,而去衰老死亡啊?啊不會的!大家要明白這個道理。

\n【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雖皺,而此見精性未曾皺。”】
\n這裡說的這個「見精」啊就是前面講的這個能見恆河水的這個能見的“見性”、就是能見的這個能力啊,方面說為第七識我們的真人啊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我講《楞嚴經》三個字之前,我沒講之前《楞嚴經》三個字在我的心裡,在我的心裡的時候是無形無相的,無形無相但是它存在啊,這就是“見精”就是“見性”是我們的第七識,也叫“見分”,‘見’是知見的見,‘分’是一分錢兩分錢的分。
\n這個第七識,名字非常多大家可以記下啊這句話裡的這個“見精”,“見精”就是指第七識,第七識的名字很多,也叫“見性、也叫見分、也叫第七識、也叫末那識、也叫轉相、轉彎的轉形相的相、也叫靈魂啊”,它有這麼多的名字!大家記一下。在下面的講解中提到第七識的時候啊,因為它涉及到很多的名字都是指第七識,所以大家要知道:末那識也是指它,傳達識,也是指它,傳是傳遞的傳,達是到達的達,還有“意根”,意根呢這個概念呀比較廣泛,一般情況下這個“意根”是指第七識的,但是也要看文字的上下句的這個環境,第七識還有一個名字叫一精之明,啊這都是指第七識;也是我們的“行陰”後面會講到什麼是“行陰”,怎麼回事,大家先記一下。

\n波斯匿王回答說:不也,世尊。波斯匿王認為能見的這個“見性”也就是我們的這個第七識啊它沒有老幼之分。
\n佛跟他講:大王啊,你雖然現在已經衰老了面容也有了皺紋,但是呢你能見恆河水的這顆心呢就是指這個第七識啊,啊能見恆河水的這個能見的“見性”啊它未曾有皺紋,就是說它從未老去啊,它如如不動,沒有變化不成變老。面雖有皺紋但是你能見的這個“見性”啊沒有絲毫的變化沒有變老。
\n【皺者為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元無生滅。】
\n就是講你的皮膚現在已經衰老了,衰老了皮膚就有了皺紋了嗎!有了皺紋就是皮膚髮生了變化,有了變化就代表啊生滅。那麼你沒有衰老的這個能見的見性呢,啊你這個見性它是不會有皺紋的,也就是說它沒有變化,它也沒有老去,啊我們能見的這個心它不變化。這個不會變化的心,就不會有生滅啊是不會有生滅的。
\n【云何於中受汝生死?】
\n怎麼可能在你的這個肉體變化死亡的過程當中,你的這個“見精”啊,也就是說你的能見的這個“見性”啊也去接受你的這種啊生死呢?
\n【而猶引彼末伽梨等,都言此身死後全滅?】
\n啊這裡是個?「彼末伽梨」末伽梨翻譯成漢語叫不見道,也是外道之一啊,啊那些沒有明心見性的歪門邪道之一,他們的指導思想就是斷滅論。這句話是講,佛跟大王說:你怎麼能相信那個末伽梨那些外道的話啊,說什麼人死後什麼都不復存在了呢?

\n【王聞是言:信知身後捨生趣生,與諸大眾踴躍歡喜,得未曾有。】
\n這裡就是指啊大家已經聽佛開示以後,法喜充滿啊,
\n啊踴躍歡喜帶有超越之意,大家都深信人沒有生死啊,深信的當下是不是就已經了脫生死了呀!最起碼證得了初果羅漢。初果羅漢就是已經知道人沒有生死,靈魂與這個肉團身可以獨立存在,而不會死亡。他就能證到初果羅漢這樣的果位,永遠不落三惡道。佛當年作開示!給大眾講法就是怎麼樣啊講幾句話就可以叫這些人當下了脫生死證道的!這是最起碼的就證到了初果羅漢的果位。(大家心裡可能有一個疑問?波斯匿王他不是四地菩薩再來示現的嗎?啊怎麼連人沒有生死這麼簡單的道理啊都捂不出來呢?大家要明白即使是願身再來的菩薩,他也帶有隔陰之謎而來,因此呢他在聽法的時候,他心中也有不懂的地方也有疑惑?這個國王就是不懂沒有生死的這個道理。願身再來的菩薩在沒有遇到名師的指點之前,不一定就能夠顯現出明心見性的境界!如果這個人聽到了《法華》《楞嚴》這樣的大法,他即使聽的不是很懂,但是他能深信不疑的,像這樣的人這就是已經明心見性的菩薩再來的;再來的菩薩也是很有智慧的啊他也要用這個隔陰之謎,他是心甘情願用隔陰之謎把自己的功德呀與神通故意的隔起來,因為這樣呢在教化眾生的過程中才能顯得更加自然,與眾生打成一片。如果你聽聞了《楞嚴經》《法華經》當下你的這個大心能發起來的,啊能產生法喜的人,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就是七地位的菩薩。)

\n這句話就是講波斯匿王啊,及與會大眾聽到了佛這樣的說,大家都深信,大家都知道了啊原來自己的這個肉身啊衰老消亡之後並非是什麼都不存在了!於是大家都感到了從未有過的這種法喜!講到這裡十番顯見之三已經講完。這是專門破除斷滅空的理論,破掉這個入空相什麼都沒有。

自古以來,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阿彌陀佛!\n


如來藏4


人活著未必是受苦受累,看個人想怎麼樣的活法,去走什麼樣子的路。苦累能讓人成熟,除非一味的逃避!個人想法:人活著的時候,挺多是看不到,理解不到的,如果你死過一次,你會更珍惜活著的每一天!


丶丶渡丶丶


的確如此,人活著有時候就是受苦受累,不過呢也有享受啊,吃苦受累其實看你怎麼看了,有時候也是一種享受,沒有苦的襯托哪來的甜美可言,一味地享福也是一種遭罪啊,不過現在很多人都會得富貴病嗎,其實一切的一切都取決於自己,不過做什麼都是一種享受,當你有了這個心態,你就會知道,沒有吃苦受罪這一說


幸福的微笑50284112


佛家尚且有言

活著就註定受盡苦難輪迴

自呱呱墜地的那一瞬間起

痛苦也就降臨了

沒有人

笑著從孃胎出來

而是伴隨著悲慘的哭聲

驚天地泣鬼神

雖是哭聲,可在家人在親戚那裡

卻是痛並快樂著的

長大後

我們依然經歷著各種各樣的痛苦和挑戰

痛苦過後,我們收貨的更多的

是希望,是力量,是成長

一次次的跌倒和站起來

讓我們變的更加的強大

受苦受累並不可拍

相反

痛並快樂著

對每一個人而言是一種超凡脫俗的享受和昇華


悅品百味生活


這是人的心態問題,人在一出生的時候先會哭而不是先會笑,人要是覺的委屈了,吃虧了,受氣了等等不順心的事,就會想到活著就是受苦受累,冷靜下來看看周圍好多的人有很對是不如我們的,生命就是一個過程,酸甜苦辣鹹都嘗過了才是完美的人生!


白雪梅18


消極的一面是這,積極的一面各有不同。不論怎麼活,這幾十年的光景是一去不回的,怎麼過才能讓未來的老年有一個充實美好的回憶或一個不堪的往事。此生無憾是人一輩子應該追求的結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