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國遠離大漢王朝,卻因出產良馬,被漢武帝兩次派兵攻打

汗血寶馬在古代文學著作中,被描述成“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一般來說,馬的極速是每天150公里左右,最多也不過200多公里。汗血寶馬的最快速度記錄為,84天跑完4300公里。 經測算,汗血寶馬在平地上跑1000米僅需要1分07秒。汗血寶馬的皮要比其他馬的薄,因此在奔跑時,血液流動較快,在表面都能看到,另外在馬的肩部和頸部汗腺十分發達,馬出汗時往往先潮後溼,對於棗紅色或栗色毛的馬,出汗後局部顏色會顯得更加鮮豔,給人以“流血”的錯覺。因此被稱為汗血寶馬。

此國遠離大漢王朝,卻因出產良馬,被漢武帝兩次派兵攻打

漢武帝時期,曾命張騫出使西域各國,尋找被匈奴打跑了在大月氏,想聯合一起攻打匈奴。張騫出使西域10多年,雖然沒有完成聯合大月氏的任務,但通過對西域各國的訪問,瞭解了各國的風土人情,特別是在大宛國,發現了一種會出血汗的寶馬,回來稟報漢武帝后,漢武帝欣喜若狂,立即派車百人的使團,攜帶重金,包括一匹純金打造的金馬出使大宛國,來到大宛國首府貳師城(今土庫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後,大宛國王自恃離漢朝路途遙遠,對漢使傲慢無禮,拒絕以汗血寶馬換漢朝的金馬。並私下派人劫殺漢使,搶奪了財寶。

此國遠離大漢王朝,卻因出產良馬,被漢武帝兩次派兵攻打

漢武帝作為千古一帝,怎可能受如此屈辱,隨即派李廣利為貳師將軍討伐大宛國。李廣利是漢武帝寵妃李夫人的弟弟,毫無作戰經驗,率領騎兵數萬人,行軍4000餘公里,到達大宛邊境城市鬱城,卻初戰不利,未能攻下大宛國,只好退回敦煌,回來時人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

3年後,漢武帝再次命李廣利率軍遠征,帶兵6萬人,馬3萬匹,牛10萬頭,還帶了兩名相馬專家攻打大宛國。這次,李廣利仍然沒有取得實質性勝利,但卻得到了當時大宛貴族的幫助,這些大宛貴族們殺了他們的國王,將其人頭交給了李廣利,並獻上汗血寶馬。李廣利與大宛國議和後,帶上汗血寶馬班師回朝。漢武帝見到這些他夢寐以求的汗血寶馬後非常高興,完成了自己多年來的一個心願。李廣利也被封為了海西侯。

此國遠離大漢王朝,卻因出產良馬,被漢武帝兩次派兵攻打

引進了“汗血寶馬”後,漢朝的騎兵戰鬥力大增。甚至還發生了這樣的故事:漢軍與外軍作戰中,一支部隊全部由汗血馬上陣,敵方人數眾多,刮目相看。久經訓養的汗血馬,認為這是表演的舞臺,作起舞步表演。對方用的是矮小的蒙古馬,見汗血馬高大、纖細、勃發,以為是一種奇特的動物,不戰自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