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日本动漫要把嘴画在脸的一侧?

小卷奥特曼


细心的观众在看动画的时候肯定注意到过,在人物对话时,如果镜头处在人物侧面,很可能会把嘴巴画在这一侧。这并不符合现实的构造,但为什么很多动画会画成这样呢?

结论是:为了减少作画张数,换句话说就是为了省钱。

先看这三张图,第1张《日在校园》的画法很有代表性,完全牺牲了人物面部的真实比例。第2张《吹响吧!上低音号》,不仅按照写实的比例作画,还将唇部线条进行了夸张。第3张《进击的巨人》,介于两者之间,线条简化,比例却很写实。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想要把人物的嘴部写实化,从技术角度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而且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近年来也越来越普遍。而很多动画,尤其是老动画不这样做,是出于对成本的考虑。

我们先看看动画口型是怎么对上的。

一般的“有限动作动画”,在同一个镜头,原画不换的情况下,是只有嘴巴在动的。在插入中间帧的过程中,只需要创建三个嘴型的素材(张口、闭口、半张口),在根据台词将口型一一对应,就可以实现说话的效果。

大部分嘴巴画在一边的动画,利用的就是这个原理。只用一张原画就能完成较长的对话,非常的省钱。不要以为Fate系列就不缺钱,好钢用在刀刃上啊。

然而如果按照《吹响吧!上低音号》的那种画法,不仅嘴巴要动,下巴也要动,阴影还要动。这样一段完整的对话,就需要至少三种原画了,即使不需要重新绘制,也需要在原来的构图上进行小幅度的修改,比起插入素材要费力的多。

另外,个别远景把嘴巴画在侧面,可以让观众看得更加清楚,这算是这种画法的一大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