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台湾后白崇禧与阎锡山的待遇为何不同?

Hybrid_B


感谢邀请!北伐战争之后,山西的阎锡山和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成为国民党新军阀中崛起的一方诸侯。为了削弱地方的势力,蒋介石召开了编遣会议,此举最终导致了1930年的蒋冯阎“中原大战”。中原大战之后,阎锡山就不敢和蒋介石叫板了,乖乖地在山西当自己的土皇帝,抗战时还让中央军进入了山西。太原解放后,南京国民政府搬迁到了广州,蒋介石还让阎锡山担任了行政院院长一职,到台湾后也没有为难他。



桂系的李白一直就和蒋介石不对付,1929年发生了“蒋桂战争”、中原大战时桂系也有参与,1931年蒋介石的第二次下野桂系也是幕后推手之一,还有“两广事变”。桂系的李白是地方军阀中势力最大的,蒋介石中央军的势力一直无法深入到广西。桂系一直想取蒋而代之,到1949年蒋介石第三次下野时,李宗仁成为了代总统。后来李宗仁去了美国,临行前叫白崇禧也去美国,小诸葛白崇禧执意去了台湾。“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在大陆的时候,蒋介石奈何不了桂系,到了台湾身为政敌的小诸葛能有好果子吃吗?


对于白崇禧之死,一种说法是晚年白崇禧喜欢上了身边的一个护士,而这个护士就是蒋介石派来的;另一种说法就是白的儿子白先勇说的正常死亡。


历史军魂


单独从表面上来看,两人来到台湾之后确实有所不同。阎锡山还有着一个正儿八经的职位,白崇禧啥都没有不说,家门口甚至都有个警察局。后来台湾召开“全代会”推选新的中央委员的时候,唯独白崇禧被落了下来。

▲白崇禧与阎锡山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两人来到台湾之后受到的待遇差别不大。虽然阎锡山有一个正儿八经的职位,但是权利没有多少。他自己也很明白蒋介石的用意,干了没多久就跑到“身上老林”里面养老。从这点来说和无职无权的白崇禧没区别。

而且蒋介石为了两人的安全,还派遣警卫进行每天24小时贴身保护,保护到这个程度可见对两人的“关爱”了。然而如果你想硬掰两人不一样,那我就和你好好说道说道。

白崇禧、阎锡山与蒋老板的爱恨情仇

我们先说阎锡山,他和蒋介石最大的矛盾其实是中原大战的时候,那个时候他联合冯玉祥以70万大军去打蒋介石的30万。蒋介石自知不敌写信去求阎锡山,最后阎锡山也没给他面子,后来还发展到在两人在报纸上展开了对骂,最后当然是该打当然要打。

▲阎锡山、蒋介石、冯玉祥(中原大战)

最后当然是在张学良的帮助下,蒋介石才挽回了败局,完成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作为战败方的阎锡山,最后选择的是通电下野。而通电下野这种手段其实是民国时期军阀的惯用手法,对于军阀势力的影响不大。 毕竟投入的110万战力,最后死伤才20多万,根本没有伤筋动骨。

因为民国时期各方军阀混战,说到底都是打着民国政府的旗帜,也就是所说的“内战”。不像是楚汉之争,争得是你死我活。中原大战是“地盘”的争夺,最后不会“死人”。他们这种争夺在没有出现最后的局面之前就认输,损失根本不大,选择通电下野只是为了保持实力。

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小问题,蒋介石做人特别的“大度”。他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所以说在他重新掌握权利后,对于山西的阎锡山并没有采取赶尽杀绝的做法。

▲阎锡山

如果说蒋介石真的记仇,他完全可以派中央军驻扎在山西,把阎锡山压的死死的。就算是阎锡山再厉害,也不可能重新掌握山西大权。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蒋介石并没有把那次中原大战当回事,毕竟自己被迫下野的情况多了去了。这也就解释了蒋介石最后为何没有为难到了台湾的阎锡山,毕竟两人没啥生死矛盾。

而反观白崇禧这边,作为桂系军阀的重要代表人物。虽然表面上是归蒋介石管辖,但是自理程度很大,其实更加听从老大哥李宗仁的号召。白蒋之间的矛盾,其实要比阎蒋之间要大。

白崇禧与老大哥李宗仁早在1924年就联合到了一起,革命友谊不可谓不深厚。而在早期的时候,其实白崇禧还是很支持蒋介石的工作。比如北伐战争的时候,他就在蒋介石的请求下指挥作战。

▲白崇禧

虽然说后来白崇禧也出兵打过蒋介石,然而蒋介石也是干过“拉胡倒桂”的行经。大家都不怎么干净,也没必要说谁对谁不好或者谁阴过谁。至于这一点,蒋介石也和对待阎锡山的中原大战一样。说到底都还是小问题,都可以原谅。因为大家“都是”军阀,打来打去都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总而言之,从之前这些小矛盾来看,两人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都不是问题。如果真的只是做了这些事情,两人跟随蒋介石败退台湾的时候,虽然大官做不了,但是还是有很大机会掌握点实权。但是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临走前的“突生意外”

还是一样我们先说阎锡山!阎锡山在失去山西以后,就跑到了南京投靠蒋介石。但是好巧不巧,当时恰逢李宗仁联合美国,准备推翻蒋介石。而自古以来关于站位的事情,一个处理不好就是万劫不复。

▲李宗仁

而阎锡山的选择和古代手握大权的人很像,你们争你们的我不说话。但是阎锡山做了几十年山西土皇帝,那肯定有自己的道道。所以虽然说李宗仁最后成功上位,但是阎锡山择是两面押宝。

李宗仁布置下来的事情,他也会去做,但是做之前会和蒋介石商量。这正能体现阎锡山的精明之处,当时我党的大好局势之下,其实换作任何一个人都很难翻盘。所以既然知道注定要失败,肯定要为失败之后做打算。

至于投靠我党的情况,因为毁了阎锡山山西整个基业,虽然双方血海深仇算不上,但是投靠是不可能了。战败后是跟谁跑好?蒋介石还是谁?

他当时没决定好,所以说要两边讨好。然而正是此举最后救了他一命,但是也只是救了命,其他就不能再多了。 (如果破釜沉舟,对于蒋介石死撑到底,到了台湾就是另一个说法。)

▲白崇禧与李宗仁

再看白崇禧就不一样了!白崇禧作为李宗仁的铁杆小弟,当时李宗仁为了推翻蒋介石,除了联系美国,国内支持肯定少不了。当然是找上了早已经有了合作基础的小弟白崇禧了,为了让他死心塌地还给他画了一块大饼。

白崇禧为了更好的未来,确实跟着李宗仁大干一场。但是当推翻了蒋介石以后,白崇禧有点后悔了,因为他发现了李宗仁是在骗自己。饼画的很好,但是终究还是充不了饥。眼看着我党打过长江,李宗仁还是改变不了局面,而白崇禧的势力也是被一点点被蚕食。

幸亏发现的早,要不然他到台湾后就不是简单的无职无权了。所以自从扶持李宗仁夺得政权之后,白崇禧就选择什么都不做了。而蒋介石也是精明的人,他也知道两人之间的尴尬情况,于是选择跟白崇禧示好。“我马上准备跑路到台湾,但是我支持你在大陆上继续到底。”

▲蒋介石与白崇禧

白崇禧没想到蒋介石竟然可以不计前嫌,甚至还愿意支持自己。所以临逃跑的时候,李宗仁劝他去美国,否则到了台湾蒋介石肯定不会给他好下场。但是白崇禧对于这个欺骗自己的老大哥很失望,还是毅然决然地跑到台湾。

然而还是他太年轻啊,虽然白崇禧到了台湾没有性命之忧,但是也什么都没了,反倒还被派了警卫24小时保护。

不知道各位认为两人下场惨不惨?当年在自己的地盘都是吆五喝六甚至是土皇帝的存在。来到台湾之后甚至是连自己的警卫队都没有,不可谓不可怜了。但是你看看张雪良、孙立人的下场就知道,这两个人真的好多了,最起码还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其实到了台湾之后,蒋介石对于这种“叛徒”真的容忍很多,不会像韩复渠一样,他放弃济南密谋反蒋,被蒋知道后以“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被枪毙于武昌,并通令全国。

▲韩复渠

但是台湾不同于大陆,大家都是一个绳上的蚂蚱,最后闹掰了对谁都没有好处。那些之前在大陆有小九九的人,就好好的活着吧,我蒋某人大度不去动你,但是想翻身还是做做梦来的实在。

而至于后来很多人说的蒋介石害死白崇禧,也更是无稽之谈了。我们先不说上面这个原因,单独白崇禧去世的时候七十多岁了,也来到台湾十几年了,要是报复早就会报复了。70多岁的老人还能翻出什么浪花?

对于这个传言,其实他的儿子也在后来出来辟谣,死于心脏病的可能性更大。而阎锡山倒是比白崇禧早走了几年,和他一样也是病逝。所以说两人来到台湾后,老蒋对他们的待遇都差不多。


史之策


白崇禧和阎锡山在前往台湾后的待遇其实是一样的,二人之间的待遇相比其实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在台湾白崇禧和阎锡山都被蒋介石剥夺了权力,都从权力的中心上被席卷了下来,二人在台湾虽然都被蒋介石委任着官职,都是一些看起来名头还不错,但实际上没有一点权力的虚职。

白崇禧被蒋介石害死的传闻真假

这个时候有人可能会说白崇禧被蒋介石派一名年轻女护士耗干身体或者毒死在病床上的传闻。

这个传闻流传很广,很多人都相信了这个传闻,但是据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跟记者们的透露表明,白崇禧并不是被蒋介石害死的,而是因为心脏病突发病死在床上。

(白崇禧之子)

白崇禧死亡的时候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当时他也有着73岁的高龄,对于很多男性来说,70多岁就入土的人比比皆是,这个年龄段自然死亡或者病死其实是并不奇怪的。

就比如我们这里要说到的阎锡山就在77岁那年离开了人世,相比于白崇禧他也只多活了四年而已,所以白崇禧自然病死的说法是很可靠,因为这毕竟是经他儿子之口说出来的话,而白先勇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蒋介石也早已离开了人间,所以不可能会有受胁迫而说假话的原故。

白崇禧和蒋介石之间的恩怨

不仅如此,白崇禧在台湾也不是完全失去自由的。

在台湾的白崇禧仍旧好吃好睡的生活着,可以任意的去他想去的地方,可以正常的会友、可以出去游玩,但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要受到蒋介石的监控,白崇禧的身旁是时刻有着一名蒋介石派出的警卫盯着的。

有着这名警卫的存在,蒋介石才能放心白崇禧任意的出行,因为白崇禧毕竟是蒋介石在大陆积怨深远的政敌,二人爆发过数次重大的矛盾,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白崇禧就是桂系军阀除了李宗仁之外最大的眼中钉肉中刺。


白崇禧号称小诸葛,有着非常过人的军事谋略,李宗仁就是在白崇禧的策划帮助下才能在针对蒋介石的时候有过数次重大的收获。

蒋介石的第一次下野就是李宗仁通过白崇禧和何应钦的关系迫使他下台的,在这个过程中,白崇禧的计划策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往后的很多次桂系军阀和蒋介石国民政府的斗争中,白崇禧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虽然后来白崇禧到国民政府的国防部里就任了很高的官职,名义上受到了蒋介石的管辖,但在他的内心中真正占据着主要地位的还是他的老大哥李宗仁。

白崇禧和李宗仁关系出现裂缝

所以蒋介石在当时对白崇禧可谓是头痛万分,最后在蒋介石败退大陆前,李宗仁也正是在白崇禧的帮助下冲破了蒋介石的压制,成为了国民政府的副总统。

后来在蒋介石再度被迫下野的时候,也是在白崇禧的帮助下李宗仁才成为了国民政府的代总统。

不过因为国民政府中的官员、将领有将近百分之九十几都是蒋介石的门生故旧以及亲手培养出来的手下,所以李宗仁在代总统的位置上其实是寸步难行的,在这个危急的关头间,因为李宗仁和蒋介石的相互间的牵制导致了国民党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蒋介石不甘心李宗仁坐在总统宝座上,他在李宗仁的名声受到了重创后就想找机会再度回归自己的总统宝座,但李宗仁好不容易得到的位置怎么可能轻易这样还给蒋介石?所以蒋介石在这个时候遇到了大麻烦。

没有办法的他只能求助到了白崇禧的身上,白崇禧这个时候也看清了形势,他也知道李宗仁根本无法掌控国民政府,所以他和蒋介石和好了,开始转头劝说起了李宗仁放弃代总统之位。

李白二人的关系也是在这个时候发生微妙变化的,在李宗仁拒绝白崇禧的劝说之后,二人间坚不可摧的情感出现了微小的裂缝,与此同时蒋介石也竭力地跟白崇禧修复了关系,用他的“真诚”打动了白崇禧,正是因此,蒋介石才能在后来劝说白崇禧与他一同去了台湾。

白崇禧与阎锡山来到台湾的待遇

李宗仁在离开大陆,前往美国时曾劝说白崇禧跟他一同走,因为他知道以自己和蒋介石之间关系,去了台湾之后绝对是吃不了好果子的,所以他在走前就劝说起了自己多年的老兄弟,不过白崇禧没有听李宗仁的劝说,跟蒋介石来到了台湾,也开始坐上了冷板凳。

虽说白崇禧在台湾坐上了冷板凳,但并不意味着他和阎锡山有什么不同,因为阎锡山也在这个时候坐上了冷板凳,阎锡山在台湾同样被蒋介石委任了一个没有权力的官职,也保持着自己的自由,也有着警卫的监视。


在这个时候阎锡山因为看清了时势,所以他也彻底的远离了权力,开始在一座山中小居中靠写书度过了晚年。

不仅是他们二人,在台湾除了如陈诚这样的真正亲信之外,很多人都坐上了冷板凳甚至被软禁了起来无法出行,遭遇比阎锡山和白崇禧惨了很多。

阎锡山虽然和白崇禧的遭遇差不多,但是他却没有白崇禧和蒋介石之间那么深的仇怨,他和蒋介石之间唯一的仇怨就是在蒋介石想渗透山西的时候被他阻在了门外。

还有就是当年中原大战时他和李宗仁、冯玉祥联手跟蒋介石打过一场仗,除此之外他和蒋介石其实是不曾撕破面子的,跟蒋介石之间的仇怨自然就少了很多。

所以说白崇禧在来到台湾后待遇其实和阎锡山是差不多的,在台湾白崇禧和阎锡山一样都被蒋介石架空了起来,但也一样没有受到太过于惨烈的针对,我们只要看一下那些真正被蒋介石软禁起来的人就可以得知,真正被软禁起来的人对蒋介石来说往往是有着重大威胁的,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张学良和孙立人,张学良被软禁是因为西安事变的威胁,而孙立人则是因为和美国人走得太近给蒋介石带来了很大的危机感,除了少数人外,其他更多的人还是和白崇禧一样的待遇。


孤客生


其实二者之间的遭遇几乎都一样,两个人跑到台湾以后都是遭到了蒋介石派出相应的警卫进行监视,而且都不给他们相应的实际权利,但是二者之间唯一不同的是,阎锡山有一个正儿八经的职位,但白崇禧却没有,所以一直流传着白崇禧死在了蒋介石的手上。

其实纵观蒋介石对待他手底下那些比较令他头疼的将领,比如说张学良,比如说孙立人,白崇禧,阎锡山,蒋介石不会下死手,尤其到了台湾以后,蒋介石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有所收敛,至少不会像抗日战争那样出现一个韩复渠,然后一枪把他给毙了,这一点主要原因就是大家都是在同一根线上的蚂蚱,如果说蒋介石这时候不收敛,把哪个人随随便便给毙了,那么谁替蒋介石打仗,谁替蒋介石守护台湾,谁替蒋介石在国际上说话?因此从道理上来讲。

阎锡山,白崇禧两个人作为曾经的军阀。现在失去了所有的权利,蒋介石是不会为难他们两个,二人所接受的待遇应该是差不多的。至于说蒋介石害死白崇禧这个说法很显然,通过白崇禧先生的儿子出来进行辟谣之后,大家都知道了,完全假的。现在国民党整个在台湾的布局可以说是风雨飘摇,蒋介石甚至在前几年面临着自己的铜像被人斩首的命运。此时此刻,白崇禧的儿子不至于冒着大不违的风险去替蒋介石编这样的谎话,可以看来,白崇禧儿子说的这句话是实话,也是真相。

那么所谓的阎锡山和白崇禧跑到台湾被蒋介石区分对待,这个说法是怎么造成的呢?

其实这一点得说到当时解放战争后期,阎锡山和白崇禧或者说白崇禧的老大哥李宗仁对蒋介石做的事情态度上的不一样。

阎锡山失去山西以后,当然他也知道自己跟共产党之间虽然不像西北的马家军一样是血海深仇,但是自己是绝对不可能投靠共产党的,因此跑到南京去抱蒋介石的大腿,这个时候正好遇见这什么事儿呢?李宗仁联合美国等一系列势力推翻蒋介石的地位开始执掌国民政府,阎锡山当时表示对于你们做的事情,我表示不参与,也不说任何东西,但是当李宗仁上台以后,无论是处理各种干的事情,阎锡山第一反应就是跟蒋介石父子进行商量,因此,蒋介石表示是十分感激阎锡山的。

而且阎锡山和蒋介石虽然说之间发生了一次中原大战,这样的不愉快,但是在他们人生大多数时间内,二者的人生的目标是相同的,或者说两个人曾经拥有着共同的理想,也一起合作过,于情于理,蒋介石对于自己这个曾经的老战友表示出了很大的宽容,不然如果蒋介石恨死阎锡山,甭管阎锡山在山西多么巩固,蒋介石派出自己中央军驻扎山西,阎锡山就算是再怎么有能耐也不可能翻盘,也不可能重新执掌山西,从道理上来讲,阎锡山之所以能够再次掌握山西的主动权,这一点跟蒋介石在山西这个方向上的放水有着不小的关系。

所以我们看到,等蒋介石刚到了台湾以后,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一旦出现了问题以后,第一反应是询问蒋介石,第二反应就是询问阎锡山,可见此时此刻,阎锡山在蒋介石父子心里的地位。

只不过后来估计是由于思乡心切,还是急于激流勇退,阎锡山选择自我作死,在某次演讲上面大批痛批蒋介石政府的国民党不团结,为此,蒋介石跟阎锡山之间甚至还吵过一架。阎锡山选择我啥都不干了。职位往那一扔,自己跑到某个深山老林里面去,当起隐士,一直活到了1960年,蒋介石表示你我两个心照不宣,你洗累了,想歇了好,给个理由,我也帮你帮到底。

相比较而言,蒋介石跟白崇禧之间的恩怨,那可就复杂得多了,一切还得回到李宗仁这个人头上,李宗仁有野心,而且野心很大,这也就是为什么李宗仁在解放战争末期会选择推翻蒋介石,执掌国民政府,当然,完成这一切,光靠他在桂军之中的影响力是不行的,恰巧这个时候自己的铁杆儿小弟白崇禧在国防部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李宗仁选择跟白崇禧一起联合推翻蒋介石。

也正是因为这次事情的不愉快,在李宗仁离开大陆的时候,曾经告诉白崇禧千万别去台湾,去台湾呢,等于自己去送死,所以大家认为白崇禧这个人一旦逃到台湾,东西肯定是要受到蒋介石的挤兑,或者说蒋介石不会给他好脸色看。

但是事实上,在白崇禧帮助李宗仁夺得国民政府总统位置以后。白崇禧就没再帮过李宗仁,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帮助是私人在政治上给李宗仁帮助,原因是什么呢?我想说一件事情,他就很明白了,就是有一个人跟你谈合作,整天规划自己的事业有多么美好,(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于悟空问答首发)多么壮观,但是等你真正帮助他做成自己的事情之后,你会发现他所做的事情狗屁不如原先规划的那个大饼根本就不存在。

白崇禧实际上从这个时候开始,从李宗仁掌管国民政府开始,就开始对李宗仁产生了怀疑,我帮你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你掌管国民政府之后,我们的势力能够得到拓展,现在你把蒋介石弄下台了哦,共产党的军队已经打过长江了,你什么办法都没有,我只能看着我自己的势力一点点被蚕食,现在这个情况,还不如一开始跟蒋介石合作的时候那个情况。

当然这个时候蒋介石也看透了白崇禧跟李宗仁那点小九九。跟李忠仁合作,蒋介石不可能,将介石打死都不会原谅李宗仁,因此,蒋介石选择在这个时候跟李宗仁互相表露诚意,就说你看,一开始咱们合作有多么好,但是现在你看到了这么一档子事,我被赶下台了,共产党打过长江了,咱们得到了什么?什么都没有得到,虽然咱们两个之间出现了某种意义上的不愉快,但是我还是会支持你继续在中国大陆上进行作战。

白崇禧从某种意义上通过这次事情也被蒋介石给打动了。这也就是为什么白崇禧在中国大陆作战失败以后,没有听李宗仁的意见去美国,而是直接跑去台湾,并不是无路可逃,或者说是被逼无奈,而是他自己心甘情愿跑去向自己的蒋委员长去认错。

当然,对于这么一个可爱的部下,蒋介石也不至于痛下杀手,因为这个时候这个人是孤身一人逃到了台湾,而且甚至负伤,因此,好吃好喝的供上,让你在台湾好好的活着,蒋介石也不至于犯众怒去杀了你,不过如果你想拿回权利这一点,蒋介石明确的告诉他不可能。

从二人整个在台湾待的经历来看,两者的待遇是相同的,不存在什么差异,说实话,作为一个跨越了半个世纪的老人,此时此刻,蒋介石也觉得能够有几个说得上话的人也是挺好的,至于自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吧。


漩涡鸣人yy


白崇禧和阎锡山在台湾不同的待遇问题在我看来就是政治斗争的问题,他们的待遇不同是因为他们的政治资本不同,我们可以看看白,阎二人到了台湾之后他们身后政治资本的变化。

阎锡山退到台湾以后,其实已经就是虎落平阳了,阎锡山在大陆能和蒋介石争雄是因为他掌握了山西,手上还有几十万的晋绥军。可是解放战争打完以后,他的晋绥军打光了,山西也丢了,这时候的阎锡山已经不具备和蒋介石争雄的资本了,所以一到台湾以后,阎锡山的行政院院长位置丢了,晋系的人也被抹了干净。

蒋介石作为一个老政治家,自然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招呼阎锡山,他没有必要对阎锡山赶尽杀绝。阎锡山自己也很聪明,很自觉的终老山林,不和蒋介石对着干了。

白崇禧则不一样,白崇禧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是桂系的人,而退到台湾以后,桂系还是有些势力的,再加上桂系是职业的反蒋派。蒋介石自然不能放任白崇禧自己发展,所以他不得不对白崇禧下手。

但是刚到台湾的时候,桂系的李宗仁远在美国,所以一开始蒋介石还是想利用白崇禧牵制李宗仁,以免李宗仁回归大陆。到了1965年,李宗仁夫妇回到了大陆,白崇禧的作用就没有那么重要了,所以这个时候蒋介石选择对白崇禧下手,白崇禧的死因至今还没有定论



民国时期的这些风云人物,各有各的人生轨迹,他们在历史上都写下了自己的篇章,蒋介石也好,阎锡山也好,白崇禧也好终究都是斯人已逝了。不知道大家同意我的看法吗?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意见哦。我是头条作者一树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点个赞关注一下,谢谢各位啦!


一树梅花一放翁


在台湾,白崇禧和阎锡山的待遇有不同吗?不都是被蒋介石打入冷宫,最多坐个闲职,要说最大的不同就是阎锡山是自己病死的,白崇禧有可能是被蒋介石下令毒死的。而且,除了他俩,在大陆叱咤风云的那些大佬、军阀们,当年都还能跟蒋介石掰一掰腕子,到了台湾基本都被解除了权力,像何应钦、杨森、薛岳等,马步芳更是直接跑外国去了。

蒋介石去了台湾之后,总结失败的原因,深感派系众多、人心不齐,还有就是纪律涣散,不得民心,需要建立自己的绝对专治地位。于是他把阎锡山、白崇禧这些人全部搁置一旁,全力重用黄埔系学生,如陈诚。

阎锡山刚到台湾时任行政院长,还准备大展拳脚,到处发表演讲,批评国民党内的不团结。差点没把老蒋气死,1950年蒋介石改组行政院,把阎锡山的人全换掉了,气的阎锡山打算以退为进,提出辞职,谁知蒋介石直接给批准了。

这下阎锡山只好真的辞职了,辞职第二天就把家搬到了台北地处偏僻的丽水街,开始一心写书,后来又搬到了阳明山边的菁山居住,一边著述,一边除草种地,打发时间,直到1960年去世,享年77岁。

白崇禧和阎锡山不同,组开始没去台湾,而是跟着老大哥李宗仁去了香港,结果想来想去还是孤身去了台湾。白崇禧跟着李宗仁,在大陆时就经常反蒋,抗战之前就打过好几仗,抗战后还曾把他从总统的位置下弄下去了,李宗仁成了代总统。

白崇禧到了台湾后,只担任了个“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职务,保密局(以前的军统)甚至在白崇禧公馆对面建了个派出所,对她他行严密监视。

1966年白崇禧去世时属于暴毙,而且尸身发绿,有传闻是被蒋介石下令毒杀。


渔樵侃史


其实就是服与不服的问题,阎锡山服了,而白崇禧不服。

蒋介石、阎锡山、白崇禧什么时候同台演戏的呢?中原大战,阎锡山,冯玉祥和李宗仁(白崇禧和李宗仁是新桂系的老大和老二)形成一个反蒋联盟,最后都被蒋介石给干败了。

中原大战后阎锡山对蒋介石是心服口服,再加上迫于局势,蒋介石又让阎锡山东山再起;新桂系是口服心不服,气的牙痒痒,在白崇禧看来,蒋介石能赢,完全是取得了张学良的支持,耍的是手腕,不是能力,在抗战时期虽然大家坐在一个桌子上同仇敌忾,但是,桂系就是不服蒋介石,李宗仁还能好一点,但是白崇禧就是不服。

在抗战中,桂系取得了很大功绩,后来国民党开全国代表大会选总统副总统,蒋介石有意安排孙科当副总统,但是李宗仁就是和蒋介石争,最后抢了蒋介石安排给孙科的副总统职位。

后排内战中,渡江战役之前,李宗仁还和白崇禧把蒋介石弄下野,企图力挽狂澜,再和解放军干一下子,结果被人“宜将剩勇追穷寇”给干翻了。

李宗仁就告诉白崇禧不要去台湾,白崇禧还想去和蒋介石掰掰手腕子,结果暴毙而死。阎锡山去台湾后一看形势,干脆就学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地去了。要知道阎锡山这一辈子,什么大风大浪没遇见过,袁世凯厉害跟袁世凯混,段祺瑞厉害跟段祺瑞混,日本打来的时候,不是国共按着,差点就投降了,唯一服的估计也就蒋介石了。


史论纵横


这个问题就先不下结论了,给大家讲讲阎锡山和白崇禧在台湾的日子,就都能判断出来了。

先说说阎锡山吧,作为山西王,他在那里盘踞了38年之久,最终还是被赶到了台湾。

但是,阎锡山在去台湾之前,利用蒋介石和李宗仁之间的矛盾,居中调停,竟然拿到了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的职务,算是收获很大了。

1949年12月,阎锡山来到了台湾。作为国民党的行政院长,既然李宗仁去美国了,那自己总要出来说说话的。

至少从表面上看,阎锡山还是很把自己当回事儿的

。一回到台湾,他就立刻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国民政府”迁移至台北办公。这之后更是经常开个新闻发布会,说说自己的施政方针,批评批评国民党内部的不团结,要总结经验教训,在台湾好好发展。

这时期的阎锡山,颇有几分卧薪尝胆的意思。

但是,阎锡山也明白,后面还有蒋介石呢!真正的“国民政府”,还是捏在老蒋的手里,他对阎锡山可没有多好的印象,中原大战的时候还掐过架呢。

蒋介石这时候因为立足未稳,不想有太大的动作。而阎锡山呢,背着行政院长的头衔,还是事事都要蒋介石拿主意,虽然心里不爽,但是也没办法。

到1950年初,蒋介石终于谋划好了,于是,阎锡山的好日子到头了。蒋介石拿出了一套“行政院”改组建议,阎锡山知道自己不能反对,只好认命。

根据改组方案,“行政院”里面阎锡山的人都被蒋介石的人替换了,阎锡山的“国防部长”一职也被拿了下来。

阎锡山这个“行政院长”,现在成了孤家寡人,毫无实权了。

到1950年3月,蒋介石也不管远在美国的李宗仁了,自己在台北正式复职。这样一来,阎锡山的行政院长更没有意义了。所以,他非常识时务的交了辞呈。

蒋介石当然愿意看到这个结果,很快就批复了。至此,阎锡山算是离开政局,放飞自我了。

虽然无法离开台湾,自己的亲信也没有多少。但阎锡山不缺钱,心态也好。先是住在台北丽水街,深居简出在家写书。半年之后,阎锡山又搬到了更偏僻的阳明山边的菁山居住。

菁山这个地方更偏僻,步行半小时才能到公路,附近没有村子,没有电话、电灯、自来水。看来,阎锡山选了个适合隐居的地方。

阎锡山还专门建了一个“窑洞”,感受一下他当年山西的生活。并且,花钱租了一大片地,建了一个农场,在里面种了不少橘子树。

总之,阎锡山不能离开台湾,失去了权力,但是晚年生活并不算凄惨。一直到他78岁那年,病逝在台湾。



再说说白崇禧吧。

白崇禧是新桂系的人,那是李宗仁的好搭档,一直都和老蒋不对付。尤其是淮海战役的时候,生死存亡的大仗,白崇禧愣是坐在旁边看着,蒋介石的精锐全军覆没。

你说这种情况,蒋介石能不记恨他!

这个情况是很明白的,所以当年李宗仁坚决不去台湾,也劝白崇禧不要去。但是,白崇禧能去哪?尽管李宗仁再三劝说,白崇禧还是选择了去台湾。

至于为什么,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说:“父亲其实很清楚自己去台湾的境遇不会很好,也有机会去香港,去海外生活,但是最后他的选择就是‘要向历史有个交代’……对于自己在台湾的境遇,我想他心里是有抱怨的,但是他不讲,至少他保全了自己的尊严……”

所以,白崇禧去台湾,是为了自己的尊严,他不想漂泊在外。

白崇禧到了台湾之后,蒋介石自然要收拾他。只不过因为能牵制李宗仁,所以蒋介石只是夺了他的兵权,给他一个虚职,然后让他在被监视的情况下生活。

之后,白崇禧的生活也是简简单单,一直到1966年因心脏病去世。

关于白崇禧的死亡,有很多说法,比如传言他是被蒋介石毒杀的。不过按照白先勇的说法,他的父亲白崇禧并非死于暗杀,确实是心脏病去世。

所以,这么看的话,白崇禧和阎锡山的晚年境遇差不多,都是没了实权,不能离开台湾,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

但是,咱们可以看出,从心态上来看,白崇禧还是更悲剧性一些。他来台湾之前,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境遇不会很好,但还是很悲壮的来了。他心里有抱怨,有情绪,但是不能表露出来,如果说阎锡山是淡然的,那白崇禧则多少有些憋屈了。


七追风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蒋介石复任“中华民国总统”,逼退了阎锡山的“行政院长”,并换陈诚上任后,才真正达成了,在大陆搞几十年都不曾搞成的独裁统冶。为什么这么说?在台湾,所有的军阀,都不过是些年逾花甲的可怜人。比如阎锡山、白崇禧这些在大陆常与蒋介石作对的军阀力量。

在国共内战之时,他们手中的兵,早被解放军消灭殆尽了,没兵了还怎么掣肘老蒋?再说台湾,地不过大陆的1/265,人不足大陆的百分之二。这些军阀,在台湾也无人、无地,给他们东山再起的机会,自然个个都仰老蒋之鼻息,而苟活着。所以说,老蒋在大陆折腾了半辈子的独裁统冶,到了台湾,却不费吹灰之力到手。也算是一大讽刺。


白崇禧,号称“小诸葛”,一代名将。不仅战绩丰硕令人叹服,而且理论功底也很强,曾撰写过《游击战纲要》等著作,其在抗日战争中所提的“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真知灼见,不仅训斥了主和派的无知,也校正了主战派的浮躁,还被国民政府奉为最高抗日战略。

难怪他的对手——“战神”林彪在与白崇禧几经较量后,也点赞白是国军将领中最有才干和智慧的人,雄才大略的毛泽东一般对像陈诚、阎锡山等将领,评价就送4个字“无足挂齿”,但对白崇禧却评之为“中国境内最为狡诈的军阀”。周恩来评价白崇禧,“有指挥才能,无政冶能力”。




白扛着这么多厉害的评价去台湾,却搞得晚景比阎锡山更为凄凉。不唯它,皆为白对政冶的观察力偏弱。“新桂系”的另一巨头李宗仁,曾劝其不要栖身台湾。白最终还是跟老蒋去了台湾。实际上,白是被当做“新桂系”的人质押在台湾。等到65年李宗仁回归大陆后,白的价值便荡然无存,老蒋命令毛人凤下手制裁。

保密局长毛人凤,令谷正文执行暗杀,谷正文买通白崇禧的副官,2次利用白喜打猎之特点,设局暗杀,幸得随员果断处置而未成。最后一次,是侦知白的原配马佩璋亡故,白为打发苦闷、失意,与身边的张姓护士时有缠绵。保密局利用其年已古稀,需“补药”强体之机会,在药房将加大剂量的“补药”供给白使用,令白于66年12月一补不起。一代名将,英雄迟暮竟如此凄惨。




阎锡山,在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中,于49年6月在广州,就任李宗仁政府的“行政院长”一职。到台湾后,老蒋不顾法统,竞强行搞掉李宗仁的“总统”,自己上位,又劝阎锡山递了辞呈,让陈城上位。阎锡山一气之下,次日便搬到僻静的丽水街居住,半年后,又从丽水街搬到更为偏僻的台北市郊阳明山边居住。彻底做了个寄情山水、无意政冶的寓公。天天养花著文,作息规律。

蒋介石来阎处看望了几次,终于放下心来,嘱他好生将息,便不再注意他了。阎在这期间写下了《世界和平与世界大战》、《孔子学说》、《大同之路》、《三百年中国》等著作,不仅如此,阎锡山还在77岁之际,雄心万丈制订了一个研读25史的计划。这个,实在令人钦佩。78岁,阎锡山于60年5月于台北亡故。


阎锡山的境遇为什么比白崇禧要好点?原因在于,阎锡山与其说军阀,还不如说是个晋商,阎的经营能力,远比其军事能力的乏善可陈,要如雷贯耳的多。抗日时期,经阎的苦心经营,在山西积累大量的资产财富,阎军在如此优势的后勤支撑下,战力还不如穷的叮当响的西北军。也是令人懵逼!

同理,阎锡山逃台,也带过来不少财富,再加上阎锡山识时务,及时退出政坛,寄情于山水。生活上又比较富裕,自然比靠领退休工资生活的白崇禧要好,再加白实际上,就是一个人质,是用来牵绊李宗仁的。在蒋的眼里,自然盯得要比阎锡山要紧。还屡屡要设局暗杀白崇禧。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穿越历史的迷雾,检视历史的足迹,仰望历史的辉煌,感怀历史的沧桑。“剑雄品评文史经济”与您同学同行,同喜同叹。您的关注,是我奋笔疾书的动力,您的阅读,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剑雄品评文史经济


白崇禧和阎锡山作为民国时代两个重要的军阀人物,从北伐战役起头,就与代表所谓国民党正统中心的蒋介石在关系上扳缠不清,既有合作也有匹敌,蒋介石和白崇禧誓师北伐时,北方的阎锡山和冯玉祥积极相应,配合击败了盘踞北方的奉系张作霖部,这是几人的蜜月期。

然而在那时,白崇禧和阎锡山并不服气40岁的蒋介石可以作为翘楚率领全国,一方面蒋资历较浅,对国民当局的掌控还不够到位,一方面白和阎都是在本省几经摸爬滚打才混上首级头子的,政治和军事经历丰盛,怎甘屈人之下呢?

所以1930年爆发了蒋对冯阎李白的华夏大战,这其实就是新军阀之间的战役,战役成效蒋介石胜出,白崇禧兵败流亡香港,阎锡山下野避往大连。但由于蒋介石力量有限,国民当局中心尚没有余力完全节制桂晋二省,只能接纳代庖署理人轨制。广西选中的俞作柏节制不住场合排场,很快被李白翻盘,而山西更是谁也不服谁,只好请阎锡山回来。

这些军阀之间没成心识形态的对立,就是谁当老迈的问题,阎锡山的纯熟在于经由华夏大战后,深知本身非蒋敌手,今后不敢不恭。并且阎锡山政治报负也没那么弘远,兹要主政山西当个土皇帝即可,其它完全可以听老蒋的,所往后面不息息事宁人。解放战役太原失守后阎锡山南逃,被蒋介石推为制衡李宗仁的行政院长,即使这一时代,奸狡的阎锡山也从不真把代总统李宗仁当老迈,事必私聊老蒋,天然蒋到台湾后也不会太难为他,给个虚职就好。

白崇禧则不合,桂系从来不是只想运营广西一省,而是要取蒋而代之。在华夏大战之前白崇禧已经有前科,1927年尾桂系就连系孙科等国民党其它派系,第一次逼蒋下野。九一八事情后把持全国声讨蒋不抗日的言论,再次逼蒋下野,1948年尾三大战役近尾声,老蒋黄埔主力被歼,李宗仁白崇禧把持桂系尚有必定军现实力,第三次逼蒋下野。所谓再几回再三二不能再三,蒋介石对桂系早已胸中熊熊

猛火。

老蒋到台湾后团体反思了丢掉大陆的缘故缘由,其中桂系的不合作被列为重要一条,认为恰是关头时辰桂系的拆台致使国民党失山河,比如1936年围剿陕北的关头时辰,李宗仁白崇禧陈济棠搞了个“两广事情”,后面才是西安事情;淮海战役死活关头,白崇禧拒不派兵援助,甚至扣下蒋介石本来可以变换的宋希镰兵团,变成淮海惨败。

跟白比力,阎锡山就没这么多黑帐了。

李宗仁看得就斗劲清楚,桂系兵败后,警告白崇禧去香港去美国均可就是别去台湾,可惜白崇禧听不进去,果真到台湾就形同软禁,死的也不明不白。

做为民国不倒翁的阎锡山,老谋深算,有极高明的处世哲学,既擅长皋牢部属,又擅长趋利避害。华夏大战后,他就晓得,凭一个山西之力,要想按捺蒋介石为首的中心当局是不成能的,只需归顺才可自保。解放战役中,阎锡山也是死硬的反共分子,太原城是解放军最难啃的钉子,阎的手下宁死不降,成为国民当局杀身成仁的榜样。阎锡山赴台后,洁身自好,不问政事,所以蒋介石不为难他。而白崇禧做为桂系三巨子中惟逐一个在台代表人物,刚到台湾时,因代总统李宗仁在美国、香港等地尚有影响,蒋介石经由过程白崇禧还想感染打动李宗仁,至少不让李宗仁走向极端,当李宗仁归顺大陆,白崇禧一会儿失了把持价值,势必要为桂系与蒋数十年的内斗,三次逼蒋下台的所作所为担任,甚至把淮海战役失败而导致长江以北全面失守的责任,也全数搁在白崇禧身上。不为难小诸葛白崇禧,蒋介石郁积胸中几十年的怒火 向谁出!

白崇禧和阎锡山这两人跟老蒋都是不合的。

前几年看过一个记实片,就是说白崇禧的。李宗仁不息劝白崇禧不要去台湾,后来李宗仁回大陆后,老蒋想用白崇禧牵制李宗仁的价值消失,他在台湾的形势就加倍严峻了,还蒙受了暗害,幸运逃事后,终极仍是死在猛药上。

比力之下,西北王阎锡山就良多若干好多了,到台湾后仍是跟老蒋做对,不息被老蒋干与干与的很凶猛,无法辞去“行政院长”,用心在家写书,末了病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