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很多人说真正聪明的人很少交朋友,你怎么看?

梓晨一君


想起两句诗,一句是李白的“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一句是岳飞“知音少,弦断无人听”。


看来,自古都是这个理,真正聪明的人很少花时间来交朋友。



何谓聪明?耳聪目明即谓聪明。善于听取,擅于辨察。所以,真正聪明的人,都是知进退、懂取舍、能务实的人,他们最知道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1、聪明的人懂得时间的珍贵,不做无效社交


什么是无效社交?是指那种无法给你的精神、感情、工作、生活带来任何愉悦感和进步的社交活动。


关于无效社交,网上有句话说得好——


你跟他吃饭你总不开心,你跟他处事你总是吃亏。你跟他待着你总觉得累。


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


在一个聚会上,和一些不太熟悉的人,或者叫不上名字的人互相恭维、问好,说一些“你累、我累、众生皆累,生活不易”的场面话。


从开始吃饭、假笑到聚会结束,怎一个累字了得!


2016年8月网上有一张“霸屏”的图:“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整天,他的羊吃饱了,你的柴呢?”


这样的社交并没有什么用,交朋友是为了拓展人脉,是想在自己需要帮助时,得到别人伸过来的手。


但是你好像忘了重要的一点: 只有平等,才能互助!


如果你不够优秀,人脉是不值钱的,它不是追求来的,而是吸引来的。只有等价的交换,才能得到合理的帮助。


人脉的基础是你的“被利用价值”:你的利用价值越大,他就越会帮你。


所以,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去做无谓的社交,而是把时间花在提高自己的个人价值上。


2、聪明的人交友谨慎,讲究三观契合


所谓羽毛相同的鸟儿一起飞,聪明的人不是不喜欢交朋友,而是不喜欢和你交朋友。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三观一致才能成为朋友。我们因为从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不同,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就有所不同。


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观一致的人成为朋友,就会有共同语言,在某些观点,价值上有一致的认可;

在一起相处的时候,能对共同感兴趣的事情,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与见解,志趣相投,相谈甚欢。


可是如果三观不一致,就感觉非常别扭,常会有鸡同鸭语的感觉。谈话常常陷入尴尬,在意的事情不在一个点上,即使面对面交流,也觉得是隔了千山万水。


有一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无论我告诉你什么道理,当你的心智没有达到这个境界或者接近的水平时,你是不会理解这个道理的,或者你以为你知道这个道理,其实你不知道。


所以,真正聪明的人,交友谨慎,三观一致,讲话不累。


3、静水流深,聪明的人大多都能“自燃”


知人者智,知己者慧,静水流深,静待花开。聪明的人都知道,人,生而孤独,内心强大的人都懂得和自己交朋友,无须外求。



法国孤独诗人普吕多姆写过一首诗,题目是《银河》。


————

星星,你为什么这样忧伤?

星星回答: 我们孤独……


每一颗星都远离姐妹们,

你却以为他们都是近邻。


……


它的烈焰放出满腔热情,

默然消失在冷漠的太空。


每颗心都发光,离姐妹很远,

尽管看起来近在身边。


而它——永恒孤独的它

在夜的寂静中默默地自燃。


普吕多姆是世界上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我最喜欢他的这句诗:

“我们孤独……每个姐妹看上去很近,但其实很远 ! ”


因为有书君喜欢写文,常常喜欢一个人待着。有一次朋友问我:“你每天静静地写文,不觉得孤独吗?”


我反问她:“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你就感觉不孤独吗?”

并不是某颗星星孤独,而是所有的星星都孤独。星星们回答“我们孤独……”,这是多么震撼而又伤感的画面啊!


生活中,我们认识那么多人,我们看上去很近,但又有几个人真正懂你?我们之间的真正距离,或许比星星之间的距离还远。


我们的心灵生活的世界,不就是一个冷漠寂静的太空吗?这个太空中,看不见别人,只有自己。

我们那永恒孤独的心灵,在夜的寂静里,默默自燃,直到烧尽。


其实,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一部分人不承认,另一部分人还不知道。


聪明有智慧的人,之所以很少有交朋友,是因为他们并不寂寞,他们内心丰盈,从不外求。


一个人如果太花时间交朋友,其实说明他是一个很空虚,沉不下心来做事的人,当你接受孤独、享受孤独,并且专注做事的时候,你就是和自己做朋友。做好自己,和你同频的人自然而然就会来到。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也不是很少交朋友,越是聪明的人,在社交上花的时间越少。因为他懂得:人脉不在别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


很多时候,真正使我们劳累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无效的社交”。

什么是“无效社交”?

下面这个场景也许算个代表:你跑到一个聚会上,跟一群陌生的人嘘寒问暖,全程笑脸相迎,满屋子客套话,互相絮絮叨叨,敬酒、扫微信、留电话号码,但是三天之后就记不清对方是谁……

仔细想一下,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都被这种“无效社交”占用了。

所谓“人脉就是钱脉”,是当今最大的荒言。

真正的牛逼,是看你能吸引多少人、影响多少人。你自己不牛逼,认识再多牛逼的人也没有用。

因此:你自己的层次,决定了你所处的层次。你永远只能和同一个层次的人在一个圈子。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去结交别人,不如努力的提升下自己。

我们正在从外求变成内求,外求就是求资源、求渠道、求关系、求人脉,到头来却发现就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内求就是将自己精力都放在应该做的事上,将你的特长发挥到极致,自然就会把别人吸引过来,然后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就是“求人不如求己”的真正内涵。

有时候,我们为了拓展所谓的人脉关系,在台面上忍气吞声、一味的的去讨好和顺应,这样下来的结果是,把最好的脾气给了别人,把最坏的情绪给了家人和父母。

得罪别人,会让自己失去利益,所以我们不敢;而得罪亲人,他们却不会伤害你,那么成本却近乎于零,所以我们恣意妄为。

你的家人最懂你生活上的艰辛,所以才去忍你、让你,纵了你的蛮不讲理和骄横跋扈。人生有无数种失败,这是最悲情最苍凉的一种。

这个社会只会越来越现实,谈感情太假了,不如直接谈利益。既然每个人都是奔着目的而来,为何不能打开天窗说亮话?直奔主题,合则来,不合则去。

所以,未来的社会是不需要社交的。凡是存在的距离,都是合理的,我们不需要刻意走近或走开,只需做好自己,该走近的早晚都会走近。

未来最珍贵的东西是时间,切勿随便耽误别人的时间,也切勿随便浪费自己的时间。有点闲暇的时间,就不要去应酬了:多年不见忽然联系,肯定是用到你了才想起你;事先没有预约,忽然请你吃饭,说明你只是某一个饭局的凑数的人。切记啊:没有任何人值得你去应酬!

有点时间多读读书,多陪陪家人,使自己身心愉悦,生活丰富多彩。修身养性,岂不快哉?

最后再提醒一下:请把你那些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你喜欢的事或者人上,将你该做的、擅长做的事做到极致,你的世界会精彩很多!




品剧回甘


我是尹璨,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学习心理学、自我成长,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加入我们,实现精神自由!


讲到聪明,大家标准都不一致。

人是群居动物,都有社交需求。人活着需要认可,需要交流,无论聪明还是愚笨都是需要朋友的。


然而,并不是同一物种就可以相交,人人都会挑拣,人人都在选择。把物质生活放在首位的人选择社会地位与自己同一层次的朋友,把精神世界放在首位的人选择干净纯粹的朋友,把智慧或勇气放在首位便会选择智慧坚韧的朋友。


人类往往会去寻找同类,如果说一个人很少交朋友,那么,要么他的同类太少,要么他不善与人相交。 “真正聪明的人”究竟怎么定义姑且不说,但这种人大概很难找得到,那么遇到另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并成功交友的几率应该更小了吧。高人常隐居,如果说“真正聪明的人”是陶渊明那个样子的话,可能终其一生都难遇见第二个陶渊明了吧。


我们为什么要交朋友,除了精神上的社交需求之外,在物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朋友。人常说多个朋友多条路,遇事需要有人分享与分担,需要人帮一把。孤独的反义词是连接。与社会之间的连接,对于“真正聪明的人”而言可能已经不再需要通过与人群直接沟通这种方式了。这样他对朋友的需求就不那么强烈了。他们对朋友的要求也会变得贵精不贵多,人生一两个知己足矣。



好像有这么一句话,抗拒人群的人缺乏生命,抗拒独处的人缺乏灵魂。物理上的暂时缺席,说明精神上的持久在场。真正聪明的人其物质生活如何不能确定,但其在精神上应该是足够强大甚至强悍的。


这一类人是否都如陶渊明般想要隐世,我不清楚,但想要知道谁是他的朋友也不容易吧。能够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应该是没有把自己归入“真正聪明”这一类属,也没有把自己归入他们的朋友,那么,你不是他的朋友,他们交朋友交的多少又从何得知呢?


关于华大
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工作室,始于2003年,专注心理咨询、心理培训、企业EAP。300多名富有实战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团队,600余名志愿者服务团队,30门电话组成的免费公益心理服务热线向社会提供服务。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聪明的人很少交朋友,确实是这样,为什么会如此,我觉得有以下3点:

【1】聪明的人智商高,和大部分人不在一个层次,所以感觉曲高和寡。

聪明的人,肯定理解和认知水平,在大多数人之上,生活中讨论的东西,大部分人都是一般的理解水平,和聪明的人交往,大家不在一个调上,能聊的来的人很少,客观上决定了聪明的人交朋友少。

【2】聪明人看懂了朋友之间的关系的本质,关键时刻不一定能用上,所以把更多精力花在自己身上。

有些人看似朋友很多,吃饭喝酒唱歌玩耍,一堆人陪着,真到了关键时刻,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却发现都是些狐朋狗友,一个都靠不住。聪明人正是看到了这个本质,所以不愿意把时间过多的浪费在外人身上。

关键时刻还得靠自己。

【3】聪明的人也交朋友,但是通常来说比较少。

聪明的人也有自己的小圈子,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毕竟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走不进聪明的人心里。他们不是不交朋友,而是交朋友很慎重,一定是双方非常合拍,才会真正投入,毕竟时间太宝贵了,哪有那么多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人身上。

总之,不管聪明人如何选择,我们普通人,做好自己就行,不必刻意讨好谁,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就OK了。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名言佳句


交友一般有两个目的,第一个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第二个是拓展自己的人脉。聪明人交友少也是出于这两个方面。

1、 高处不胜寒

聪明的人不是不善于交友,而是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和自己不在一个认知高度的人一起做朋友,这消耗他们的精力,也让他们觉得很没有意义学习不到心的东西,聪明人之间的交往是你来我往的,互相有切磋也有学习,因为对方有自己欣赏的地方,才会吸引聪明人的目光,所以优秀的人经常也是聚堆的,因为他们有更多共同语言和互相欣赏的地方,和不聪明的人交往,对于他们的交友投入来说是不对等的。

2、 自己就是最大的资源

优秀且聪明的人,会把提升自己的能力,把自己变成最大的资源,因为自己足够优秀,也就有足够的魅力吸引到同样优秀的人,自己身边就会聚集一些同样聪明的人,这个时候再花费交际时间去拓宽自己的人脉对于他们来说是无用的,因为自己就是别人渴望结交的最大的人脉资源。足够优秀的他们,对于朋友的要求也就更高,能成为他们需要的资源的人,必然也是拥有强大专业能力并且聪明的人。

3、 需要更多时间提升自己

聪明的人是拥有更多思维体力的人,这些人能快速进入专注的状态,对于他们来说专注的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出去交友更有趣,也能让自己收货更多成就感,所以交友对于他们不是必需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自己能力上,让这些聪明人越来越优秀。

以上


开火车的老湿机


不知是不是题主感觉自己还是聪明的人,可是比较孤单,有情感需求未满足,但是想想聪明的人不应该是这种状态呀,所以才有此疑问。不过,看到这个题目让我联想到两个人分别所写的两句诗词:一是李白的“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一是岳飞“知音少,弦断无人听”。尤其是李白的那句,所感慨的心情是不是和题主有异曲同工之妙。

通常来说,真正聪明的人所思考问题当然是有深度的,曲高和寡,难免应者寥寥。自己身处高楼,俯视众生,自然很少能交到朋友了。我想,没有人欢喜一直仰着脖子去看人,这也太累了。说到这,我们再来定义一下真正聪明的人,在我的理解上是智商比较高的人,在某个领域有自己独到之处的人。我感觉一个人的全面素质不仅仅包括智商,还应该包括情商和别的什么商等等。如果智商让自己在楼上独自呢喃,而情商则是让你下来喝杯酒接接地气。我个人认为,在聪明之上还有智慧,在智慧之上还有睿智等。从学术上来说,可能真的高处不胜寒,这是有层次的,相差一层就无法轻易理解得了的。然而,从交友上,却不尽然了。情感是相通的,无论是男女老少,情感是人的本性流露,是无等级的,是可以相互流动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聪明与交友貌似没有存在必然的联系。

不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结交朋友大多数会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当自己眼界高一些,自然相对的圈子会小一点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朋友本身是种缘分,随缘而处,一般人也不太会为了交友而特意去安排什么了。最后想说句有点云遮雾罩的话:人本身是孤独的,恰如你独自赤条条地来,又独自赤条条地走。


鹈鹕心理


半醉人丿谢十米娜友邀!虽然竹木自认耳聪目明,但离聪明还差太远。不了解真正聪明的人,是不是很少交朋友。所以不敢妄下定论。唯有拿自已举例,不周之处还望见谅!

就来竹木自已来说;一路走来,有得有失!

先说失。因为孤独。为什么会孤独?因为竹木过早踏入所谓的,社会大学,太早领略冷暖人间。心智难免会比,当时还在读书的同学和小伙伴们略微成熟些。刚开始,还能跟关系要好的同学和小伙伴,愉快交流。到后来渐渐的发觉,沟通越来越不顺畅。(刚开始可能是,我刚步入社会,发展还不太顺利,出于自卑。暂时不敢面对。过了几年,伙伴们陆续毕业,有的开始创业,有些出来找工作。碰面交流的机会就越少了。又过了几年,有的发展顺利,事业远超过我。~此时我正处事业瓶颈期,不上不下~有些还在苦苦挣扎)后来一些个事业有成的同学,和发展不顺的小伙伴,都曾来找过我。最后还是渐渐的疏远了。(原因有二,一为看不惯一些,事业刚起步,就飘飘然的同学和小伙伴。善意提醒,换来的却是恶语相向,类似你以为你是谁?那么早就出来混,混成今天这个鸟样。还敢来说我,,,还有一些过得比我差,光想找我借钱,时间长了成理所当然,后来不想借给他们了,关系也就,,,二为自已也有一些不到之处。或许善意提醒方试方法不对,又或许找我借钱的,应该好好沟通缓解,,,)到最后才发觉,其实这些所谓的矛盾。主因在于,自已过早催熟自己。过早失去所谓的童真。想拥抱过去,却每天准时幽怀。想挤进当下,却发现怎么也容不下来。唯有面向书海,畅游未来,,,

再说得;得到一个还算完满的家庭。得到一份还算安稳的心态。有浅悟,有道修,有方向,,,抛光聪明,打磨心智,开始心慵,物欲任流!开始使然,共悠挤愁!竹木合一


竹木合一


看你怎么想了,我认为真正聪明的人不是很少交朋友,而是别人都会主动过来结交他,他在社交方面花的时间比较少,质量又很高而已。他们懂得,人脉不是在别人身上,而是在经营自己身上。这种投资自己的行为其实也是变相的在社交。

社交的本质只有两种:共情社交和功利社交。

共情社交指的是为了获得情感联结与情感体验,打发无聊,或因共同兴趣而产生的社交行为。说通俗点就是你生活不如意了,你需要从别人身上得到理解和支持。

这种社交不涉及利益的交换,但是年纪越大,共情社交就会逐渐减少,而且越是独立的人,对共情社交越是不在乎。大家所看到的一些成功的人也爱社交,是怎么回事呢?我觉得可能他要么是不喜欢孤单所以单纯的喜欢这件事就像你喜欢玩游戏喜欢看剧逛街一样,要么还是多认识人然后筛选出不同价值的对象建立不同的互利互惠关系而已。

再来说说功利社交,就是指为达成某一目的,或是从对方身上获得利益而产生的社交行为。

“功利社交”有两个基本前提:

一是有效信息、知识与物质的交互传递。

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要share才有其他的小伙伴喜欢他,所谓礼尚往来就是诠释这个基本前提的。

二、较为「对等」的价值水平。

这个价值水平其实就是社会地位和三观的门当户对,最近在追溏心风暴3,黄家和许家的矛盾所在点就是双方的社会地位和三观非常不同。所谓人心不一定能换人心,因为精神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不是很容易就能改变的过来的,加上社会地位的不同,导致每个人心中的评判标尺不一样,所以功力社交只在乎获得利益。

不过很多的功力社交能带动共情社交的发展,但是共情社交如果朝着功利社交发展,那友谊的小船可能说翻就翻了。

社会就这样,除了至亲,其他人只有关系平等,才能互相帮助,才有友谊可谈。只有经营好自己,你才能少个别人添麻烦,多给别人提供帮助,这是友谊能够持续保持的唯一核心,毕竟没有人喜欢不聪明还不努力上进又负能量爆棚的人。

因为人都喜欢能给自己带来好运的人。


又宅了一天


之前我忘了哪个微信大号发表过一片文章,题目大致是:我在进步最大的时候最不合群。

wo发誓,这绝对不是我自己公众号的文章(虽然我自认为我的文章质量也很好,嘿嘿😁),真的只是看到这个问题,想起来了而已。而像题目中的问题大概用一句古语就可以概括,那就是“高处不胜寒。”

这是在古代可能存在较广的一种情况,智商超高也身居高位,惹人妒忌和猜疑,碍于身份,没有贴心的朋友。

但是到我们现在社会上对聪明人的定义似乎很宽泛,以前聪明大多指智商,现代社会算是把情商等各种商都算进去了。



现代社会中,大多职场上的所谓聪明人其实都很爱交朋友,而且他们的事业似乎也成长的比一般人容易得多。

这类人不仅仅是智商,情商也很高,“上下通吃”,无论是她的上级还是下级,他们都能把关系梳理的很融洽,而他们真正要交的朋友,通常更小,更精华,更有针对性。因为他们目标明确,感性和价值观都很成熟。他们了解自己什么样的朋友能帮助自己,什么样的朋友能互相成就。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句话虽然有点难听,但大多数时候是没错的,精英阶层,富裕阶层毕竟还是少数,跨阶层的共同语言实在是太少了,认知不同就很难相容。

就像我在文章前面提到的那篇文章:我在进步最大的时候最不合群,因为进步了,认知层次也就划分开了。



还有一种聪明人也通常不太合群,李敖大师在《读书人》节目里,口吐真言:「我是单干户,不与朋友来往,但是我自己很用功,每天工作 16 个小时。」

像他们这种人,风采出众,个性太强,学识渊博,地位居高,根本没必要可以合群。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方向认知的无比清晰,即使交朋友,也得入得了他们法眼,你们马云认识几个部门经理,他也不一定都能答得上来。

他们的朋友圈可能会更窄,因为层次越往上圈子一定是越小的。

还有马云创业的时候朋友多吗?也不一定,因为马云在当时来说,是人群中的异类,他在做的是大多数人不会接触的,所以在创业时他的朋友也不会很多,因为这不仅是认知差,是价值观都不同了。

所以,真正的聪明人不是很少交朋友,而是他们跟多数人已经深处不同的圈子了,跨阶层的社交,大多是无意义的社交,所以他们显得朋友很少。


席越


中国人的朋友关系大多都会演变成利益关系,还不要说有的人广交朋友纯粹就是为了建立人脉关系,方便利益交换。聪明分很多种,那些钻营人脉的人,你不能说他不聪明。只是此聪明非彼聪明。

所谓聪明的人很少交朋友。

一是因为很难交到知心朋友。很多看似关系很密切,其实也都是酒肉朋友。尤其中国人朋友关系缺乏距离尺度,今天称兄道弟,明天可能就是最大的仇敌。关系太黏糊,边界模糊,就会对对方期望过高,非分之想太多。一旦得不到满足或者一方失去地位,那种明显可以感到的世态炎凉就会让自己的心理也失去平衡。我以为互称先生最合适,既客气又有距离感。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清楚当中的边界是最好的。那种无话不谈的朋友往往都是历经岁月和事件之后才能真正建立的。朋友一定是危难时帮你,而不是平时给你利益。

二是、这种聪明的人,一定是有知识有思想有精神追求的人。这样的人,交朋友不仅需要知心,还需要能有精神、思想、学术方面的交流。这种能有共鸣,能懂自己的人少之又少,上哪交去?

三是、这类人很喜欢独处,一定得有大量时间用来独处,因为独处可以把思维空间放在思考问题上。连清静都是一种需求,干嘛要去交朋友。

四是、在中国有交集就有是非,如果一个人不愿让自己把精力花在处理应对是非上,自然也就会尽量关闭发生交集的大门。想说话还不如跟陌生人说呢,因为陌生人没有是非这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