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國文化知多少?

禮儀文化

莒國遠離周王室中心,更易疏離於周禮之外,其文化獨具特色,很大程度上繼承了本土形成的“夷禮”,同時也吸納了周王室所謂的正統禮儀文化。

崇天祭:莒國傳承了東夷人對自然天地的崇拜信仰,祭祀的天神往往以太陽為代表,另外還有山嶽、鳳鳥等。

莒國文化知多少?

“日雲山”圖像文字

1960年莒縣陵陽河遺址出土。

東夷族的領袖太昊、少昊之命名,也體現了源於太陽為圖騰的自然神靈崇拜,田昌五釋此圖像文字為“昊”,說明莒地陵陽河一帶可能是太昊、少昊氏族最早的地望。

尊夷禮:莒國人非常尊崇夷禮,有不少“殺身成禮”的故事,莒敖公時期的史官柱厲叔以死表達忠君愛國之心,對“夷禮”的尊崇可見一斑。

講禮樂:莒人對夷禮的尊崇,還表現在對音樂的愛好上,具體表現為“喜飲酒歌舞”的習俗。東夷人好飲酒,並能歌善舞,陵陽河等遺址普遍隨葬酒器。

莒國文化知多少?

古莒地出土蚌形黑陶響器

莒國文化知多少?

劉家店子出土的錞於

青銅文化

莒國青銅文化歷經商代、西周,到春秋中期達到空前水平,頗有自己的特點。

鳥崇拜

青銅器許多以鳥形為裝飾,也證明了莒人崇拜鳥的習俗由來已久

造型獨特

有許多傳世佳作,青銅方鼎為莒國銅器之精品。

不恪守周禮

周禮規定,天子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士大夫五鼎四簋,據莒侯簋銘文記載,莒國國君一次鑄造青銅簋達八件,莒太史申鼎有“造鼎十”的銘文記載,說明莒國國君、貴族對周禮規格都有所逾越。

吸收外來文化

莒國與周邊國族保持著頻繁密切的交往,與南方楚、吳越文化相互影響,一些青銅器上有明顯的南方各國元素。

禮器樂器精美

莒國青銅樂器多而精。大中型墓葬中,幾乎都有編鐘或者編鎛出土,顯示出禮樂文明的發達。

婚姻制度

周代莒國的婚姻形態有一夫一妻制、陪媵制、烝報制、贅婿婚等。

一夫一妻制:這是周代莒國居於主導地位的婚姻形式,周代是宗法社會,雖然為了傳宗接代可以多娶,但重嫡庶之別不得多“妻”,所謂嫡妻、正室只許有一個。

陪媵制:即一女出嫁,其娣侄即妹妹、侄女陪同正妻一起隨嫁,陪嫁的女子就叫“媵”,家庭地位僅次於正妻。媵婚制帶有原始社會對偶婚制姐妹共夫的遺風。

烝報制:烝,就是兒子在父親死後娶父妾媵(即庶母)的婚制。報,就是侄娶伯父、叔父之妾為妻,以及弟在兄死後娶嫂為妻的婚制。

贅婿婚:即男子到女家落戶,莒國和其他諸侯國一樣都有贅婿制度。魯國大夫公孫穆伯到莒國會盟,見到莒女而生愛慕之心,後拋棄魯大夫的政治地位,帶著錢財來到莒國與莒女一起生活,就是贅婿婚的生動案例。

飲食風俗

莒國的飲食風俗,主要體現在青銅飲食器具、飲食生活和飲酒習俗等方面。《左傳》載孔子云:“器以藏禮。”周代以飲食器具質量的優劣、數量的多少和所盛事物的種類等,來標誌消費者的政治身份、社會地位和宗法等級,因此食器體現了禮制,也成為禮器。

炊器:鼎是兩週最常用的炊器,大致與現代的鐵鍋相當,用於烹煮肉食或宴享時作為盛食或盛湯之器。鬲用途主要是煮粥。同時還和甗配套蒸煮食物,甗相當於現在的蒸鍋,主要流行於商至戰國時期。

莒國文化知多少?

莒國文化知多少?

莒國文化知多少?

西大莊出土銅甗

莒國文化知多少?

於家溝出土銅鼎

莒國文化知多少?

長嶺鎮出土銅鬲

食器:用來盛飯、盛菜、盛水和進食的器物包括簋、豆等。

莒國文化知多少?

莒故城出土灰陶豆

莒國文化知多少?

西大莊出土銅簋

酒器:酒器是人們用來溫酒、盛酒、飲酒的器具。其中有的酒器還兼有盛水的功能。主要有尊、壺、爵角等。

莒國文化知多少?

莒國文化知多少?

莒國文化知多少?

莒國文化知多少?

莒地出土舉 虘又 角 、高柄蛋殼黑陶杯、銅壺 (莒國古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