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儲季」戰罷 這兩款大額定存最搶手

重慶商報-上游財經記者 郭欣欣

今年以來,由於利率持續上行,大額存單一度在部分銀行網點佔據了“C位”,擺在最醒目的位置推介。隨著6月“攬儲季”結束,大額存單利率上漲勢頭減弱。數據顯示,6月僅有13家銀行進行大額存單利率上調,且上調的限制較多。如僅對100萬以上的大額存單進行上調,或僅對3年或5年期的大額存單進行上調。

“競價”空間到頂 大額存單利率止漲企穩

隨著利率浮動上限的“鬆綁”,今年4月以來,各家銀行發售大額存單以及上調其利率的積極性明顯增強。

從4月開始,工、農、中、建等國有銀行集中上調大額存單利率,進入5月,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也都跟隨上調了大額存單利率。

除了上調利率,大額存單的起購金額檔位也比之前更加豐富,之前一般大額存單的起購金額為20萬,現在很多銀行增加了30萬、50萬、100萬等不同的檔位,針對不同的檔位給予不同的利率。

進入6月,作為銀行保本理財“退市”後的接棒者,“保本保息”的大額存單在攬儲戰中亦被寄予厚望。但從利率表現來看,大額存單卻顯得有些“動力不足”。

融360大數據發佈的6月存款利率報告顯示,6月僅有13家銀行進行大額存單利率上調,且上調的限制較多。如僅對100萬以上的大額存單進行上調,或僅對3年或5年期的大額存單進行上調。

在融360分析師楊慧敏看來,“6月大額存單的上調沒有5月明顯,主要由於5月一些大額存單已經將利率一浮到頂,沒有再次上調的空間”。在5月份,眾多城商行最高上浮55%,已經達到了最高浮動上限。同時,絕大部分銀行已經較基準上浮40%以上,且上浮50%以上的銀行也有很大一部分,尤其是3年期的大額存單,有25家銀行都上浮到50%以上。

長期資金稀缺

定存3年和5年資金最搶手

另一方面,由於正值年中考核,6月以來傳統定期存款利率亦水漲船高。據監測顯示,6月各期限存款利率均較5月份上漲,其中3年期、5年期存款利率分別上漲7個百分點和8個百分點,而2年期及以下期限的僅上漲1~2個百分點。

在40家銀行共計304個支行網點中,上調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的支行數量佔比明顯高於下降的支行數量佔比,其中上調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支行網點最多,共91家;其次為上調5年期定期存款的支行數,共83家。

數據顯示,6月份各期限存款利率較基準上浮30%以上(包括30%)的銀行數量佔比均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其中兩年和三年期限的佔比分別增加了16.37%、25.83%,而三個月、六個月、一年期限的基準上浮30%銀行數量佔比增長均在10%以下。

此外,不同銀行存款利率浮動比例分化明顯。6月份郵儲銀行各期限利率均值均高於其他類型銀行存款利率,均較基準上浮30%以上;其次是城商行,在各期限利率中,一年期的利率均值較基準上浮37%,高於其他期限的利率上浮幅度;大型國有銀行的存款利率均值高於股份制銀行存款利率均值,排名第三。

楊慧敏分析,在吸收存款方面具有天然優勢的國有銀行利率反而超過股份制銀行,或是由於目前“存款荒”已經波及到大型國有銀行,所以通過提高存款利率來吸收存款,而股份制銀行更偏向於通過同業存單等方式進行攬儲。

攬儲壓力不減

7月存款增量難言樂觀

2018年6月8日,銀保監會聯合央行發佈《關於完善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存款偏離度監管指標值由3%調整至4%,並刪除了“禁止高息攬儲”的規定。

在業內看來,此次關於存款偏離度的調整是為了緩解銀行的達標壓力,而刪除禁止高息攬儲的規定,也與利率市場化的思路一致,意在提升存款定價的自由度。

“一方面由於政策上存款定價的自由度提升,另一方面迫於存款壓力巨大,銀行存款利率仍有可能穩中有升。”楊慧敏分析,由於包含同業存單的同業負債不能超負債總額三分之一的限制,銀行同業業務顯著去槓桿,加之同業存單利率一般高於普通存款利率,所以銀行對核心負債依賴度上升,存款競爭加劇,銀行會更傾向於提高存款利率。

根據往年規律,7月份由於季初繳稅高峰期等原因,楊慧敏認為,銀行存款增量將會下降,而今年7月份由於攬儲壓力增大,預計銀行存款增量更會延續下降的規律。雖然總體銀行存款總體預計將會下降,但銀行的結構性存款佔比將會增加,尤其是中小銀行的攬儲壓力更大,所以會更願意通過高成本負債進行攬儲。

■相關

貨基T+0贖回限額7月生效

銀行理財快速“補位”

6月1日,證監會和央行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規範貨幣市場基金互聯網銷售、贖回相關服務的指導意見》,將互聯網貨幣基金T+0單日快速贖回的提現額度限制在1萬元,同時規定7月1日開始實行。

受此影響,部分銀行理財產品也加快推出一些替代產品。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網點了解到,本週以來,T+0贖回金額超過1萬元的產品激增,值得投資者關注。

“這是7月5日剛推出的一款開放式淨值產品,募集時間持續到11日結束。”浦發銀行理財經理向記者介紹,這款產品具有T+0的流動性,投資者可以把它當成類似於“活期”的用途使用,業績比較基準在4%,一推出市場,立刻受到青睞,目前認購增速非常快。

光大銀行的“光銀現金A”也十分類似。產品以貨幣市場工具投資為主,外加短期債券和其他符合監管規定的固定收益類資產。實時贖回功能支持本金實時到賬。

此外,中信銀行推出的“天天煲”,也是一款支持7×24小時實時贖回功能的理財產品,能彌補該行此前“薪金煲”的部分功能。

“補位”產品競相“上架”,投資者在選擇時需看清其中細節。比如一家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目前“活期”類理財產品就達到6只,目前年化收益率在3.78%~3.92%之間,跟貨幣基金收益率相當,但購買門檻一般在5萬~10萬起,此類產品往往隨時可贖回,不過快速贖回到賬一般限制5萬份,實時到賬時間是9:00~16:30。

對此,業內人士建議,投資者可多買幾隻貨幣基金來滿足短期流動性需求,比如同時在5個理財平臺購買5只貨幣基金,每天就可以快速提現5萬元;如果金額比較大的話,不妨多對比各家銀行的T+0理財產品,尋找合適的替代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