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參天鳳滿枝!成都高新區人才引進30年紀事

梧桐參天鳳滿枝!成都高新區人才引進30年紀事

梧桐參天鳳滿枝!成都高新區人才引進30年紀事

一年種穀,十年育木,三十年成林。從1988年到2018年30年間,成都高新區在時代的“大江大海”裡,在縱橫交織的經緯線上,以濃墨重彩之筆,勾勒出創新華章,成功邁入國家高新區第一方陣,開啟了高質量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新篇章。

梧桐參天鳳滿枝!成都高新區人才引進30年紀事

梧桐參天鳳滿枝!成都高新區人才引進30年紀事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與成都高新區30年發展相對應的,是出國留學熱的潮起潮落,是大批留學生的加速回流,更是一批批國家“千人計劃”人才、海外留學人員“一路向西”,從“孔雀東南飛”到“孔雀西南飛”的遷徙時空圖景。

人才是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在成都高新區30年發展過程中,人才的流動與聚集不斷相伴前行,奏響了一部

鳳還巢、鳳來鳴、鳳棲梧的時代遞進之雅歌。

梧桐參天鳳滿枝!成都高新區人才引進30年紀事

鳳還巢

海歸潮起 高新築巢

在時代大潮的推動之下,改革開放後第一波留學人員回國大潮,潮訊已來。而隨著成都高新區

留學人員創業園博士創業園牌匾上的紅綢一次又一次被揭開,“鳳還巢”的故事,就此在西部頻頻上演。

而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當人們口中的流行語逐漸由“出國”變為“海歸”時,成都高新區的“新長征”中,也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留學歸來者奏響的音符。

梧桐參天鳳滿枝!成都高新區人才引進30年紀事

特普生物 黃永

首批國家“千人計劃”人才、畢業於悉尼大學植物病理學的黃永博士,便是那一波“海歸熱”中回國創業的留學人員之一。事隔多年,黃永回憶當年回國的情形,仍然覺得“心潮澎湃”。“2000年是讓我從心動到行動的一年。”決定回國後,黃永將目光投向了成都。2000年6月,在成都高新區高朋大道5號,他埋下了一粒夢想的“種子”——特普生物,將其“讓國人吃上不含農藥的蔬菜瓜果”的夢想安放其中。

“從心動到行動”,黃永的故事是時代浪潮下“鳳還巢”的縮影。而成都高新區,就是時代的築巢者之一。

早在1998年8月28日,成都高新區就在高朋大道5號設立了中國成都留學人員創業園(以下簡稱“留學人員創業園”)。2000年1月,當國務院成立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後,西部大開發的歷史大潮開始滾滾而來。與此同時,成都高新區揭牌成立了由成都高新區創新中心統一管理的中國成都博士創業園(以下簡稱“博士創業園”),成為全國首家由人事部與地方政府共建的海外留學人員創業園。次年9月,博士創業園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

在西部大開發的頂層設計下,蓄勢待發的西部地區向外界傳遞出巨輪起航的信號。2001年,成都高新區全口徑工業總產值由1997年的40億元增至113億元,增長了1.83倍;在招商引資方面,截至2001年,引進摩托羅拉、家樂福、阿爾卡特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及國際知名企業。

梧桐參天鳳滿枝!成都高新區人才引進30年紀事

奧泰醫療 鄒學明

今年59歲的鄒學明,先後趕上了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第一批國家公費留學、大批留學生回國創業這3個歷史節點。他清楚地記得,那時留學生學成後,選擇回國創業的人數還不多,但在他心裡,回國的想法從未改變,

“作為國家第一批公費留學生,我有責任學成後報效祖國。”

上世紀90年代初,鄒學明便回國考察過,卻因在資金、團隊組建上困難重重,回國創業暫時擱淺。當西部大開發浪潮襲來,鄒學明重新尋找回國創業的機會。2005年的成都之行,讓他感到時機已到,“從選址到項目扶持,成都高新區都給予大力支持。我感到在這片土地上也燃燒著和我一樣的創業熱情。”

2005年6月,鄒學明在成都高新區創辦奧泰醫療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泰醫療”),開始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超導磁共振產品。今天,已成為國家“千人計劃”人才的鄒學明用“責任”和“無悔”這兩個詞,來定義當年落戶成都高新區創業的選擇;而在他的帶領下,奧泰醫療深耕超導磁體和超導磁共振整機關鍵技術領域,一舉打破了國際醫療巨頭在中國30多年的技術、工藝和市場壟斷,成為中國超導磁共振的“破冰者”。

數據最能直觀反映海歸創業者的變化。根據統計:

截至今年5月31日,成都高新區已彙集

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逾4000人,創辦企業1762家,其中海歸博士(後)超過1000名。而在留學人員創業園,截至2017年底,已累計企業1687家,新增高層次人才3841人,其中海歸博士882人。

海歸博士從“0”到“1000+”的背後,折射的既是海外人才回國潮的湧動,更是成都高新區作為海歸落戶地的吸引力。

鳳來鳴

創新西南 聲動九州

成都高新區,有鳳來鳴。

隨著精心“築巢”的推進,成都高新區日益成為海外留學者回國落地的目標之一。這些最終選擇成都高新區的海歸創業者,成為這裡蓬勃發展壯大的親歷者和見證人。

“當初回國到這裡創業的路走對了。這裡既有悠閒的生活,也有創業的朝氣。”回憶起在成都高新區的創業路,黃永感慨道。

“我是首批入園的創業海歸博士之一,那時的創業園還有些冷清,入駐企業不多。”黃永說,那時,六七層高的園區樓房外面是一排排的樹木,再往外看還能看見一片片的農田。

如今,入駐該創業園的企業數量已翻了數倍,黃永偶爾再到園區時,常常會感嘆“今非昔比”。“現在人滿樓滿,而且越來越國際化。”

據成都高新區雙創中心統計顯示,

截至2017年,成都高新區各類創新創業載體累計達88家,佔成都市的51%。而在這些載體裡,活力、激情、國際化,是成都高新區給人最深刻的印象。

梧桐參天鳳滿枝!成都高新區人才引進30年紀事

海創藥業 陳元偉

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四川省首批“百人計劃”引進人才、成都高新區人才計劃特聘專家、成都海創藥業有限公司創始人陳元偉,用“高新速度”來總結成都高新區給他的感受。

“才幾年時間,這裡的孵化器、創業園的數量越來越多,各類型專業人才也越來越多。”陳元偉說,從“高新速度”中,他感受到了“高新潛力”

梧桐參天鳳滿枝!成都高新區人才引進30年紀事

成都先導 李進

這樣的“高新速度”和“高新潛力”,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成都先導藥物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科學家李進感同身受。

在成都高新區科園南路88號天府生命科技園的眾多樓宇裡,成都先導的招牌格外醒目。回想起2012年成立成都先導並落戶於成都高新區的情形,李進將之形容為“水到渠成,一拍即合”,成都先導決定落戶成都高新區,只用了不到30分鐘的時間。“本來計劃彙報30分鐘,沒想到只用了20多分鐘,高新區負責人就誠摯邀請我們回國,並承諾了支持條件。”李進說,

在成都高新區的6年時間裡,李進不僅實現了創業夢——創建我國首個巨型“藥物種子庫”,而且合著“高新速度”的節拍,使成都先導的“DNA編碼化合物庫合成及篩選技術平臺”實現了我國DNA編碼化合物數量從“0”到數千億級的跨越,目前這個數字還在以“天”為計量單位的軸線上迅猛增長,併成為全球新藥創制的“新引擎”

如今,在成都高新片這熱土上,逐年的“鳳還巢”已演繹出更多的“有鳳來鳴”故事:國內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超導磁共振醫學成像系統、國內首款智能掌上超聲設備、國內首個“藥物種子庫”等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在成都高新區開出創新創業之花。

而這樣的“鳳來鳴”,又吸引了更多的“鳳還巢”

梧桐參天鳳滿枝!成都高新區人才引進30年紀事

優途科技 吳哲

從做掌上超聲影像設備的成都優途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吳哲,到實現3D生物打印血管的四川藍光英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康裕建,再到成都先導的李進……鄒學明說,平時一有空,他們都會聚在一起,談技術、談產業、談市場、談成都高新區未來的發展……

在成都高新區30年發展征途中,以黃永為代表的第一批海歸創業者,見證了成都高新區從起步區“拓荒”到產業初步聚集的腳步;而鄒學明、李進等海歸人才聚焦成都時,弄潮於成都高新區承接產業轉移、“彎道超車”的浪潮之巔;到了陳元偉、吳哲等又一批海歸人才彙集至此時,成都高新區已在世界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上添加了“高新座標”,成為成都、四川乃至中國西部與世界對話的新舞臺。

鳳棲梧

樹大成林 天下聚英

梧桐花開,鳳凰自來。

進入21世紀,面對全球化的浪潮,成都高新區更是對各類人才大開懷抱。而經過一代代“高新人”的奮鬥,成都高新區從最初40萬元的開辦經費到如今貢獻超過1600億元GDP,從籌建時的2.5平方公里起步區發展至613平方公里廣闊舞臺,構建起了“一區四園”的空間佈局,建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和國際化產業新區,正給予海外人才無盡的發展與想象空間,吸引著眾多頂級人才選擇這裡。

回望30年創新曆程,人才始終是成都高新區發展的核心。圍繞“人產結合,以人促產”“人產城”融合發展的人才思路,成都高新區以不遺餘力的政策支持,讓人才資源和創新動力,在613平方公里的熱土上,產生了“引進一個人才、吸引一批團隊、創辦一個企業、興起一個產業”的裂變。

這樣的裂變,在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地震預警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身上,體現得尤為典型。

梧桐參天鳳滿枝!成都高新區人才引進30年紀事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 王暾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不到1周,正在奧地利科學院攻讀物理領域博士後的王暾帶著從同學、親友處籌集的300萬元,從人才市場招了7個同事,在成都高新區設立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開始了為期10年的地震預警科研。“最窘迫的時候,公司賬戶上只剩下一塊多錢,當時成都高新區的20萬元扶持資金好比‘雪中送炭’。”王暾回憶。

如今,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市縣地震部門已聯合建成全球最大地震預警網,使我國成為繼日本、墨西哥之後第三個具有地震預警能力的國家,服務全國31個省市區,通過廣播、電視、手機、專用接收終端等途徑公開預警40次破壞性地震,無一誤報。而今年6月,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的地震預警成果轉化企業——成都市美幻科技有限公司也入選首批30家國家應急產業重點聯繫企業,成為四川省唯一一家入選單位,也是我國地震預警領域的唯一入選者。而以其為代表,眾多海歸創業者依託成都高新區在電子信息、新經濟、生物等領域的產業基礎和創新能力,積極推進應急行業科技創新,研發出一批領先國內外的創新技術。

在這些創新技術的背後,是成都高新區不斷種下的一株株“梧桐樹”——

從2007年出臺《高級人才專項獎勵管理辦法》,到2009年出臺《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成都高新區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意見》,從2016年10月發佈《“菁蓉·高新人才計劃”政策》、設立50億元人才資金面向全球“引才”到今年4月印發《成都高新區實施“金熊貓”計劃打造全球人才活力區行動綱要》和配套的“金熊貓”人才新政50條,“高新梧桐”,逐漸枝繁葉茂。

於是,來到成都高新區的“鳳凰”也越來越多:

院士19人,國家“千人計劃”123人,四川省“千人計劃”349人,成都市“蓉漂計劃”專家280人,四川省頂尖團隊37個,成都市頂尖團隊25個……

梧桐參天鳳滿枝!成都高新區人才引進30年紀事

畢曉普癌症研究所 畢曉普

這樣的“梧桐樹”,進而引來了諾貝爾獎得主們的目光。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已柔性引進邵斯達克、夏普萊斯、約翰·戈登、畢曉普等諾貝爾獎獲得者6人。是什麼讓這些站在“浪尖”的創新者,欣然來投?

牽手成都高新區建設大核酸研究院的諾獎得主邵斯達克教授曾如是回答:

“在與成都高新區接觸過程中,我越來越感受到他們對生物產業的理解非常有深度、有遠見,對產業認識清晰,決心和力度都很大,我很看好我們未來的合作。”

而隨著全球唯一一個以其名字命名的癌症研究所——畢曉普癌症研究所在成都高新區揭牌成立,諾獎得主畢曉普也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成都高新區將成為中國生物產業發展的重鎮,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也會像美國波士頓一樣,在生物醫藥行業佔據重要地位。”

在成都高新區柔性引進人才的舉措中,離岸基地是一個關鍵詞。因為離岸基地的存在,人才不必“為我所有”,卻可“為我所用”。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已在全球佈局

21個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工作站,成立兩億元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金,累計對接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離岸人才和項目30個

一手開門迎才,一手登門攬才。在今年發佈的“金熊貓”計劃裡,成都高新區的招引人才之道從過去的引才、育才、用才、留才,轉變為育才、引才、用才、成才;成都高新區的留人之道,也從以前的事業、創業、產業升級到了安居、樂業、歸屬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

在迎來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期,要讓兩者產生同頻共振,唯有加快形成有利於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有利於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有利於競相成長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和有利於各類人才脫穎而出的競爭機制,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創新局面。

“魚無定止,淵深則歸;鳥無定棲,林茂則赴”。回望成都高新區30年海外人才引進變遷,方令人真切而深刻地感知到“高新人和”的綿延質變。今天,成都高新區正大力實施“金熊貓”人才計劃,著力圍繞產業鏈打造人才鏈,構建“基礎人才—中高端人才—高端人才—頂尖領軍人才”緊密銜接的人才鏈,力爭到2025年引進2萬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打造全球人才活力區。

“高新梧桐”,逐漸枝繁葉茂,來到成都高新區的“鳳凰”也越來越多。而立之年,因才而興,成都高新區站上新起點。

成都高新報記者 鄭其 攝影 梁磊

梧桐參天鳳滿枝!成都高新區人才引進30年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