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逸,功成

朗逸,功成

——安逸了歲月,明朗了心情。

5月16日,全新一代朗逸上市了。這一代朗逸被稱為“朗逸plus”,顧名思義,朗逸變“大”了。

“大”在哪?表面看,朗逸plus的軸距加長了78mm,至2688mm,車身也加長了。但若只是把目光放到了尺寸變“大”上,顯然小看了這次朗逸的“換代”。要知道,上汽大眾帶來的是朗逸的“6大plus”——尺寸、設計、內飾、科技、能效和安全。

如此,可以明確的是,朗逸plus不是一款簡單的“L”版車型,而若更嚴格意義上,朗逸plus應該是一款革新力作。

說“革新”,是因為MQB。這是大眾集團最新橫置發動機模塊化平臺(Modular Querbaukasten),該平臺的優勢在於,相比之前的PQ34平臺,MQB在空間利用率、動力組合、輕量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並很大程度上實現了不同品牌和不同級別車型的資源共享。據悉,目前該平臺已覆蓋了大眾、奧迪、斯柯達和西亞特等多個品牌,比如奧迪TT、奧迪A3、科迪亞克、邁騰等。

朗逸,功成

朗逸plus也恰在其中。

或許,我們還需要回顧一下朗逸的歷史,2008年,第一代朗逸上市,和一汽大眾標榜“原汁原味”不同,上汽大眾在產品裡糅合了中國元素,據稱朗逸的設計元素來自於哪吒概念車,後來當合資自主甚囂塵上的時候,上汽大眾甚至不屑一顧,“朗逸才是最早的合資自主。”不過,朗逸從始至終都沒有脫離大眾品牌體系的念頭。值得一提的是,上市當年,朗逸即破10萬輛。

2012年,第二代朗逸上市,設計風格也從原來的“圓潤”漸變為“硬朗”,隨後,在2013年,朗行、朗境上市,朗逸開啟了家族化的道路。在這一階段,朗逸也創下了合資品牌單一車型最快突破30萬輛。

回顧歷史的意義在於展望未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A級市場中,朗逸該如何保證它的領先地位?如果是一成不變,或是步伐稍慢,就會落後於市場、落後於競爭對手。近年來,朗逸的銷量依然可觀,但對手們也是步步緊逼,保持領先確實不易,除了眾所周知的“大眾信仰(實際上就是品牌的力量)”外,與朗逸對市場、對消費圈層的深度理解也有莫大關係。當然,這主要還是朗逸的“謀定在先”的能力。

也正是得益於此,朗逸在十年裡就贏得了360萬消費者的信賴,併成長為中國市場目前最成功的的品牌之一。而這一次的換代,以朗逸十年的成長為基石,實現了“革新而立”。

朗逸,功成

說到此,就讓我們來品鑑一下真實的朗逸plus吧。

作為MQB平臺上的全新產品,朗逸很有必要與以往的PQ34平臺的老款朗逸做一個清晰劃分。朗逸plus採用了大眾品牌最新一代的設計語言,全新設計的家族式前臉、立體有張力的尾部設計均讓人過目不忘。

在實車面前,筆者從頭看到尾,整體造型大氣、硬朗、犀利。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車側雙腰線從大燈處一直水平延展至尾燈區域,如雕刻般清晰鮮明,修長的車身,自然而然地提升了新車的檔次感。

與大氣優雅的外觀相得益彰,新車內飾佈局與老款有了比較大的差別,同樣採用了最新比較明顯的是新款朗逸將車載導航上移,提高中控屏幕位置的目的很明確,讓駕駛者操作更加便利,這樣的一個改變其實也是透著朗逸對細節的處理。

但最令筆者感覺朗逸plus細膩的思考是,亮黑拉絲漸變飾板的應用,可以確定的說,這在同級車型上不曾見到。或許,這樣的裝飾有討巧的成分,但另一方面也體現著朗逸對細節打磨的態度。

筆者先是體驗了車輛的後排空間,作為一款家轎,老款朗逸能在A級車市場佔據頭部位置,必然有著過人之處。朗逸plus更是將軸距加長78mm至2688mm,極大的擴展了車內空間。尤其是在不減小膝部空間的前提下,後排座椅座墊加長了75mm,可以更好地支撐腿部,大幅提升了舒適度。 另外,後排還設置了中央通道空調出風口及USB充電接口,著實為後排乘客帶來了不一樣的“悅享後排空間”。

在1.5L自吸和1.4T兩個排量車型中,筆者猶豫了好久,最終選還是擇了1.5L自吸車型進行試駕。原因很簡單,一是筆者此前曾試駕過其他配備1.4T發動機的大眾車型,對其澎湃的動力有著深刻的感受;二是1.5L自然吸氣發動機是首次應用,取代了之前的1.6L自吸,筆者很想知道,這款發動機到底有著什麼樣的體驗。

朗逸,功成

實際試駕過程中,1.5L發動機依然“很大眾”,油門初段調校比較靈敏,起步也很輕快,動力輸出比較正常。6速自動變速箱帶來了較好的平順性,換擋無頓挫感。加速連續輕點油門,不過,中後段油門加速表現偏“肉”,但若想獲得與1.4T的那般激情澎湃則是無法實現的。不過,相比於原有的1.6L發動機,這款發動機還是有了一些明顯的提升:功率由81KW提升至85KW, 配合駐車啟停及制動能量回收系統,綜合工況油耗卻大幅降低接近10%,每百公里僅為5.5L。

總體而言,朗逸plus已經儘量做到最好, 1.5L朗逸還標配了Auto Hold自動駐車功能、EPB電子手剎、AEB自動剎車輔助系統等,在這一級別市場中,該車是好於同級的,對於這一需求層次的消費者來說,這就足夠了。至於更好的配置,就看消費者的需求點在哪裡了。

實際上,從朗逸到朗逸plus,這十年,朗逸已經完成了華麗篇章的序曲——360萬臺的總銷量,足以傲視任何一個對手。在這十年中,朗逸也完成了從青澀到成熟的華麗轉身,品質和口碑也成了朗逸最有力的刺向對手的武器。

朗逸,功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