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之殇(三)——技不如人是最真实的现状

1997年10月31日,冲击法国世界杯的中国队,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主场2:3败给卡塔尔,丧失出现主动权,赛后主教练戚务生说了句‘技不如人’,遭到全国媒体和球迷的炮轰。

中国足球之殇(三)——技不如人是最真实的现状

的确,那届国家队被称为史上最强,职业联赛初期的佼佼者范志毅, 郝海东,彭伟国,宿茂臻,马明宇,黎兵等,巴西学成归来的李铁李金羽等悉数在阵中,一句技不如人当然服不了众。然而,再经过20年来中国足球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国足球技不如人才是最真实最根本的问题,也是影响中国足球发展的最大障碍。中国足球之殇(三)——技不如人是最真实的现状

看国家队或者俱乐部比赛,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我们的球员总是在停球,传球出现很多失误,停球停出10米远 传球传到界外去,对方一紧逼,我们就慌里慌张开大脚,球员对足球的掌控力越来越弱,更不要说出现能轻松过人的球员了。

球队的实力首先建立在球员的个人能力上,身高,体重,速度 ,耐力是基本,而对于足球运动员,对球的掌控力是核心,停球 ,过人,传球,射门,铲球,抢断卡位都是一个球员须具备的根本条件,这个条件应该高于身体素质。中国足球之殇(三)——技不如人是最真实的现状

而恰恰这点 我们的球员始终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准,足球是特别讲究对抗的项目,在高速运动和强烈的身体对抗下,我们球员的技术发挥根本跟不上,主要表现在传球不是被断就是差得离谱,创造不出有效进攻机会,防守又跟不上对方节奏,容易被过,顾此失彼。

以前中国队在面对东南亚球队时,因为巨大的身体条件差异,我们往往能利用身高优势和对抗能力强吃对手,一旦身体优势被缩小时,他们的脚下技术优势又显现出来,因此现在打东南亚球队会很吃力。中国足球之殇(三)——技不如人是最真实的现状

我们太过强调了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却忽略了技术的根本,足球毕竟靠脚踢的,一直以来,我们的球队总是围绕这样的思路建设,前锋是高或者快的结合,中场辅以技术性球员,后场清一色高壮组合。

这样的思路当然也获得过成功,但现代足球发展越来越快,个人能力越来越强,前场的高快组合在对手眼里已经没有优势,中场所谓技术性球员往往对抗性不强,后场的球员正面能力强,但速度慢,转身差的弱点又被放大。中国足球之殇(三)——技不如人是最真实的现状

不妨说个有趣的现象,现在中超俱乐部,进攻基本被外援垄断,而外援里,速度快,身体素质好,冲击力强的外援特别能成功,因为他们就是能利用自身优势,而不是需要队友过多配合,在对抗技术粗糙的国内球员时占的便宜,而那些光是技术意识好,但速度慢的外援就差点意思,比如前几年恒大的意大利二老,因为他们需要和队友打出配合才能行,但恰恰国内球员的技术意识无法和他们连线在一起。中国足球之殇(三)——技不如人是最真实的现状

很庆幸伊涅斯塔去了日本,没来中超,我估计他就是来了也会失败,因为他的踢法需要队友的配合。

中国不是没有技术好的球员,但足球是11个人的整体运动,光是少数几个无法解决问题,反而拖累整体进攻或者防守节奏,再者在中国,技术好的球员往往都有个弱点,就是对抗能力弱,速度慢。中国足球之殇(三)——技不如人是最真实的现状

前国家队主教练霍顿是较早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他认为中国球员技术还没过关,特别是在对抗下的技术运用更差,所以有记者问,那为什么集训时不好好练练技术呢,他回答说国家队不是练技术的地方。

针对这情况, 霍顿为中国队设计的战术就是保持队形,特别是我方控球时,周围5米左右必有球员接应,或前或后或左或右,防止陷入单打独斗的状态,因为那根本不是中国球员的特长。很多球员都对霍顿很推崇,说他是经历过的最好外教。

现在回过头想想,我们的邻居日本不就这样踢的吗?他们以并不出众的身体条件,依靠扎实的脚下技术,依靠整体配合去打败对手,三次世界杯小组出线,本届杯赛还在三支欧洲南美非洲球队夹缝下闯进16强,差点把夺冠热门比利时拉下马,这应该给我们有很大启示,他们的球员身体素质一般,可以说是本届杯赛最差的了,却基本都在五大联赛踢球,靠的就是扎实的脚下技术和出众的整体意识。中国足球之殇(三)——技不如人是最真实的现状

前面说了,中国足球历史上并不缺乏技术精湛的球员,那为什么现在一代不如一代了呢?请关注我的下篇‘简单粗暴的抢逼围和广东足球的没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