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越「無私」,孩子越難幸福

01

最近,演員朱雨辰上了熱搜,因為他帶媽媽參加一檔綜藝。

朱雨辰的媽媽在節目上蕩氣迴腸地發表了一番“寵子宣言”,她說:“我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對待兒子的,我完全沒有自我”。

媽媽越“無私”,孩子越難幸福

朱媽媽的偉大當然不是隻停留在豪言壯語上,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凌晨四點起床給兒子煮梨湯,一煮就是十年;片場拍戲,朱媽媽會進劇組洗衣服做飯;會手抄兒子發的微博,甚至連短信都要抄在本子上;送朱雨辰上大學,擔心牆上的爬山虎有蟲子,想拿開水燙死爬山虎……

關於自己的價值,她的定義是:“ 我在家裡的位置就是,我頂兩個菲傭啊! ”

媽媽越“無私”,孩子越難幸福

還有一次,朱媽媽炒了盆雞毛菜,北京大冬天雞毛菜不好買,她自己捨不得吃,全留給兒子吃。

但偏偏兒子並不想吃。

朱媽媽就急了,開始給兒子親情綁架了:兒啊,你看媽媽為了給你做雞毛菜,手都裂口了啊。

媽媽越“無私”,孩子越難幸福

統計了一下,從2010年到2018年,朱雨辰參加綜藝,至少三次提起

“媽媽的愛讓他壓力很大”。

媽媽越“無私”,孩子越難幸福

他試過反抗,但媽媽會使用苦肉計,讓他很難過。反抗的過程太痛苦,連朱雨辰的姐姐和爸爸都很為難,左邊心疼媽媽,右邊心疼朱雨辰。

媽媽越“無私”,孩子越難幸福

後來朱雨辰由反抗變成了接納,他形容是把自己變成一隻桶。

“為什麼要去接納呢,你本來已經那麼累了?沒事兒,這是因為愛。”

朱雨辰這句話看得人心酸。顯然,他的接納,不是治癒,而是放棄治療了。

媽媽越“無私”,孩子越難幸福

對於兒子的痛苦,朱媽媽選擇了無視。

朱媽媽自稱賢妻良母,用生命去愛兒子,覺得一切都是為了兒子好,但是其實兒子並不想要這樣一個不“自私”的媽媽。

02

曾聽人講過一個老張頭的故事。

老張頭是村裡出了名的老好人,年輕的時候娶過媳婦,也有了孩子。

但是老張頭的母親總是嫌棄兒媳婦吃的太多了、不幹活,喜歡在兩口子面前挑撥離間。

婆媳總是在吵架,街坊鄰居都知道。

老張頭是個耳根子軟的,聽信了母親的話,打了媳婦。

他媳婦也是個暴脾氣的人,二話不說帶著孩子跑了,從此再沒了音信。

方圓百里都知道老張頭有個厲害、挑剔、霸道的母親,再沒人給老張頭說親。

“我能給我媽養老送終,但是誰給我養老送終啊,我就是孤家寡人啊。”

媽媽越“無私”,孩子越難幸福

媽媽對孩子沒有邊界的愛,是教育孩子中的大忌,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有的媽媽在生活中表現為:強烈的主見,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的意願來強制別人的行動,忘了留一點溫情給自己。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一些很有趣的現象,這樣媽媽會培養出同樣性格的女兒,但是卻會培養出弱勢的“媽寶男”。

對於這種情況,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有個精彩的論述,“假如母親較富於權威性,整天對著家裡其他人嘮叨,女孩子們可能模仿她,變得刻薄好挑剔;男孩子則始終站在防禦的地位,怕受批評,儘量尋找機會表現他們的恭順。”

03

有的媽媽可能會說,我沒有像朱雨辰的媽媽一樣逼著孩子、更沒有事事幹預孩子。

但是要知道,像朱雨辰媽媽那種情況還是少數,更多時候,媽媽沒有邊界的愛將會以更加溫和的方式來干預孩子,不知不覺中傷害了孩子。

媽媽越“無私”,孩子越難幸福

比如,孩子想穿黑色的衣服,但是媽媽想讓孩子穿紅色的,就會反覆問孩子:“你真的想穿黑色嗎?媽媽覺得黑色一點都不好看,媽媽覺得紅色好看。”

孩子不想和媽媽再多糾纏,就會放棄自己的選擇,選擇媽媽喜歡的。

這種隱形的干預比顯形的強勢更加可怕。

顯形強勢一般都是:你必須怎麼樣怎麼樣。

而隱形干預通常喜歡用愛的名義來綁架:媽媽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好,是因為愛你才管你的。

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說:“嬰兒無論從身體還是心理上都需要母親的無條件的愛和關懷。母親的作用是給予孩子一種生活上的安全感。”

作為媽媽,更多的應該是用關愛、柔軟、細緻、溫暖去豐富孩子的心靈、激發他的情感發展。

該管教孩子的時候,可以嚴厲、堅定,但必須是建立在尊重、理解和與孩子良好溝通的基礎上,而不是強勢地命令、控制孩子。

04

一個聰明的媽媽,總是會給父親機會,讓孩子隨時感到爸爸的存在,讓爸爸承擔他應盡的責任。

對於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媽媽們不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孩子自己選擇喜歡穿的衣服、想吃的零食,這種小事我們真的沒有必要去管太多。

同時要對孩子亮出我們的底線,制定一些他必須遵守的規則:不準在沒有告知父母的情況下出門玩耍,去哪玩了提前給父母打個招呼;不準隨便拿父母包裡的錢等等。

小事該放則放,對待大事一定要守住底線。

媽媽們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學會“示弱”。

你們是否發現孩子們已經長大,而自己在慢慢變老。

媽媽越“無私”,孩子越難幸福

那就學會對孩子說哪些是你不會的,期望孩子能在這些方面給予你們指導和幫助。

這會是一個很奇妙的過程,你從中體會到了被孩子照顧的親密感,也能讓孩子體會他的“成人”感。何樂而不為呢?

放下對孩子的擔心,讓孩子學會獨立完成一件事。從小事做起,放手讓孩子親身嘗試,這會是很好的培養孩子能力的機會。

如果你也是一位沒有界限感的媽媽,就需要控制一下了,對孩子和伴侶少一點管制,對自己的情緒多一點控制,對自己多一點關注,不斷充實、提升自我。

孩子偶爾的一次“創新”,可能在媽媽眼中是故意搗亂,無意間抹殺了孩子的創新思維、抹殺了孩子的小小成就感。

媽媽越“無私”,孩子越難幸福

在每個有孩子的家庭,爸爸媽媽都應該有各自的角色,然而有些媽媽卻用沒有邊界的愛來限制孩子,打破了父母孩子之間的平衡“三角關係”,不僅累壞了自己,還不利於孩子成長。

其實,媽媽就像一陣風,那麼你是凌厲的北風,還是溫柔的南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